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卫武 陈士伟 丁汉卿 段门俊 杜怡安 徐杨玉
摘 要 红肉火龙果为热带水果,食用价值高,具有较强的保健功效。为了促进广东省湛江市火龙果产业发展,以广东省广前糖业发展有限公司火龙果基地为例,从栽种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与贮运、越冬防护及产期调节等方面总结了湛江市红肉火龙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红肉火龙果;栽培技术;广东省湛江市
中图分类号:S667.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3.032
火龙果原产于巴西、墨西哥等国家的热带沙漠地区,属仙人掌科植物,是热带、亚热带名优水果之一。火龙果为多年生常绿藤本浆果类果树,其花、茎、果实均可食用,富含维生素C、植物性白蛋白、鐵元素、膳食纤维和多种氨基酸等,有保护胃壁、抗氧化、抗自由基和抗衰老等功效,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1]。红肉火龙果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工程,涉及栽培园地的选择、定植、苗期和结果树田间管理、采摘、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和LED补光调控技术等诸多方面。
1 栽种管理
1.1 园地选择
火龙果种植应选择向阳、无积水和无霜冻的土壤,以中性或微酸性为宜,疏松肥沃。广东省广前糖业发展有限公司火龙果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位于湛江市遂溪县广前核心示范区,地处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中北部,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年均降水量1 759.4 mm,通常7—9月降水量占全年50%,年均日照时间1 817.7 h,十分适宜火龙果种植。
1.2 种苗选择
火龙果种苗应从没有病源污染的地块选取,选两年生以上的老熟枝条,植株健壮,少病斑和剪口,肉质茎肥厚且颜色浓绿,芽眼饱满,苗长30~40 cm。取苗后用刀将苗的基部削去,只留1~2 cm的木质部,放在阴凉的地方晾干,种植前用咪鲜胺和多菌灵等杀菌剂浸泡消毒。
浸泡生根剂后集中育苗,出苗后先集中用45%石硫合剂200倍液对整个茎条进行喷雾消毒,再向根部喷洒有效成分(NAA+IBA)不低于20%的TDZ生根粉1 250倍液进行保护和促生长。
1.3 定植
火龙果定植遵照重施基肥的原则,以施有机肥为主,利用有机肥和土壤调节剂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新植地块每667 m2施有机肥4 t、牡蛎粉土壤改良剂200 kg、磷酸二铵50 kg、复合肥20 kg和噻唑磷3 kg,旋耕机混拌均匀。火龙果按照排式单行双株种植,每排只种1行,每0.35 m插一根竹竿,竹竿长约2 m,在竹竿的左右两侧各种1株苗。
示范基地种植选择宽行和相对密植的种植方式,起高垄,通过铺防草膜等方式防治杂草,减少病虫害威胁。火龙果种植行距3 m,便于机械化作业,株距0.3 m,平均每667 m2栽种约1 250株。机械起垄种植,垄面宽1.2 m,垄底宽1.8 m,垄高25~30 cm,呈梯形状,垄底铺防草膜,垄两侧铺约30 cm宽的土工膜防止垄面水土流失。
定植时,种苗泥土覆盖根部3~5 cm即可,覆土过深易造成根部不透气。定植后浇足定根水(根部30 cm半径范围内浇透),缩短缓苗期,同时每667 m2垄面铺设约8 m3半基质(桉树皮),起到保水、保肥、防草的作用。
1.4 修枝整形
当枝条长到1.3~1.4 m长时摘心,以促进分枝,并让枝条自然下垂。每年采果后剪除已结果的枝条,让其重新发芽,以保证来年的产量。及时疏除过多的、畸形的和不合格的花蕾,控制1个枝条有1~2个花蕾,保证花期营养供给和后期果实生长的营养需求,按3个有效枝条配1个花蕾的比例进行控制。
1.5 水肥管理
施肥时,严格执行薄肥勤施的原则。定植7 d后施用促根类、氨基酸类或海藻类营养水肥,14 d后施用氨基酸类或海藻类+磷酸一铵营养水肥,30 d后施用氨基酸液肥或海藻类+磷酸一铵+平衡肥(18-18-18)营养水肥,之后每隔10 d施加一次营养肥,待苗跨过钢丝绳后(定植3个月)施用氨基酸+硝酸铵钙+磷酸二氢钾水肥。苗期氮、磷、钾施用比例控制在3∶1∶1,生殖生长期控制在2∶1∶3,花果期控制在1∶1∶3,每个月施3~4次水肥。
花芽分化期不宜大量施用氮素肥料,应补充磷、硼、锌和钙等营养元素,以避免引起蔓茎徒长和不开花结果。花期应喷有机营养叶面肥、硼砂和生长调节剂,提高花朵的授粉质量及抗逆性,冬春季低温需要喷施硝酸类及蛋白类叶面肥。
2 病虫害防治
火龙果常见的疮痂病、炭疽病、溃疡病和茎腐病为半知菌类病害,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溃疡病和炭疽病会呈现大面积发生流行的趋势[2-3]。较为常见的害虫有堆蜡粉蚧、蜗牛、蚂蚁和果实蝇等,大部分害虫主要为害火龙果茎部[4]。在栽培过程中,病虫害严重影响火龙果的产量和品质,应通过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控制火龙果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残留。
2.1 化学防治
喷洒代森锰锌、咪鲜胺和百菌清等化学农药灭杀细菌、真菌及害虫,可达到控制火龙果病虫害的目的,一般喷施间隔期为10~15 d,每月喷施2~3次[5]。化学农药轮换交替使用能提高火龙果对病虫害的抗性,达到控制病虫害反复暴发的效果。
湛江市相关种植户应特别注意在高温雨水期和台风季节前后做好保护措施。开花前喷洒杀菌剂,保护花朵不受病菌侵染;谢花后在花筒和幼果青黄分离界限明显时及时摘除花筒,避免病虫害传染幼果并减少营养损耗;采摘结束后及时清园,剪除果树上生长过弱和有病虫害的枝条,将枝条与落花落果集中带出果园进行烧毁深埋处理。全园喷洒一次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破坏害虫、病菌等的越冬场所,减少病原体及虫卵的数量,降低病虫害发病率。
2.2 物理防治
安装发声驱鸟装置或利用稻草制作假鹰,以达到驱鸟的目的。采用无纺布套袋技术可以使火龙果果皮着色均匀、保证果实外观品质,避免或减轻病虫、飞鸟和黄蜂等的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风刮碰伤和阳光暴晒的威胁,进一步提高果实品质和商品果的价值和效益[6]。
2.3 生物防治
日常田间管理中,将清理的杂草堆在火龙果树盘处,并增施腐熟后的有机肥和磷钾肥,结合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和木霉菌等微生物制剂和发酵液,可有效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植株的抗病性[7]。
3 采摘与贮运
不同产区的火龙果开花结果期会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每年的5—11月为火龙果正造果,火龙果果皮颜色由绿色转变为浅红色,然后变为淡红或紫红色,果實水分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成熟采收期一般为27~35 d[8]。一般当果皮变红后的5~7 d即可采摘,采收方式的不同对火龙果的贮藏和保鲜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为了避免损伤整个枝条,采摘火龙果时一般从果实基部利用专用枝剪剪下,保留部分肉质茎,这样能充分保障火龙果的耐贮藏性能[9]。采摘后为保证火龙果果实达到标准化商品果条件,可利用机械设备实施分级选果。在贮藏和运输中,为避免因机械损伤降低商品果价值,应利用泡沫或其他防护措施避免果实之间产生碰撞或挤压[10]。
4 越冬防护
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温度普遍较高,但也会有低温天气,若火龙果种植管理期间未做好越冬防护措施,则难以避免低温引起的生长缓慢甚至冻死的风险,导致果园当季产量下降[11]。示范基地采取的越冬防护措施主要有以下2种。1)叶面喷雾杀菌。防治软腐病、溃疡病可喷施吡唑·喹啉铜1 500倍液+戊唑·咪鲜胺1 500倍液+中生菌素1 000倍液。2)叶面喷雾促花。药剂为高钾水溶肥750倍液+海藻原液750倍液+芸薹素1 500倍液+细胞分裂素1 500倍液,喷施3~4次,促进新梢老熟,预防冻害。
5 产期调节
利用LED补光催花进行产期调控也是火龙果高产高效栽培的主要技术之一。在湛江市,正造果一般4月中旬开始现蕾,5月底至6月初采摘第一批正造果,约15 d出一批新的花蕾,直到11月底前后,年投产期可高达6个月。每年7—9月,火龙果正造果处于集中上市期,销售价格偏低,但正常情况下6月以前和12月以后的正造果很少,如果这个时间段的果实品质较好,销售单价往往会比集中上市的正造果高出很多。因此,利用LED补光催花技术进行反季节产期调控,结合疏花疏果技术,尽可能地减少7—9月的正造果产量,从而提高6月之前和12月之后的反季节果实产量,是红肉火龙果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所在。
有研究表明,春季给火龙果补光催花可以将火龙果现蕾期和采摘期提早约15 d,秋冬季补光同样可达到延长火龙果产期、提高产量的效果[12]。在自然条件和环境气温适宜时,火龙果结果树约15 d开一批花。在开花量过多或集中上市期火龙果市场价格偏低时(7—9月),示范基地结合疏花疏果和调控水肥一体化技术,及时摘掉部分或全部花蕾,避免了集中上市价格偏低的局面。在夏季气温偏高时采取遮阴措施,不仅能缩减7—9月的花蕾数量,还能达到保护植株免遭日灼损害的效果。
利用LED补光催花,促使火龙果提早开花或推迟花期,有助于避免集中上市,提高了火龙果商品果价格和经济效益[13]。春季LED补光通常在立春后或2月中上旬开始,4月结束,秋冬季补光通常在10月中上旬开始,12月结束,连续补光60 d左右,每天连续补光4~6 h,根据补光催花条件,若产期补光时气温较高,补光时间可相应缩短,反之可相应延长补光时间。
6 结语
以广东省广前糖业发展有限公司火龙果基地为例,对红肉火龙果栽培的园地选择、种苗选择、定植、修枝整形、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与贮运、越冬防护和反季节产期调节等诸多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实现湛江市红肉火龙果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彭金轮.火龙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探究——以红肉火龙果为例[J].南方农业,2017(12):7-8.
[2] 陆漫,王小云,郑霞林,等.我国火龙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广西植保,2020,33(1):28-31.
[3] 吴美杰.火龙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农业技术,2019,39(11):117-118.
[4] 郑伟,蔡永强,戴良英.火龙果病虫害的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07(6):139-142.
[5] Bordoh P K, Ali A, Dickinson M, et al. A review on the management of postharvest anthracnose in dragon fruits caused by Colletotrichum spp.[J]. Crop Protection, 2020, 130: 105067.
[6] 赵俊生,钟声,曾运友,等.‘金都一号火龙果在茂名地区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J].中国热带农业,2018(6):48-49.
[7] 吴绪波,周东辉,傅炽栋,等.红玉火龙果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热带农业,2018(6):69-70.
[8] 高艺,徐杨玉,洪向平,等.火龙果果园栽培管理与营销模式探讨——以广东省农垦科技中心火龙果基地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8(4):108-109.
[9] 林晓明.火龙果高效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19(16):91-92.
[10] 王俊宁,邓科禹,李润唐,等.采收期对火龙果果实品质及贮藏特性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4):170-173.
[11] 王淑芬.论红肉火龙果的越冬防护及栽培技术[J].科技展望,2015,25(32):53.
[12] 尤小婷,陈士伟,李栋宇,等.不同光质LED补光对火龙果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J].热带农业科学,2021,41(4):7-10.
[13] 濮文辉,李洪立,胡文斌,等.海南西部火龙果反季节生产考察[J].中国热带农业,2017(6):28-30.
收稿日期:2022-04-21
作者简介:邓卫武(1983—),男,江西新干人,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热带水果栽培。
*为通信作者,E-mail:5743016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