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在小学语文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022-05-30 19:10杨小宇
新课程·上旬 2022年8期
关键词:想象力教学方式意识

杨小宇

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推广与普及旨在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提高国际地位以及竞争力的关键条件,而创造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因此,要积极将创新意识教育落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创造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促进国家兴盛,保障国家的国际地位。

一、学会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在课文内容讲解前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探索中找出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促进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爱因斯坦曾强调与解决问题相比提出问题更加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产生质疑,培养质疑能力,通过不断发现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接触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问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在开展思维活动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合理化与科学化,借助技术力量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例如,教师在讲解《拉萨的天空》这一文章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全文,在阅读的过程中勾画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其次,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推动学生思考,提出质疑。最后,在学生提问的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答解疑惑、科学点评,并从中挑选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如“掬是什么意思?”“人类与天空亲密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哪里?亲近的原因是什么呢?”等,通过共同探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问题虽然不难,但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不同思维,而且相互讨论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个性化引导,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更偏向于相同的教学方式,追求一致的教学效果。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改善这一问题,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且具有较强的个性,教学方法也是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学习体系,产生学习感知,一致的教学不仅不符合目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还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見解与看法,无论对与错学生都可以大胆发言,避免随大流现象的出现。另外,在个性化引导的过程中还应重视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求异思维的培养并不是说故意搞特殊、唱反调,而是形成独特的感知能力,通过个性化思维学习相关知识,强化创新理解。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对学生陈述的个性观点给予肯定与支持,不可一味否定,虽然可能并不是全部正确,但教师也要给予学生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另外,教师要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在讲解《北大荒的秋天》这一文章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体会语言的魅力,“流云就像魅力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对于这一句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形成个性化理解,我们印象中的云是一朵一朵的,与锦缎的形态有一定差距,所以学生可以尽情发挥,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流云”的描写,可以改写为“就好像一群可爱的小白兔随风奔跑”等。在学生阐述自己的描写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对于写得较好的学生可以奖励小红花等,在教师的鼓励与肯定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激发,积极主动性也会得到提升,保障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激发想象,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等相对较弱,但想象力却十分丰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在保护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上,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提升。在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前,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探索欲、意志力等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采取合适的引导方式,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发挥想象力,思维得到发展。在想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思维活动如分类、分辨、筛选等,帮助学生形成语文认知。另外,在发散想象力的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有充分了解,找准关键点进行创新思维的启发。例如,教师在讲解《花钟》这一文章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蒲公英的特性。其次,在蒲公英特性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想象。最后,可以根据蒲公英的生长特性,引导学生探究生长能力。通过想象力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更新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往往被忽视,大部分教师也更加关注教学进度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而有效的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教师的讲解、引导,还需要学生作为接受者对教师的教学做出相应反应,并主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只有学生感受到被重视,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保障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进而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在《坐井观天》这一文章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构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讨论:(1)读完这篇课文同学们有怎样的感受?(2)文章主要讲述了小鸟与青蛙两种形象,它们各自有怎样的特点?等。通过问题的构建可以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另外,针对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绘制井、小鸟、青蛙的图案,或者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动态图形,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活跃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沟通、交流,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偏离内容的问题,异想天开,但教师也不要一味否定,要正确引导,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创设开放式教学课堂

“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仍存在于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发言机会少之又少,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无从谈起。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创设开放式教学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尽可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在这样和谐、舒适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在不受约束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会得到有效发展,学生会更愿意表达自己的创新观点,同时创新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升。对于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开放式问题的设计,给学生创造更多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时间,留足创造空间。例如,在《精卫填海》这一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在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后,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教学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对本节课内容有基本的了解,这一方式对接下来精卫填海知识的讲解会更加有效。在故事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留下改编故事的时间,引导学生基于课文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故事编写。随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编写的故事,在点评时首先给予学生肯定,使学生的自豪感、成就感得到满足。其次,对学生的错误用法或不恰当的思维进行纠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最大化。通过开放式教学课堂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意识的培养已成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学生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开放式教学课堂、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想象力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引导学生思考、提问,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道才.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3).

[2]王静怡.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3).

猜你喜欢
想象力教学方式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看见你的想象力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打开新的想象力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