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持续改革与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探索和创新出了一系列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其中问题教学法具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等特点,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核心,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物理逻辑思维,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从而显著提高了学习效率.本文即围绕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展开探究.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物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2)23-0077-03
收稿日期:2022-05-15
作者简介:徐创立(1975.9-),男,江苏省南通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FQ)]
初中物理学科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且是广大学生首次接触,因而存在一定的教学难度.从实际教学反馈来看,采用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对物理的兴趣,更不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物理知识.基于这一现状,一些教师开始引入问题教学法,通过针对性地为学生设置问题,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强大的求知欲、激发自主探究的意识,从而帮助学生高效地学好物理这门学科.
1 问题教学法的概念和意义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主线,以提出问题为手段,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反馈实现对课本知识的精准呈现与深入解读.问题教学法很好地契合了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同时构建了一个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利于物理学科知识的传授和物理探索精神的培养.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并且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等,具有显著的教学成效.
2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应用策略
2.1 实施问题导入
对教师而言,课堂导入环节是迅速拉近师生关系、集中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时机,有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计划以及学生高效学习.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应用问题教学法,教师首先要聚焦课堂导入环节,围绕是否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及是否能达到预期学习目标这一需求进行问题导入.具体来说,就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提出与之相应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学生对于教师设置的问题尝试自主思考、敢于提出质疑,其学习成效必然远超传统“填鸭式”教学.举例来说,在讲到“压强”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环节设置如下问题:“假设我有一根钉子和一个带尖的木棍,然后拿锤子用力砸钉子和木棍,发现将钉子钉进木板花了很短的时间,而木棍钉进木板用了较长的时间,大家思考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学生回答钉子是铁做的,有学生回答钉子尖端比木棍细…待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接着引导“是否能运用物理现象进行科学解释?”学生听后开始与其他人进行讨论,但一段时间后也没得出结果,于是安静下来以寻求教师的讲解.此时教师顺利引入压强的概念,在最恰当的时机解答了学生的困惑,完成了物理知识的引入,也吸引了学生更积极认真地投入新课学习.再比如,讲到“电流与电压、电阻间的关联”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电路设施,利用课堂导入环节进行提问,即调整电阻来引导学生思考电压和电流会出现怎样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带着提问进行探讨和学习,最后以物理实验的方式验证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课本上的解释.可见,问题导入能够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以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逻辑思维,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2 创设问题情境
一般来说,教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主要依靠课堂教学这一途径,而为了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就要借助“问题”这一中介.有鉴于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来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分析和思考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彻底改变以往被动的学习状态,提高物理学习成效.举例来说,在讲到“牛顿第一定律”这一知识点时,很多学生无法理解“在不借助外力的条件下,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将如何运动?”此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假设你坐在一辆匀速直线行驶的车上,你竖直向上扔出一颗石块,该石块下落时是回到自己手中还是落在身后?”或者“假设你在乘公交车,车辆启动时和突然间刹车时你的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倾斜?”类似这样的问题不仅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且能够有效活跃学生思维.学生可以在课后亲自体验,从而对所学知识进行验证和质疑,进而真正理解事物内在价值.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继续引导:“这样做是否合理?”让学生在质疑和探索中深层次地发现和进步,这也是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再比如,讲到“浮力”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将木块置于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而将铁块放入水中则立即沉底,大家思考这是为什么?”学生一般会直接联想到重量因素,此时教师继续提问:“如果和重量有关,那为什么用钢铁铸造的重达万吨的航母能够浮在海面上?”这两个问题以递进的方式诱导学生深入思考,突破原有思维认知上的桎梏,从而准确把握影响浮力大小的各种变量,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2.3 引入合作探究
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充分体现不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因此需要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对于物理这门以实验为主且具备一定抽象性的学科,要求学生拥有不错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探究意识,更加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合作探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对初中物理教师而言,应当基于教材内容与学生个体差异,合理分组并主动创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高效地学习物理知识.举例来说,在讲到“测量物质密度”这一知识点时,教师提出问题:“如何鉴别涂漆铜块和铝块?”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可通过重量进行鉴别,此时教师让某个学生亲自测量,发现铜块与铝块质量相差无几,学生对此感到困惑.教师接着进行点拨:“是否与物质的体积有关系?”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验证这一猜想,并相互交流意见,最终得出一致性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其质量不一定相等,相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有密切联系,体积越大质量越大,体积越小质量越小”.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不进行过多干预,让学生自行解决“如何测量?要用到哪些材料?需要测量哪些变量?”等问题,自行设计验证猜想的实践方法和步骤,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质疑和咨询.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圆满回答了教师的提问,更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深刻掌握了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2.4 把握学生學情
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其落脚点必须作用于学生本身,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学生学习需求,以此为基础设置最适宜学生探索的问题,避免所提出的问题超出学生认知范畴.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情况以及思维偏好,从而提出有助于学生高效学习物理知识的问题.举例来说,在学习物体运动这部分知识时,例题“甲乙两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而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是上升还是下降?”像这样的问题涉及了运动物理知识点,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便于學生动手进行验证和分析,最终人人都能够得出正确答案.可见,在把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实施问题教学法,有助于消除学生思想上的障碍,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信心,更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意义重大.2.5
分析失败原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究时,不可能每一次都能获得成功,存在部分问题学生即使反复探究,也找不到问题答案,获得正常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很可能会丧失问题探究的动力,甚至丧失物理学习信心,认为物理学习难度过大,自己不具备物理学习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发挥好引导作用,使学生意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促使学生摆正心态,认真分析问题探究失败的原因,重拾物理学习信心.
例如,在学习“滑轮”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布置学习探究任务,由学生论证滑轮并不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在进行实验论证的过程中,学生反复探究,也得不到与课本上定理相符合的结论,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会有所降低,这时教师应及时提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思考其中的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再单纯依靠教师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或者从教师口中获得问题答案,有利于解放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6 联系日常生活创设问题
传统的物理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关注于自己是否讲得清,讲得多,学生所接触的都是简化了的定理与物理模型,或者是理想化的物理现象,导致学生在遇到复杂的综合实践问题就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入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实例,创设生产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并培养学生从中获取到关键的要素,提取其中涉及的物理对象和物理模型.生产生活中有许多与物理学科相关联的实际案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也可以应用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到课堂教学中,如热门科技话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使学生意识到物理学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真正的实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知识的探究学习中.例如,大货车的冷却系统为什么主要物质是水,天气冷的时候为什么教室的玻璃上会出现霜,农民晒谷子的时候为什么要摊开,跳远时为什么需要一段长距离的助跑,铁块放在水中会下沉,但是用铁制成的船却可以飘浮在水面上.这些物理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
学习起源于思考,思考起源于疑问,作为初中物理教学中备受青睐的现代教育方法,问题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必须从“实施问题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合作探究、把握学生学情”这四个维度入手,有针对性、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以及实践,从而利用好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让学生灵活高效地掌握物理知识,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1]
荣庆莲.浅谈初中物理问题教学法[J].新课程(中学),2017(07):63.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