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宏
内容摘要:由于人们对伟大文学作家以及文学作品的渴望,在历经百年的文化沉淀和历史发展之后,出现了不计其数的中国新文学大师。然而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发展过程中,缺乏超越性、理想性、精神性的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主要取决于文学大师创作的作品是否能够彰显文学灵魂。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反思,结合时代特征,探索中国现当代文学未来发展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 新文学大师 文学创作 文学创新
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而言,主要指的是利用现代文学形式和语言,对具有中国思想情感的文字进行充分表达。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整体发展水平难以提升,存在的分歧和矛盾越来越明显,无法让文学具有的核心价值清晰呈现出来。因此,文学作家应该对传统创作理念和方式进行调整,通过对现当代文学进行客观评价,重新树立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信心,确保建立的全新文学评价体系具有较高合理性和科学性,这是能够有效促进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新时期背景下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虽然中国现当代文学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态,经过长时间的积极探索和不断努力,使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领域中的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文学作品具有的严谨性以及学术具有的科学性呈现明显上升的状态,然而从中国现当代文学未来发展角度来看,随着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以及新文化思想的不断涌入,导致大量能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未来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不断滋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全面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因此,在反思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同时,还应该采取多样化有效措施,将相关影响因素有效解决。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反思
1.没有结合实际情况,盲目除旧迎新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迎新文学”过度扭曲化的问题始终存在,为了确保中国现当代文学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对传统文学创作理念和方式进行改革,这一思想虽然具有较高先进性,但是采取的各项除旧迎新方式过于盲目,脱离实际,虽然这样的方式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使“时尚文学”成为社会主流,然而却导致一部分具有历史意义和古典艺术价值的优秀文学文化被人遗忘。很多当代年轻读者和文學作家认为,适应新时代文化的文学作品应该以网络快餐小说和都市文化小说为主,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学诗词和古典文化,应该尽可能减少出现概率。这样的想法导致很多作者以及读者自身具有的文学功底难以提升,只能理解文字的表面意义,无法对文学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这也是网络快餐小说和都市文化题材的文学作品虽然红极一时、但却快速消失的原因。纵观革命历史作品、古典优秀文学,即使经历了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发展,依然经久不息[1]。
2.顾此失彼,轻视传统优秀文化
在我国古代时期,中国文学呈现出百家争鸣的良好发展势态,无论是曲艺小说、还是诗词歌赋,都是高峰发展时期。然而,纵观中国现当代文学,整体发展越来越尴尬,在世界文学领域中,中国以“诗的国度”自居,但是诗歌、散文的题材作品却越来越被冷落,特别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小说的风靡程度越来越高,逐渐代替了传统诗歌和散文,导致诗歌与散文成为落后文学的代名词。与此同时,在教育领域,虽然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深,但依然无法彻底改变对古典文学缺乏高度重视的现状,对外来新文化盲目追求,对我国优秀文化严重轻视。这不仅对我国诗歌以及散文体裁文学作品的全面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严重制约[2]。
3.文学创作商业化严重
在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带动下,我国进入了一个商业迅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为商业性正式入侵文学领域创造了有利环境。目前很多文学作品创作都与商业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为文学作品穿上了商业化的服饰。许多文学作品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文章内容并不是以文学写作为目的,而是为了充分满足商业的安排要求,为了商业而写作,对市场进行盲目追求,尽可能确保创作的文学作品内容能够满足商业市场发展要求。与此同时,由于读者的阅读倾向以及欣赏情趣对文学市场发展起到了决定性影响,市场对文学作家的创作方向进行了严格把控,因此,导致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市场具有的视觉化、庸俗化、娱乐化、快餐化、市场化特征明显。
在互联网技术深入普及的背景下,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种类多元、内容丰富的小说,从表面看来,这些小说内容新颖、写作手法独特,但是却经不起深入推敲和挖掘,许多网络小说的故事情节脱离实际、毫无逻辑、浅显低俗,毫无文学特征可言。比如,某篇网络小说引用苏轼《江城子》中作者悼念亡妻的诗句“十年生死两茫茫”来形容主人公对母亲的怀念和依恋,更可悲的是,在这篇小说的评论区,一部分读者还留下了类似“好感动哦”的评价。产生这样的现象,究竟是因为读者的文化水平较低,还是作者的文学素养较差?
著名文学作家余华曾经在《活着》这本小说中明确传达了“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胜利”的“人生哲学”,余华认为,小说中的人物虽然“肉体存活着”,但是“精神却死亡了”,不存在任何灵魂求索。这样的写作方式不仅是对当时社会一部分文学作者放弃精神理想的现状进行了强烈讽刺,是对这些文学作者纯粹追求商业价值现状的痛斥和抨击,同时,也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精神缺失现状的充分诠释和惋惜[3]。
4.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开拓的局限
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而言,正在经历文化研究拓展和文学边界扩大的重要时期,对文学本体的认知深度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由于受到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影响,导致急功近利的现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不断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大量学术研究方面的普及化现象,使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的模式化、规范化、标准化更加明显[4]。
通过对文学作品本体展开的大量研究以及对一些文学作家进行的深入分析,如钱锺书、金庸、沈从文等,使社会刮起了一阵研究文学作品作家以及文章内容的学术研究风暴。然而,相关研究具有的学术实用价值和学术影响深度范围难以扩大,大量研究活动都局限于对作品和作家表面特征的分析,具有真正学术突破和创新性的研究活动极少。导致研究内容和研究角度具有较高相似性,出现大量文化快餐,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全面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5]。
二.中國现当代文学发展的探索
1.改变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方向
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能够知道,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中国当代文学主要是以和平经济建设为发展核心,并且出现了两代文学作家。其中一部分在20世纪50年代成长期的文学作家,身心承受着巨大的苦难和磨砺,因此,在这部分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大部分是以描写现实生活中人性和政治生活为主;另一部分作家则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动荡的十年时期,这部分作家中,很多人拥有知识分子下乡的真实经历,拥有到农村地区锻炼的机会,受到了民间文化和民间生活的熏陶,因此,这部分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中,会不自觉地将自身从农村生活中汲取的经验作为创作素材,从最开始的知青题材逐渐发展到寻根文学,诞生出一个全新的民间化创作趋势[6]。
这两种类型的文学作家都能通过作品将自身对现实生活的自信与热情充分表现出来,但同时也对当时社会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全面揭露,这些文学作品具有的意识和精神不仅为今后中国现当代文学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使今后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具有生气勃勃地活跃气氛和创新精神[7]。
2.网络文学的发展
在我国社会现代化网络技术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出于对网络文学的高度重视,有人将网络文学称为“时代新文化运动的先声”。在网络环境下,文学作品的写作方式、阅读方式、审核方式、流通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是人们对网络文学的普遍性认知,然而依然有一些质疑的声音存在。网络文学是否能够使文学具有的实质性发生真正变化,专业人士给出了不同意见[8]。
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具有的价值品牌和审美趣味具有明显区别,对阅读兴奋点的制造高度重视,以阅读兴奋点的价值作为评判文学作品的标准,特别是科幻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出现,使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比如,在对比《蜀山剑侠传》和现在流行的网络玄幻武侠小说时,能够发现二者的区别较小,而这个问题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这是传统纸媒文学与新媒体文学之间对美学趣味的博弈。作为一个全新的载体形式,网络能够对文学的变迁提供有效平台,因此,与传统纸媒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全面发展具有的责任、权利、资格更高[9]。
3.人工智能写作的出现
对于人工智能写作而言,与网络文学相比,具有更高的挑战性,是在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发展和普及过程中诞生的一种文学写作方式。人工智能的变革对文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人类第一次尝试超越人的视野,面对和挑战一个未知的对手。大量学者通过实践调查研究能够发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能够为文学领域改革与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这是因为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从文学写作方式、文字样式形态、文学叙事经验、文学语境、文学价值、维持发展方向等各个层面入手,为文学发展带来各种全新的变化,并且产生众多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比如,对于人工智能的本质而言,在学习层面到底是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还是一种本原理性的存在?如果将人工智能看作一种本原理性的存在,那么利用人工智能能够使写作呈现出哪些审美特征?这些审美特征的出现,能够对我国传统文学改革发展产生什么影响,能够使审美价值得到何种程度的提升?审美价值的提升和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能够为传统文学发展提供哪些机遇和挑战?在利用这些机遇和面对这些挑战时,我们应该如何对已经成为某种特定式精英化的批评方式进行调整,才能对人工智能写作以及人工智能文学给予更加包容、公开、客观的理解和评价,确保创建的文学理论框架具有较高现实特征和警示能力?在全新的文学理论框架中,怎样才能使人工智能写作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充分呈现,并且为其构建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线?怎样才能将人工智能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争论、焦虑、质疑、警惕等消极内容系统理顺并逐一清除?通过对以上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其核心根本就是充分证明了文学的根源是到底是什么?文学应该怎样写?文学的存在形式?文学的存在意义?等一系列问题。
三.现当代文学发展创新的有效途径
对于中国现代文学而言,相关作品具有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极高,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部分现当代文学作者缺乏百科全书式的写作能力,够将文明精神价值相关要素上升到文化层面和审美层面的现当代文学作家极少;第二,我国现当代文学由于缺少具有启示录意义的作品,大部分作家的写作内容都是与自身所处年代平行甚至滞后;第三,中国现当代文学写作内容普遍具有较高沉重性和艰涩性,在心灵层面无法自由翱翔,很少出现设计巧妙、出奇制胜的轻灵之作,导致我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呈现出苍白、病态、狭隘的特征。
当一个时代的科学不断被神学化、个人的文学素养不断被贬低时,便会导致现当代文学的语言逐渐成为社会中濒临灭绝的小语种,无法为人们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想要捍卫现当代文学,必须以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初衷为核心,构建一个能够真正感受、体会、看得到的文学精神语言构架。因此,在各种伟大的文学经验中,我们要加强对人性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每一名现当代文学作家都应该将培养自身同情态度、对世界的情怀、尊重一切生命作为主要目标,确保采取的各种文学批判手段具有较高锋芒,敢于对社会大众痛苦疾病进行犀利揭示。同时,现当代文学作家要明确了解这种具有否定性质的批判手段并不能代表全部文学,而是应该将否定的指向与肯定的指向进行充分结合。从而利用文学作品信息创建美好的世界和美好人生,这不仅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反思,也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实现全面发展途径的积极探索。
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既呈现出有利的一面,也呈现出一定的弊端,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现当代文学实现全面发展目标,应该具备重拾优秀文化的思想意识,利用优秀文化促进中国现当代文学进步,建立探究生命真谛和探寻真理的信心,实现超越平庸。加强对心灵与生命的真正体会与感受,确保创作出的文学作品充满灵气,尽可能剔除其中的商业文化和快餐文化,使呈现出的文学作品更加纯洁、充满情感,确保读者能够真正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真谛。不仅能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有效除旧迎新提供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积极力量,为推动中国文化不断完善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成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探索——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观念与教学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8(10):1.
[2]杨国强.中国现代文学选读课互动式教学探索与思考——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观念与教学实践》[J].高教探索,2019(7):1.
[3]张向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教学研究与实践——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观念与教学实践》[J].新闻爱好者,2020(10):2.
[4]孙蓓蓓.对现当代文学课程探究式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观念与教学实践》[J].语文建设,2019(3):1.
[5]张景兰.“对分课堂”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10):4.
[6]黄万华.流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整体性和丰富差异性——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文学的再审视[C].中国社科院,2017(7):59.
[7]蔺春华.论文本细读在茅盾文学批评中的重要地位——重读《中国现当代文学茅盾眉批本文库》[C].茅盾研究第15辑——纪念茅盾诞辰120周年论文集.2016(17):35.
[8]刘江.《女神》文学史意义新识——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种发展走向考察郭沫若的文学史行为[J].甘肃高师学报,2017,22(8):5.
[9]罗振亚.“世界性”眼光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评价问题——评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J].中国文学批评,2017(1):79-86.
(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