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力”助推湖南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2022-05-30 10:48:04田红旗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22年7期
关键词:湘雅三力中南大学

田红旗

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人才培养主阵地、原始创新主战场、技术创新策源地,是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推动湖南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力量。作为地处湖南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南大学围绕金属材料学科链、医学学科集群、轨道交通学科群等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有力助推湖南在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制造产业方面形成核心科技竞争力。

构建自由探索创新、科教融合创新、产教结合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湖南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提供“人才源动力”。整合学校和湖南各方资源,依托校内科研平台、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中南大学科技园,搭建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综合平台,主动对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需求,持续开展并深入实施研究生校企联合创新项目和自主探索创新项目,实现导师、研究生、企业之间联合攻关、人才培养、成果转换有机结合,促进产教融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面向湖南省重点领域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助推湖南科技创新。在创新人才措施推动下,中南大学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双创”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大学生“双创”国家级项目数量年年全国第一,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特等奖项数全国第一;在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救援中,湘雅人屡次英勇出征,贡献“湘雅智慧”“湘雅方案”“湘雅力量”;学生获学科竞赛国际级奖项1000余项,涌现全国大学生十大励志典型、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支部、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等大批典型。

坚持“3545”科技创新思路,为湖南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注入“创新引擎力”。有组织形成中南大学“超大合力”科技力量。一是强化三个“超”。超前响应国家需求,加强学校科研工作战略谋划,充分发挥学校学科特色优势,鼓励学科融合大交叉,组建科技攻关大团队;超前对接科技前沿,打通从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到科技攻关、重点突破,再到技术转移、服务社会的全流程发展路线;超前布局重大方向,在校内启动“前沿交叉”计划,布局新材料、土木交通、先进制造、资源环境、医工结合和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六大领域,对接“十四五”国家科技战略布局。二是坚持五个“大”。着眼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大贡献,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克服小而散的局面,形成战略力量。三是推进四个“合”。推进多学科融合、产学研结合、跨区域整合、国际化联合。四是提升五个“力”。提升一流科技实验力、自由探索内生力、核心技术原创力、重大工程支撑力和领域话语影响力,努力成为湖南、中国乃至全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为湖南科技创新高地建设贡献“技术供给力”。依据学校学科专业优势特色,面向新时代全球范围内制造业发展变化态势,主动适应行业的科技进步、产业升级、需求,主动引导前沿技术发展趋势,聚焦核心技术领域,加快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如围绕产业链优化学科链,部署创新链,聚焦湖南20条新兴优势产业链和正努力打造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和航空航天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力学、地球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领域资源,大力推动理工医文交叉研究,建立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投入机制,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公共卫生、生命健康、脑科学、空天科技、先进运载、深地深海、节能储能、生态治理等前沿领域,强化跨学科融通創新,培育一批前沿科学中心,在若干新兴前沿学科领域成为领跑者和开拓者。

(作者系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猜你喜欢
湘雅三力中南大学
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
奋斗(2021年19期)2021-12-07 09:07:24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作品选登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安全(2021年4期)2021-05-19 07:56:52
中南大学校庆文创产品设计
湖南包装(2020年6期)2021-01-20 02:02:10
湘雅精神薪火传
“三力”并举,提升学术期刊舆论引导力
传媒评论(2017年9期)2017-12-20 08:07:58
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求解三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
传承湘雅品牌 创建优质医院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34
加强“三性”建设 促进“三力”提升
工会信息(2016年1期)2016-04-16 02:38:36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态批评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