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跃红
[摘 要]教育生态是指教育活动中,教育主體和外部环境产生多元化的关系,既有教育活动的规范性,又有主体和环境之间运动所产生的融合性。因此,线上教育必须以规范为基线,以融合为支架,充分发挥线上教育的优势,让学生在新的环境中适应新技术、新问题、新挑战,让教师在线上教育的新环境中学习新技术,规范新行为,融合新资源,让家长在线上教育的新环境中调整新角色,塑造新形象,贯通教育新渠道。
[关键词]规范;融合;线上教育;新生态
[中图分类号] G6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1-0090-03
线上教学两个多月以来,学校对教学管理的方式有了重新的认识,认识到管理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一挑战,是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建构线上教育新生态的问题。教育生态是指教育活动中,教育主体和外部环境产生多元化的关系,既有教育活动的规范性,又有主体和环境之间运动所产生的融合性。因此,线上教育必须以规范为基线,以融合为支架,充分发挥线上教育的优势,让学生在新的环境中适应新技术、新问题、新挑战,让教师在线上教育的新环境中学习新技术,规范新行为,融合新资源,让家长在线上教育的新环境中调整新角色,塑造新形象,贯通教育新渠道,在学生、教师、家长三者之间,通过线上教育共同体现人的价值,从而建构线上教育的新生态。我校紧抓这次线上教育的契机,在实践中规范各方行为,融合好技术、人与环境的有效关系,逐步形成了文征明实验小学良好的线上教育生态。
一、规范:建构线上教育新标准
线上教育的规范性就是要建立教育生态中的新标准,并把新标准落实到线上教育的各个要素之中,进而在课程、课堂、评价等多方面落实新的标准和新的规范。
1.校班统筹,规范课程,实现全覆盖
在全区中小学实行线上教学后,我校立即召开行政领导和教研组长会议,研究线上教学的课程安排,并借鉴兄弟学校的课程安排表,结合苏州市线上教育中心的线上课程安排,制订了我校线上教育教学课程表。我校线上教育课程表体现了三个规范:一是规范了国家课程的全面落实,二是规范了校本课程的有机整合,三是规范了课程的作息时间。力争做到国家课程不偏离,上齐上足上好;校本课程不打折,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学生作息时间不超纲,让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线上教学的课程与线下课程安排做到一个样、齐步走,从早晨8点开始早读到上午主要课程安排,从午间习字到下午阅读、器乐、锻炼、家务、手工,既建构了线上教育课程的全新标准,又有机衔接了课后服务的内容。紧接着,我校专门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解读了线上教育教学课程安排表,使全体教师对线上教学思想一致、步伐统一。
根据学校的线上教育课程安排表,各班由班主任统筹班级所有学科教师,结合学科教师任教的班级数、课时数和苏州市线上教育中心和课程安排表,充分考虑国家规定的各学科的课时数,以周为单位,提前安排好本班线上教学课程表,既统筹了班与班的上课时间,又协调了各门课程的课时安排。班级课程表提前在班级群中发布,让教师、家长和学生知道,可以做好教学前的各项准备,班级课程表的制订使线上教育的新标准能落实到每个班级、每门功课和每个家庭。
线上课程的安排经过学校和班级的整体统筹,保证了所有课程的落地,保障了学科教师参与线上教学的稳定时间,保持了线上课程实施的连续性。这样,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到所有课程之中,体现了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线上课程的动静结合,体现了居家学习与学校学习所结合的优势,既动手,又动脑,既包含学校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又承载了家庭教育所要求的生活技能和生命成长。校班线上课程的统筹,既覆盖了小学所有的教学课程,又覆盖了家庭教育的生活课程,真正做到了生活、生长、生命所有课程的全覆盖。
2.多方联动,规范行为,做到全参与
我校召开了线上教育全体教职工会议,发布了《文征明实验小学线上教学教师行为规范》《文征明实验小学线上教学“云教研”规范》《文征明实验小学线上家访细则》等多项规范制度。这些制度的率先出台,联动了学生、教师和家长,使各方面参与线上教育的行为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这样,做到同心、同力、同向,在规范的行为中,使线上教育的效能扩大,前后流程有规矩、有范式。多方联动就是体现人的主体和教育环境的相互影响,产生情感的温度,利于保持人机对话的动态秩序,保证线上教学的质量。
《文征明实验小学线上教学教师行为规范》《文征明实验小学线上教学“云教研”规范》《文征明实验小学线上家访细则》针对线上教育的特点,从课前准备到课中直播,从课后答疑到作业练习,以及教师在线时的行为、语言的规范要求,进行了分解和细化,在形成初稿后,经区教发中心进行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后,让全体教师学习讨论形成共识。几项制度的出台,使教师线上教学有标准,教研活动有流程,线上家访有安排。学生在线上学习中,能充分感受到课堂的仪式感、教师的真诚度、家长的关爱心。有了规范,学生就能在自由、向上、包容的学习环境中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3.多元评价,规范考核,体现全方位
我校要求教师在线上教学时做到两个“一个样”:线上教学要求和线下教学要求一个样,线上教学质量和线下教学质量一个样。为了避免效率低和假参与等这些线上教学的缺陷,我校通过多元评价来考核教师线上教学的规范和质量。
定时进行教师线上教学“七认真”的检查,进行教师备课等行为的考核,学校分学科组进行腾讯会议,让教师在视频中逐页展示自己的备课、听课、作业批改等教学实绩,相互学习、相互督查,由教研组长和教导处评出各项优秀。在线上检查前,教导处拟定了检查方案、召开了线上教研组长会议、确定了检查流程和要求。通过线上的定期检查考核,对教师全方位的教学行为进行了评价,体现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要求一个样,又突出了线上教学中教师能安心听各个名师课的优势,点对点、课对课、人对人,从线上教学的多个方面中借鉴和吸收。
我校还通过《居家学习中教师行为的家长问卷》来考核教師的教学行为。问卷涉及教师的教学态度、课堂语言、作业批改、家校沟通、互动答疑、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家长填写后,学校进行分析和统计,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质量综合分析、有效评判。针对问卷中反馈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共同制订改进措施,并与家长做好交流,以评价促提升,以考核提质量。
我校通过线上分层作业的练习来评估阶段学习的质量。分层作业由各学科教研组长牵头,在研究教材和教学进度后,设计好分层作业,让学科教师通过学生分层作业的练习和批改来评判当前的学习效果,调整线上教学内容和进度,从而保证线上教学质量和线下教学质量一个样,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
二、融合:建构线上教育新视角
线上教育一定要体现多方资源的融会贯通、多种形式的互补提升、多方协作的使命担当,让学校成为线上教育的引导者,让教师成为线上教育的组织者。因此,学校和教师要主动作为,强化使命,学会融合,引领教育主体和教育环境有效互动,生成健康、积极、有效的线上教育新生态。
1.为我所用,融合资源,做到“真直播”
我校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苏州市线上教育中心平台和国家中小学教育智慧平台以及其他多种资源,变学生看视频为“我”利用视频教学生,使课堂视频成为直播课堂中的一项资源,做到和线下教学一样,教师成为线上直播教学的组织者和首席。这样,确保了教师能备好课进直播间,教师用自己的教学案去直播,做到真直播。为了做到真直播,我校制定了“五环式”教学流程:点名进入、组织教学、线上直播、互动交流、指导答疑,使线上教学过程有课堂味、学科味、儿童味。
在融合各种资源后,教师以“为我所用”的教学思想,开展了听写大赛、诗词线上创作活动、在线读书分享,还开展了数学游戏、数学小报展示、英语儿歌表演、美术作品展览、音乐特长展示、家务劳动比赛等活动。一个个活泼泼的直播展示,使资源为我所用,实现学生的主动成长,良好的线上教育生态自然形成。
2.以我为主,融合方式,提升“云教研”
我校融合每周三线上集体备课、组内云研讨、同课异构、行政随堂听课等多种方式,促进线上教研的实效性,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按年级分学科成立了8个备课组,建立备课群,实行扁平的备课模式,在校长室的带领下,由各学科分管行政的领导负责备课审核,一名备课组长牵头落实,两名主备教师共同商议上课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流程,引领教师以我为主,融合优质资源、设计任务单,组内其他教师在自己备课的基础上再根据各班实际情况进行二备和三备。
每周定时分备课组集中在线上分享,通过QQ、腾讯会议、企业微信等方式开展“云上微研讨”活动,就各自线上教学中进度、时间把控、教学软件使用、人机互动、作业批改反馈等情况,进行交流互鉴,同时对线上教学中一些亮点做法在组内分享,以我为主,共同提升。我们还进行了线上教学同课异构的微讨论、微展示、微评比。在交流中,融合各种教研方式,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让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一样精彩,达成教师线上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在“云教研”中强调知识体系的基础性, 突出线上教学的特殊性,重点分析学生居家学习的差异性,输出节奏讲究“快、准、到位”,将知识点适当分解,将实践活动化整为零,适应输出方式的弹性,满足学生接收的现实条件,让线上教育的生态真正形成。
3.从我做起,融合协作,达成“慧沟通”
自线上教学以来,文征明实验小学联合苏州大学心理学研究成果转化中心,面向全体教师、家长和学生每周开展——“疫情居家如何激发孩子线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疫情居家如何正向管理、促进孩子的积极情绪,提升孩子线上学习力”“复课准备之转化焦虑,建设健康积极的亲子关系”等七期心理辅导公益讲座。针对疫情期间居家学习出现的新问题,学校通过专业化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线上学习的主动性,教会孩子和家长情绪管理的方法,主张家长将无条件的爱化为有智慧的陪伴,人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以身作则的榜样,成为孩子生活的陪伴者、学习的模范者、情感的沟通者。这样,学校和家庭在融合协作中提升了家校共育的合力,系列化的心理辅导讲座受到了家长的信赖、社会的好评。
每位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每周定期进行线上家访活动,针对学生的线上学习难题、亲子矛盾、学习情绪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在线面对面交流,学校校长带头主动加入班级群,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动态,与家长、学生面对面视频交流。有的任课教师结合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利用晚上和节假日进行单独线上辅导,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学校还专门针对在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开展帮助,通过家委会和教师进行点对点的帮扶,解决少数学生单独在家、少数家庭缺乏网络问题。
我校利用周末召开了全校家长会,班主任针对疫情防控、学科学习、兴趣培养、居家生活进行了辅导沟通,家长参与率达到100%。各位班主任结合班级具体情况,和家长进行沟通,增进了家校的情感联系。不仅如此,学校还组织了学校家委会线上会议,会上家委会向家长发出了《线上教学家长行为规范的倡议》,倡议家长从我做起,从每天做起,主动配合学校线上教育,使家长成了疫情期间线上教育的主人,融合到线上教育新生态的环境之中。
三、生态:建构线上教育新思维
人、教育、环境,彼此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个不断运动的生态系统。疫情期间的居家学习,让我们在教育实践中用辩证思维方式,探索着线上和线下的优势,做到融合互补,从而带动教育生态的更新迭代。
线上教育的优势有以下八点:以“技术学习”提升“学习技术”;“他主学习”不断转向自主学习;被动接受萌发探究发现;打破时空限制,强调交互性,获得知识“保持”的效果;教师利于掌握新知能、学校管理利于新规范;磨合亲子相处方式;家长深度参与学校课程;阶段性显现效能,尤其是点对点的问题解决。
线下教育的优势有以下五点:系统传授利于形成知识体系;面对面教授促进常规管理维护;人与人交流产生情感黏性;集体教育环境对于表达品质、荣誉感具有积极意义;产生家校对等距离,缓解家长焦虑。
如何在规范和融合中建构学校教育新生态?
做到两个避免:避免技术虚无与技术过度,避免方式单一与重走老路;厘清两个边界:厘清学校教育生态与技术运用边界,厘清教师与学生的两个主体边界;审视两个诉求:关注主体诉求,理顺道德诉求;把握两个过渡:线下到线上的过渡,环境人到自然人的过渡;体现两个调整:工作状态的调整,教学计划的调整。
我校将规范和融合结合在一起,引导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活动,并创新性提出课程、行为和评价的规范以及教学直播、云教研和家校沟通,为全方位利用现有资源与教师优势,提高线上教育质量提供了研究与实践方案,达到了高效率的教学目标。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