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理念在老街区保护与更新中的应用

2022-05-30 07:05艾相仁刘悦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城市双修

艾相仁 刘悦

摘 要:老街区是古城历史文化的物质体现和精神载体,它承载着古城的灵魂和特色,见证了古城的兴衰和更替,寄托着当地居民的记忆和希望。因此,老街区的保护和更新对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城市双修”理念起源于欧美,之后被引入我国。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该理论对推动老街区的保护和更新工作切实可行。

关键词:“城市双修”;老街区;历史文化古城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基于‘城市双修理念下城市老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2020KY60015)、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课题“‘双创双修背景下的工业遗存建筑空间的活化研究”(2021ZJY1573)研究成果。

一、“城市双修”理念的主要内容

“城市双修”是城市修补与生态修复的合称,它源于20世纪始于初美国芝加哥的“城市美化运动”,但又区别于“城市美化运动”。“城市美化运动”是以物质空间整治和局部生态要素修复为落脚点,以改善基础设施、城市中心建设、商业街道环境整治和店铺重新安置为改造方式,大规模地规划和新建,大尺度地修复和美化。这种“大刀阔斧”忽略民意的规划方式严重破坏了城市原有文化肌理和生活空间,而“城市双修”相比之下有循序渐进、由小及大的优势。

城市修补立足于解决各种“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使城市的发展模式由“增量规划”转变为“存量规划”。在旧城保护和更新上,城市修补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文化建筑,保存城市文化肌理,保留地方和民族建筑特色。它强调小范围的“织补”、小动作的“嵌入”以及多元化“复合”,不提倡大范围的新建或拆除。在策略上,城市修补是指在不影响城市正常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民意,保护和更新历史文化建筑物、街道景观、城市天际线、市政设施。

生态修复是指利用现代生态工程技术引导和激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减轻生态负荷。我国生态修复理念发展和实践稍滞后,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对滨河环境整治、山体绿化改善以及废旧矿场区生态修复尤为重视。目前生态修复主要从自然环境修复、绿化空间改善以及老街区景观提升等方面着手。

二、“城市双修”理念在国内外的应用

“城市双修”理念虽然起源于20世纪初,但是真正运用于老街区的更新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此时,人类城市正经历着简洁、高效、规整的现代主义风格冲击。然而新的思潮与传统建筑风格迥异,加上传统建筑遭受严重破坏,很多建筑师和领导者干脆铲平传统建筑和文化古城,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方正规整的钢筋混凝土楼房,历史建筑和文化街区遭受破坏。当人们对呆板的现代建筑产生审美疲劳、邻里关系淡漠时,人们便开始怀念古香古色的历史建筑和昔日的街区风情。彼时,人们才幡然醒悟,认识到历史文化建筑和老街区的重要性。

(一)“城市双修”理念在国外的应用

1.日本古川町活化计划

古川町始建于1589年,是日本關西崎埠县的一个小镇。它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建筑特色鲜明。1615年,古川町武士迁至高山市,只剩下平民长居于此。古川町平民多为匠人,他们都是“飞驒工艺”的继承人,而“飞驒工艺”类似于我国的“榫卯工艺”。古川町现存建筑受“飞驒工艺”影响,绝大部分为传统的木构建筑,平均寿命在50年以上。这些民居无论是屋架结构、外部造型、窗花、栅格、斗拱,还是建筑上的雕饰和粉画都丰富别致,独具特色。这些都是古川町居民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古迹,都值得人们保护。20世纪70年代,古川町社区、町公所以及当地居民协作对町上的古建筑、自然景观以及人居环境进行维护和改造,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放养鲤鱼,清理濑户川。20世纪60年代,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污染了濑户川,原本清澈的河道变成了臭水沟,河水流经市区,散发出恶臭味。此时居民才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于是当地政府和町公所组织居民清理河道,并在沟渠中放养鲤鱼。经过整治,濑户川恢复了往日的清澈和干净,从而引来了不少旅游观光者。

二是“飞驒工艺”的传承。古川町建筑基本上都是以“飞驒工艺”建造的,风格独特,装饰艺术鲜明,是古镇重要的文化积淀。1989年“飞驒工匠文化馆”在镇中心建成,整个建筑不用一钉一铁,均采用榫卯技术。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均有当地工匠参与,据悉,该地2/3的木匠参与了文化馆的建造。建成的文化馆是当地营造技术、“飞驒工艺”的展示中心,同时也为“飞驒工艺”传统木造建筑的保护和更新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是飞驒古村活化计划。城市的发展使得年轻的劳动力脱离乡村,古川町的村落因无力自保而走向衰败。“美ら地球”旅游公司鼓励村民成立“民家维护协助队”,并网络发动,向全国征集志愿者参与古村落的保护。征集的成员完成房屋修复后可以刻名留念,也可作为家庭旅游落脚点。“飞驒里山office”是“美ら地球”旅游公司推出的另一个古村活化理念,该理念考虑到城市办公环境的呆板,会造成人们视觉疲劳,旨在给商务人员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空气清新的工作环境。对房屋的改造也是基本保持建筑外形特色,只是重组了内部空间,使其满足办公需求。如此一来既能提供岗位,唤回村民,又能保护村落,活化古村。

2.英国利物浦城市更新

利物浦位于英格兰西北部,是英国第二大港口城市,对外贸易输出量仅次于首都伦敦。20世纪末利物浦船坞和传统制造业衰败,失业率急剧上升,工厂倒闭,工人外流,经济衰退,一时间城市荒凉,建筑破败。20世纪90年代起,利物浦城市政府联合开发商着手更新和改造利物浦城市中心,旨在扭转地区经济衰退局面,发展区域文化。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改造,即精神场所再造、文化服务能力提升、旅游创意产业开发和城市形象重塑。从利物浦城市更新历程中我们可以总结几点经验。

一是政府主导、开发商参与及社区共建的规划模式。该规划区别于以往单纯由政府主导的模式,政府提供政策保障和一定的资金扶持,开发商在政府引导下发挥自身作用,与此同时又兼顾社区居民的意愿,如此三方协同,共建美好家园。

二是整体更新,系统保护,可持续发展。

三是以文化导向的更新模式重塑城市历史文化肌理。利物浦采取文化兴邦的方式,积极修复滨水古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延续传统文化活动。利物浦是披头士摇滚乐之乡、足球之城,有Tate美术馆和航海博物馆,在城市更新中,利用这些文化符号来重塑利物浦文化古城。2004 年利物浦海上商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8 年获选“欧洲文化之都”,并得到欧盟更多的资助,使其以文化为主题的城市更新工作稳步进行。

(二)“城市双修”理念在国内的应用

我国“城市双修”理念虽引入较晚,但发展迅速。海南三亚作为首个“城市双修”更新试点城市,几年下来,街区面貌焕然一新,道路绿化和城市绿网逐渐铺开,特别是三亚沿海湾的环境治理和旅游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果。至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相继将福州、厦门等57个城市作为“城市双修”试点城市。至此“城市双修”理念便在我国旧城更新和生态保护的工作上全面铺开,我国的城市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1.南京汤山废旧矿场修复

汤山地处南京江宁区东北麓,东接江苏句容市,是南京市的东大门。汤山自然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高,资源丰富,盛产铜矿,尤其是汤山温泉,举世闻名,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为了谋求利益,对汤山矿产资源进行了开采。多年来的开采活动,使汤山山体被破坏,矿坑随处可见,森林遭到砍伐,农田绿地损坏,生态系统遭受极大的破坏,传统的温泉度假旅游胜地遭受巨大的威胁。2017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南京列入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这一举措给汤山的生态修复带来了希望。南京市城市规划部门当机立断,制定了《“城市双修”试点实施方案》,汤山废旧矿坑改温泉公园项目作为试点案例被上报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汤山的生态修复迎来了新机遇。

汤山矿场规划的策略是整合汤山的“山、汤、城”景观风貌和文化肌理,植入“城市双修”理念,梳理汤水汇水线的层级,将挖掘的汤眼和泉井连为一体,对已污染的水系加以整治和规划,使山水汇聚,相互辉映。在山体的改造上,加固被挖掘的山坡,植入草皮和树木,进行生态修复,对破坏的山脉进行资源整合和環境治理,并修建爬山观光路线。“城”主要是对汤山老街、古泉社区、寺庙和民国建筑进行维护和更新,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街道环境整治,改善居住环境。与此同时,规划还以山体观光为目的,用绿化廊道连通,创造具有特色的生态旅游空间,打造“一核九园多廊”的开放式空间体系。评估文化特性和风貌特点,将汤山矿场片区分为四个风貌控制区:展现历史积淀的民国风貌区、形态宜人的新中式风貌区、具有人文品质的传统中式风貌区、多元丰富的度假特色风貌区。

此外,对汤山古镇、古泉社区、汤泉老街、寺桥以及陶庐等汤山片区的主要历史文化建筑所在地进行保护和更新,使人们在欣赏汤山美景之时还能体验古街区传统文化风情。

2.柳州太平西街改造

太平西街隶属柳州鱼峰区管辖,地处柳江南岸,东临文庙、驾鹤公园,西接谷埠街商贸城,北靠江滨公园,南至鱼峰山、马鞍山公园。太平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旧时称车仔行,隶属太平圩,专门经营牛车和配件。20世纪中期,水运兴起,太平西街因临近滨江码头而繁华起来,逐渐成为联系桂北和桂中地区的重要交易中心。当时街道建筑大多为岭南风格骑楼,青砖灰瓦,上楼下廊,外观虚实对比强烈,空间层次分明,沿街景致丰富。20世纪末,因产业转移,传统的烟草、草药等贸易商户搬离街道,留下的只是一些小摊位,太平西街慢慢地走向衰败。

近年来,街区缺乏合理的商业规划和市场管理,临街铺面经营五金、渔具等,种类较为混杂。街道两旁搭起来棚子,占道经营十分严重,加之车辆乱停乱放,原本不宽的街道变得十分拥堵。沿街骑楼未得到保护和修缮,破败不堪。

2016年12月,柳州太平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整治与改造(二期)工程顺利竣工。该项目主要依据“城市双修”理念,对老街区的建筑面貌、景观绿化等进行了修复和更新,此外,还对街区的道路交通及商业进行了整顿。

在建筑更新上,主要针对建筑沿街面进行修补和风格的修复。比如建筑墙体贴上青砖,门窗涂上清漆,破缺处用木头仿照传统风格补上。骑楼的柱子是设计的重点,刮去原来的污迹,用浅黄色、青灰色的硅藻泥喷砌,柱墩和柱头保留线脚,柱础有凹槽,额枋和山花上有民族元素的雕塑。建筑风格保留原有的岭南骑楼特色,加固廊柱,并在廊柱的雀替上做了少许雕饰。窗棂和空调挡板用木条做成格状,其上布置雕纹。

在基础设施改造上,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项强制性整治。如增设垃圾箱和垃圾回收处,安排专门保洁;建立居民活动区,增加健身器材;骑楼过道、人行道路面铺上青石块,并严禁摆放摊位。电力部门协商重新规划管线,使街面变得整齐。

道路两边也增加了绿化带和行道树,屋顶种上绿植,立面增加垂直绿化带,在街道转角处和空地上设置景观小品和停车场。如此使整个街区焕然一新,建筑更新不失特色,交通流畅,商业秩序良好。

三、结语

“城市双修”理念以其小尺度、渐进式的更新原则,在老街区的改造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脉络,可将老街区更新总结为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转变城市发展策略,即将“增量规划”转变为“存量规划”。“存量规划”的实质是在现存的建筑上进行更新和再利用。老街区是“存量规划”的主要对象,所以,老街区的更新便成了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和新目标。第二,更新策略宜“中小尺度”、“小微渐进”以及“织补式”进行,以最大限度保护历史建筑,维持和重塑旧城文化肌理。拆除非拆不可的危房,增设公共服务设施,整顿老街区商业形态,提升街区景观,从而优化人居环境。第三,生态修复方面宜在原有的生态元素上稍加优化和引导,使其恢复生态功能,如增加地面绿化面积、加强雨水径流、提高植物多样性、提升街区景观品质等。如此,既能改善老街区的绿化环境,还能提高空气质量。

参考文献:

[1]艾相仁.基于“城市双修”理念下老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8.

[2]李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再生[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3]艾相仁,黄国安.基于“城市修补”理念下老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J].锋绘,2019(1):283-284.

[4]艾相仁,曾丽群.基于“生态修复”理念下老街区环境提升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19(6):229-230.

作者简介:

艾相仁,柳州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城市设计与更新。

刘悦,硕士,柳州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保护。

猜你喜欢
城市双修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海绵城市建设策略
“城市双修”中的生态修复
城市双修视角下的湘北城镇生态修复实践探索
城市双修背景下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