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提倡与实施个性化与素质化的教学,让学生的文化知识不再是停留在课本上、课堂里,要创设阅读的机会,让学生领略到更多来自语文的魅力。我们用高远的眼光俯瞰语文阅读教学,用个性化阅读打造有效语文教学新模式,用科学的对策安排学生预习复习,用严谨的逻辑思维来吸收和加工外界的信息,教会学生通过运用个性化的语文阅读方式来大量阅读优秀的文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个性化阅读“变”的是载体与方式,“不变”的是培养目标
这里的“载体与方式”指的是千变万化的各种阅读材料及多样的阅读方式,“培养目标”指的是知识能力目标,也就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三维目标。
单从现阶段语文阅读类考查题型来看,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更加突显对材料信息加工能力的考查,因此,以各种阅读材料为载体的试题不断涌现,形式更加多样,材料所承载的信息量不断扩大。试题的命题素材超出教材的范围,大部分的材料学生和老师都是第一次阅读。但是我们要清楚“材料”只是载体,不管它怎么变化,考查的核心还是主干知识,考查的能力还是分析能力。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二、认知主体的自我构建:自主预习,个性阅读
怎样的阅读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教育功能,实现有效语文课堂,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呢?在文本阅读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内生才能外化,教师明悟之后引导学生自己思辨、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变简单的教师知识灌输过程为学生认知主体的自我构建过程。
(一)自主预习,“双表”齐下
充分的课前预习是保证课堂阅读进行顺利教学的首要步骤,也是巩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在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提前预习,设置“预习表”跟“反思表”,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思考阅读的内容。
(二)个性阅读为先,师生交流后补
快速浏览课文内容,初步理解文章的情感和思想,以学生的学情为出发点,以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对课文的熟悉程度来选择阅读的方式,朗读或是默读,全文阅读或是重点阅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做笔记,以此来对文本形成初步的理解,了解文章的内容题材、思想情感以及艺术手法。在课前交流的环节,同学们可以就文本阅读的初步感悟畅所欲言,通过思想的碰撞,从思想情感、内容主旨、选材立意、写作手法等多个方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聆听他人的见解,向文本更深处漫溯,完善自己的认识,形成更新、更深层次的理解。老师总结学生的预习成果后,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对解决关键问题进行引导分析,教大家灵活地进行阅读。
我们通过这种个性化阅读模式常规训练,适量加大阅读材料长度与难度,不断巩固阅读成果。再通过阅读训练了解学生对文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做到查缺补漏。引导学生在解答文本练习的时候将思路打开,做到“联系文章定方向,列出提纲心里亮,组织语言精又当”。
三、建立长效机制:重视强化与提升,定期优化与升级
面对考试中阅读类试题的繁杂,我们苦思解题的规律,当我们深入思辨,对比、归纳、总结后,我们发现试题的命题技巧并不是无迹可寻,它背后隐藏着的是一条条规律,“变”只是幻像,豁然开朗之后得到的明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们需要在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阅读,积累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阅读训练长效机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规律,深入理解文本主旨,做到在答题时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一)强化学生的语言训练意识
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技能性,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语言的训练,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够用机械的刷题代替真正的语言训练,导致散失了语文课原有的人文性。现代社会注重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语文课上的阅读材料正是塑造健康人格的育人载体,阅读教学需要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阅读材料的人文性和育人功能。如果缺乏了对语言的准确感受就会失去对文章主旨的真正了解。比如在学习议论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时候,学习重点应该围绕中心论点,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论证方法、论证思路以及文章的语言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明确了学习重点的基础上,围绕这些知识点设计课堂主问题,引导学生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梳理课文的论证思路,分析课文的论证方法,同时,将学习的重点引导到议论文的特点以及写作议论文的方法上。在学习议论文论点知识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论点出现的位置、论点句的特点等;引导学生理解比喻论证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比喻论证。在学生掌握了这些议论文的基本知识点之后,就可以从课外议论文中精选一些经典的篇目,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议论文阅读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阅读质疑能力
阅读要有个性与创新,首先就需要有质疑精神,有质疑精神才能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探索和思考,否则,学生难以在日复一日的阅读训练中获得进步。在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质疑能力训练,让他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老师将学生的问题整理分类,了解他们是在篇章结构还是在重点词句理解方面、情感表达方面或写作手法方面存在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最后进行点评与总结,帮助学生习得不同类型的文章提出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质疑精神,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得到展示,由被动接受转变成为了主动阅读。
讓个性化阅读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技巧,才能成竹于胸,以不变应万变。自主预习,个性阅读,交流互补,强化提升,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建立个性化阅读的长效机制,不仅能够使阅读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和勇于质疑的人。学生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语文素养得以增强的同时,其终身阅读与学习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内生才能外化,教师明悟之后引导学生自己思辨、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变简单的教师知识灌输过程为学生认知主体的自我构建过程。顶层设计做好了,长效机制建立起来,学生的成长可以预期,有效的语文教学也就理所当然了。
责任编辑 钱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