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新秋
1927年4月28日,奉系军阀拼凑的特别军事法庭不顾社会各界和舆论的强烈反对,以“妄图扰害公安、颠覆政府”为由,公然宣判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死刑,并于当日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执行。李大钊,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第一个走上绞刑台,从容就义,牺牲时年仅38岁。与他一起殉难的还有19位烈士,其中湖南人5位。他们是共产党员谢伯俞、姚彦、方伯务,国民党左派邓文辉、张挹兰(女)。
邓文辉:“男儿不负报国志,愿洒热血写春秋”
邓文辉是第三位走上绞刑架的烈士。他是国民党左派,时任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常委兼青年部长。
邓文辉,1903年出生在湖南沅陵县城南门正街一户殷实商家。在沅陵辰郡中学读书时,他就豪言:“读书就是为了救国救民。”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甲班,1924年至1927年在北大物理系学习。当时,看到一些同学醉心于“泰西学说”,他深感忧虑,经常劝说大家:“吾国外受列强之侵凌,内受军阀之腐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报效国家,义不容辞,身可碎,志不可夺。”他不仅刻苦好学,而且积极参加爱国运动,被推选为北大学生会主席。
党的三大后,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开始动员党员和革命青年加入国民党,在全国推进国民革命运动。1924年,邓文辉加入国民党。他四处奔波,劝导有志青年投身革命。1925年7月,国民党北京市党部改为北京特别市党部,邓文辉当选为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长。从此,他在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参与领导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参与组织雪耻会,发动全市人民声援上海的爱国工人、学生和商人的三罢斗争。
1926年3月,大沽口事件发生。18日,在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的领导下,邓文辉等前往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遭到卫队枪击,史称“三·一八”惨案。他临危不惧,头上帽子被子弹击中,仍毫不退缩,手执大旗站在队伍前列指挥疏散。6月,国民党中央党部在广州召开各省市暨海外党部代表会议,商讨北伐大计,邓文辉作为北京代表出席会议。他在会上慷慨陈词,坚决拥护北伐,深得与会者赞誉。大会赠以一联:“有识能知大瀛海;清游常近小罗浮。”同年秋,他又代表北京参加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总会,当选为执行委员。返京后,兼任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常务委员,成为李大钊的得力助手之一。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在帝国主义默许和支持下,指挥京师警察厅出动300多名军警闯入苏联大使馆军营内,抓捕了李大钊及其家人,邓文辉等60余人同时被捕。在敌人的监狱里,邓文辉始终坚贞不屈,愤怒谴责反动派镇压革命的暴行。4月28日,年仅24岁的他英勇就义,践行了“男兒不负报国志,愿洒热血写春秋”的誓言。
谢伯俞:“只要正义在,岂怕断头台”
谢伯俞是第四位走上绞刑架的烈士。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公开身份是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
谢伯俞,1905年出生在湖南宝庆大东路黑田铺(今邵东县黑田铺乡)一个农民家庭。1921年8月,考入长沙岳云中学,开始投身反帝斗争。1923年4月,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联合湖南学生联合会等41个公团,发起组织“湖南外交后援会”,声援收回旅顺、大连的爱国斗争。谢伯俞和同学们臂戴袖章,日夜巡查商店、码头、街道,督查抵制日货。后来,他被推选为省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
1924年7月,谢伯俞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理预科,半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孙中山逝世时,李大钊组织追悼活动,他散发3000多份《政治生活》特刊,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五卅惨案发生后,他通过国民党北京市党部,在工人学生中组织了沪案雪耻会,还组织宣传队上街介绍惨案真相。1925年7月,他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当选为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
1926年3月,北京各界群众举行反对八国通牒国民示威大会,前往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遭到血腥镇压。谢伯俞临危不惧,带领十几个同学直奔铁狮子胡同,抢救受伤人员,还以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名义发出通电,呼吁报界揭露军阀政府的罪行。4月,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改组,谢伯俞当选为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组织部部长,兼任市党部中的中共党团书记。下半年,因支部书记游宇赴莫斯科学习,他接任中共北师大支部书记。年底,奉调到国共两党北方领导机关工作,成为李大钊的主要助手之一。
1927年4月6日,他与李大钊等被闯入苏联大使馆的数百名军警逮捕。面对敌人的审讯,他始终没有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无限忠诚和崇高气节。28日行刑时,敌人问他:“赤党分子,怕不怕?”他仰面大笑说:“只要正义在,岂怕断头台!”他是20位烈士中年纪最小的一个,牺牲时年仅22岁。
姚彦:“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
姚彦是第五位走上绞刑架的烈士。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公开身份是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候补执行委员、商民部长兼训练员。
姚彦,1903年出生在湖南保靖县原大妥乡舍那村红岩溪(今保靖县迁陵镇王家村红岩组)一个富庶家庭。1920年8月,17岁的姚彦只身赴京,考进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读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年后升入北大正科。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李大钊。
1925年8月,姚彦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他回到家乡保靖,动员兄长姚伯春将自家的田地分给佃农耕种。在乡期间,他走亲访友,宣传革命真理,鼓励女子努力摆脱封建枷锁,追求自由生活。次年正月,姚彦将刚满十岁的彭司琰(1939年10月曾任中共保靖县委第一任女县委书记)带到湖南桃源女子师范学校附小学习,并挥笔写下《提倡婚姻自主,反对父母包办》,被社会各界称赞为“寓意深刻、分析精辟、笔锋尖刻”。
1926年2月,姚彦当选为中共北方区委执行委员,在李大钊直接领导下,负责党的组织、宣传工作。3月18日,为抗议帝国主义的霸道行径,北京各界群众举行请愿活动,遭到段祺瑞执政府血腥屠杀。惨案发生后,姚彦遵照李大钊的指示,秘密地进行抢救伤者、安葬烈士等善后事宜。为了甩开特务监视,他乔装打扮,转送情报,散发传单,始终保持着与李大钊等人的联系。其间,党组织曾决定派他去苏联学习,他以“我情况熟,有利工作”为由,继续坚持地下斗争。他说:“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为了摆脱敌人的盯梢,他先后移居亚洲公寓、石驸马大街和绒线胡同等地方,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自“三一八”惨案至1927年2月,仅北京一地,共产党员就由300多人发展到1000多人,国民党员由2000多人发展到4000多人,共青团员也有了很大发展。
1927年2月,姚彦当选为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候补执行委员、商民部长兼训练员。3月下旬,姚彦一家4口被奉系军阀逮捕。在狱中,姚彦始终大义凛然,没有透露党的半点秘密,并借用敌人要他写交代的纸笔,写出“方此国家多事之秋,危急存亡之际,我辈正应努力奋斗,预备将来出而用世,以救同胞于涂炭之中,护国家如磐石之安……”的慷慨词句。4月28日,姚彦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4岁。
方伯務:“画可以不学,而革命则不可休止”
方伯务是第十九位走向绞刑架的烈士。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北京颇有名气的画家,公开身份是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工人部车业工会主席。
方伯务,1896年出生在湖南衡山县店门乡天鹅村(今属店门镇九观村)一个书香门第家庭。1922年,考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中国画系学习。1924年寒假,校方无理解聘进步教授陈师曾等人。方伯务奔走呼号,登台演讲,抨击校方的行径,被校方张贴告示开除。因在斗争中表现突出,他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结识了李大钊,从此站在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
1926年3月18日,方伯务参加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国民大会,加入群众请愿队伍。目睹段祺瑞执政府卫队向群众开枪,血流成河,他怒不可遏,愤然道:“画可以不学,而革命则不可休止!”4月,经李大钊推荐,方伯务担任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工人部车业工会主席,同时兼做中共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党务工作。为了更好地组织领导人力车业工人运动,方伯务以作画为掩护,走街串户,访贫问苦,启发教育工人群众。他自编了《人力车夫歌》,并在车夫中教唱,激励人力车夫的斗志。
1927年,奉系军阀张作霖以“宣传共产赤化”的罪名杀害了《京报》主编邵飘萍和《社会日报》社长林白水。方伯务用化名画了一幅抨击帝国主义、反动军阀的漫画,将帝国主义、反动军阀画成正在撕咬活人的豺狼虎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反动军警扬言:若抓到画画人,定要碎尸万段。3月15日晨,他像往常一样在北京的湖南会馆里屋伏案办公,突然一阵纷乱的叫喊声打破了往常的宁静,便衣特务蜂拥而入,“你是方伯务?”“是又怎么样?”方伯务冷冷地回答。被带走那一刻,他仍昂首挺胸。
在狱中,他没有泄露党的机密,叮嘱前来探监的妻子要把孩子抚养长大,以竟其志。4月28日,他与李大钊等人在京师看守所被杀害。行刑期间,敌人诱骗方伯务招供,威胁再不招供就是同样下场。但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忠于自己的誓言,“断头流血以从之”,从容就义,年仅32岁。
张挹兰:殉难者中唯一的女性
张挹兰是国民党左派,时任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妇女部部长。她是20位烈士中唯一的女性,也是最后一位走上绞刑架的。
张挹兰,1893年出生在湖南醴陵洲坪乡许家湾(今株洲市渌口区南洲镇田家湾村)一个没落的书香之家。1919年秋,她独自前往北京求学,后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预科。由于该校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在一个校园内,她结识了缪伯英,接触到新思想。1922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1924年秋,升入北大教育系。受进步思想熏陶,先后加入中山主义实践社和国民党,不久当选为该社理事,开始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
1926年4月,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改组,她当选为执行委员。为了进一步推动北方妇女运动,李大钊领导的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决定在北京创办一个妇女刊物——《妇女之友》,成立一所培养妇女运动干部的学校——缦云女校,作为妇女运动的阵地。9月,中共北方区委妇女部和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联合创办了《妇女之友》,张挹兰出任主编,兼任缦云女校校长。她除了担负繁重的走访、组稿、审稿任务外,还亲自撰稿,号召女界“抵抗敌人的压迫”“创造新的生命”。其中,《妇女运动述略》《新妇女的使命》两篇文章,更是反映了她对妇女运动的真知灼见。
1927年1月,张挹兰任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妇女部长,担负领导北方妇女运动的重任。工作受到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赞赏。她曾多次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当党组织对其进行考察的时候,4月初的一天清晨,张挹兰在睡梦中被闯入家里的敌探抓捕。被捕后,她遭受了多次审讯和逼供,但她没吐露半点机密,保持了革命者的气节。
4月28日,“事先秘不可知,故由警厅抵看守所时,女党员张挹兰所乘为第四辆汽车,张系剪发,下车时身段极活泼,首左右顾,发随之动,面色自然。盖犹未知死神已临其头上也。”张挹兰是最后受刑的一个,也是20位殉难者中唯一的女性,牺牲时年仅34岁。
无论是共产党员,还是受共产党影响的国民党左派,在生死关头,5位湖南英烈都彰显了湖南人的血性和担当,面对敌人的绞刑架,顽强坚守、无比忠诚、从容就义,为后人树立起理想信念坚定不移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