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文 郭玄瑾
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来到我们身边,我们闻到了春天的味道,听到了春天的声音。“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春天在哪里?春天就藏在小鸟的歌声中,藏在小鸟筑新巢的忙碌中……我们带着中班孩子走出活动室,到户外去寻找春天,发现春天的秘密。
主题活动的源起
幼儿园的果树、草坪上,常常有小鸟飞来歌唱、觅食,有麻雀、喜鹊、白头翁、啄木鸟,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鸟。散步时,孩子们一路走来,池塘里蝌蚪和鱼儿在欢快地游来游去,花圃里的迎春花嫩黄嫩黄的,娇艳欲滴……孩子们好奇地驻足观察。这时,一只小鸟衔着一根像草一样的东西从孩子们眼前飞过,最后飞进不远处楼房墙面上的一个破洞里。很多孩子都看到了这只小鸟。为什么小鸟会出现在这里?为什么小鸟会衔着草?孩子们感到特别好奇,回到班级后还在讨论这个现象。玥玥说:“可能它要带回家给小鸟宝宝做被子。”伊伊说:“保存起来,给它的孩子做食物。”妮妮说:“是要带回家造房子,做屋顶。”谦谦说:“可能它要用草来保护蛋,把蛋盖起来。”多多说:“草上可能有虫子,它要带回家给宝宝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孩子们与大自然相遇,兴趣被激发了,经验被唤醒了。在课程前审议中,我们在对孩子们的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并分析了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和幼儿园周边的相关资源后,认为探究春天里的小鸟是孩子们感知春天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于是,我们决定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生成“你好,小鸟”主题活动,引导孩子们在与“小鸟”的对话中发现春天。
孩子们从观察到的有趣现象出发,与小鸟建立了初步的联结,那么,主题活动该如何推进呢?作為教师,我们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怎样的支持呢?尽管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在不同年龄段组织开展过关于小鸟的探究活动,但是我们深知,必须基于当下孩子的特点,思考眼前的这些孩子已经具备哪些关于小鸟的相关知识经验,具备怎样的探究能力,他们的兴趣点指向哪里。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决定和孩子一起讨论,把架构主题网络的主动权交给孩子。经过和孩子一起梳理,我们发现孩子之前围绕小鸟的讨论指向三个方面:小鸟吃什么?小鸟的家是什么样的?小鸟怎么照顾自己的宝宝?探究活动就此展开。
为探究活动做准备
要探究关于小鸟的三个问题,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登登说要到外面去观察小鸟;果果提出要找很多关于小鸟的书来看,收集很多关于小鸟的资料;允允说需要望远镜、记录本等工具。看来,孩子们对于如何开展探究活动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
为了支持孩子们的探究行动,我们在班级微信群发布了主题活动信息及孩子们的需求,教师、孩子、家长一起参与到材料的收集中。在幼儿园的公共图书室,孩子们找到了很多关于小鸟的图画书,有《麻雀》《飞鸟的世界》《鸟类总动员》等,孩子们把这些图画书借回来,放在班级阅读区。在家中,孩子们也在家长的协助下收集与小鸟相关的资料,爸爸妈妈们还带着孩子一起去图书馆、书店搜寻更多关于小鸟的图画书。收集和准备材料的过程将家长也卷入了我们的课程。
很快,我们就收集了不少关于小鸟的图画书以及图片、视频资料。在班级阅读区,孩子们自己进行整理,将图画书简单归类后摆放在显眼位置;图片资料被装订起来,成为便于翻阅的自制图画书;视频资料也被导入播放机,作为一种有声读物。
主题活动的开启将各种有关的信息、资源融合和链接在一起。我们发现了一本非常适合在这个主题活动的开启阶段阅读的图画书《早上好,小鸟做邻居》,这是一本科学知识类图画书,书中的内容涉及观鸟的工具、观鸟的方法以及生活中常见的鸟类,这些信息可以为孩子们后续的探究提供经验的支持。因此,我们决定在集体活动中与孩子们一起阅读这本书。这次集体阅读分享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到户外去寻找和观察小鸟的愿望。
探究活动开启
线索一:小鸟吃什么?
尽管我们梳理出的第一条线索是“小鸟吃什么”,但我们并不急着引导孩子们去探究这个问题,而是鼓励孩子们先到大自然中去观鸟,期待他们通过充分的观察获得直接经验。
读了图画书《早上好,小鸟做邻居》后,孩子们纷纷从家里带来了观鸟用的望远镜,有个孩子还带来一顶小帐篷,他说:“观鸟的时候累了可以在小帐篷里休息!”我们把帐篷搭建在活动室门口的走廊上,里面铺着软垫,摆放着望远镜、记录纸等工具,这里便成了我班的观鸟基地。
双休日,爸爸妈妈们也兴致勃勃地和孩子一起参与到观鸟活动中,小区、公园、田野、小溪、山林,都留下了亲子观鸟的足迹。大家把自己拍摄到的小鸟的照片、视频发送到班级微信群进行分享。不少家长感叹:“以前都不知道我们身边有那么多不同种类的小鸟!”
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小鸟各不相同。睿睿说:“小鸟的叫声是不一样的。”妮妮说:“小鸟有的大,有的小。”果果说:“我看到小鸟的颜色都是不一样的,有黑色的,也有不是黑色的。”孩子们观鸟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孩子们发现,有时大家在一起叫叫嚷嚷,把小鸟都吓得飞走了。“小鸟有耳朵吗?能听到声音吗?小鸟的耳朵长在哪里?”这是前面梳理主题活动线索时没有提到的新问题。既然孩子们都很好奇,我们决定先和孩子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芊芊在家和爸爸一起阅读图画书《彻夜不眠的卫士》时找到了答案。她特意把这本图画书带来分享。这是一本科学知识类图画书,讲的是有关猫头鹰的知识。她说:“猫头鹰有耳朵,猫头鹰是鸟,所以鸟是有耳朵的。”我们集体阅读了这本书,孩子们不仅知道了鸟是有耳朵的,而且还知道了有些鸟看起来没有耳朵,其实它们只是没有外耳廓,它们的耳朵藏在羽毛里。
知道了鸟有耳朵后,孩子们再次观鸟时决定分组行动,尽量保持安静,以免吓走小鸟。每个组都有各自的观鸟计划。有的组选择四处寻找小鸟的踪迹,他们在空中、树上、草地上、房檐上都发现了小鸟。有的组选择安静地守候,等待小鸟过来。他们猜测小鸟最可能去的地方是菜园,因为“那里有菜,也会有虫子,小鸟一定会来找虫子吃,这样就能观察到小鸟了”。他们果然等来了小鸟。
通过一次次观察,孩子们有了更多的发现。善善说:“我一下子看到了两只鸟,一只鸟停在树上唱歌,另一只鸟在绕着大树飞。”他的发现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悠悠说:“一只鸟在唱歌,另一只鸟就要跳舞喽!”果果说:“绕着大树飞的那只鸟可能在寻找做窝的地方吧!”暄暄说:“它在看四周有没有蛇,如果没有,就可以歇到树上了。”宇宇说:“它肯定要娶那只唱歌的小鸟做新娘吧!”……
随着观鸟活动的进行,孩子们经常去阅读区翻阅相关图画书,尤其是鸟类图鉴等科学知识类图画书,他们会去翻看有没有自己观察到的小鸟,希望了解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习性。孩子们惊喜地发现,真的能在图画书上找到自己观察到的小鸟,他们探究小鸟的兴趣更加浓厚了。从直接观察小鸟到通过阅读图画书了解更多关于小鸟的信息,我们看到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融合。
在观鸟过程中,孩子们对于“小鸟吃什么”这个问题积累了一些零散的经验,他们发现有的小鸟吃果子,有的小鸟吃虫子,有的小鸟吃坚果……能否通过图画书的阅读帮助孩子们梳理和整合这些经验呢?在翻阅了许多图画书后,一本生动有趣的科学童话故事书《交嘴雀的美餐》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在集体阅读中,孩子们了解到,不同的小鸟喜欢的食物是不一样的,而且正因为它们的食物不同、进食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喙也长得不一样,比如,蜂鸟的喙细细长长的,有利于采食花蜜;蛇雕吃蛇,因而喙又长又有力;而交嘴雀的喙上下交叉,可以嗑开松子吃到松仁。
线索二:小鸟的家是什么样的?
在一次亲子观鸟后,轩轩分享了一段他和爸爸一起拍到的短视频:“瞧!这是我发现的大鸟窝,爸爸说这是喜鹊的家。”清清说:“我在家里楼下的树上也看到过一个很小的鸟窝。”沛沛带来了一张照片,分享了两只小鸟在他家阳台的花盆里筑巢的故事:“这个花盆放在我家阳台上,小鸟来做了个窝,还生了蛋。它们一个是鸟爸爸,一个是鸟妈妈,鸟妈妈还在孵蛋呢。我发现鸟窝是用树枝和草搭的。”在后续的亲子观鸟行动中,孩子们开始专注于寻找鸟窝,拍到了很多鸟窝的照片。由于鸟窝都在高高的树上,孩子们总是看不清楚,涵涵妈妈特意从网上找了一段小鸟做窝的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与大家分享。看到视频中的小鸟是用嘴编织鸟窝的,孩子们惊叹不已,都说想试试编鸟窝。于是,在他们收集了一些可以用于编织的材料后,区域活动“鸟窝编织工坊”诞生了。
班级建构区有各种建构材料,一天,几个孩子自发地利用其中的黑色海绵砖搭建了一个大大的圆形鸟窝,然后他们自己扮演小鸟,自编自导地玩起了表演游戏。从搭建到表演,领域实现了整合,这充分体现了孩子们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随着孩子们对小鸟关注热度的攀升,活动室、午睡房、户外走廊都成了孩子们的游戏场和工作坊。在观鸟基地、小鸟造型创意区、鸟窝编织工坊、鸟窝搭建工地、小鸟剧场等区域,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自己规划场地,自由选择同伴,自己寻找和收集材料。我们惊讶于孩子们的表现力、创造力,惊讶于他们面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的主动、投入与专注。作为教师,我们此时能做的是在孩子有需要时引导孩子从相关的图画书中获取经验。在班级阅读区,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有关小鸟的图画书也在不断丰富。在后续的观察中,我们发现“观鸟基地”的孩子们取走了《飞鸟的世界》《鸟类总动员》,因为他们想了解自己观察到的小鸟叫什么名字,有怎样的生活习性;“鸟窝编织工坊”的孩子们取走了科学知识类图画书《鸟巢》和《鸟巢的秘密》,因为他们发现书里各种各样鸟巢的图片可以为他们编织鸟窝提供参考;“鸟窝搭建工地”的孩子们取走了图画书《谁的鸟巢建得最好》,因为他们想搭出最好的鸟窝;“小鸟剧场”的孩子们一开始是自由表演,在阅读了故事类图画书《我和春天有个约定》后,以此为蓝本表演起了绘本剧……由于我们从小班开始就引导孩子们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阅读图画书,通过图画书获取信息,所以,到了中班,孩子们已经能有意识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到阅读区搜寻和借阅图画书了。
线索三:小鸟怎么照顾自己的宝宝?
一天,渊渊从家里带来了几个鹦鹉蛋,孩子们全都围过来观察。他们发现鹦鹉蛋和鹌鹑蛋差不多大,只不过上面没有黑褐色斑点。他们通过之前阅读科学知识类图画书已经知道鸟妈妈会生蛋,小鸟是从蛋中孵出来的。但是,他们看到真正的鸟蛋时还是感到非常好奇:鸟蛋是怎么变成小鸟的?
我们精选了故事类图画书《鸟巢的故事》与孩子们一起阅读。通过故事,孩子们了解了鸟类孵蛋的过程,知道了鸟蛋需要靠鸟爸爸和鸟妈妈的体温来孵化,在这一过程中,鸟爸爸和鸟妈妈很辛苦,一刻也不能离开。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鸟类孵蛋的过程,有别于科学知识类图画书中的说明性讲述,蕴含了更多的情感,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看着那些小小的鹦鹉蛋,孩子们说:“这些鹦鹉蛋可以孵出小鹦鹉来吗?我们可不可以帮助鹦鹉爸爸和鹦鹉妈妈孵蛋?”允允说:“我们自己不会孵蛋,我爷爷家里有孵蛋器,我们可以用孵蛋器来孵鸟蛋啊!”有了孵蛋器,孩子们陆續带来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鸽子蛋等多种鸟蛋。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从网上搜索了孵蛋攻略,班里增设了“小鸟孵蛋坊”,孩子们照着攻略把蛋放进孵化箱,大头朝上、小头朝下,通电、加水、看温度、照蛋、做记录,孩子们在忙碌中期待着小鸟的出生。在此过程中,孩子们还探究了“鸡、鸭、鹅是不是鸟”的问题。
这些蛋能孵化吗?孵化后,孩子们会照顾它们吗?在耐心等待鸟蛋孵化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孩子们通过阅读丰富经验。孩子们从阅读区找来《快乐的鸟蛋》《请照顾好我的蛋》《海鸥爸爸菲尔迪南》《哈比孵蛋》等故事类图画书进行自主阅读或分组阅读,妙趣横生的故事令孩子们对整个孵蛋过程充满了期待。在阅读《山居鸟日记》《鹦鹉王国》等图画书后,孩子们还为怎样照顾小鸟制定了计划。
资料显示,小鹦鹉的孵化期是18天,可是我们的鹦鹉蛋超过孵化期了还没有动静,孩子们快等不及了。
这天早晨,老师刚打开孵化器查看便叫了起来:“快来看呀,有惊喜!”只见,一只小鹦鹉刚刚破壳而出,粉嫩嫩的一团,在孵化箱里挣扎着要站起来。这下,孩子们都乐坏了,忙着做“鹦鹉妈妈”和“鹦鹉爸爸”,帮小鹦鹉调配奶粉,研究怎么喂养小鹦鹉。他们看着时间、掐着点,每两个小时喂食一次。头两天晚上,他们把喂养小鹦鹉的任务交给了老师。到了第三天,孩子们提议晚上轮流把小鹦鹉带回家负责喂养。第四天早晨,大家发现从芊芊家回来的小鹦鹉一动也不动,奄奄一息。这天下午,小鹦鹉死了。
小鹦鹉的夭折令孩子们非常难过,大家猜测着是什么原因导致小鹦鹉死亡。琪琪说:“可能是小鹦鹉没有及时吃到食物,饿死了。”涵涵说:“是因为没有给小鹦鹉做好保温。”玥玥说:“可能是小鹦鹉喝的奶粉有问题吧!”为此,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查找资料,发现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鹦鹉一般需要亲鸟喂养,人工喂养的小鹦鹉很容易夭折。
生命的诞生充满惊喜,生命的逝去又给孩子们带来无限悲伤。短短几天时间里,孩子们目睹了小鹦鹉从出生到夭折的过程,小鹦鹉短暂的一生给孩子们留下了很多思考。这就是生命教育,每个孩子在此过程中都感受到了生命的弥足珍贵。
就在那几天,孩子们还在幼儿园的橘子树下发现了一只死去的大鸟,孩子们一起为它举行了葬礼。而那段时间,恰好班里有个孩子因为爷爷生病去世而郁郁寡欢。关于死亡的认知让孩子们处于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中。如何帮助孩子们调节情绪呢?我们想起阅读区有一本潇潇带来的故事类图画书《爱家的鸟》,这本书以候鸟的迁徙为创作素材,讲述了鸟儿家庭中年龄最小的“小小鸟”面对搬家的反应。这个故事蕴含着对于“新”与“旧”的生活哲学的思考,告诉孩子们,无论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生活中的变化是随时存在的,但变化也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们需要做的是勇敢面对。美好的画面和诗意的语言让这本书充满了魅力。我们觉得这本书对孩子们的情感调适有特别的作用,是一本适合集体阅读的图画书。阅读后,暄暄安慰大家:“没关系的,我们还有很多蛋在孵呢,还会有小鹦鹉孵出来的。”
10天后的一个早晨,孵化器里传来“啾啾”的叫声,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出生了。由于我们经验不足,这只小鸭子是在这次孵化中唯一存活的。那一天正好是5月20日,孩子們给这只小鸭子起了个温暖的名字——“爱你鸭”。
这只承载了孩子们诸多爱与期盼的鸭子生来就会自己喝水、觅食,会吃孩子们剪碎了喂给它的绿叶菜,还喜欢吃软软的泡饭。“爱你鸭”成了班级里的小明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孩子们为它搭建了漂亮的城堡,那里有舒适的小床、好玩的滑梯,还有一个特大号的泳池。
照顾班级饲养区里的小鸭子成了孩子们那些日子里的头等大事,他们每天上午去食堂找来菜叶子剪碎、把米粒泡软,喂给小鸭子吃,还写班级“养鸭日记”。写“养鸭日记”对中班孩子来说是有困难的,我们找出孩子们在上学期开展“动物王国”主题活动时阅读过的图画书《蚯蚓的日记》,引导孩子们再次阅读,为孩子们提供支持。
在观察、喂养中,孩子们和“爱你鸭”建立了亲密的关系,由此他们了解到更多鸟类的秘密。比如,鸟类会不停地拉粑粑,以减轻体重;不同的鸟有不同的生活习性,鹦鹉出生后必须亲鸟喂养,而鸡鸭就不一样,尤其是鸭子,什么都吃,也很容易跟人类做朋友。
孩子们还会带着“爱你鸭”散步、玩游戏。故事类图画书《狐狸爸爸鸭儿子》中狐狸爸爸带养小鸭子的情节和场景,也被孩子们搬到他们的养鸭生活中。
在孩子们的悉心照顾下,“爱你鸭”一天天长大,孩子们也在此过程中明白了很多道理。比如,小鸭子和我们人类一样,每天都要吃东西,所以饲养者一定要有责任心,把这件事记在心里。有一次,果果忘了给小鸭子带食物,等他想起来后感到很内疚,后面他连续几天都带食物给小鸭子做补偿,这样才令他释怀。允允有一次也忘了带食物,后来,他带来了一袋米放在班级里,以备不时之需。
孩子们还发现,“爱你鸭”的饮食偏好渐渐改变了,从爱吃米变成爱吃稻子,从爱吃虾变成爱吃泥鳅,而孩子们最大的乐趣是给“爱你鸭”敲螺蛳吃,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午后和“爱你鸭”一起在草坪上晒太阳、玩游戏。
“你好,小鸟”主题活动虽已告一段落,但伴随着“爱你鸭”的成长,故事在延续,惊喜也不断出现。比如,孩子们后来发现“爱你鸭”是一只母鸭,因为它生蛋了!“爱你鸭”生的蛋还能孵出小鸭子吗?怎样的鸭蛋能孵出小鸭子?鸭蛋是“爱你鸭”给我们的礼物,我们可以把它送给谁?孩子们又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我们的课程还在继续生发……
思考在主题活动开展之后
我园一直以来重视图画书在主题活动生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小班到中班,每次开展主题活动时都会收集相关的图画书投放至阅读区,然后根据需要开展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在“你好,小鸟”主题活动中,围绕“小鸟”和“春天”这两个关键词,我们和孩子、家长一起收集了许多相关的图画书。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会根据需求组织不同类型的阅读活动:有的图画书被用作集体分享阅读,有的留在阅读区让孩子们自主阅读,有的投放到区域中支持孩子们开展相关活动。
图画书是解答孩子们疑问的“秘密武器”,也是推进主题活动的有效工具。孩子们在现实中因为种种原因对于一些问题无法获取直接经验,此时,图画书所蕴含的丰富的信息便可以作为补充,让孩子们获得间接经验。孩子们能通过图画书精美、形象的画面呈现,科学、规范而又不失童趣的语言表达,走入生动、有趣的小鸟世界。
在“你好,小鸟”主题活动中,我们根据孩子们探索的需要,在分析解读不同图画书特点的基础上,集体分享阅读了《早上好,小鸟做邻居》《交嘴雀的美餐》《爱家的鸟》《蚯蚓的日记》和《狐狸爸爸鸭儿子》等图画书。在选择图画书时,除了考虑满足孩子在探索方面的需求外,也有对图画书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画面内容、蕴含的教育价值等方面的考量。比如,《早上好,小鸟做邻居》是一本非叙事性结构的科学知识类图画书,其中的说明性语言包含较多孩子们可以接受和理解的科学类词汇,比如“繁殖时间”“常见的鸟类”“雄斑鸠要找雌斑鸠交朋友”,阅读这类图画书对于中班孩子积累科学类语汇是十分有益的。而且,这本图画书从内容上来说有情景渲染作用,对于鼓励孩子走进大自然观鸟有积极的意义。鉴于当时主题活动刚开启,孩子们对鸟类的探索尚未深入,我们精选了该图画书的部分页面在集体中引导孩子进行分享阅读。又如,《狐狸爸爸鸭儿子》是一本故事类图画书,其故事情节诙谐幽默,引人入胜,选择其作为集体阅读的图画书,是因为它生动地诠释了鸭子的“印刻现象”。
在区域中投放与主题活动相关的图画书,孩子们更容易受到图画书的启发进入情景,让区域活动具有主题延续性。比如,图画书《我和春天有个约定》来到表演区后,这本书里的故事成为孩子们表演的“剧本”,孩子们在熟读和理解的基础上,表演了“小鸟错过了南飞的时间,在好朋友的帮助下度过冬天,与春天再次相约”的故事。科学知识类图画书《鸟巢》来到美工区后,孩子们看到了形态各异的鸟巢,于是主动尝试用多种材料、多种方式创造性地表现鸟巢。
图画书在主题活动的发展过程中除了给孩子提供知识经验的支持外,还可以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鸟巢的故事》《山居鸟日记》《交嘴雀的美餐》《快乐的鸟蛋》《爱家的鸟》……这些图画书无不传递着大自然的美好、生动,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传达了乐观主义的生活哲学。
总之,图画书资源在主题活动的生成、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关于如何有效地借助图画书支持孩子建构经验,如何使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我们还需进一步探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