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妮可
愿山城不再有奔跑的黑夜。
——题记
山城的黑夜,寂静而深邃。耳畔回响着自己沉重的呼吸声,我于山城的黑夜中奔跑,只为奔赴那遥远的黎明。
深秋,枫叶红了,正是果实飘香的季节。是夜,黑暗的山城中,闪烁着点点灯火的地方,是外婆家。白天还欢蹦乱跳的我,夜里却突然发起了高烧。与我同住的外婆最先听见了我沉重、急促的呼吸声,从梦中醒来。看见我烧得如红苹果般的脸蛋,暗叫一声不好,连忙推醒身旁熟睡的外公。外公找来体温计,外婆走到厨房为我煮了碗姜汤。我强忍着喝下,蜷缩在被中。不知过了多久,半睡半醒间,我突然感觉身子一轻,睁开眼,是外婆用棉被包着我,冲出了家门。
夜很冷,我感受着风刮过脸庞的痛和外婆跑步时一颠一颠的身体,耳旁是外婆沉重的呼吸声。冷风与颠簸使我不安,手胡乱地想扯开被子。“没事啊……外婆在呢……马上到医院了……”她喘息着安慰我。山城的夜从未如此安静。
消毒水的气味让我略微清醒,外婆抱着我冲进了诊室。“医生,快……快看看我家娃儿,烧了半宿了……”上气不接下气的外婆喊着。医生闻声而起,连忙为我做了检查,打了退烧针。外婆这才放下心,瘫坐在椅子上,守了我一夜,直到我退烧。朦胧中,我第一次看到山城的日出,淡红色的天空,温暖而充满希望……
可夏天的雨永远也淋不湿秋天的风,星星不会出现在多云的夜空。记得外婆走的那天,我追着去殡仪馆的那辆车,在山城的黑夜中奔跑。我的脸被风刮得没有了知觉,脸上分不清是汗还是泪,耳旁又响起沉重的呼吸声,只不过这一次,我孤身一人。
不知道追了多久,直到那车的尾灯消失得再也看不见。我无助地蹲在地上,失声痛哭。渐渐地,天边发出了光,那微红的、温柔的光——是冬日的暖阳。那是我第一次仔细欣赏她的美,微红的脸,金黄色的发。原来,初升的太阳并不耀眼,而是如此静谧、温柔。
“我告别南半球,坠落北海道,脚步逆着人潮往你的方位奔跑,可惜两个时空等不到同一个破晓……”那就把回忆珍藏,坚定地走向下一个黎明破晓。
我带着思念与初阳,奔走爱城。
【评 改】
题记照应标题。
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外婆发现“我”生病后的紧张,突出外婆对“我”的关爱。
夜的静谧更衬托出此时外婆的不安和焦灼。
借“山城的日出”表达外婆给“我”带来的爱和希望。
用诗意的语言渲染了外婆离去后,“我”沉重的心情。
环境描写,初升的太阳是温柔的,一如外婆给“我”的爱,用形象的语言使抽象的感情具体可感。
“黎明破晓”照应前文的“日出”,首尾呼应,使整篇文章结构严谨。
总评 “亲情”是同学们写作时常见的题材,但多出现“感受别人的爱”,少有“付出我的爱”。本文通过“奔走”和“爱”,将两件让人印象深刻的往事巧妙结合在一起:一次是外婆为生病的“我”奔走,一次是“我”為送别外婆而奔走。这样,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展现了“爱是彼此的,爱是相互的,爱给人力量”这一主题。两次为爱奔走后都出现“日出”这一有象征意义的景物,给人以力量和希望,深化主题。
(讲评教师 赵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