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一夫
一纸文件,让“零工经济”再度进入大众视野。
日前,人社部、民政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 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零工市场信息服务,建立零工求职招聘信息服务制度,将零工信息纳入公共就业信息服务范围,强化就业创业培训服务”等要求。消息一出,市场热议。
事实上,近年来打“零工”正变得越来越常见,按照官方公布的数据,当前我国的零工从业者规模多达2亿人。《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也显示,目前我国“平台上活跃着近70万自由职业者,在全国50多个城市上线灵活就业岗位超过300个”,他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正因如此,我们有必要读懂零工和零工经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所谓“零工”,主要用来指代那些短工、临时工、灵活用工等非标准的就业形态。
零工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彼时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美国采用灵活用工的方式来缓解失业压力。而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这种灵活用工的方式陆续引入其他国家,并且逐渐成长为许多国家就业市场上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的灵活用工起步较晚,不过近些年随着数字技术和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叠加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的催化,使得我国零工市场和零工经济不断壮大,并成为了政策关注的焦点之一。
零工经济的兴起,有着其内在的必然逻辑。
一是我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二是数字技术和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零工经济提供了便利;三是零工形式越来越被供需双方所认可。
零工经济虽然看起来并不算“高大上”,但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关键:
一方面,零工经济是稳定就业的重要抓手。
由于在资金、技术、劳动力素质等方面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且具有低成本优势,零工经济在吸纳就业和改善民生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表现得尤为明显。
疫情发生后,人们对于餐饮、购物、医疗等方面的消费需求逐渐向线上转移,继而增加了市场对于外卖、快递等岗位的需求,同时直播电商的大火,也吸引着不少人投身其中去尝试做网络主播,这些都在客观上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进而助力经济的恢复。
因此,零工經济也被誉为就业的“蓄水池”。
另一方面,零工经济赋予了弱势群体更多的可能性。
在现实生活中,诸如下岗职工、贫困者、中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由于自身竞争力不足,在就业上往往存在着“透明的天花板”,很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排挤。不过在互联网零工经济的环境下,平台企业和消费者往往更看重产品或服务的获得,因此除了某些具有特殊要求的工作外,劳动者的性别、学历等在传统就业模式中被列为考虑因素的条件被忽略掉,同时平台丰富开放的资源也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正因为上述种种,零工经济越来越受到官方重视。2021年10月,人社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发文,部署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因地制宜支持建设一批规范化零工市场。而近日人社部、民政部等五部门发布的文件,又再次强调了零工市场建设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具体工作方向。
经济社会运行逻辑的演变叠加政策的支持,零工经济未来必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