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兰花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马镇是全国花卉之乡,在这片沃土上,有许多辛勤的园丁默默耕耘几十载,他们曾做到六七位教师就撑起一所乡村小学,用爱意培育桃李芬芳。
20世纪80年代,不到20岁的李老师、余老师等一批高中毕业生走上了三尺讲台,在几所农村小学,一教就是30多年。年轻时的他们以校为家,白天教书育人,晚上在微弱的油灯下批改作业和备课,所有的教案都是手写,爱在工整的字里行间流淌。他们曾有机会调入条件好的市区学校从教,但他们只想和当地的孩子们在一起,并没有选择离开。他们一直一人任教多门学科,并且承担班主任工作,无论多累始终都坚守在教育一线。
作为班主任,他们明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们的脑海中有一本学生档案,对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都了如指掌。因为农村孩子的家大都离学校较远,中午不回家,所以老师们30多年来免费为学生上辅导课、陪学生午休,从未间断。李老师退休前几年,耳朵不灵敏了,别人和她说话时,她基本上是答非所问,但她凭着一腔热血和满满的爱,教出来的学生优秀率极高。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她讲课条理清晰,善于组织学生师徒结对,课下耐心辅导每一位学生,和学生一起跳绳、玩游戏。这样爱的传递,孩子们怎能不懂?课上,孩子们不管李老师听不听得见,他们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她,看着黑板,认真听着她说的每一句话,知识和感恩的花朵开到孩子们的心中。
有了老一辈的传承,七八十年代的中等师范学校学生也能吃苦耐烦。他们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条件艰苦的农村,拿着每月300元的工资,做着没日没夜的工作,却毫无怨言,用一代芳华成就了农村基础教育。他们身兼数职,能唱会画,既教语文、数学,又教体育、艺术,还会带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放学做家访,晚上自己做教具,画插图。他们深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要帮助天赋好的学生变得更优秀,也要助力资质稍低的学生合格,做有用的人。通过与学生一次次谈心和对他们的关爱,跟家长一次次良好沟通,灏灏变得热情了,奕奕不叛逆了,瑞瑞能沉下心来阅读了,涵涵跳绳更快了,校园里的環保小天使越来越多了……要问他们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后悔吗?他们的回答铿锵有力:“不后悔,因为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爱着我的孩子们!”家长一次次感谢与点赞,毕业多年的学生一直心念恩师,让他们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爱的传承总是一代又一代,感动着无数人。“90后”年轻一代通过层层选拔考入教师编制,被分配到这里。他们第一天走进校园,看着锈迹斑斑的铁门、倒塌的围墙、泥泞的操场,悄悄落泪了,心想:好不容易读了大学,千辛万苦考进编制,却来到了这样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的地方,走吧,我们还有更好的去处。这时,他们看到了校长真诚的微笑,看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他们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干,好好干!”尽管后来他们每天6点起床,驱车几十公里赶到学校,常常顾不上吃早餐就进入了一天繁忙的工作中。
作为一群快乐的农村教师,他们潜心钻研,积极探求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探讨新课程教学的方法。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他们常常带学生走进田野,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让学生的笔端生出鲜活的文字。可以说,这群农村教师为了教学煞费苦心。
周老师特别爱笑,她满眼都是学生,因为有爱,生活从不单调、乏味。她总是接别人不想接的班级任教,成绩落后的孩子在她的鼓励下也能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记得一次,她到上海学习去了,班上最调皮的孩子打电话给她,带着哭腔说:“老师,您什么时候回来呀?我们想您了!”她不由热泪盈眶。她总会给留守学生更多关怀,班上有个腼腆的男孩,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因为没人引导,他成绩不好且不善言辞,总是显得孤孤单单的。周老师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每天给他辅导功课,经常骑着电动车送他回家,还给他买衣服和文具。渐渐地,男孩露出了笑容,人也活泼开朗了,愿意和大家一起玩耍,回家也会帮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看到一个个孩子变得充满正能量,这就是为师的幸福感。
他们就是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乡村教师。“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他们是智慧的摆渡人,将学生送达成功的彼岸;“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他们是辛勤的耕耘者,为农村学校的发展添光添彩。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白竹小学)
(编辑 耿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