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峰
在群星闪耀的人类历史星河中,总会有那么一二颗明星,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照亮、指引甚至成全我们。于我而言,你——东坡先生——就是那样一颗无比璀璨的明星。
1037年,你出生于四川眉山岷江之畔;1978年,我出生于浙江永嘉楠溪江之畔。从年龄上说,你比我年长941岁。
一
公元1047年,10岁的你,在家随着母亲程氏读书。在读《后汉书·范滂传》时,便向母亲表明你要学习范滂的气节,做一个勇敢而正直的人,从此立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志。这一年,你写过一篇父亲苏洵命题的作文《夏侯太初论》(一说《黠鼠赋》),其中有“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的句子,令父亲啧啧称奇、称赏不已。
公元1988年,10岁的我,就读于家乡芙蓉村小学四年级。我第一次读到了你的《题西林壁》这首诗,惊喜地发现了在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之外的另一片天地。从此喜欢上你的诗文,至今不废。后来,我还读到了你称赞我家乡的诗句“自言官长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更是让我相信冥冥之中我俩是有缘分的。这一年底,我的一篇习作《一只爱做梦的老鼠》被推为范文在全校传阅,这让我有了一个成为作家的梦想。
二
公元1057年,20岁的你,初到京城,在礼部省试中写就了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你的立论“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令主考官欧阳修眼前一亮、拍案叫绝,却又因为他“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事后他才发现此文的作者居然是“眉山苏轼”,于是他对副主考梅尧臣说:“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之后的礼部复试,你以《春秋》对义名列第一。殿试则中进士乙科,与18岁的弟弟苏辙一起被仁宗皇帝誉为“吾今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
公元1998年,20岁的我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此时的我已发现自己并非一块当作家的料,于是转而为成为一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而努力。在大量读你的诗文之外,我多次研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从你的人生华章中汲取了不少养分。我还曾结合英文原著,花了不少时间来比较张振玉和宋碧云两个译本的异同:张的译本常有自己的发挥,多用四字句,文言与白话夹杂,较有民国之风;而宋的译本则更贴近原著,语言也更平实,因而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那时的我未曾想过,这段经历在近20年之后会成为自己开设关于你的选修课程的原动力之一。
三
公元1067年,30岁的你相继失去了两位至亲:原配妻子王弗和父亲苏洵。你和弟弟苏辙一道扶柩还乡,依礼在家守制。在眉山之东的苏坟山上,你亲手在父母和妻子墓旁种下了万株松树苗。多年之后,你写下了那阕凄婉哀绝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来寄托对王弗的哀思,词中的“短松”正是你此时所手植。
也正是这一年,英宗皇帝驾崩,太子赵顼即位,是为神宗。即位后不久的神宗就召王安石为翰林学士,并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此时的你应当没有料到,他们俩将对你的仕途和人生产生多么巨大且深远的影响。
公元2008年,30岁的我已经在母校永嘉二中工作了9年。这一年我经历了人生路上的一次重大抉择:选择从政还是继续从教。6月高考结束后,我被教育局抽调至局办公室。在尝试了两个多月的办公室秘书工作之后,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无趣和束縛,于是我斗胆向局长提出了回校继续教书的意愿。我的理由有两个:其一,我要参加当年的高级职称评审(其实按照惯例我应该是第二年才参评,这一年属于破格申报);其二,我有一个省级课题“诗词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将于年底结题。最终,在我的再三坚持之下,局长不得已同意放行。许多人闻讯都替我惋惜不已,可我从未后悔过。
这一年秋,我再一次执教你的名作《赤壁赋》,有了一些全新的思考和尝试。于是我把这一天的语文活动大致记了下来,以《享受苏东坡——一个山区语文教师一天的生活》为题写了近七千字。并把此文寄给了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教师》杂志社,受到了杂志社编辑们的赏识,他们甚至为拙文专门开设了一个全新的栏目——“教育生活”。不久之后,这篇文章又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遴选并全文转载于《中学语文教与学》,这也是我的第一篇人大复印全文转载之文,对我今后坚定地走教科研之路是一次莫大的鼓舞。这首先得感谢你的前后《赤壁赋》和黄州时期的诗词带给我的教学灵感。
这一年底,我破格申报参评温州市高级教师,很荣幸我的上课成绩获得了温州市普高语文组的第一名,而立之年的我破格评上了高级教师。
四
公元1077年,40岁的你,由密州转任徐州太守。这一年七月,黄河决口;八月,徐州遭遇重大水灾。身为太守的你身先士卒,率全城百姓抗洪,并恳请驻城禁军帮忙,军民一心,日夜赶工,在大洪峰到来之前,筑成了一道坚固的长堤。这次抗洪历经70多日,你就一直吃住在城楼上,数过家门而不入。洪水退后,你被百姓视为心目中的大英雄,也得到了神宗皇帝的表彰,《奖谕敕》中指出:“昨黄河水至徐州城下,汝亲率官吏,驱督兵夫,救护城壁,一城生齿并仓库庐舍,得免漂没之害,遂得完固事。……朕甚嘉之。”
后来,为了纪念这次抗洪救灾,你在徐州城东门建了一座高楼,外涂黄泥,取“以土克水”之意,名之曰“黄楼”。弟弟苏辙特意为此写了《黄楼赋》,你亲自书写此赋并刻成石碑。你在徐州收的弟子秦观也写了《黄楼赋(并引)》,称赞你“即治河决之变,民以更生”。林语堂先生评价说:“苏东坡突然找到了自己,他第一次变成行动派,忙着做事、兴建工程、从事公共活动,从此一生建树颇多……徐州太守的政绩已证明他是行动派,也是一个干练之才。”
公元2018年,40岁的我已调到温州任教7年。这一年的1月9日,我撰写的《我与东坡先生的“1314”》一文发表在《中国教师报》上。文中以“1314”梳理了我自己的上一年:1门关于你的选修课(《东坡拾瓦砾》)、3篇关于你的文章(《悦读东坡》《儋州寻访东坡先生的足迹》《与东坡同行的一天》)、1次追寻你的足迹的游学(儋州东坡书院、桄榔庵)、4次关于你的交流(2次公开讲座、2次私下深度交流)。
这一年,我经历了职业生涯中两次重大的评审活动:其一为特级教师评审,其一为正高级教师评审。7月,我被推荐参评浙江省第十二批特级教师。很荣幸,我以温州市高中语文学科第一名的佳绩被推到杭州参加省里的评审;也很遗憾,我终因年纪轻、资历浅、荣誉少等原因而与其失之交臂。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怨天尤人,而是努力向你看齐,做到宠辱不惊,“也无风雨也无晴”。12月,我被推荐参评浙江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我抽到的说课课文是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这是一篇篇幅颇长、难度较大的文言文。我以探索了10多年的“主问题·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型来构建教学设计,以三个主问题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分别提炼内容、情感和价值观关键词来推进课堂进程,并最终形成“士”字形的板书,以呼应单元的主题“烈士的抉择”。这个教学设计板块清晰、环环相扣,既有新意,又有深度,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肯定。在之后的论文答辩环节,我也答得有条理、有学理、有深度,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最终,在众多参评选手中资历最浅的我脱颖而出,顺利地通过了这次中小学最高级别的职称评审活动。不惑之年的我被评为了浙江省最年轻的高中语文正高级教师。
五
公元1080年,43岁的你在经历了“乌台诗案”、坐了100余日的牢后,被“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二月,你在御史台公差的押解下来到了黄州谪所,先是寄寓于定慧院。在一个深夜,你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与寂寞,于是写下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不久后,你惊讶地发现了定慧院东侧的一株海棠花——这本产自你家乡的名花,于是你触景生情,又写下了“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这首托物言志、自伤身世之作。
后来,你和全家借居临皋亭驿站,生活拮据不堪,精神却日渐富足。你在《临皋闲题》中写道:“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在你身边,也渐渐簇拥了一群年龄不等、地位悬殊、性情各异的朋友;又有不少老友亲朋,频频来信问候,甚至有人不远千里专程来黄州投奔你,其中就有马正卿(字梦得)。在他的四处奔走、不懈努力之下,官府批给了你城东几十亩荒废的营地。你在《东坡八首》序言中记录了这段经历:“故人马正卿哀予乏食,为於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于是,你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躬耕东坡,过上了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的生活。“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其二)》)
从此,中国文化史上多了一个响彻古今、驰誉中西的名号“东坡先生”。黄州时期,你一出手就是“王炸”:你创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成了词史上的千古绝唱,你撰写的前后《赤壁赋》成了“一洗万古”的名赋,你手书的《黄州寒食帖》成了“天下第三行书”,你随手写下的才84字的《记承天寺夜游》成了千古名文,就连你亲手烹制的“东坡肉”也成了一道令人赞不絕口的传统美食……
公元2021年,我43岁了。这一年我经历了许多与你相关的事件。
1月31日,在你农历生日(十二月十九日)那天,我和名师工作室学员共十多人在茶山之麓的宋式庭院“研语轩”为你庆生。在旷远幽雅的古琴伴奏下,我先朗诵了你的名诗《和子由渑池怀旧》与《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而后学员们也纷纷朗诵了各自喜欢的你的名作,之后我和学员们合作朗诵了你初至黄州时写就的名作《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就这样,我们在你的诗、词、文中触摸你文字的温度,感受你精神的气度。最后,我们还一起交流了朱刚教授《苏轼十讲》一书的阅读心得。
4月,中华书局出版了你的8卷本《苏东坡全集》,它被誉为“史上最全”的你的全集,共收录了你的4753篇文章、2867首诗、351首词,此外还有《苏氏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东坡志林》《仇池笔记》《东坡手泽》以及作为附录的《苏沈良方》《艾子杂说》《杂纂二续》等托你之名的作品。虽然家中早已藏有你的一套全集及多部诗、词、文集,但我还是第一时间就买了这一最新版的全集。而当我得知大学导师王尚文先生正在写作《东坡心耕录》一书时,我又买了一套《苏东坡全集》,于五一期间去金华看望他时赠予他。王老师甚是喜欢,说这套全集让他看到了许多之前未曾读过的文字,对他的写作颇有裨益。如今王老师的书稿已交付出版社,2022年上半年将付梓,我对此甚是期待。
9月,我又一次开设了关于你的选修课程《东坡拾瓦砾》,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央视出品的纪录片《苏东坡》,并从美食家、书法家、段子手、慈善家、养生家等不同侧面建构了一个丰富而真实的你。为了上好这门选修课,我又购买并阅读了由后浪出版公司引进、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台湾作家李一冰先生所著的《苏东坡新传》,此书被业内誉为超越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之作。作者李一冰先生也曾蒙冤入狱,这一点与你颇为相似。张辉诚在《寻找李一冰》中写道:“一冰先生写东坡,实则在写自己,他把自己的悲辛穷厄镕铸在《苏传》之中,他借东坡的行止来浇自己的块垒。”此言不虚。
尤其令人高兴的是,这一年还得到了两幅关于你的书法作品。其一是王尚文先生手书的行楷,内容就是你在黄州时期的一阕词作《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这幅墨宝令我爱不释手;另一幅是同乡书法家程苏胜兄的行草,程兄为我手书了你的一首晚年代表诗作《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我也非常喜欢。
你曾说“但令文字还照世”,在我接下来的人生之路上,你将必然继续活跃在我的读书、工作与生活中,或许我们之间还会发生许多新的故事吧?
责任编辑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