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人民与江山关系的艺术性论证

2022-05-30 16:38李恒昌
西部散文选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靠山人民军队沂蒙

李恒昌

鲁迅文学奖得主、作家铁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点推出的长篇报告文学《靠山》,是一部反映人民群众革命战争年代踊跃支前的倾情厚重之作。这部长达48万字的著作,深刻揭示了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创作这样一部书稿,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自2007年3月开始,作者做了长达数年的深入采访和搜集资料的工作,踏遍千山万水,进门入户,采访了战争年代尤其是抗日和解放战争的支前模范和他们的后人多达数百人,所做笔记多达上千万字。在完成这部书稿的同时,作者还与赵方新先生合作,共同创作完成了长达38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烈火芳菲》。在一个年度内,同时向读者奉献两部重量级作品,彰显的是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和非凡的“脚力、眼力和笔力”。

之所以说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还在于作者呕心沥血地构筑了一部人民战争的伟大史诗。本书出版时的推介语是“用一本书,讲一个时代”。其实,本书讲述的岂止是一个时代?而是一个民族伟大而漫长的历史和一個国家伟大而坚强的人民。从1934年红军自苏区于都出发开始伟大的长征,到血沃中华大地;从“白雪”飘飘的渤海之滨,到鏖战中的晋察冀边区;从如火如荼的沂蒙山区,到人民群众全力支援决定中国人民前途和命运的淮海战役,既跌宕起伏,气势恢宏,又波澜壮阔,慷慨悲壮,形成一部人民战争的史诗性全景式壮丽恢弘画卷。作品中很多史料、情节和场面,都是鲜为人知的,也是第一次向世人披露。应该感谢作者所做的巨大努力,因他做了一件非常及时的、对于人民战争史料和精神财富的抢救工作。

《靠山》最大的意义,在于作者以大量真实的资料、独特的人物形象和审美的艺术形式,全面深刻系统地印证了人民与江山的重大关系问题。首先,作品着力回答了究竟谁是党和人民军队靠山的问题。那就是,人民群众是党和人民军队最有力的靠山。一方面,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战争的兵员和主力部队都来自人民群众;另一方面,几乎所有战争的胜利,无不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援。这部著作,让我们对人民群众支前有了更全面、更深刻、更细致的认识。此前,人们更多地知道,“沂蒙红嫂”和“沂蒙六姐妹”的故事,通过这部书,人们还深入了解到“胶东十二姐妹”的故事、“胶东乳娘”的故事;沂蒙王换于、陈若克、辛锐的故事;刘大娘和马大爷的故事、千里寻娘的故事、透明乳汁的故事、哑巴娘的故事;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故事等等。他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又一个地组成了庞大的群体,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不清。可以说,没有他们的支持和贡献,就没有战争的胜利,更没有革命的成功。

作品虽然意在书写人民群众是党和人民军队的靠山这一主题,但客观上同时深刻揭示了问题的另一面——谁是人民群众靠山的问题。那就是,党和人民军队是人民群众最大最坚强的靠山。党领导人民闹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人民群众推翻压在其身上的“三座大山”,为其主持公道,让其过上好日子。党的初心和宗旨,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这问题的另一面,也正是人民群众甘愿当党和人民军队的靠山,勇于牺牲,甘于奉献之最根本、最深层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靠山》于无意中、客观上,艺术形象地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著名论断。作者用大量事实告诉我们,党、军队和人民,本身就是一体的,是一家人。

还应看到,《靠山》具有触动心灵的精神和气质。这主要是因为它全面展现了战争年代的民族精神、建党精神和革命精神,蕴含了精神的伟大力量。其中包括自强不息的精神、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也包括长征精神、沂蒙精神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品还着力书写了人民群众的革命觉悟、高尚情操和独特价值观。陈若克曾说:“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奋斗,一切的一切——直到最后一口气,都应当永远同党、同革命、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连接在一起的。”这是怎样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情怀?这样的精神情怀,又怎么不值得我们去歌颂,去学习,去借鉴?

——选自《文学报》

猜你喜欢
靠山人民军队沂蒙
砥砺前行光明路 人民军队忠于党
不“吃山”,才是“靠山”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靠山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靠山
人民军队忠于党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 弘扬光大沂蒙精神
你们找个靠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