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左悦.关于农业植物新品种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J].南方农业,2022,16(14):-159.
摘 要 近年来,科技的进步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创新改革带来了重大机遇,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农业种植新品种不断涌现,加速了现代农业的改革和创新。鉴于此,着重分析了农业植物新品种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关联性,并提出提高对农业植物新品种的重视程度,激励农户选择农业植物新品种,加大新品种的补贴、推广和示范力度等优化策略。
关键词 农业种植;植物新品种;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S326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4.051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植物新品种的推广不仅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更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现代农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其中农业植物新品种也是农业知识产权中的核心内容,与现代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1]。
1 现代农业概述
现代农业是指以保障农产品供给、不断提升劳动力就业率、合理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持续性发展为主要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等一系列的技术理念为支撑,以政府对于农业的宏观调控和支持保护为保障,更好地发挥出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一系列决定性作用,从而集产、供、销、贸功能于一体的多部门协调、各个环节紧密衔接,以及现代知识型农民和现代企业家相互经营配合于、一体的、多功能的农业产业体系。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对现代农业进行了重要的部署[2]。2007年一号文件中曾明确指出,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加速我国新时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努力走出一条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能力较强的现代化道路。由此可见,当前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阶段,是一种现代技术装备改造、体系完善、能够加速引导市场化竞争的农业机制[3]。
2 农业植物新品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老品种退出市场较难
受到长期以来种植习惯和一些老品种性状长期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民并不愿意冒风险尝试新的品种,无形中加剧了新品种推广的难度。特别是在我国相对偏远的地区,由于缺乏自主研发的实力,所销售的农作物种子都是以老品种为主,而许多农民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种植这类品种,即便是有新品种的推广也并不会选择,而是下意识以保险和稳定为主,继续种植老品种。因此,新品种推广过程会受到老品种仍然停留在市场上的影响而存在很大的阻力。特别是一些老品种长期以来已经十分适应所种植的环境,在产量和质量都十分稳定,虽然未达到高产的效果,但仍然会成为许多农民的第一选择[4]。
2.2 农户对新品种存在抵触心理
农户在接受农业植物新品种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1)内部因素包括农户的自身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收入来源、耕地面积、劳动能力等。我国仍然有许多地区农户的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对于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十分有限,再加上收入来源单一,在现有的模式下并不会为适应农业植物新品种冒更大的风险[5]。这一系列的内部原因,无形中影响了农民对于农作物新品种的接受程度。2)外部因素主要是新品种的特性、价格,广告宣传,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相关政策支持等,这些都会影响新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目前,我国对于农业植物新品种方面的扶持和推广力度仍然不够,使得许多农户对于一些新品种的接受程度较低,导致农业植物新品种在发展和推广过程中阻碍重重。
2.3 新品种宣传推广力度不足
现阶段,农业植物种子仅通过销售的方式进行简单的推广,企业为了短期营利目标,在未进行深化市场研究的情况下,忽略种植地实际自然条件,直接进行推广销售,极易造成种子与环境的契合度不高,影响农作物的正常产能与产品质量,从而造成种子技术推广的效果达不到标准[6]。除此之外,绝大多数新品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后审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价格比普通品种高许多。以玉米种子为例,普通品种市场价一般为5~7元·kg-1,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市场价达到13元·kg-1,有的甚至超过30元·kg-1。多数农民在选择种子时对新品种的高价难以认同,仍然倾向于选择价格低廉的老品种。
3 农业植物新品种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联性
3.1 农业植物新品种是加速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副业等一系列产业。以种为先,实现优良的农业植物新品种选育是实现高产、优效、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的基础。因此,对于农业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国家农业现代体系的逐步成熟完善。例如,美国早在1930年开始为无性繁殖的植物发明提供相应的专利保护,并且在1970年开始为有性繁殖的植物提供品种权的保护。可以看出,一些发达国家在植物新品种方面的保护机制十分成熟,这也加速促进了所在地区和国家植物育种创新产业的繁荣和进步,同时说明了农业植物新品种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
3.2 农业植物新品种是现代农业科技化的重要体现
农业植物新品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体现,甚至决定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对于人工培育和野生动物、植物开发而言,为了更好地实现新品种的发展,更是需要不断提升新品种研发技术水平。我国农业知识产权数据报告显示,在2015—2021年,我国植物新品种的国内申请及授权的数量已占据了总量的42%左右。
3.3 农业植物新品种是现代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不断加大对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和创新力度,對于加快现代农业的成熟发展具有现实意义。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颁布以来,农业新品种培育力度逐渐加大,培育新品种的效率和科研创新的积极性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更加速了我国种植业的发展。一直以来,种子都是农业中十分重要的生产资源,种子质量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持续、高效生产。许多科研人员及种子企业会通过科研创新,最大限度地培育更多优质高产的品种,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各方良性公平竞争,呈现一种优势互补的良好状态。
3.4 农业植物新品种能够保障现代农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安全生产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息息相关。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也是国家战略性和基础性的核心产业,一系列农业政策的颁布更是保障农业长期稳定发展及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所在,植物新品种保护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一系列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建立及创新回报机制的优化,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更多科研育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整体提升我国的育种创新能力,更好地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及对于优质农产品的需要;保证种子的纯度及质量,进而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的新品种,加速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高良种利用效率,发挥良种增产、增效的潜力。
4 农业植物新品种与现代农业发展优化策略
4.1 提高对农业植物新品种的重视程度
从事农业植物新品种推广的工作人员需要转变原有的认知,提升植物新品种权管理及服务水平,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更大的物质和政策支持,促进现代农业的成熟和发展。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障措施的不断优化和完整,将促进现代农业更加健康长效发展,农业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对于农业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意识也会明显增强。各方保护意识的提升和保护力度的不斷加大,也有利于促进农业知识产权体系的成熟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大对于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及奖励机制的改进力度,做到公平公正,通过奖励的方式去带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农业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开展。同时,要注重对于种子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种子市场的秩序,确保各级的种子管理机构都能够依法行使其监督管理职能。特别是对于弄虚作假及未审先推等一些违法违规的情况要严格查处,并且加强监督指导,提高种子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的水平,构建种子管理的长效机制。此外,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不同生态区域的特点来合理布局种子,按照优胜劣汰的法则,建立品种退出制度及一些具有缺陷的种子召回的制度,促使农业生产发展。与此同时,要不断加大对于良种创新和扶持的力度,更要注重一些品种的选择和政策扶持研究。
4.2 激励农户选择农业植物新品种
农户是许多新品种种植和推广的主力军,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才能让更多农户了解到新品种种植的优势,也能够使其有更强的意愿去主动种植新品种。而在对这些新品种进行投入产出分析过程中,需要提前增加效益分析,让更多的农户通过宣传深刻了解到一些新品种的高性价比,能够实现农业的丰产和增收,让更多的农户获得更大的收益。当地的农业权威部门、农业管理部门需要加大新品种的推广力度,使农民充分认识到科学新技术对农业生产增收、增效的重要性。例如,可通过报纸开辟专栏,电台、电视台设立专题节目进行宣传,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深入民心,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全面使用,为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4.3 加大新品种的补贴及推广和示范力度
为了提升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当地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种粮补贴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农户尝试新品种,在加速推广新品种以及科技创新的同时,加大农作物新品种的专利保护力度,使相关研发企业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
5 结语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与发达国家成熟完善的农业体系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业种植新品种在促进农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利无害,但在实际推广的过程中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仍然需要加大对于一些新品种的推广和宣传力度,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宋敏,王学君,刘丽军.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国际比较研究[J].世界农业,2009(1):23-27.
[2] 胡景辉,史平臣.农业植物新品种与现代农业发展[J].华北农学报,2015,30(S1):518-520.
[3] 刘惠明,张雨溪.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下植物新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9):342-346.
[4] 邓伟,崔野韩.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及发展的研究[J].中国种业,2020(11):1-7.
[5] 刘娜.“一带一路”农业合作背景下植物新品种保护探析[J].中国种业,2021(4):1-7.
[6] 陈红,吕波,徐世艳,等.我国高校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9,28(4):42-44.
收稿日期:2022-06-10
作者简介:张左悦(1984—),女,江苏淮安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植物学。E-mail:8466833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