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东
STEAM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强调利用项目或问题引领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运用跨学科资源完成项目学习任务。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阶段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STEAM教育理念为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本文详细阐述了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及其行动路径。
信息技术课程在教育改革的激流中不断优化创新,但因小学生的认知有限,面对信息技术知识很难完成深入学习,导致教学活动局限在简单的技术操作层面。新课标将信息素养确立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核心目标,要求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一要求与STEAM教育理念的内涵要求不谋而合,因此,以STEAM教育理念为指导,科学设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一、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學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一)确定课程目标,指引行动方向
课程目标体现的是学生在学习后可实现的预期效果,它是整个课程开展的指向。在新课标的明确要求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置于首位,而STEAM教育理念可对信息素养培养目标加以优化和完善。课程目标设计应遵循“三维一体”目标,从知识与技能层面引领学生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过程与方法层面让学生在项目学习的基础上知道知识与技能的互通特征,运用跨学科资源掌握有效学习方法;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引领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其写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学习习惯。
(二)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开发运用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除了基本教材之外,很多地区教育部门和学校都会自行开发课程,那么,基于STEAM教育理念设计教学内容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以学生为教育主体,鼓励其自主、合作学习,体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程内容具有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易于调动学习兴趣;充分运用教学媒体创设情境,打造沉浸式学习环境;围绕学习项目或具体问题有序教学,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学科知识,利用动手实践完成项目任务,体现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造力。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信息技术学习项目必须贴合生活实际,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将多学科知识联结起来,体现项目的可实践性。
二、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行动分析
(一)组织小组合作,实施项目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行动过程一般要经历分组、设计方案、创作作品、交流展示、评价和完善等环节。那么,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后,在课堂上第一步先要进行分组和方案设计,依据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和男女生的思维方式科学分组,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团队中发挥优势,分组结束后由各个组员分别发表意见,从素材、目标、建议等方面切入,最后将各种意见整合处理,拟定最终的项目学习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课堂氛围也比较热烈[1]。第二步是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重点环节,组织学生依据项目任务创作作品,教师要详细分析任务,明确提出学习要求,合理运用跨学科资源,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建立交流群组,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分工合作,针对遇到的问题交流讨论,互相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第三步则是展示与评价环节,由各个小组围绕本组的学习成果汇报展示,体现作品的技术性、美观性和创意性,其他学生和教师提出意见,帮助他们进一步优化方案,这样便能保证项目学习的有效性。
(二)教师全面观察,适当提供支持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信息技术课程行动主要由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发挥组织、观察与指导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准备好相应的教学视频和教学资源,探索可利用的跨学科资源,必要时与其他学科教师及时沟通,如针对数学知识则与数学教师沟通合作,引领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方法理解信息技术课程中比较抽象的知识[2]。其次,仔细观察各个小组的学习进度,鼓励学生自行选择和操作,在他们遇到问题时加以指导和启发,更多时间留给其自主学习,关注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完成探究式学习,自主优化学习成果。最后,观察和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善措施,并能在后续的项目学习过程中优化实施。
综上所述,STEAM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更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其在跨学科项目学习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把握STEAM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围绕课程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组织他们完成有意义的项目学习,达到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苏媛.STEAM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融合的探讨[J].教育界,2020(4):42-43.
[2]董恬序.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项目设计的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