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小说阅读试题策略及演练

2022-05-30 10:48李传鹏
课外语文·上 2022年7期
关键词:海宝马戏团团长

李传鹏

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

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作品主题,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考·点·透·视

阅读和鉴赏小说,必须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理解环境描写和品味艺术特色。下面围绕这几方面简要谈一谈:

A把握故事情节

把握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的基础,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常见的题型有:(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指出这篇小说的高潮部分。解题方法是一读二理三揣摩。在此基础上,弄清文章结构及其特点、人物及其关系、事件及其意义、叙述情节的方法及其作用,等等。另外概括小说的主题,还应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一起考虑。

B分析人物性格

小说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中考这方面的常见题型有:(1)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2)指出人物塑造的方法;(3)评价小说中人物形象。近年来更多的命题方式是“本文中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出理由”,意在尊重考生独特的阅读体验。答题时主要从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抓住描写内容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性格,还必须把握整个故事情节和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C理解环境描写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里说的主要是社会环境。常见的题型主要有:(1)指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是生活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生活的影子。这里有一点需要强调,那就是理解小说所描写的环境,一定要从文本出发,不能从既定的标签中去落实。

D品味艺术特色

这方面包括品味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阅读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曲折,是否运用了对比、烘托、讽刺、夸张等表现手法,语言朴实、含蓄还是风趣、直白,等等。要仔细揣摩,细心体味,并概括出它们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或主题思想表现所起的作用。

文·体·知·识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小说三要素

小说三要素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

(一)人物形象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他物来衬托该人物。

1.人称选用的作用

(1)第一人称: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小说的可信度、真实感。

(2)第二人称: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自然亲切,便于情感交流,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

(3)第三人称:以旁观者的口吻叙述,可使小说张弛自由,便于多角度塑造人物,表达感情。

2.人物描写的角度

(1)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等。

(2)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

3.人物描写的作用

(1)外貌、动作描写: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描摹人物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4)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细节。

(二)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时间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现实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并有一定发展过程的,因而小说的情节也是有段落、有过程的。但是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阶段,有时也可以颠倒或交错。

1.小说的情节结构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的基本技巧——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顺叙: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和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富。

(4)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話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过渡。

(5)平叙:平行地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可以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平叙的方式:①“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代清楚;②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轮番叙述。

3.小说的线索

小说的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中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三)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所做的描写。

1.环境描写的分类

(1)自然环境: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

(2)社会环境: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

2.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②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⑤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2)社会环境: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三、小说的主题

1.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小说的主题指作者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贯穿一部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又称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

主题的深刻程度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2.小说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

(1)通过写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来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2)通过寓言形式,将人生的重大问题寓于故事中。

(3)针砭时弊,将现实生活中的丑恶形象用故事的形式加以揭露和鞭撻。

(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某一类)人物的生存现状和心理状态。

四、小说的表达技巧

1.表达技巧的含义:指作者在创作中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达方法。

2.小说的表达技巧主要包含下面五个方面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正侧面相结合。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双关、反问、反复、对偶、设问。

(3)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衬托、对比、渲染、反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用典等。

(4)结构特色:过渡、承上启下、起承转合、悬念、照应、铺垫、衔接、伏笔、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等。

(5)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真·题·解·析

例(2020四川省德阳市)请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马戏团的秘密

[日] 星新一

一段时期,某马戏团红得不得了,每种动物都会表演一套精彩的节目,使得每天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

一个寂静的夜晚,满座的观众早已离去。马戏团的团长准备回自己的房间去好好地睡上一觉。

就在这时,有人来拜访了。因为素不相识,团长问道:“您是谁啊?”

“我是刚才看马戏表演的人。演得实在好极了,像兔子爬树什么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真是妙极了!”

听了他这番恭维话,团长倒颇有点飘飘然了,原本想说的“我累了,请您快点回去吧”之类的话,也给忘了。“是啊。如果大家感到有趣的话,那真是没有比这更叫人高兴的了!”

“人人都很喜欢呢,那只看上去很凶猛的老虎,竟然像猫似的驯顺极了。虽然我还不知道您是用的什么办法,可您能把它们训练到这种程度,那就该称得上是伟大的天才!”

由于被过分的称赞,团长一下子精神抖擞起来。他兴致大发,喋喋不休地讲起训练方法:“训练动物可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不过,在制作训练装置上却煞费了苦心。花了好多岁月,也曾几度失败。”

说着,团长拿出只手电筒样的东西,上面装有一个标度盘以及一些形状复杂的线圈。那个人两眼直勾勾地盯着这个玩意儿,一边问道:

“这,这是什么?”

“简单说来,这是一种用电波给动物施催眠术的装置。您看到了吧,在标度盘上画有许多动物。”

“也有猫呢!”

“把刻度对准有猫的地方,然后朝着老虎一按电钮,于是老虎受到催眠,会以为自己是一只猫。”

“有道理。原来驯服动物是这么一回事!在马戏团里面,还有会洗衣服的狮子呢。”

“是的。您也许还看到会打铃的牛、会跳越高台的猪吧!那都是靠这个装置起作用的结果。另外,要想使动物恢复原状时,只要对上零的刻度,按一下电钮就行了。”

团长得意洋洋地解释了一番。那人听着听着,不由得探出身子,两眼放出光芒:

“这么说来,只要有了这种装置,谁都能马上办起马戏团啦。请务必把这个装置让给我!”

“不行,这是我好不容易制作出来的东西。这个玩意儿,随便人家出多少钱,我也不能让出去。”

团长一口回绝,可那人仍不死心: “我真是想要得不得了,假如你真的不想让的话……”

那人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刀子,想要扑过来。可谁知团长早已按下了训练装置按钮。接着,团长一边收拾起装置,一边自言自语道:“哎呀呀,这个粗野无礼的家伙,我要惩罚他一下,让他也像这个样子在马戏团里干上一阵子。”

第二天,马戏团里又增加了个颇受欢迎的演员,那可不是动物,而是一个善于模仿黑猩猩的丑角。他学得可真像,简直同真的黑猩猩毫无两样。“嘿,怎么会学得那么像呢?”观众交头接耳,颇觉不可思议,但又极其高兴地拍手鼓掌。

1.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开篇介绍了马戏团近段时间很红,为故事的发生营造了一个环境,同时也设置了为什么会很红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去。

B.主人公马戏团团长,在得到拜访者的赞赏后,改变了原先想尽快打发走来客自己好好休息的想法,说明他是一个讲究礼仪的人。

C.小说在结尾处,观众“交头接耳”“拍手鼓掌”,说明马戏团的节目更加受到大家的欢迎,与文章开头形成呼应,结构更加完整。

D.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主要展现了一个夜晚开始到第二天的故事,情节虽然没有太多曲折,但读来让人颇有兴趣,余味悠长。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项“说明他是一个讲究礼仪的人”错误,根据原文“听了他这番恭维话,团长倒颇有点飘飘然了”可知没有打发走来客不是出于礼貌,而是表现他爱慕虚荣的心理。故选B。

【参考答案】B

2.用简明的话概括什么是“马戏团的秘密”。

【解析】考查对“马戏团的秘密”的概括。解答此题找到相关的句子,再提炼语句概括作答。根据团长的话“简单说来,这是一种用电波给动物施催眠术的装置。您看到了吧,在标度盘上画有许多动物”“把刻度对准有猫的地方,然后朝着老虎一按电钮,于是老虎受到催眠,会以为自己是一只猫”不难概括出“秘密”所指的内容。

【参考答案】马戏团团长用多年心血制作的电波催眠动物的装置,能让动物甚至人以为自己是另一种动物。

3.文中的两个人的对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解析】考查对话描写及作用的理解。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言为心声”,不同思想、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人,其语言也是不同的。文中大部分篇幅是团长和来访者的对话描写,一个观众访问某個很受欢迎的马戏团团长,团长向来访者介绍了训练动物的装置——电波催眠动物的装置,进而解开了马戏团红得不得了的悬念。访问者想到只要有了这种装置,就能马上办起马戏团,起了贪婪之心要抢夺训练装置,最终访问者被训练成善于模仿黑猩猩的丑角。通过两个人物对话,塑造了一个贪婪的来访者形象,完成了对精于本业但爱慕虚荣的团长靠控制动物为自己牟利的形象的塑造。并且两人的对话,推动故事的发展,将故事一步步推向高潮。

【参考答案】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贪婪的来访者、精于本业但爱慕虚荣的团长这两个人物形象;通过对话内容,解释了马戏团红火的原因是动物的奇特技艺;通过对话的进行,从交谈到威胁再到制服,把情节推向高潮。(从人物形象塑造、揭示悬念、推动情节等方面作答,任两点即可)

4.你认为稳重 团长能不能守住马戏团的秘密?请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能与不能均可,理由要能支持自己的观点,理由充分合理即可。如能,团长面对来访者“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刀子,想要扑过来”“可谁知团长早已按下了训练装置按钮”,这说明团长知道有些铤而走险的人想获取马戏团红火的原因,他会想尽办法守住自己的秘密,对此类危险提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就像对付来访者一样。

不能,根据“我要惩罚他一下,让他也像这个样子在马戏团里干上一阵子”说明团长以后还是会放来访者出去的,那么来访者对于这次的侮辱,不会善罢甘休,会想尽办法或者联合其他的人,来破解这种催眠装置,或者会研制更厉害的装置,因为想获取更大利益的贪婪的人也不止他一人。

【参考答案】能,像这个拜访者一样贪心、敢铤而走险的人毕竟是少数,团长对此类危险早有准备。(或答)不能。这种催眠装置的心智控制力太强,这个人虽遭到暂时的惩戒但不会关一辈子,想获取更大利益的贪婪的人也不止他一人。(观点及阐述扣住文本,符合常情、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阅·读·步·骤

小说的阅读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认识环境

小说是时间的艺术,也是空间的艺术。所谓“空间”,主要指环境。环境是小说结构的重要元素,它决定着情节的发展,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在短小的微型小说中,场面以单一为主,场面的自然或社会内容大都简明扼要,不充分展开。它把生活事件浓缩在时空坐标的某一特定点上,进行点式反映。阅读鉴赏时,应从点到面,从小处看到大问题。一般说来,环境描写的作用不外乎以下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某种气氛;⑤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2.梳理情节

如果说环境是人物诞生、成长和活动的背景,那么情节就是人物斗争和发展的过程。所谓“情节”,就是小说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小说多以某一行为或动作为情节主体——虽然人物动作或行动片段也是在矛盾冲突中表现的,也有矛盾的前因后果,但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的过程不一定像普通小说那样完整,也不一定像普通小说那样情节曲折。

3.感知形象

说到底,小说是“人的艺术”,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小小说不仅人物少,而且在人物的表现上,大多通过某一动作或行为片段,“闪现”人物性格、心理、情感、情绪、思想、意识和人物命运的某一细微特征;往往运用特写,显示人物的微部,使其充分“曝光”,给我们留下鲜明突出的印象。

对于人物形象,可从以下方面揣摩: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把握其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③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④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4.分析主题

“主题”也叫“主题思想”,指文艺作品中蕴含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基本思想和核心。或许是因为篇幅短小,小小说主题必须十分鲜明。所以,它写的是小题材,撷取的是生活中的小片段,却是生活内容的高度浓缩。它集中反映生活的矛盾和冲突,触及生活的本质,迸发出绚丽的思想火花。它常常以小见大,以微见著,以小事件或平常现象反映大的或感人的主题。阅读小小说时,必须准确概括作品的主题。

具体而言,分析小说主题的方法有: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联系作品对典型环境的精当描写;③有时,还须联系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创作动机;④留意小说标题,体会作者拟题的用意。

5.鉴赏技巧

小说写得好,重要因素在于构思精巧别致。巧妙的构思,表现为设计与安排新颖、独特,写法上有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阅读小说时,必须注意鉴赏其表达技巧。

可从以下方面体会小小说的新巧构思与精妙技巧: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倒叙、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先抑后扬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起到了什么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等)是如何为表情达意服务的;③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形象、修辞丰富多样),给读者怎样的艺术审美情趣,等等。

试·题·演·练

暖 光

杨丽娜

“娘,饿死了,有吃的没?”海宝放学一进门就喊饿。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十二岁的海宝身上天天挂着饿布袋似的。这肚子里没油水,饿得就是快。

海宝走进灶房,操起水瓢就咕咚咕咚饮了一瓢生水。娘背对着海宝,弯腰在案板上忙活。海宝看着娘的胳膊,像收麦子时往编织袋里扒拉麦粒一样有劲儿。

海宝把头探过娘的身子,娘手里正揉着一大块面团。海宝扭头看见边上一盆剁好的猪肉馅儿,他知道要吃饺子。“娘,一会儿吃猪肉馅儿饺子吗?”海宝问得很多余,不过这样可以增强幸福感。

这时,爹从沙厂收工回来了。爹进来灶房,把饭盒挂在墙上。海宝端着脸盆到水缸边舀水给爹洗脸,爹接过水瓢也咕咚咕咚饮了一瓢生水,才准备洗脸。

“真是爷儿俩。”娘扭过头对着爹的后脑勺说。

“爹,娘包饺子哩!猪肉馅儿的饺子呀!”海宝望着爹扎在脸盆里的后脑勺,眼神里泛着掩饰不住的欢喜。

“猪肉馅儿?”爹摸过毛巾,边擦脸,边问娘。

“放心吧,猪肉没花钱。”娘一下子就明白了爹的意思。

不花钱的猪肉?准是海宝大姨来了。海宝大姨家很富裕,每次来海宝家带的都是猪肉。

爹走到案板前,帮娘擀饺子皮。边擀皮边嘱咐娘:“我把皮擀厚点儿,你少放点馅儿,明天还能再吃一顿哩!”娘不理会爹的话,把大块大块的肉馅儿裹进饺子皮里。爹和娘的四只手在案板上忙活,像他们在地里热火朝天摘黄豆。

灶房空间很小,海宝坐在木凳上,心中翻滚着对猪肉馅儿饺子的期待。海宝把头靠在水缸上,水缸凉凉的,刚好可以吸掉心里溢出来的那份热情。

饺子出锅了,娘把白胖胖的饺子分成两碗:爹一碗,海宝一碗。第二锅饺子出锅了,娘还是这样。包饺子的人从头忙到尾,总是最后一个吃。小小的灶房里,昏黄的灯光烘托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和温情脉脉的一家人。

夜里,海宝美滋滋地躺在床上,回味着喷香的饺子。隔壁屋里,爹和娘在说话。

“咋不留大姐吃个饭呢?”

“大姐?今儿大姐没来啊。”

“瞎说,大姐没来哪儿来的猪肉?”

娘不说话了。

“他娘啊!我前脚卖的玉米,你后脚就买肉吃。这钱可是备着买肥浇麦用的啊!”半晌,爹开始数落娘。

娘还是不说话,只是抽泣抹眼泪。

“他爹,这肉真没花钱,我实话说了吧,这肉是村东头莲花奶奶拿来的。”娘委屈地说。

“瞎说,不沾亲不带故,莲花奶奶凭啥给咱家送猪肉?”

“莲花奶奶说,昨儿上午,她掉进道边的深沟里了,是你把她从深沟里拉上来的。今儿就特意拿块猪肉来感谢你呢。”

“咦!他娘啊!昨兒我整天都在沙厂,咋可能是我把老太太拉上来呀!”

“我当然知道不是你了,可我想着你天天在厂里扛沙子太累,海宝正长身体,都需要补一补,我就犯糊涂了。”娘说。

听着听着,海宝睡着了,猪肉里的荤油浸润着海宝的梦。至于后面爹和娘说了什么,海宝就不知道了。

乡下每逢农历月中,是赶集的日子,今天恰是十月十五。很少赶集的爹娘从集市上回来了,海宝见娘拎着一块猪肉,爹拎着一个布兜。

“娘,今晚要吃猪肉馅儿饺子吗?”海宝欣喜地问娘。

“对,今晚吃猪肉馅儿饺子。”说着,爹和娘一起进了灶房。

灶房里,娘揉面爹剁馅儿。

不久,娘端着擀好的饺子皮,爹端着剁好的猪肉馅儿走出来喊海宝:“走,跟爹吃猪肉馅儿饺子去!”

爹和娘在前面走着,海宝在后面跟着。

“他爹,也不知道莲花奶奶穿这棉衣棉裤合身不?”

“应该合身!你挑的错不了!”

一家三口向莲花奶奶家走去。

我就是故事中的海宝,爹娘的这种言行,对我后来的成长很重要。

(选自《小说林》2021年第1期)

1.这篇小说以“暖光”为题,有什么好处?

2.小说开头交代了海宝一进门就喊“饿死了”,有什么作用?

3.阅读小说,根据小说内容,请你补充下面的故事情节。

吃猪肉饺子→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到莲花奶奶家包饺子。

4.请你从遣词角度赏析文章中画线的句子。

5.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结尾的含义。

【参考答案】1.小说以“暖光”为题,一语双关,既指文章中的爸爸妈妈为人诚实、勤劳善良的光辉形象,也指我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的熏陶,犹如温馨的阳光,在这样的家庭里茁壮成长。2.这样开头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为下文写海宝吃猪肉馅儿饺子做了铺垫。3.爸问猪肉来历、妈说出真相、解决问题方法。4.句子中运用了叠词来深化这个小小家庭的温馨,“小小的”“热气腾腾”“温情脉脉”等叠词不仅富有艺术表现力,而且节奏鲜明、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同时读起来又朗朗上口。5.小说的结尾交代了“我”是小说中叙述者,以第一人称叙述,真实性强;同时也交代了家庭环境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深化文章的主题。

猜你喜欢
海宝马戏团团长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海宝小队护城记之海宝被困
好儿马戏团
海宝小队护城记之交锋失败
海宝小队护城记之遇见丑丑
代表团团长、预备会议
马戏团表演
马戏团来了
抢亲
海宝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