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铁军
以乡土社会为依托、以农业经济为根基的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湖南把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湖南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湖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权益得到较好保障。
乡村文化振兴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湖南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出台配套政策文件,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指标写入《湖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暂行办法》,列入省委、省政府对市州党委政府、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绩效评估项目。2021年6月,在全国率先出台《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5年)》,坚持以实现城乡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湖南着力推进乡镇、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目前全省乡村地区现有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中心)2209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5109个,基本形成“乡有一站、村有一室”的建设格局。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已见成效,到2022年6月全省建成文化館分馆2401个、图书馆分馆2659个。大力培育特色文化乡村,现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9个、湖南特色文旅小镇23个、湖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51个。
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全面实施乡镇、村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推动创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门前十小”示范工程。以开展“最美潇湘文化阵地”创建为抓手,推动全省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构建适应基层群众需求的“15分钟文化圈”。扎实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进村入户”项目。建设完成以湖南公共文旅云为中心的省、市、县三级公共文旅数字服务综合平台覆盖工程。深入开展乡村文化惠民项目。推进乡村题材艺术创作工程,组织优秀文艺作品在全省乡村巡演,持续实施农村文化志愿服务“阳光工程”“圆梦工程”。
乡村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自2013年以来,省级层面主导的全省“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活动,共举办文艺汇演1.2万余场,参演节目达8.8万余个,新创节目2.2万余个,培训群众文艺爱好者21.3万余人,全省群众文艺团队发展至1.5万余个。每年“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活动惠民演出展出万余场。“湖南公共文化进村入户·戏曲进乡村”“我们的中国梦·湖湘文化进万家”文化志愿服务等全省性群众文化活动影响广泛。全省群众文化活动特别是广场舞文化活动、乡村民俗文化活动等方兴未艾,乡镇办文化艺术节、村里办春晚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
乡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主体呈现多元化、产业化趋势。一方面,民间文艺团体有力助推乡村文化产业的兴起。目前,民间文艺团体数量和规模逐渐增大,成为繁荣基层文化生活的一支重要补充力量。另一方面,文化产品产业化助推乡村振兴。比如,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将花瑶挑花这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向产业化转变,走出一条民族特色产业“致富路”,构建起“文化产业+合作社+农民群众”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据统计,花瑶挑花多业态经济收入现每年已突破2000万元。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湖南实施针对农村地区的旅游“送客入村”工作,截至去年12月19日,总计402家旅行社在大湘西、大湘东共13条精品线路上发团82052次,精准送到特色村镇的游客达323.04万人,参与游客接待的特色村镇289个。发展民宿经济带动乡村产业振兴。近年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全省重点建设一批精品民宿和民宿产业集聚区,全省现有乡村民宿3300余家。针对新冠疫情背景下的旅游生态,大力宣传推广城镇周边“微度假”“微旅游”,着重抓好“湖南人游湖南”,举办湖南省四季乡村文化旅游节。重点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截至目前,全省共有44个村镇(乡)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录,111个村镇(乡)入选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录,评选1227个湖南省星级乡村旅游区(点)。
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2019年以来,湖南大力推动文旅功能融合试点工作。常宁因版画连续五届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现已建成版画基地8个、乡村级传习所75个。近年来,常宁版画为常宁特色农产品创作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题材版画作品2000余幅。这些以特色农产品为主题的宣传版画,在重大活动中助力主题宣传。馈赠版画主题特色农产品与网红大咖、网店业主签约线上销售,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湖南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一些县级党委政府依法治文的法律意识比较欠缺,对依法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充分,采取的保障措施不够有力,对公共文化有效投入不足。
保障机制不完善。首先是政策法规不完善,依法开展公共文化意识不强,能力不足,管理机制不顺畅,导致文化站难以充分发挥实际作用。其次是人员保障不到位,公共文化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人员职责缺位。再就是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评价机制缺位。
服务效能发挥不够充分。其一表现在产品供需不对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单一化以及公共文化供给与乡村群众需求缺乏有效对话机制是制约效能发挥的主要问题。乡村文化展览展示方式比较传统,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在乡村文化建设上运用较少。其二表现在供给主体的单一,还没有实现供给主体的多元协调发展,社会力量参与渠道不够顺畅。
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乡村文化产业化水平不高,复合型文化能人紧缺;乡村文化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适应乡村需求的文旅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乡村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普遍结构松散,规模小、投入少,经营环境亟需优化。
推进湖南乡村文化振兴的对策思考
建立“文化+”工作模式。建立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宣传文化部门牵头推进、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实施“乡村文化+”铸魂工程,做好文化与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招商引资等工作的结合文章,把文化建设融入乡村振兴工作全局。
拓展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进一步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门前十小”工程建设,打造最美潇湘文化阵地,构建15分钟乡村文化生活圈。逐步实现在村民步行可达的范围内,配备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
数字赋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将优质数字文化资源与服务下沉乡村。构建省市县三级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加快提升公共数字服务网络对城乡的有效全面覆盖。完善菜单式服务等机制,加快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网上共享、活动网上配送、服务网上采购。
探索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发展路径。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按照“公益性为主、市场化为辅”的原则,以购买、众筹、招募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运营模式,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发挥文化志愿服务的组织作用,把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和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要以遍布三湘大地的革命历史文物、遗址、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特色民俗文化为依托,挖掘文化内涵,讲好文化故事,以之为旅游吸引物,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镇,推出一批乡村旅游产品。鼓励资本下乡、产业下乡,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产业。
(作者单位: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