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仰臣
在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语言表达除了准确、通顺的基本要求之外,还要达到更高一层的标准——“有文采”。这样才能让阅卷老师如饮佳酿、如品珍茗,心生喜欢之情,进而把品读作为一种享受。
那么,如何写成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章呢?
一、锤炼字词求神韵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都很注重锤炼字词表情达意,尤其重视对动词、形容词的锤炼。如北宋的宋祁以一个“闹”(红杏枝头春意闹)字,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心花怒放的欢愉之情;明代的施耐庵用一个“紧”(那雪下得正紧)字,写出了漫天大雪的景象;现代的鲁迅以一个“飞”(屋里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字,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这些句子因一字生辉,一字传神,显得新奇而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请看2021年上海卷满分作文《比看上去更有意思》片段:
夜里放烟花才是我们小孩子最期待的事情。
我慢慢地靠近放在地上的烟花筒,手拿着打火机,颤颤巍巍地靠近那根墨绿色的引线。点燃引线后,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蹿出老远。大家也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它绽放的那一刻。终于,“咻”的一声,烟花爆开,一朵两朵三朵……夜空顿时成了花的海洋,姹紫嫣红,在烟花的映衬下,大地也被装点得像仙境一样美丽。
绚丽多彩的烟花,预示着新一年生活的红红火火。
作者取材于过年放烟花的亲身经历,精心设计动作描写,如“慢慢地靠近”“颤颤巍巍地靠近”“点燃引线”“蹿出老远”,活灵活现地表现了“我”放烟花时的谨慎、小心与紧张,栩栩如在眼前。再者描写烟花绽放的情形,“咻”的声响,爆开的绚丽,给人留下美好回忆。
二、句式多元显灵活
生活中,人们的着装搭配会有所不同;表达上,文章的句式也要呈现多元化。同学们可以在惯常使用的陈述句中恰当地穿插一些疑问句和反问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使文章锦上添花;可以在节奏短促、短小精悍的短句中,恰当地穿插一些气势畅达、表意严谨的长句,使文章行文更加参差有致,内涵更加丰厚笃实;可以在灵活自然、节奏鲜明的散句中,恰当地穿插一些形式整齐、音节和谐的整句,达到善于比赋、巧于排偶的境界。总之,句式长短富于变化,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能够让文章语言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呈现整齐错落之美。请欣赏2021年天津卷满分作文《欣赏真奇妙》片段:
比如教室的日光灯不亮,他踩着课桌,三两下就给捣鼓亮了;教室的纱窗关不严,他从文具盒里找个不知名的工具一番神操作,纱窗就被关得严丝合缝了;打扫卫生,他一个人眨眼工夫就把全部的椅子放到了课桌上;擦玻璃,他从家里带了刷子,一会儿就齐活了。要知道我们这些城里的孩子做这些活儿大都显得笨手笨脚,新同学的勤快和动手能力让我们很佩服,也让我们有些惭愧。
文段记叙了新同学的勤快和动手能力,如修理电灯、纱窗、打扫卫生、擦玻璃等,句式整散结合,表达摇曳生姿,显示出错落之美,不由得让城里的孩子打心眼里对新同学“很佩服”,并感到“有些惭愧”,感情强烈,打动人心。
三、善用修辞添文采
大凡获得高分的作文都有一个惊人的相似点,就是善用各种修辞手法,使之为作文增光添彩。巧用比喻,使得原本抽象的感情、艰涩的道理鲜明生动,具体可感,且能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启人心智;妙用对偶,旧瓶新酒,翻作新声,会给人耳目一新、满口余香之感;善用排比,可使语言形象鲜明,气贯长虹,且读起来音韵优美,摇曳多姿;运用拟人,能够把某种事物写得栩栩如生,让人倍感亲切,留下鲜明的印象;合理地引用化用名言警句、格言谚语等,可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请品读2021年宁波卷满分作文《小岛之旅》片段:
向前走,我用双手轻轻地捧起一把沙,沙子像无数粒黄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再往深处走,涨潮的海水冲击着沙面,一上一下,此起彼伏,传来阵阵的海浪声。斜眼望去,前面是礁石,黑乎乎的石头紧挨成一团,受着海浪的随意拍打。
这就是金黄的沙滩、湛蓝的海水、黝黑的岩石,它们与蓝天白云相照,海面上泛起粼粼波光,一切都是那么的舒适、惬意。络绎不绝的旅人加入其中,打打闹闹,你追我赶,沙滩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卷起裤腿,我往海里跑去,赤着脚,与海水亲密接触,有种说不出的舒适感。不过,不论我怎么跑,怎么踢,这海水都会朝我冲过来,它似乎永不停息,也不知疲倦。海水拍打礁石,礁石总能抵住,但海水不会停下,它遵循大自然潮起潮落的规律,拼了命似的往前冲,像是充满了生命力。我对此感到震惊。
考生运用拟人手法描述了沙滩上的景色和见到的海浪拍打礁石的情景,描写生动,从中获得了面对困难勇敢前进的勇气,突出了旅行带给“我”的改变,情感真挚,展示了考生良好的语言基本功。
四、巧引诗词添韵味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最光彩夺目的奇葩,千百年来被人们吟诵。若将这些诗词名句运用到作文中,不但有古色古香之美,还能彰显丰厚的文化底蕴。请看2020年山东东营卷作文《诗词的价值》片段:
在那里,花開正好。“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便是一冬最美的定格。“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寻常此时,李清照总会寻友人一二,红泥小火炉一座,酽酒一壶,梅林赏雪,雪中观梅,那愉快的谈笑声不绝于耳,成了冬日里信手拈来的回忆。也许少女情怀的她还会与雪梅相拥,“赢得满衣清泪”。世事难料,谁知道后来宋廷南渡,夫君病逝,人影伶仃,回首往昔竟成了半生的距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我为她的遭遇而心痛,为她的情怀与气度而感动。
考生以李清照的遭遇为例,运用引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将她前乐后忧的个人遭遇和相关的诗词名句有机融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她的性格特点,表达了对她的喜爱、赞叹之情,突出了诗词带给“我”的温暖和感动,使得文章既富有文采,又具有节奏感,读来唇齿芬芳。
五、调动感官传神韵
在语言表达中,有一种“色、香、味”俱全的呈现方式,那就是调动多种感官来描写人、景、物。如从视觉角度展现描写对象的形貌、色彩,从听觉角度表现写作对象的声音、音响,从触觉角度感知写作对象的状态、程度,从嗅觉角度描摹气息与味道。如2020年湖北宜昌卷作文《加点恬淡,调出生活好味道》片段:
夕云万千,那景致很美,我沉醉其中,落日将云染作缃色,又点上些许茜色。远山之下,又将河水染作天水碧,不用半点修饰。这时,我会抱上画板,记录下这一刻的惊艳。晚风携着它的倦怠,静静地滑过我的脸庞。我想,清风一定是玩累了,伏在湖边轻轻抚摸着水面。画布上那点散落的颜料,在画纸上晕开、扩散,最后布满整个画面,湖面轻轻荡出笑颜。
此段描写“我”抱上画板,从视觉到触觉,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夕阳下的美景,间或穿插“我”的心理活动,勾勒出画面的诗意与浪漫,写出情趣与温馨。
六、弦外之音意蕴深
文句有意蕴,是指文章饱含感情,言此意彼,将意蕴蕴含在言辞的深处或所写的形象里,让读者经过思考,透过字面的意义去了解其中的深意,给读者留有咀嚼回味的余地。具体运用时,用语忌直说,意旨忌浅露,而应该“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给人以启迪思考。例如2021年山东日照卷满分作文《那粒种子,从未停止生长》,考生将那粒“种子”定位为“我”心中的教师梦,并巧妙地以姨婆与“我”在幼儿园、小学遇到的好老师所带给“我”的影响培植那颗种子,展现“我”对老师的敬仰和爱戴之情。结尾这样写道:
这时,我的耳边又回响起姨婆教我唱的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姨婆,你在我心里种下的那粒种子,从未停止生长。我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一定会枝繁叶茂,为人们撑开一片浓荫。
语段充满温情,读来让人感动。考生引用歌词,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很好地深化了中心,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