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媒体“智囊团” 打造“全能型”团队

2022-05-30 03:59郭文静
新闻潮 2022年7期
关键词:智囊团发展路径

【摘 要】媒体融合对以报社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提出了新要求。文章通过分析传统纸媒面临的发展困境,提出应对策略与建议:利用传统纸媒的信息和社会资源优势,构建媒体“智囊团”,打造专业报道“强劲大脑”,以精准有效传播来满足受众需求;借助专题培训、人才储备等手段,打造“全能型”团队,推动新闻精品破茧出圈,实现正能量和“大流量”双赢。

【关键词】报社转型;发展路径;媒体智库

当下,互联网正在重塑媒体行业格局,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1],以报社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正面临着崭新挑战。适应新形势,推动媒体融合、建设融媒体成为摆在传统媒体人面前的紧迫课题。

本文阐述媒体行业发展新趋势,分析调整新闻生产运营模式、采编人员综合技能的方法,提出媒体融合要构建媒体智库、践行受众思维,对媒体融合机制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把握新趋势,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

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再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伴随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传统媒体积极转型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整个媒体传媒业态正悄然发生嬗变。

(一)媒体融合进入快车道

媒体融合,就是借助新媒体在传播渠道和方式上的优势,结合受众接收信息新特点,将广播、报纸、网络等进行理念、机制、技术等多方面融合,从单一媒体演变为兼具广播、报纸、网络等多重功能的融媒体。

几年间,一批央媒迅速响应积极布局媒体融合发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社探索打造“中央厨房”,光明日报报业集团摸索出一条报网融合的新路,长期处于行业边缘地带的县级媒体尝试创建融媒体中心,以“两微一端”作为代表的移动平台作用开始凸显。这标志着我国传媒业步入媒体深度融合快车道,全媒体时代来临。

相较于传统媒体,融媒体生产的新闻内容更具多元性、互动性和及时性。以邢台日报社新闻稿件为例,以往稿件在《邢台日报》《牛城晚报》见报后是“终点”,现在一次采集、多元生成,新闻稿件采写完毕才是“起点”。其间,稿件根据全媒体矩阵各平台特点进行差异表达,最终通过全媒体矩阵——《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掌上邢台客户端、邢台发布微信公众号、《邢台日报》微信公众号、《牛城晚报》微信公众号、邢台网微信公众号、《邢台日报》微博、《牛城晚报》微博等多平台发布。

(二)传统纸媒面临发展困境

全媒体时代,以报社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存在几个方面的不足,亟须有针对性地转型,以便应对媒体融合对传统媒体提出的新要求。

一是缺乏與读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当前,无论是信息接收渠道还是阅读习惯,受众都更倾向于互联网。由于报社采编人员缺乏与读者的有效沟通,则无法最大限度地掌握读者阅读需求。

二是报道内容缺乏深度。在挖掘新闻背后故事、探究重大事件隐情等深度报道方面,报社采编人员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三是采编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目前“术业有专攻”已不再符合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一人多能”才是从业者需要掌握的新型专业能力。然而,一些一线新闻从业者不能及时改进采编方式,致使采编工作质量及效率难以大幅度提升。

二、构建媒体智库,调整新闻生产运营模式

根据分析,全媒体时代,以报社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刷屏出圈的两大法宝是做强专业深度报道和践行受众思维。利用自身智库的特性,报社可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打造媒体智库,用这个“强劲大脑”为报社记者做强专业报道提供智力支撑。在践行受众思维方面,则要从用户角度出发,分众传播精准推送符合用户需求的有价值信息,打造正能量和“大流量”兼具的融媒体产品。

(一)打造专业报道“强劲大脑”

对于报社而言,将专业和深度报道“做出彩”的门槛很高,这需要借助丰富的知识资源、专家资源、行业数据等。如何汇聚数据资源“为我所用”?媒体智库这个“强劲大脑”就是行之有效的载体。

以经济学人智库为例,经过70余年的积累,已拥有将近400名分析师和贡献者以及一个由2万余名高管组成的研究小组,覆盖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分析师、贡献者和研究小组成员可以随时向经济学人智库分享自己对当前经济社会的观点,并为《经济学人》杂志的报道提供智力支持[2]。

纵观国外媒体界,得益于运作成功的媒体智库,媒体生产出来的新闻产品也更具思想性、专业性和可读性,吸引受众并引领舆论导向,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助推剂”。此外,智库推出的覆盖多个领域的研究报告、行业排名等,可以为政府和行业领导者提供决策参考,无形中也将塑造媒体自身品牌形象,造就出特有的品牌竞争力。

报社多年来积累着大量当地各领域信息和一手资料,可以筛选出其中有效数据资源并予以整合分类,即可构建起媒体智库数据库。人才是媒体智库发展的关键制约要素。可以将各条线记者采访中对接的专家学者作为专家资源进行长期维系,使其成为媒体智库专家资源库。同时,还要注重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置换专家资源的同时,加大对报社采编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充实媒体智库研究力量。

总之,在打造媒体智库前,报社应厘清自身定位,制定智库工作长期发展规划,锚定目标,聚合人才、创新方式,力争取得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智库研究成果,既为报社融合转型提供智力支持,也为行业发展提供“报社经验”。

(二)精准传播满足受众诉求

“适合大众口味的菜肴,自然比不上根据顾客口味烹饪的配餐。”对于群众呼声,新闻采编人员不能“充耳不闻”“自说自话”编写新闻稿件。全媒体时代,报社要立足自身定位,调研摸清服务受众具体需求及可接受的传播手段和渠道,力促新闻生产各环节向受众延伸。

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将受众关注、喜好的话题等进行计算分析,在信息生产发布时运用这些潜在规律,可确保精准推送报社采编的新闻内容及智库研究的各领域选题。只有精准把握并满足受众诉求,才能赢得受众和市场,进而为报社生存和发展赢得新空间。

同时,还要利用融媒体新平台这种与受众互动交流的新方式,积极建立沟通渠道,精心研究受众心理需求,想方设法使受众活跃起来,有的放矢挖掘新闻线索、关心社会新动态,捕捉选取新闻事实与题材,精心优化制作并进行针对性投放,使新闻信息带给受众超出预期的满足感。如此,媒体才能在群众中重新争取到话语权,进而保持传统媒介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媒体引导舆论导向的作用。

三、磨炼综合技能,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

在转型创新的关键期,传统媒体、新闻院校的媒体融合人才培养,可从几个方面着力。

(一)举办专题培训

全媒体时代,报社采编人员化身全媒体记者,面临着一系列崭新挑战和新要求: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摒弃陈旧采编方式、掌握全媒体新闻采集发布技能等,亟须打造一支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人才队伍。以邢台日报社为例,2022年5月,报社开设“夯基筑梦”中青年干部职工培训班,旨在让100余名中青年干部学员在学习实践中锻炼成政治坚定、懂业务、会管理的全媒型专家型人才,满足新时期新闻采编与报道工作的要求。

具有新媒体人特质的“全能型”记者,要能够灵活运用新媒体设备,驾驭不同媒体产品,随时切换语言风格;具备胜任多岗位工作的能力,不单要做到采编合一,还要掌握摄影、剪辑、美编、页面设计、后台操作维护等技能。为此,该培训班秉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理论培训、导师帮带机制、实践锻炼、外派学习和撰写结业论文等,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全面培养中青年干部学员的政治理论、业务技能、个人能力、身心健康素质,练就“来之能战”的全能型记者。

培训中,结合培训内容布置相应的实战作业。各小组自行策划制作短视频并上交“作业”,每篇作业都要有特色,评委会从中挑选出《非机动车违章会被处罚吗?》《〈定格视频〉我的爸爸》《“九朵花”的守护者》三篇作品,让创作者与学员分享创作心得。在实践中,学员对视频制作逐步有了兴趣。另外,在摄影作业“微信圈里的百姓故事”布置下来后,学员发挥各自创意,寻找生活中的小美好。大家在课堂上了解摄影技巧后活学活用,拍图片发朋友圈,激发了对摄影的热爱。

通过为期一年的培训,采编人员将能熟练使用新媒体设备去获取新闻线索、记录新闻事件、撰写稿件,并能运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各类移动终端发布新闻,将使新闻工作变得更加便捷、优质、高效。

(二)注重培养储备人才

有些报社的采编人员平均年龄偏高,这部分人员在极短时间内很难摒弃多年来形成的工作模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媒体融合的进度。为此,媒体融合应立足长远,将专业人员培养前移至在校新闻专业学生。新闻院校应紧跟新媒体环境,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将媒体融合作为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在课程设置上,新闻院校可以让学生从宏观层面上了解媒体融合后行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与受众关系重塑等内容。增加视频录制剪辑、图片PS处理、网页排版设计等与新媒体有关的教学课程,使在校大学生就具备新媒体人专业技术。同时,更加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运营各种移动网端账号,定期组织成果分享会,多措并举为媒体行业储备“来之能战”的专业人才。

(三)提升视觉表达能力

视觉传达对媒体传播的作用巨大。以《卫报》改版为例,在《卫报》184岁时曾经历过一次改版,如改为“柏林式”版面设计、“埃及体”字体、全新全版面彩色印刷等,改版后的报纸更小、更精美。色彩鲜明的版面设计吸引了大量年轻读者,更小的版式则获得女性及中端市场消费者的青睐。在纸媒日渐式微的背景下,这次改版助力《卫报》保持了稳定的发行量。[3]

视觉呈现也是全媒体时代的典型特征。报社采编人员若发挥创造思维,在报纸版面排版设计上用心用力,也能将图文搭配效应发挥到极致,提高报纸的可读性进而增加阅读量。

目前,简单的图文或音视频已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人们或想获悉简明扼要的新闻信息,或想深层次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这都需要采编人员依据大众的需要,在文字的基础上采用图片、H5、背景音乐、视频乃至虚拟技术等多重形式组合。今后,采編人员需发力视觉呈现,提高审美能力、艺术造诣,熟练运用排版设计技能,满足受众对新闻可读性、易读性的双重需求。

四、结语

在深化媒体融合的进程中,传统媒体应准确把握媒体新发展阶段的趋势和规律,及时调整发展规划思路,利用传统纸媒的信息和社会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壮大媒体“智囊团”,用心用情打磨全媒体人才这一“芯片”,推动新闻精品破茧出圈,实现正能量和“大流量”双赢。潮

参考文献

[1]贺大为.迈向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现场云的媒体融合实践[J].中国记者,2019(02):11-13.

[2]耿磊.国外媒体智库现状[J].新闻战线,2018(03):45-47.

[3]张博.媒体转型:看国外如何先行先试[J].中国报业,2019(05):44.

(编辑:黄佳君)

作者简介   郭文静,邢台日报社《邢台日报》经济新闻部记者

猜你喜欢
智囊团发展路径
本期智囊团风采展示
本期智囊团风采展示
本期智囊团风采展示
本期智囊团风采展示
本期智囊团风采展示
本期智囊团风采展示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