陕西高校融入秦创原的破题之旅

2022-05-30 10:48李嵱
新西部 2022年6期
关键词: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成果

李嵱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后,陕西高校闻风而动,围绕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不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生态。

一年前的2021年3月16日,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到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园调研中强调,要以西部科技创新港等创新平台为基础,建好政府和高校、院所、企业、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市场化运行的开放共享创新平台,统筹线上和线下、虚拟和现实、现在和未来、国内和国外,为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和西安-咸阳一体化提供有力支撑。

按照当时的要求,在创新成果产业化平台建设中,全省高校都要积极参与,紧盯市场需求,筛选好创新成果。半个月后,2021年3月30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向全省高校发出了“创新第一”的强烈信号。

西咸新区和西安交大创新港成为秦创原的两个总窗口。但西安交大不仅仅代表着交大,其实是陕西省高校资源在这个创新驱动平台的集结。

秦创原的策源地

在秦创原創新驱动平台建设尚未启动之前,西安交通大学就希望把创新港打造成一个开放性的创新平台,希望像美国斯坦福和硅谷一样互相成就,而不单单作为一个校区。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也一直定义创新港不仅仅是交大的,它应该是一个创新资源的聚集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安交通大学提出了6352工程,即“政产学研用金”6种资源进创新港,建设“现代产业、未来技术、丝路国际”3个学院(孵化器),营造“政策、金融、服务、配套、法律”5大生态,打造“创投、交易”2个支撑平台,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有效举措、创新路径。

西安交通大学主要领导作为陕西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参与省级层面顶层设计,推进学校具体工作落实。校内构建了主要领导挂帅、分管校领导牵头,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形成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合力,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问题,深化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改革,充分释放创新活力。

2021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12名教授、研究生和陕西建工集团4名工程师组成团队,希望充分利用组合结构与装配式结构的工程特点,解决传统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自重大、施工复杂等问题,提升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性能,推动建筑工业化创新发展。这是陕西建工集团-西安交通大学未来城市建设与管理创新联合研究中心组建的15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之一。

项目开展过程中,陕西建工集团的工程师把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由西安交通大学的教授团队立足具体工程为课题开展方向和研发工作“把脉”。

“企业工程师提出科研课题、高校等科研机构的科学家进行针对性研究的‘科学家+工程师模式是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既能鼓励企业参与技术研究,持续增强创新能力,又能让智力资源精准响应产业链和创新链上的技术需求,将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为生产力。”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时炜说。

2022年4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一百二十六周年校庆日当天,OPPO正式与交大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创建“数学与未来泛在软件体系”联合实验室。根据协议,双方携手共创联合实验室,将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泛在服务建设”为核心发力目标,开展针对万物互融理念下的多设备互联互通、跨应用功能体验等人、机、物互联领域的专项研究,同时通过培养人才与技术赋能培训,提升泛在服务软件开发的产学研交流互动,共同推动中国泛在操作系统自主研发的跃迁。

2021年以来,西安交通大学完成千万级以上所有权赋权项目5项,合同金额共计1.5亿元;完成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赋权项目81项;学校授权许可科研人员成立了西安星舟志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拓锐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60余家科技型企业。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王文也是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主管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未来技术学院几乎和秦创原前后成立,在交大提出的6352工程的三个学院或三个孵化器中,有一个就是未来技术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孵化器。

2021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顺利入选全国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单位,未来技术学院(孵化器)和现代产业学院(孵化器)设在创新港20号巨构。

西安交通大学积极推进教研一体、产教融合、学科交叉、协同育人、联合攻关,与陕西省12个市区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按照“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思路,以需求引领为导向、飞地聚才为手段、提升产业为目标,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探索与省内地市合作共建飞地科创中心(孵化器)。

2022年5月20日,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与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杨仁华、管委会主任姜建春座谈。卢建军说,西部科技创新港是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策源地,其使命就是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强力吸引创新要素向创新主体聚集,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

杨仁华也表示,西咸新区与西部科技创新港同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高质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两链”融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双方联合起来,以人才工作为核心抓手,通过共同打造“资金池”“人才池”和“专利成果池”,不断加速创新要素聚集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这一构想思维开阔、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富有启发,前景令人振奋。

全省高校闻风而动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后,陕西高校闻风而动,围绕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不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生态。西北工业大学以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为抓手,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探索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实施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激发科技成果转化活力。同时,西北工业大学建好创新成果产业化平台,在秦创原总窗口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秦创原分园。该科技园今年获评西北唯一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该校与西安市碑林区共建的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通过科技部火炬中心试点咨询论证,获批建设国家硬科技创新街区试点。目前,该校建设的街区起点——光德智慧谷已开工建设。

西安理工大學推出助力秦创原“1349”工作方案,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在1个核心(西咸新区)和3个层级(陕西省、全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点区域内,联合领军型、支柱型、中小型以及军工企业等4类企业,建设校地校企合作平台,组建创新团队,推动学校科技资源向秦创原聚集。目前有5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14个西咸新区春种基金项目在秦创原落地转化。该校充分利用秦创原政策包红利,在秦创原总窗口建设2000平方米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展示平台,首批入驻5个项目,为学校科技成果在秦创原落地转化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陕西科技大学主动谋划融入秦创原平台建设,围绕陕西重点支持的9条产业链,组建了9支成果转化创新团队,助力优势产业链发展。其中,陕西省新型显示产业链成果转化创新团队已与7家骨干企业对接,参与了陕西省新型显示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发展规划”及陕西省新型显示产业联盟筹建工作,1人入选陕西省新型显示产业链专家委员会;生物医药重点产业链成果转化创新团队已与链主企业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共建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等合作意向。

西安石油大学聚焦年轻科研人员群体,组织参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以及路演、赛事活动20余次,推动10余个科研团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该校通过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管理制度,探索出“先确权、后转化”的有效模式,明晰“授权、转让、作价、孵化”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目前,该校在秦创原总部注册成立科技公司4家,注册资金共计0.8亿元;拟成立科技公司4家,注册资金共计0.8亿元;获春种基金支持项目3项,经费300万元;联合建设的“微生物技术与材料应用研究中心”已在秦创原陕西环保集团创新中心挂牌。

2021年3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学在秦创原启动之初,就主动对接陕西省教育厅,请全省46所本科院校、8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走进创新港,探讨了创新港承载服务全省高校创新资源的转化路径。该校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邀请到中科创星、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西交1896基金共同组建了71人的团队集中办公,同时各个组积极对接省外创新资源。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张国伟教授说,科技创新作为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陕西科教资源丰富,创新实力雄厚,有条件有基础走在国家创新前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台了六方面30条举措,明确了支持秦创原建设的具体路径与抓手。在这个被称为“西电行动六条”的方案中,最大的亮点是在创业前两年,教师使用学校专利只收取一元许可使用费,学生则是零元许可。

从高校联盟到创共体

早在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就尝试过组建陕西高校技术转移联盟。当时由陕西省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40余所高校及相关技术转移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了陕西省高校技术转移联盟,西安交通大学当选为首届联盟理事长单位。

几乎同时,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和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30余所省内外高校共同发起成立的新型科技社团联盟——陕西省创新驱动共同体(以下简称“创共体”),旨在沟通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和科创企业,统筹各类科创资源,推动科研、应用、市场协调发展。

针对陕西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痛点堵点问题,创共体提出了科技成果转化早期风险承担的培育模式。

2021年3月15日,陕西省科技厅、沣东新城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以及创共体相关负责人走进创新港,商讨创共体入驻企业实现产业化的新举措。“下一步,我们将培育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培养一批高科技上市公司,助力秦创原建设,为全省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开局探路,贡献力量。”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创共体的创始人韩开兴说。

创共体是以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及各类企业为依托,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统筹各类科技创新驱动资源。在强调科技工作者主体性同时,又积极地与各个开发区、各类投融资机构开展合作,构建起一个开放、包容、多方合作的创新驱动生态系统。

2022年6月10日,西北工业大学以其名下19项发明专利所有权作为无形资产入股西安博恩生物,双方签署了入股增资协议,实现生物医学领域成果转化新突破。博恩生物就是创共体孵化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博恩生物与西北工业大学的深入合作,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博恩生物将市场转化能力与西北工业大学的基础科研能力相互结合,充分发挥“产-学-研”一体化优势,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探索一条现实路径,也为博恩生物长期战略发展和布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硬科技理念的提出者米磊博士说:“硬科技的硬,也代表精神志气和实力,如果没有这些情怀和精神层面的东西,是不可能支撑一件事的。想当年我们做“两弹一星”,一代一代科学家在戈壁滩上隐姓埋名,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我觉得今天的中国也需要一批隐姓埋名、干惊天动地大事的人出现,这样中国才有未来。”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说:“科技创新应借助于秦创原这样的高地,发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作用,真正按照国家之需求,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团队,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平台。秦创原不仅仅是陕西省的事情,它是我们国家整体面向未来,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一个开拓之举。”

猜你喜欢
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成果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青年编委招募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再获“最受欢迎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作品三
作品一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6年第34卷总目次(总第157期~总第162期(2016年)
Échanges humains dans le contexte de la mondialisation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