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及其三居苏州

2022-05-30 10:48秦兆基
博览群书 2022年6期
关键词:刘长卿长洲苏州

秦兆基

唐代,苏州官员中诗人不少,其中不乏外来客。在刘长卿之前,名声较著者有在其属县常熟任县尉的诗人、书法家张旭;其后,则有为多种文化读物艳称的“诗人三太守”——韦应物、白居易和刘禹锡。张旭嗜酒,常熟因之留下一条“醉尉街”;诗太守们则进了“名贤祠”、地方文学史,流被于金石楮墨,而刘长卿则不为太多的苏州人话起。

而唐代诗人刘长卿,一生三居苏州,始官属县长洲尉,遭构陷入狱、贬谪,又以重推(重新审查推定)之故,复返苏州,后历经沉浮,于晚岁终归苏州。

高文不可和,空愧学相如

刘长卿(718?—790?),字文房,新、旧《唐书》均无传,生平不可详考,其行纪多据其诗文和有关材料。

刘长卿祖籍宣州(今安徽宣城),郡望河间(郡治在今河北献县东南)。上世仅知祖父刘庆约官至考功郎中,可看出他是出身于寒素的诗书之家。刘长卿早年生活在洛阳,及长,于嵩阳(今河南登封)读书。他命运多舛,早岁久困场屋,中年方进士及第,仕宦途中两受贬谪,一次入狱,多年沉沦下僚,晚岁才迁为随州刺史,但不久又因兵乱失官,流落江东,终老苏州。习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传世。

刘长卿《酬包谏议佶见寄之什》诗云:

佐郡愧顽疏,殊方亲里闾。

家贫寒未度,身老岁将除。

过雪山僧至,依阳野客舒。

药陈随远宦,梅发对幽居。

落日栖鸮鸟,行人遗鲤鱼。

高文不可和,空愧学相如。

这是一首自叙诗,最后“高文不可和,空愧学相如”二句的意思是,我空有学习司马相如的愿望,但愧终无所成。诗的上句为自谦之语,下句则点出自己起名的缘由,是仰慕司马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也。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蔺相如,赵惠文王之相,因相为百官(众卿)之长(zhǎng),撮言之为“长卿”,故司马相如以之为字,与其名相应。刘长卿是以司马相如的字为名,也是步武前人,其名的读音,也该和前人名字的读法一样,当读为长(zhǎng)卿 。名欲总领众卿,人亦睥睨一世。正如《唐才子传》所述:“权德舆称为‘五言长城(按:应为刘长卿自道)。……每题诗不言姓,但长卿,以天下无不知其名者云。”题诗但书名不言姓,似乎是说“天下谁人不识君”。

天宝十四载(755),刘长卿登进士第,时年三十八。这样的年岁中式,不算太晚,但刘长卿却觉得太迟了。唐代科举,最难也最为人们看重的无过于进士试,“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李贺等终身未获一第,孟郊46岁才中进士,狂喜中写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才华绝世的白居易进士及第后,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最少年”的白居易,也27岁了,这科录取的进士一共才17人。唐代,进士科录取名额极少,每次最多不超过20人,而全国应试的士子却有好几千。

进士试后,还得参加吏部主持的解褐试,方得任官,但这年因安史之乱,未及举行,刘长卿错失了换“青袍”的机会。该年年底,他从烽火漫天的中原来到相对平靖的江东,寻找进身之阶,终于遇到了识才的伯乐——来江东选拔人才的宰相崔涣。“时未复两京,举贤路绝,诏涣充江淮宣谕选补使,以收遗逸。”(《旧唐书·崔涣传》)在崔涣的赏识下,刘长卿任命为长洲县尉。县尉,是唐代进士进入仕途的初阶官,据《新唐书·百官志》,上县的官阶为九品上,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科级。对年近不惑的刘长卿说来,似乎迟了,但他仍然觉得欢愉。

不过这样的喜悦并没有保持多久,刘长卿就对自己的官阶表示不满了。早在得官之前,就对于州县下曹就表示过不屑,“想君疇昔高步时,肯料如今折腰事”,如今自己也是“槐暗公庭趋小吏”(《颍川留别司仓李万》),情何以堪!在公廨中见到一株桃树,他就感物伤情,联想到自己的际遇。“何意同根本,开花每后时。应缘去日远,独自发春迟。”同木之枝,只是因为受到光照的不等,南边早开花了,北边还未吐蕾,这样下去,北边的花“结实应难期”。诗人认为这是个我命运的写照,长叹“年光不可待,空羡向南枝”(《廨中见桃花南枝已开,北枝未发,因寄杜副端》)。到百丈涧,见到晚开的桃花,也有类似的感慨,“百丈深涧里,过时花欲妍。”他将自己的这些想法,写入投献长官的诗章中,如上礼部侍郎、苏州刺史李希言的《杂咏八首》。这组以咏物为主的诗,曲尽了急于改变自己命运的内心焦虑,渴求攀引的热望,诗中或以琴为喻,“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或以井为喻,“岂能无汲引,常讶君恩绝”,或以白鹭为喻,“如有长风吹,青云在俄顷”。

更使刘长卿觉得难熬的就是乡愁,江南风景,常令他想起久居的洛阳和不知道流亡到何方的妻儿,蒙尘中的君王。绵亘的战乱中,真假杂参难辨的消息,使他常常乍惊乍喜,时悲时忧。

长洲是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0),于吴县析出的,辖境为吴县东部,阳澄湖东直抵吴淞江边。秋天,刘长卿来到吴淞江边的驿楼,写下:“泪尽江楼北望归,田园已陷百重围。平芜万里无人去,落日千山空鸟飞。”但在感伤之馀,还是记得自己的责任,“白鸥渔父徒相待,未扫搀枪懒息机”(《登松江驿楼北望故园》)表示战乱未平,无意归隐。

自春徂冬,刘长卿在长洲度过了命运和感情起起落落的一年。

直道天何在,愁容镜亦怜

至德三载(758)正月,刘长卿改摄(代理)海盐令,时年四十有一。海盐(今属浙江),是苏州属县,离州治较远,心情并不欢愉。“小邑沧洲吏,新年白头翁”,尽管春来了,在远客看来,“柳色孤城里,莺声细雨中”,并没有多少能有所告慰的,不禁怅问“何事更春风”(《海盐官舍早春》)。摄令时间不多几月,他又重回到长洲县尉任上。其后不久,就被投入长洲县狱 。

在狱中,刘长卿写了五首诗。其中有为自己洗刷罪名的,从“冶长空得罪,夷甫岂言钱”(《非所留系寄张十四》)来看,案情可能和钱粮有关。冶长,公冶长,《论语》中的君子,被诬陷入狱;夷甫,王夷甫,口不言钱,而名之为“阿堵”,长卿以之作比,為自己辩白。《新唐书·百官志》四,述及县尉职分为“分判众曹,收率课调”,财税管理为其职责,诗人容有疏忽之处,被人抓住把柄,受到构陷 。 刘的为人,其友独孤及说得明白:

(刘长卿)傲其迹而峻其政,能使纲不紊,吏不欺。夫迹傲则合不苟,政峻则物忤。故绩未书也,而谤及之,臧仓之徒得骋其罪孽。(《送长洲刘少府贬南巴使牒留洪州序》)

为人孤傲,执法严峻,虽会使管理井井有条 ,属员不敢欺诈,但孤傲就会得不到支持,执法严峻,就会遭到反对,因此不仅功绩不会被著录,而毁谤也会跟踪而至,小人的阴谋也会得逞。有的是申诉,《非所留幽系寄上韦使君》是致新任的浙江西道节度使、苏州刺史韦黄裳的。“黄鹤翅垂同燕雀,青松心在任风霜”,表示自己虽身陷缧绁,但初心不改;“贤达不能同感激,更于何处问苍苍”,如果贤太守不能被我诗感动而激发,处理好案情,再到何处去问苍天,刘长卿这次被拘很可能是这位新太守首肯的,诗中不无怨怼。有的是狱中触物生情、及事生感的,有《非所留系晚闻长洲军笛声》《狱中见壁画佛》《狱中闻收东京有赦》等,“只怜横笛关山月,知是愁人夜夜来”,传递出他难羁的壮心,“独栖丛棘下,还见雨花时”,记述了他礼佛时忐忑不安的祈愿,“壮志已怜成白首,馀生犹待发青春”,表达出他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这些在困厄中留下的诗篇,不是急不择言,还是保持其既有的诗艺水平,很可看出斯人的定力。

至德二载(759)冬十月收复东京,次年二月大赦天下,但诏书来到江南,刘长卿锝赦出狱还得迟一阵。 赦罪后,他被贬为南巴(今广东电白县东)县尉。后来案情有反复,长卿于赴谪所途中,被召回重推。

上元二年(761)秋天,刘长卿回到旧任官舍,“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赠袁赞府》)。唐代长洲县衙在今旧学前,距玄妙观(在今苏州市中心观前街)约一千米,其时也是繁华的地方,经过一场刘展之乱,也变得人烟稀少了,不胜感慨。这此重推,后来没有推翻先前的论定,刘长卿仍不得不再走向流放之地。

20多年后,贞元元年(785),刘长卿第三次来到苏州,时年已六十有八。在随州刺史任上被逐,人已垂垂老矣。其时刘氏的两位女婿都在江东任官,苏州虎丘附近,他于长洲任职曾置下住所,于是他就择此间以终老了。“唯馀旧山路,惆怅枉帆过”(《谪官后却归故村将过虎丘怅然有作》),宅第在山塘河边,风景甚佳。在苏州这块土地上,待了五年,他走完了生命最后一程,约于贞元六年(790)离世。

唐代外来诗人,来到苏州次数最多留居时间最长的,无过于刘长卿了。

永怀姑苏下,遥寄建安作

在任长洲尉及重推复返苏州期间,刘长卿留下诗60篇,76首,晚年定居苏州也有一些诗章,两者合计当近百首,约占其全部诗作的五分之一。

在大唐国运由盛及衰的曲折历程中,姑苏岁月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给予刘长卿创作以深刻的人生感悟和丰富的艺术营养,无怪乎他吟出“永怀姑苏下”。

刘长卿把这个时期的诗称为“建安作”,是对自我艺术风格和成就的确认。其诗有着丰厚的人生体验和情感,以景语、物语寓情,情蕴于景物之中,韵致深远,画外传情,诸如“扪萝披翳荟,路转夕阳遽”,“庭暗栖闲云,檐香滴甘露”(《题虎丘寺》)以夕阳骤落、山幽林暗、闲庭露滴的描写,传递出客中孤寂落寞的心态,意与词称。综观刘长卿任长洲尉时期的诗作,可以看出他是和自己先前一样,仍循着“建安”风标砥砺而行。不过随着国运和个人际遇的变化,刘长卿再也不能如开元、天宝时的诗作那样唱出高亢入云的强音,显现出浑朴雄奇的风姿,而走向以缜密工巧的文辞,营建苍秀清净境地,传递出抑郁苦闷的情怀,以别样的姿态赓续盛唐之音。

刘长卿这个时期的诗作,诸体具备,但以近体诗为主,其七律尤为前人推重,清代苏州的文论家金圣叹,在其《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中选入刘长卿七律达17首之多,而韦应物入选的仅有四首,李白也只入选七首。其风格成就,于前引的《别严士元》和《登松江驿楼北望故园》中可见一斑。更值得提及是他的五言排律,此期间写的《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摄海盐令,闻王师收复两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韻》是这类诗体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少见的带有史诗性质的长诗,从体量上看,全诗五百字,可和杜甫的古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相颉颃;从内容和艺术表现上看,可谓大视野、大手笔,从安史之乱初起写到战祸蔓延、生灵涂炭,“流毒遍黎氓”,再写到粛宗灵武即位,“龙楼议北征”,政治和军事上有所兴革,终于收复两京,得见“未央新柳色”,最终表述了自己对投寄的主人李希言感恩图报之心勤勉王事之意。大笔淋漓,然其中也不乏笔致绵密曲传心奥的灵动之笔,“潮声来万井,山色映孤城。旅梦亲乔木,归心乱早莺”,将身居傍山临海孤城海盐魂萦故土的心情,跃然纸上。从诗法上看,全诗一韵到底,对仗工允,几乎没有任何可以挑剔之处,应得上他自诩的“五言长城”。全诗几乎句句用典,扩大了作品的容量,显现出作者博洽的知识储存。

刘长卿的文运,似乎和他的宦途命运一样,千年以来,一直被压抑被低估。始作俑者,也是对后来影响最大的,是与他差不多同时代的诗评家高仲武,高氏谓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大抵十首以上,语意相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中兴间气集》)这种说法到底如何看,只要看看前引的 《杂咏八首》,随物赋形,即物生意,仪态各异,就会明白了。清代诗人王士楨说得好:“不解雌黄高仲武,长城何意贬文房。”(《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

(作者系著名文史专家,苏州大学出版社特约编审。)

猜你喜欢
刘长卿长洲苏州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大连海逸长洲居住区景观设计探索与实践
诗的对比(外一篇)——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太平清醮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
虎门长洲要塞佚名炮台考
送灵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长洲水利枢纽四线船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