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新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体党员干部要树立并践行正确政绩观。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关键是要不断完善干部政绩考评体系,推进干部政绩考评结果和干部管理使用深度融合。
以党性定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什么叫党性?党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时代的先行者、信仰的追求者、人民的代表者、国家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先进性、人民性和纯洁性的统一。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把党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摆得更高,看得更重;在工作上把标准定得更高,管得更严;在公私上把大格局、大集体、大利益摆得更前。“本立而道生”,坚强的党性,是一个党员干部积极进取、干事创业的驱动器和力量源。考评干部政绩,就要先从党性辨是非,看干部是否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否胸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局大势。
重党建促发展。“虚”与“实”是事物发展的两个方面,也是政绩考评的两个维度。干部政绩考评的指向能影响党员干部的关注焦点,引导他们的努力方向与工作重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必须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如果党建工作都抓不好,那其他一切政绩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部门党建导向不明确,一些干部认为党建工作很“虚”,于是把时间和精力倾注到更能“显山露水”的业务工作上。这实际是政绩观出了偏差。党建是其他一切工作的根基与引领,所有成绩的取得无不依归于党的建设。考评干部政绩,特别是对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的考核,一定要看其是否树立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的目标取向,是否善于通过抓党建引领业务发展。
让群众评好坏。业绩是好是坏,政绩是优是劣,群众最有发言权。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民意不能缺位也不可缺位。党员干部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为了人民群众。这也就要求党员干部的政绩观必须以群众的需求和利益为导向。总结我们党百年来的成功经验,创造新的奇迹,关键在党员干部,关键在党员干部能够始终坚守正确的政绩观,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去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去维护群众的利益、赢得群众的支持。当前,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动员和引导党員干部积极顺应广大群众对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殷殷期待,深入“作业面”,以造福于民、守土有责的使命感,以各项工作的出新出彩为全局工作争先创优,为群众的所思所盼担当作为。干部的政绩只有转化为群众的认同,呈现为发展的实效,能让群众交口称赞,才真正称得上是经得起检验的好政绩。
依实绩论英雄。如果说考评干部政绩的落脚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那么达到目的的途径就是要确保考准实绩、用好结果。考评干部政绩,要结合实际,持续巩固健全以政治建设考察为龙头,日常考察、交叉考察、综合考察、分类考察、联合考察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做到时时与事事同考核、潜绩与显绩共衡量、“龙头”与“龙尾”齐评价。针对党员干部的政绩考核,要根据岗位职责区分考核指标,将“掌舵的”和“划桨的”分开考评,切实增强考评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同时,应将上级党委、分管领导、下级单位、同行机构等外部评价作为重要参考要素,并分别赋予不同的考核占比权重,将结果作为绩效兑现、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