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地质学家刘嘉麒

2022-05-30 10:48东云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2年7期
关键词:火山院士研究生

东云

“如果把地球这46亿年浓缩到一天时间,人类只占了这24小时最后的1分17秒。”

穿着深灰色夹克的刘嘉麒在视频科普栏目《科创中国?院士开讲》中打了这么个比方——听起来有独属于地质学的浪漫。

刘嘉麒是中国著名火山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曾走过七大洲、五大洋,站上过无数个讲台,在短视频平台上讲课,对他来讲却是一片有着更多未知的新“火山口”。

“通过短视频做一次讲座,有几百万人收看,这是我没想到的。”刘嘉麒说。

从2021年10月开始,每两周就有一位院士参加《院士开讲》栏目,与网友们分享前沿科技知识。这档节目由中国科协和抖音联合推出,目前10期内容已全部上线。除了刘嘉麒,还有参与“两弹一星”工作的徐志磊院士、打造国产大飞机心脏的曹春晓院士、引领中国激光3D打印技术的王华明院士、99A主战坦克总设计师毛明院士……

参加《院士开讲》,是刘嘉麒和年轻人的再一次对话——他就是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我从来不想自己年纪多大了,经常跟年轻人、学生在一起。玩儿的东西,我肯定向他们学习。”

刘嘉麒一笑,两只眼睛就眯成弯弯的细线。尽管头发花白,他的笑容却仍带着几分天真。

在很多人眼中,地质学是一门“冷门专业”。就是在这个冷门的领域,刘嘉麒深耕40年,至今仍在求索。“这么一个所谓比较‘艰苦的工作,我到现在还很热爱它,还想把它做好。”

1941年,刘嘉麒出生在辽宁省丹东市。家乡解放后,家境贫寒的刘嘉麒也有了上学念书的机会。高考填志愿时,母亲说“哪个学校不要钱,或者花钱少,就考哪个学校”,于是他就选择了长春地质学院地球化学专业。

学地质学,似乎从来就更艰辛一些,常年在野外,经常吃不饱。很多同学吃不了苦,中途退学。刘嘉麒硬是扛了下来,还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

当时的研究生远比如今稀罕。毕业后,刘嘉麒得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到37岁时,他已经成了研究室主任。

在单位安稳工作,未尝不是岁月静好。可他偏要“自讨苦吃”——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37岁的刘嘉麒决定再考一次研究生。

“好在幸运地又蒙上了。”刘嘉麒打趣说。从东北到北京,一位科研骨干又成了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在读研究生,他跟班上年纪最小的同学差了16岁。

住在冬冷夏热的地震棚,与蚊子、苍蝇、老鼠为伍,研究生的生活还是那么苦。“可最难熬的时候也是转机快要到来的时候,成功就在坚持的那一下子。”刘嘉麒说。

毕业后,刘嘉麒毅然选择投入更广阔而又未知的天地,想办法走到科学更前沿。

1978年至今,刘嘉麒几乎每年都会去长白山。2005年,已过耳顺之年的他还带着学生们穿越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在边防战士的护送下攀上了望天鹅火山。他还曾忍受着缺氧的不适登上海拔4800多米的高原,也曾在东非大裂谷冒险考察。

十进长白山,八上青藏高原,三入北极,两征南极……只有一步一步自己走过,他才能窥见中国近代火山活动的规律和地质特征。

“搞地质不能靠飞机、汽車,最终还是得靠两条腿。”他说,“一定要多跟大自然打交道,第一手资料是要从现场得到的。就像登月取样,带回的一粒沙土比黄金还要珍贵。”

他乐于为此跋涉,因为地球科学“是养活人类的科学”。资源、能源、气候、灾害、环境生态,这些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因素,都与地球科学有着密切联系。

他愿意继续跋涉。已成为“80后”的刘嘉麒至今不肯闲下来,仍在带学生、做研究、进行科普。

对地球来说,一个人的百年不过短暂的一瞬。但就在这刹那间,也要爆发出极致的光和热。在刘嘉麒看来,“一次精彩比数次平庸要好”。

猜你喜欢
火山院士研究生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海底火山群
有趣的火山图
火山
我是火山
院士速递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