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温暖

2022-05-30 11:05毛本栋
师道 2022年8期
关键词:旧书温暖

毛本栋

作为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向学生强调要有阅读耐性。抛开阅读耐性,一味讲阅读技巧,我觉得近乎缘木求鱼。有时,我更愿意把阅读耐性称为“阅读定力”。有了阅读定力,更能感受到阅读的温暖。

高中时,曾有一位语文老师说:“你们要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那是一生都受用不尽的财富。”多年来,她的这句话一直伴我左右,鞭策着我,让我一日未曾离开过阅读。我今天能拥有一点阅读定力,能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是应该感谢那位老师的。当人生的寒流袭来时,我因阅读而获致心灵的温暖,迎来人生的春天。从教二十年来,我也像我的高中语文老师那样,在课堂上着意培养学生终生阅读的兴趣,而不只是教他们解读阅读题的方法。我希望他们将来也一样坚信阅读可以使灵魂脱离低俗,抵达崇高,坚信阅读是人生的幸福之源。

直到上初中,我才开始自己买书来读,我的藏书行为也始于彼时。学校所在的小镇上有一条老街,老街上有一家电影院(上小学时,我们就由老师组织带领着从乡村小学步行七八里路来这里看电影,当时的老街在我记忆中热闹喧阗,颇为繁华,到我上初中时就破败不堪了),电影院斜对面有家“桃园书店”,书店里既出租旧书,也售卖新书和新期刊。我在那里买了我的第一本杂志《少年文艺》,买了我的第一本藏书《四十自述》(胡适著,竖排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的“中国现代散文名家名作原版库”之一种)。这一书一刊为我周六下午回家(那時实行的是单休)的七八里路途增添了无穷乐趣。那时我每周回一次家,路上车辆稀少,周六下午放学后我就徒步回家。书包里除了课本和作业,还塞进了那一书一刊。出了小镇,走上乡村公路,我就把它们掏出来读,边走边读,走累了就坐到路边的地坎田塍上读。春天油菜花开粲然,我背后是一片绵延无际的金黄的油菜花,馥郁的花香把我灌醉,花间蜜蜂的嗡嗡声和路上汽车摩托车的隆隆声,交织于我的耳畔。美丽的花海和生动的文字,令我一醉一陶然,心头诗意萦绕。

小镇上那时还有家新华书店,几个大书架上稀稀落落地散放着一些书,我在课余总喜欢穿越大半个小镇去那里闲逛。有一次,我发现书架上赫然陈列着一整套“中国现代散文名家名作原版库”,估计才上架,询问营业员,得知可以零售,于是节约每周的生活费,竟然陆续买回了大半,它们成了我早年藏书中的精品,为我宝爱。阅读那些书,我遂形成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最初的认知,虽少得可怜,但已远超同侪,成为我语文学习的一大优势,为我日后学习文学打下了基础。当其他同学还不知胡适为何许人时,我已反复读过多遍《四十自述》。胡适书中的几句话常常感动着我——“我就这样出门去了,向那不可知的人海里去寻求我自己的教育和生活,——孤零零的一个小孩子,所有的防身之具只是一个慈母的爱,一点点用功的习惯,和一点点怀疑的倾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多么朴素而深情的话语!当时感觉我的母亲像极了胡母,现在我多么想对已故的母亲说出几句类似的话来。

待我上初二,从小带着我玩的二表哥卫校已毕业,到镇卫生院上班了。院里给他分了一个大约三十平的房间,位于职工住宅院的北边。这个职工住宅院的前身是老卫生院,我小时候常在这里看医生、打针、住院。旁边建了新院后,老院重新修葺,分给职工居住。职工住宅院近旁就是我就读的初中,表哥那时还单身,下班后都骑单车回家,他分的那间房就给我住了。房间一隅摆了一张单人床,床边靠墙放着一张书桌,上面摆着一排表哥从家里带来的书,有姑父上教师函授班时用的语文课本,也有大表哥读过的书。有一本大表哥读了多遍的岳麓版古典名著普及本《红楼梦》,像块厚厚的砖头,我很久都没勇气拿起来啃。冬天下晚自习后,回到空荡荡的房里,倍感冷清,百无聊赖,就动了翻看《红楼梦》的念头。先读完舒芜的序,序文对《红楼梦》分析得生动精辟,读出了点滋味,就想读下去。读到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欲罢不能,每天晚自习回来后读一些,竟把全书读完了。从那以后还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晚就寝前必读几页书,方觉充实、温暖,睡得安稳。

初三那年冬天,向同学借了一本译林版的《简·爱》(祝庆英译),读得不忍释手,简·爱的命运牵动着我的心。那是第一次读外国名著,感觉译文很好。那时职工住宅院外尚有一大片空地,是医院废弃的运动场,上面铺着一层煤渣,黑不溜秋,踩上去窸窸窣窣,后来这个地方建起了一栋住宅楼。我喜欢拿着《简·爱》在那片场地上闲步阅读,有时在寒风中伫立静读良久。双手双脚冻得麻木,脸被削刮得生疼,但思绪沉浸书中,热血沸腾,不觉寒冷,忘了挪步,直到天色暗得看不清字才快步回屋。简·爱的音容笑貌,长久萦回脑际。

高中我上的是县一中,县城里可以买到书的地方就多了,仅学校附近的书店书摊就有好几处。出校门往左拐,下一段台阶,总能看到一位老人神情蔼然地坐于一处水泥平台上,面前摆着一摊旧书,不远处立着两排笔直而蓊郁的水杉,静穆端庄。他每天中午掐准我们放学前十分钟,用折叠式行李车拖着一大袋旧书来这里摆摊,踽踽而来又踽踽而去。他的旧书让我大开眼界,每见心仪的书就节衣缩食买下。这个癖好一直延续至今,弹指一挥间,近三十年的时光消逝了,那个卖书老人早归道山了,碰到喜欢的书就要买的习惯却一直伴随着我。买到心仪的好书的那一刻,心潮激荡汹涌。揣着它们回到寝室,先放进我的壁橱里,俟挤出时间再读,繁重的课业之余瞟上几眼,心里也是暖暖的。一个冬天的中午,我找到校园的僻静一隅,独享与书相会的时光。建成不久的科教楼东南边,有一处建筑垃圾尚未清除殆尽的向阳坡地,坡地颇陡,人迹少至。不远处是潺湲东流的西河,两岸挺立着高大的白杨树。午饭后,我常挟一本江苏文艺版的《从文自传》来到这片坡地,觅几块砖头或几片碎水泥板,垫在屁股下面就开读,不用担心被人搅扰,思绪很快就进入沈从文的文学世界,被沈从文那像水一样明澈灵动的文字带到了那片神奇的土地——边城,直把西河作辰河,一派清波漾心中。那段私人化的阅读时光,使我暂时摆脱“苦战”题海的苦涩和迷茫,拥有片刻的惬意与温暖。

大学里我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阅读自然成了必修课,我的阅读与图书馆紧密连在了一起。课余,我拿着教授们开列的一张张书单,在外借处的一排排书架前苦苦搜寻,常常久觅不得,那是被别人捷足先登了。好不容易找到一本,若获至宝,必珍若拱璧。借出没读完,接着续借,我读得慢,边读边摘抄,一书读完往往已续借多次。有时寝室里阅读环境不好,我携书到校园里的一座小山上读,山上林木繁荫,芳草萋萋,花开淡雅,禽鸟啁啾,坐一石凳上读半天,欣然忘食,不知日影款款西移。携书下山,竟有恍若隔世之感。有的书外借处极难借到,须往文科阅览室借阅,借阅的书只允许在阅览室里读。静坐窗明几净的阅览室,读得快然,身旁有一架架书默然相伴,岁月静好,不复他求。读到夜晚闭馆,才挎着装有几本书的背包,沿着一条香樟路回宿舍,一路上香樟花弥散着淡淡香气。路灯发出幽幽的光,从枝叶间洒下来,电杆下的花草如梦幻一般。那一本本书,如一扇扇窗户,为我送来一片片清新的美景,也为我展开一幅幅人生的图景。饱览这些景致,我的眼界得以扩大,人生体验得以丰富,生命情怀得以温暖。

流水东去,匆匆带走几度春秋,忽忽已至中年。独坐书房时,我常常想起青年时期那些曾经温暖心灵的书,怀念那些静好的阅读时光和时光深处的人。书房里书香缕缕,窗外早春的寒意阵阵。

责任编辑 晁芳芳

猜你喜欢
旧书温暖
温暖冬夜
温暖的冬天
温暖你我 重新出发
在温暖中流逝的美
温温暖暖
爱·温暖
旧书报为什么会发黄
旧书
孔夫子旧书网C2C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岛田翰《古文旧书考》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