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在扬州运河三湾景区的大运河非遗文化园内,两个小男孩和家长正在一起制作木筷,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两手握刨,食指压刨,用木刨子轮流刨着一根小木棍的四面,忙得不亦乐乎。这个小小的木工制作区有三十多种手工体验项目,可以制作刨花灯、宝剑、小熊木勺等,实际上,这里不仅提供亲子研学,还承办儿童生日宴、伴手礼定制等服务。这正是大运河非遗文化园回答习近平总书记课题的一处缩影。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站在生态修复后的运河三湾段亲水平台上,和群众互动交流时指出,扬州是个好地方,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总书记的话让三湾人感受到莫大的鼓舞,也让三湾人感受到责任。妇联组织加入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队伍之中,让大运河沿线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构筑好家风的成长底色,成为三湾人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大运河非遗文化园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已进驻世界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一个、国家级项目四个、省级项目一个。文化园在每一个项目引进的选择上慎之又慎,从一百多个项目里反复筛选比较后确定了雕版印刷馆、玉器漆器馆、扎染刺绣馆、金工手作馆、茶文化博物馆五个项目,每个项目都和运河、扬州的历史有较高的关联度,能让家庭在这些项目的体验中了解历史、传承文化,培养兴趣、激发动能。
在玉器漆器馆,文化园负责人指着橱柜里陈列的玉石原料对我说:“你别看这些原料看上去像一块块不起眼的石头,经过玉器师傅的打磨雕琢就会变成一个个精美的玉雕工艺品。”对玉石进行精雕细琢,就像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样,只有耐心细致引导得当,才能激发出孩子的潜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会通过讲解玉石雕琢的过程,引导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要顺势利导,在孩子的兴趣点中寻找特长,培养孩子成长成才。”
玉文化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文化体,在讲解体验中玉器馆工作人员会让大家感悟“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精神,“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品德……细细品味他们的介绍,玉器馆还真是一个家庭教育的絕好载体。
“天下玉,扬州工”,玉雕和漆器制作是扬州的两大特色,但目前都存在后继乏人的现状。玉文化体验馆有各种各样的玉石,可以让每个家庭在体验中了解玉石的基础知识,学会鉴别一些普通的玉石,还可以让孩子们在玉雕大师的指导下,体验在玉石上画图、雕刻的技艺,和家人一起完成属于自己的有纪念意义的小作品。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的工序繁琐,工艺装饰种类有十大类,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学。“我们希望有孩子在这些项目里激发出兴趣,说不定能成为未来的工匠呢。”文化园负责人笑着说。
就在我们即将离开非遗体验馆时,一群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走进雕版印刷馆,我忍不住跟着进去一探究竟。原来他们是来参加同学的10岁生日聚会,一到馆里,小朋友们东瞅瞅西摸摸,叽叽喳喳,甚是兴奋。
扬州是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技艺,馆内开设了传统雕版印刷课,让参与者从传统手工雕版入手,了解古代雕版成书的过程,熟悉雕版印刷的工具,激发对古籍、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雕版印刷馆还推出现代版画制作、丝网印刷、活版印刷等体验课程,将非遗技艺和创新设计有机结合,吸引了不少家庭的参与。
像今天这样的生日聚会已成为雕版印刷馆的常态,小朋友们会在老师的讲解、指导下体验雕版印刷的全过程。看着小朋友们认真地在参与体验雕版印刷,我和小寿星的妈妈聊了起来。她觉得,这种带有非遗文化体验的聚会,既能让孩子们了解历史、学到知识,又能体验到动手的乐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做家长的何乐而不为?想想也是,这种亲手制作生日伴手礼的仪式感,在成长中获得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一定会成为孩子们最美好的回忆。
景区开发的大运河非遗文化项目,雕版、玉器、木雕、扎染、编织等沉浸式的实操体验,是传统与现实的完美结合,让遥不可及的非遗技艺融入家庭日常生活,让艺术品转化为人们可观赏、可触及的日用品,激发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少年儿童素质教育、兴趣培养、激发潜能提供了舞台,也成为家庭教育最热门的打卡点。
体验木工活
从非遗体验馆出来,我们沿着运河步道行走在园区,河风拂面,心旷神怡。有拍婚纱照的情侣,有拍毕业照的学子,有搞团建的群体,有放松休闲的家庭,游人们徜徉在景区的美景中,流连于一处处文化的集聚地,打卡在一处处标志性建筑前。
景区妇联主席告诉我们,扬州是首座加入世界自然基金会“净塑城市”倡议的长江沿线城市,为保护好古运河的水质,妇联常态化组织开展运河三湾环线步行“净塑”亲子志愿活动。以“运河净塑”为主题,集趣味性、文化性、互动性为一体,让孩子们从小树立保护自然、守护生态的思想意识,并通过小手牵大手,以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以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共同保护好古运河。
为引导家庭成员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景区妇联还在三湾开展了“垃圾分类进家庭”活动,组建“垃圾分类进家庭”微信群,参与人员坚持打卡21天,每天以拍照、微视频的形式发至群中,以实际行动推进垃圾分类。
“难怪三湾段运河水这么清澈。”还没来得及感叹一下,就听到三湾雕塑前一个小孩问道:“爷爷,三湾真的是这些人挖出来的吗?”一位身穿志愿者背心的老人就此讲起了“三湾抵一坝”的治水故事。老人是景区周边的家庭志愿者,从小生活在三湾,以前这里是城乡接合部的棚户区、外来拾荒者的聚居区和高污染企业的集聚区,垃圾成堆、污水四溢。生态修复后的三湾景区,特别是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落户,让周边居民特别自豪,“三湾是我们的家庭后花园,我们要把这么好的环境保护好,给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只要一有空闲,家庭志愿者就会到景区走走看看,义务为游客们当讲解员,“我要把运河故事讲给他们听。让更多的人了解三湾,来到三湾,爱上三湾。”在他们看来,每一个三湾人都应该成为景区环境的保护者、运河文化的传承者。
“有这样的家庭志愿者,何愁讲不好运河故事?”妇联将在景区打造更多的“家”元素,让运河三湾成为家庭教育的“第二课堂”,成为人们触摸历史、了解城市、亲近运河的“无声讲解员”,让运河文化鲜活灵动融入千家万户,构筑好家风的代代赓续,让老百姓成为讲好运河故事、传承运河文化、弘扬运河精神的实践者、参与者和获得者。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吴元梓 11594923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