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浦弥太郎
常常有人问我:“你用过Kindle(电子阅读器)或者iPad(平板电脑)吗?”“你觉得这些产品如何?”“你认为纸质书籍会不会逐渐销声匿迹?”
我很喜欢新鲜事物。所以,在iPad刚开始发售的时候,我就马上买回来使用了。我个人认为,由iPad引发的“电子书革命”并非坏事。电子书的使用感的确很好。但若要问我电子书的发展是否会威胁纸质书籍,并不太容易回答。
即使气旋式吸尘器普及到了千家万户,扫帚和簸箕的“黄金组合”也没有消失。即使人们有了微波炉,蒸锅也没有被人类文明所淘汰。即使用户减少了,这些跨越了千百年历史的传统用具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都是经由数代人的努力诞生于世的产品,即使现代人的需求有所改变,它们也不会轻易消失。
我们之所以会关注纸质书籍的存亡,或许是出于我们对从事纸质书出版行业的工作者的关心吧!实际上,我们绝大部分人对纸质书的存续一点也不在乎。因为我们都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自然会选择那些方便有趣又具有实用价值的内容咯!
如果纸质书消失了,应该会有很多人后悔不迭吧!但是,如果问他们:“那么,你以前经常买纸质书吗?”自然有人会回答:“当然了,我以前经常买书。”想必也有不少人会说:“我一直没怎么买过书。”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纸质书的消失也源于我们对新媒体形式的向往。
我来说说自己使用iPad的感想吧!把iPad买回家之后,我立刻拆箱开始使用。刚开始时很开心。可是,我只用了一周左右就觉得厌倦了。我觉得拎着iPad在人群中走来走去有些羞耻,就把它丢在房间里,再也不拿出去用了。而且,用iPad閱读文字时,眼睛非常容易疲劳。不玩游戏的我曾经以为iPad只不过是电脑的延续,后来我才知道自己真是大错特错了。最终,我毫不留恋地把那台iPad送给了朋友。
我对iPad没有丝毫留恋的最大原因是我终于明白了:iPad并不是生活中必需的工具,只是一款娱乐至上的玩具。
仔细想想,我们身边的好多东西都是如此。它们在诞生之初都是朴实无华又实用的生活工具,可是随着不断更新,它们越来越偏离最初“知性、实用的生活工具”的轨道。电脑就是如此。初诞生时,电脑充满了朴实的工具感,发展到现在,却变成了以娱乐为目的的玩具之一。这种“从工具到玩具”的蜕变,不仅存在于电脑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存在于电器、汽车等很多产品的发展历程中。更新后的产品往往以高性能和高便利性为卖点,但是这些新产品所带来的新鲜感,实际上尽是并无大用的娱乐享受。在如今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寻找能够令人长久使用而不厌倦的生活工具已经越来越难了。
那么,在现代社会最普及的是什么呢?肯定不只是尖端技术。我们绝不能被充斥在生活各处的信息和广告所操纵。即使又诞生了什么新鲜事物,我们也不要让自己被其左右,而是要把它们当作一种现象,心平气和地去欣赏和享受。因此,面对电子书的热潮,我们也尽可以将其看作阅读纸质书乐趣的一种延续,平淡视之便好。
电子书也好,纸质书也罢,都是由人编辑而成。用键盘打字,还是用钢笔写字,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如果非要说两者有什么不同之处,打个比方来说,就跟望远镜和放大镜之间的区别很像。
电子书就像是望远镜。与其说是在阅读,不如说是在远眺、浏览、探索。只需“浅尝”的电子书总是与我们保持着一定距离,关系也比较淡漠,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这也是它的优点。不过读来却往往寡淡无味。
纸质书则像是放大镜。与其说是在浏览和探索,不如说是在精读和体悟,在闻其味、感其形、品其心。由此,纸质书与我们的距离总是非常近,关系也更加深厚。由于读得更加认真,我们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获取有效信息。不过,只需用心精读一次,这些文字便会和各种情感融合在一起,深深地烙印在读者的心里,如同窖藏多年的老酒,回味悠长。
总而言之,望远镜和放大镜之间的差别只不过是看远处和看近处的差异而已。我们这些使用者们只需根据客观需要,灵活选择即可。
浏览和精读的区别很难辨明。如果想体会书中乐趣,选择纸质书自然是最好的。如果想轻松阅读,肯定是电子书比较好。这就跟使用铅笔一样,即使我们买了自动铅笔,也不会就此把铅笔丢掉,而是会根据实际需求善用两者。因此,不必拘泥于纸质书和电子书的差别,也不必非得倒向一方,纸质书有纸质书的好处,电子书也有电子书的好处,兼取二者之长就好。
我以望远镜和放大镜的比喻解释电子书和纸质书的差别,这种比喻还可以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生活中,不能仅采用望远镜或放大镜的一种视角,而是要带着望远镜和放大镜的两种视角、两种心情,灵活自如地去体验生活,看待世间万物。
我们既要看到今天的事物,也要远观未来的前景;既要看看脚下的道路,也要远眺前方的景色。事物总是保持着左右、前后、内外、阴阳的整体协调,因此我们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只取一处、只观一面,而是要统筹兼顾,看到事物的方方面面。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想探索什么事物,我们可以采取上网搜索或者实地调查两种方式。先用望远镜的视角进行远观,寻找并瞄准目标,再动身前往目的地进行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时,再用放大镜的视角亲身观测,努力挖掘和探索。只有遵循这一流程,我们才能真正挖掘出事物的本质。
编辑/张秋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