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霜
初识青年志愿者协会
九月,是每一位大学生新生活的起点。直到四年后的今天,我仍然清晰地记得我的大一。那一年,当伴随着淋漓汗水的军训迎来结束的哨声,“百团大战”便迫不及待地上演了。九月的南京,天高云阔,梧桐树下,漏出的阳光打在地上像碎金一般。校园中每个热闹的角落都被各种社团插上了属于自己的旗帜,热情招摇地吸引着每一位志同道合的新同学。
那时的我和室友,与绝大多数同学一样,关于社团的第一目标毫无疑问是学生会。军训结束的第二天,我和室友吃完午饭,一齐兴冲冲地跑向被人群包围着的学生会摊位,这时,有一束“花”突然吸引了我的目光,它被摆在旁边一个冷清的摊位上,我到现在仍记得那一刻我的注意力是怎樣不受控制地被它吸引,在室友的催促声中,我依旧停下了脚步,继而转变方向走上前去想要看清楚它。
它是一束用五颜六色的卡纸做成的“花”,制作手法十分稚嫩,一眼就能看出是由小朋友们完成的。其中的每一朵形状和颜色都不同,样子虽然粗糙,但当它们聚拢在一起时,却非常和谐,散发着扑面而来的纯真。有的“花”上还画着一些零碎的简笔画,有红色的太阳,扎辫子小女孩的笑脸,剪刀似的燕子尾巴,湛蓝色的湖塘……这些来自不同小朋友的画纸被折叠在一块儿,再充满想象力地做成花朵的样子,摆放在这里,使这小小的摊位在一瞬间好似变成了独特的展台。回过神来后我才想起去看这个摊位的名字,我抬起头,迎着耀眼的阳光,隐隐约约看到帐篷顶上用蓝色的字写着:青年志愿者协会。
“学妹,欢迎加入我们哦!这束‘花是上一次活动中我们陪孤儿院的小朋友们一起做的。类似的活动在我们这里会经常组织的,如果比较喜欢公益活动,一定要考虑加入我们呀!”
学姐的声音在耳边清脆地响起来,在我还未反应过来时,她已经把一张表格递到了我面前。我有些不好意思地接过表格,低下头,只见一行放大的字被印在白纸的最顶端:“帮更多的人去看更大的世界。”
时至今日想到这句话,在那个夏日午后它带给我的冲击和感动还会隐隐浮现。从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育我要做有爱心的孩子,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带给他人更多善意,因此在我的心中一直对志愿服务充满向往,就像那句标语所说的,我相信我们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定然会结出真诚与美好酿成的果实。我盯着那些充满了生机和想象力的“花”,只犹豫了几秒便当场填好了我的信息交给学姐。没过几天,在陆续通过了电话面试和现场面试之后,我顺利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成为一名立志要带给他人善意与帮助的青年志愿者。
鼓楼医院志愿活动:
真诚与真诚的交互
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后,我第一次参与的大型志愿活动是在南京著名的三甲医院——鼓楼医院做向导。在正式进行前,每一位报名的大学生志愿者都接受了较为严格的培训和考核。我有幸通过了考核,开启了参与志愿活动的新篇章。
那时候的我们还是大一学生,每天的课表排得很满,只能在周末参与活动。在一个周六的早晨,我在报备之后到达了鼓楼医院的急诊部,穿好志愿向导的天蓝色马甲,在人来人往的大厅中等待完成自己的任务。那个年纪的我甚至还从未独自去过医院,更未想过自己能在这种“神圣”的场所进行工作,难以言明的责任感填满了我的胸腔。那时我已经按照要求提前熟悉了急诊的每一个科室所在的楼层,也学会了用机器办卡和挂号的每一个步骤。我在急诊大厅的服务中心旁站得笔直,时刻认真履行着我的志愿服务职责。
那一整个白天,我见到了无数手上拿着单子走进大厅的患者,他们研究着单子上的内容,夹杂在步履匆匆的人群中,脸上偶然会露出焦虑和迷惘的神色。
在医院里,我感受到生命与生命的距离变得格外贴近,因为每一次发生在医院里的帮助,都有可能变成拯救。虽然我没有行医救人的能力,但是当我在鼓楼医院做志愿者时,我看到那些异地求医的患者,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无一不是迫切地需要有人能够在那个时刻解读他们的困惑。到了今天我依然记得那一年我和其他同学站在服务中心旁,每一次与那些“目标人群”对视时,他们脸上的焦虑总是会立刻被释然所取代。在那个场景中,我们会各自向前走到彼此身边,不知道如何挂号的患者会通过我们的帮助顺利去到目标诊室,见到他们想要预约的医生;看病的爷爷不知道什么叫“扫码取化验单”,站在机器前一筹莫展,是我帮他扫好了码,带他去拿单子和取药;第一次见到浑身是血的急救患者时,我和同学顾不上心里的些许害怕,协助医护人员风驰电掣地把担架和轮椅送到大厅外,还搀扶住了随行的患者家属,安慰她直到医生结束急救……
太多在医院进行志愿服务的瞬间涌入脑海,在此之前每一次去医院时,我总是作为患者的身份,因此当我变成在医院里服务患者的角色,看到那些因为有我的帮助而绽开的笑脸,无尽的满足和喜悦会瞬间涌上心头。我在那个时刻才真正意识到,我们付出真诚时所收获的真诚会伴随我们一生,未来会在无数黑暗的时光里给予我们力量。
老年公寓志愿活动:
爱与爱的碰撞
在之后的两年中,我又参与了协会组织的各类志愿活动,其中除了鼓楼医院志愿活动外,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去老年公寓探望老人的志愿活动。
在初中和高中时,学校也曾组织过我们去敬老院探望老人,但也许是由于当时年龄太小,对此我的记忆非常模糊。在大学的这一次志愿活动中,协会要求我们只挑几个人去,并且参与的志愿者们都要准备一项表演节目,要张弛有度,能够达到观赏效果,也要尽量贴近老人们,让老人们能够有参与感。
我是作为活动记录者同行的,因此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看到整场活动的过程。我们协会的同学准备的节目有水袖舞表演、民歌演唱、诗朗诵,还有吉他以及古筝演奏。在到达老年公寓楼下时,我们几个人拿着各自演出的工具,心里不约而同地打起了鼓:我们既怕老人们欣赏不了我们的表演,此行反而变成一种打扰;又怕老人们比较严肃,聊天时找不到沟通的话题,使场面变得尴尬。
我和社团同学们互相拍着肩膀给彼此加油打气。老年公寓的外面是两扇厚重漂亮的玻璃门,在我们刚踏出电梯时,就已经有两位大叔从里面帮我们打开了大门。我们边道谢边踏进屋,却又被忽然响起的掌声吓直了腰。我们抬头望过去,发现老年公寓里的爷爷奶奶们整齐地坐成了好几排,几乎都微笑着,精神奕奕地欢迎我们的到来。
这是我和我的同学们都没有想到的场景,以至于我们统统在原地呆愣了好一会儿。我看见坐在第一排的一位爷爷竟然穿上了做工考究的咖色西服三件套,甚至还戴着一顶精致的圆檐礼帽,而旁边的奶奶穿着一件褚红色对襟外衣,卷卷的银发落在金丝眼镜旁边,没有被岁月夺去一丝一毫的优雅。我们被这称得上是“隆重迎接”的场面震惊了。我们准备的节目开始时,他们都目不转睛地观看,我站在一旁记录,发现后几排的爷爷奶奶们有好几个都是坐在轮椅上的,即便如此他们仍然参与了这次活动,这让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
这次活动留给我的最深刻的记忆片段也是关于第一排的那两位爷爷奶奶的。带来吉他演奏的同学所弹奏的曲目是《月亮代表我的心》,是大家都熟知的一首歌,可以拉近我们的距离。在演奏结束时,那位穿着西服的爷爷有些羞赧地举起了手,笑著问我们:“可以再弹一遍让我跟着一起唱吗?我很喜欢这首歌。”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爷爷站了起来,随着吉他的声音响起,他接过麦克风,像个参加考试的小孩儿,紧张又认真地开始了演唱。而这时旁边的奶奶也站了起来,拉着方才表演过舞蹈的同学的手,两个人伴随着乐声开始翩翩起舞。
吉他声绕梁不止,曲子换了又换,又有几位爷爷奶奶站了起来,随着悠扬的乐声跳起舞来。这一幕像是缓慢的老电影在播放,我连忙抓紧时间拍照和录像,生怕错过了这难得一见的美好时刻。这一瞬间,我们和对方不再有任何年龄上的差距,我们感受到了彼此心灵深处的美好;这一瞬间,我们不再是为对方服务的那一方,他们的回应让我们变得对等,我们在慰问他们时,他们也在积极地问候着我们。
在作为志愿者的每一次活动中,我越来越感受到志愿服务的核心不是提供物质方面的帮助,而是给予对方心灵上的慰藉。人与人的距离其实非常近,在这个世界上,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我们密不可分,而正因为每一次的“举手之劳”,每一次的“热心肠”,让我们被串联成一个整体,能够互相体谅、互相帮助。我始终相信,善意是会被传递的,被你温暖过的人在某一天一定会去温暖别人,或许这就是我选择成为志愿者的理由吧,我也会为此一直努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