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明确将“党的领导”提升为“党的全面领导”,是立足于当代中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的领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根据时代条件赋予新的内涵,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党的全面领导”的理论价值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对西方政党理论的超越、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等方面。“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价值表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坚强政治保障、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逻辑使然、担当民族复兴的历史大任的根本保证、应对“两个大局”的坚强支撑等方面。新时代,要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体制机制来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的全面领导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使党的领导融入国家治理的全过程,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提供根本的政治保障,同时也为丰富国家治理模式和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习近平;党的全面领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的功能及实践研究”(C2-2020114);上海市社科规划一般课题项目“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研究”(2020BKS009)。
作者简介:王富军,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5)。
中图分类号:D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2)07-0001-0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1]56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2]11中国共产党根据实践的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的创新。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成和发展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
一、党的全面领导的理论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高度关注領导权问题,将党的领导作为贯穿党的建设的主题和主线,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他们强调:“每一个力图取得统治的阶级,即使它的统治要求消灭整个旧的社会形式和一切统治,就像无产阶级那样,都必须首先夺取政权。”[2]164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3]47-48党的建设主要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全方位多维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打铁”就是指“四个伟大”中前三个即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而“自身硬”就是指“党的建设”,同时也阐发了党的建设的前提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离开党的领导谈党的建设则会失去灵魂。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论述,既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针对党的建设出现的若干问题的有效回应,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重大原创性贡献,为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层面的指导。
(一)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重大创新。新观点和新论断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标志,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动力,就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来讲,也是丰富和发展其理论成果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发展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身、完善自身,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落地生根就必须实现理论的本土化,也就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性认知。实践和历史证明,毛泽东思想生成于革命与战争的时代背景,解决了中国站起来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成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解决了中国富起来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背景,解决了中国强起来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历史方位进行了重新判定,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就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新时代大环境下,党面临着如何接力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既定规划,这些新任务和新形势对新时代下党的领导提出了新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论述,明确指出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并阐述了“两个维护”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最高原则,还强调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党的全面统一领导。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全面领导系列重要论述中,从诸多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进行了原创性的丰富和发展。从对“党的领导”的重视程度而言,我们可以从“十个明确”的排序,清晰看出以党的全面领导开头,以党的建设压轴,有明确的内在关联;在党的领导方式方面,尤其强调党的政治领导,明确以党的政治领导为统领落实其他领导方式;在党的领导的外在保障方面,通过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的全面领导;在党的领导核心方面,无论是“两个维护”还是“两个确立”都将领导核心予以突出,强调领导核心的极端重要性;在党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制度优势方面,更是将党的领导上升到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等高度。
此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決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要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作了重大发展和鲜明概括。“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便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时代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对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出了一系列新的时代要求。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继承发展,同时也充分彰显了党的理论创新的时代性和开放性。
(二)对西方政党理论的超越
西方的政党在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承担着许多重要功能,在利益聚合、利益表达、政治动员、政治竞争、公共行政管理与干预以及社会化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两党制和多党制便是西方政党理论下最为典型的制度产物。西方学者也从政党的概念、组织结构、重要功能以及发展历程等多个角度,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政党的理论学说。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建设来说,其中不乏正确、合理、可借鉴的部分,但也存在并不适应中国国情和政党发展的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5]7。众所周知,世界上并不存在完全一致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完全适用的制度模式。所谓“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情况复杂的东方大国,建设好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世界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要把这样一个拥有千万党员的大党建设管理好更是十分艰巨。中国同西方在政治形成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政治建设上自然也是大相径庭,但中国的政党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超越和弥补了西方政党建设的不足。这主要体现在民主集中制对西方“三权分立”政治结构的超越,新型政党制度对两党制、多党制政党制度的超越以及全过程人民民主对西方选举民主的超越三个方面。
就民主集中制对西方“三权分立”政治结构的超越来看,西方“三权分立”在资本主义时代确实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政权的构建立了功的。但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吸收了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当中合理因素的基础之上,形成并采用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主集中制作为我国的政权组织原则。“三权分立”尽管实现了权力的牵制和制约,但是难以避免牵制过程中出现的权力抵消现象,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而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对上下级、党和其他政治活动参与主体等各方面进行了正确的关系界定。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在政治结构中的层级关系,从“无产阶级联合的最高形式”到“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这揭示了党的领导的权威性。党的全面领导理论还涉及领导核心确立,一个组织没有领导核心是很难想象的,从集体领导到领导核心,都反映了党的领导集中性和民主性的统一。
就新型政党对两党制、多党制政党制度的超越而言,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一个核心,多党参与”式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西方国家两党制和多党制存在的制度纰漏和政治缺陷,实现了对其超越。两党制和多党制下的政党在互相监督的过程中,不免出现相互攻击的现象,并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政党间激烈的政权竞争,不仅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不同政党之间互相的监督和权力的牵制更有可能在不可控的情况下走向极端,甚至演变为谋取派系利益的工具,同时又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我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不仅允许且承认了多党派的存在,同时也避免了多个党派之间因为斗争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不安全不稳定的隐性因素的出现,在实现权力制约与监督的同时,也更好地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稳定发展。
就全过程人民民主对西方选举民主的超越来讲,与西方国家不同,在中国政党体系中,党员干部的选拔和历练过程非常严格。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的政党理论和政党建设就存在很大的纰漏,以至于出现毫无从政经验和历练的人能够堂而皇之地当选为总统,并回报各位支持竞选的“金主”的现象。相比于西式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全过程,生动地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切内涵,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由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同时,民主也需要一定的规制和引导,这个领导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避免了空谈民主的过度自由化和无序化。加强党对社会主义民主的领导是对西方政党理论的超越和西方政党建设漏洞的完善,也是中国“贤能政治”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如果中国出现了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局面,不仅我们确定的目标不能实现,而且必定会产生灾难性后果。”[5]31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国共产党就是“众星捧月”中的那个“月”。如果一味仿照西方的模式,吹捧西方的理论,使改革完全不考虑本国国情,党的全面统一领导就会变成一句套话、空话,进而失去权威性,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国家也会陷入困顿混乱之中。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准确把握和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
(三)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能够沉着应对,过险滩,闯难关,关键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步调一致向前进,拔了不少钉子,稳住宏观大局。”[6]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的实践中完成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历史转变,并在执政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的认识。
面对不同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唯一的长期执政党,深刻把握党的执政规律,使全国各族人民始终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带领着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领导”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得益于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方面面。新时代,党带领中华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历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的认识的重要实践。
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来亘古不变的执政规律。歷史的发展和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中华民族不可能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和当今世界的国际地位,民族复兴也必然只是空想。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一切,协调各方。党在对执政规律的探索过程中,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经历了不少的失败教训,但这些都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过程中成为不断深化和把握执政规律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带领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奋勇向前,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进入新时代,党面临更多新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如何把握好机遇并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深化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承担坚强有力的政治责任,关乎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和中国人民的幸福与否。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7]因此,我们要坚决维护各级党组织对同级组织的领导、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领导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更要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不断用其指导新时代的伟大实践,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在更深刻地把握和认识执政规律的同时,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取得更加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二、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价值
“党的全面领导”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更重要的是实践命题,要用党的全面领导思想指导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实践,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强大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
(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坚强政治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8]11“我们党发展壮大起来不容易,夺取政权不容易,建设新中国不容易。老百姓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各民族谋幸福。”[9]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以来,在风雨坎坷中勇于革命,不断发展壮大,并夺取政权建设新中国。一直以来,人民就是党的根基所在、命脉所在,有了人民的支持,党才能不断去超越和完成自身的初心使命,去奋力实现自身设定的宏伟愿景。
自始至终,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地位,秉持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抓紧部署落实,提出了分“两步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真切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10],党要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手拉手、心连心,与民同在,与民共生,与民俱存。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和人民把历史重任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11]。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更要在这场考试中答出一个好成绩。一直以来,党与人民紧密相连、同舟共济,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同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这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加强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和根本落脚点。实践证明,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明确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才能让中国人民真正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逻辑使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15。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指出,“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12]16,这说明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要坚持党的领导,以党的领导为统领。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的开班式上更是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性,并着重强调了党的全面领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的重要性。
百年风雨,青史可鉴。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先进分子就在积极探索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之道。历经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改良以及旧民主主义革命,并最终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设了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大踏步迈入了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都是在不断致力于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中国共产党无疑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坚强领导核心。
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世界也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更加离不开党的全面统一领导。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经济政治秩序并不稳定;从国内现状来看,由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导致的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并将在一段时期内现实存在。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如何解决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如何采用新方案应对新要求,更好更扎实地推动社会主义强国目标的实现,这些都是党在新时代需要深刻把握的问题。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关键在党,在于确保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在新发展阶段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进而构建新发展格局,最终奋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而这一切都需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重要保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保证党的领导全覆盖,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推动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领导更加有力、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完善、更加高效,才能更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取得更加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党始终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我们也必须坚持党的全面统一领导,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担当民族复兴的历史大任的根本保证
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中国人民百年来的一切奋斗、创造、牺牲,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梦想。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他殷切地说:“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華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13]36历史是不断前进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历史接力棒交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手里,交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手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3]4。党的十九大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国新的历史发展方位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战胜了一系列时代发展的重大挑战,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党要有新的作为,这是党担负起新时代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党的建设是新时代的伟大工程,也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关键所在。从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和掌舵人。在党的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演进中开启了一段漫长且艰辛的探索。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3。历史证明,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者,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新时代下只有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应对“两个大局”的坚强支撑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首次提到“两个大局”,他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3]77。这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情世情党情的深刻认知,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非凡的战略眼光和辩证的思维能力。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近代以来的中国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历经西方列强不断侵略的苦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成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推动和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并在成立之初就奋力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党带领着全体中国人民开启了历史发展的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14]358
“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3]428当前的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体系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转,使得世界越来越连成一个整体。“适己而忘人者,人之所弃;克己而利人者,众之所戴。”中国的崛起大力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促进了社会信息化和文明多样性的深入发展,尤其是我国倡导的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已经获得了世界上众多国家的认可和响应,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高高飘扬在世界舞台。
“当前,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我们要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3]77随着时代的变迁,世界也面临着更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应对更多的共同挑战,这也就更需要我们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在党的全面统一领导下把握和应对好百年未有的世界变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全局”和“变局”之间是辩证统一、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是同一时空下的两大趋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向好具有重要意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时代机遇。面对“两个大局”的历史性交汇,我们更需要适应历史的巨大变化和时代的战略转化,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3]181党领导一切的历史地位是历史和人民根据时代大势作出的重要抉择。第一,党自身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体现在它不再是代表某一个人或某一特殊群体的利益,而是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种先进性来源于党对自身性质的界定,来源于党的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第二,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伟大胜利,党从成立之日起历经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扫清了障碍,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1978年11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人民实现了富起来;2012年10月党的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迎来了强起来。第三,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与职责,始终将人民放在最高地位。革命时期带领人民翻身做主人,彰显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建设时期带领人民摆脱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凸显了人民的历史创造者作用;改革时期和新时代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的这种使命意识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是其他政党所不具备的优良品质。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全面领导相关重要论述,是对党的建设中党的领导这一重要主题的深化和原创性贡献。
三、结语
党的全面领导理论应时而生,契合党和国家社会发展的现实所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建设强大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着深刻的把握,承担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三重使命,三重使命也具有层次递增性,包含“人民”“民族”“世界”三个层级。这里的“人民”不是泛指世界人民,而是特指中国人民,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这里的“民族”同样特指“中华民族”共同体;这里的“世界”指“全人类”,为世界谋大同表现在中国正在倡导和践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三重使命的实现过程中离不开党的领导,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人民谋幸福缺乏领导主体,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民族谋复兴会偏离航向,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世界谋大同就会成为空想,因为世界上除了中国共产党没有其他任何政党具备这样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
堅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1840年以后的近代中国饱经磨难、在屈辱中不断奋进,从落后走向振兴,近代以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涌现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义无反顾地奔赴于国家和民族大义。“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为中国带来新的希望,这个政党以其理论的先进性和自身的先进性领导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同时,中国共产党自觉承担起了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使命,从“工业化就是现代化”“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小康之家”,再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切的发展都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两个大变局”的时代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不会一帆风顺,国情、世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也就意味着党情也必然要与时俱进。从国情来看,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但我国社会发展所处阶段没有变化、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发生变化,这是我国最大的基本国情,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基本国情;从世情来看,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大变局主要体现在国际格局的重新调整、国际秩序的重新生成、国际利益的重新划分、国际力量对比的重新变化等方面。应对这些“变”与“不变”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定海神针”“压舱石”,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在世界大潮中奋勇前进。
总之,党的全面领导理论是在宪法和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体制机制来实现党权对政权和社会的领导,使党的领导融入国家治理的全过程,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提供根本的政治保障,同时也为丰富国家治理模式和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新时代与大变局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中,要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握好“两个大局”,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在党的领导下着力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与世界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推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N].人民日报,2017-02-14(1).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6]薛鹏,柴雅欣.做好经济工作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N].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12-13(4).
[7]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N].人民日报,2021-11-17(1).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9]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6-10(1).
[10]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的回信[N].人民日报,2015-07-02(1).
[11]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8(1).
[1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周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