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宝俊 牛俊波 厉飞
编者按:4月25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国清来到位于大连市普兰店区的大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杨集团”)调研,对企业多年来专注主业、致力品牌创建,加快国际化、智能化发展的做法给予肯定,希望大杨集团继续书写好“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的故事。一个在偏僻小镇建立的几十人的小服装厂,为何能够成长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世界著名服装企业,并得到省委肯定呢?为得到答案,本刊特派记者赶赴大杨集团进行采访。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意识到,“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所体现出的执着专注,并不只是局限于主业,也体现在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等诸多方面。正是多个要素聚能发光,才让大杨集团取得了当下的成功。刊发这篇文章,正是希望更多企业从中受到启迪,更多人受到震撼,从而激发企业发展和个人拼搏的动力,共同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贡献。
43年前,在辽宁大连一个偏僻的小镇上,85位农民带着自己家的缝纫机,成立了一个小服装厂。谁也想不到,随着岁月流转,这个不起眼的服装厂会栉风沐雨,不断发展壮大,成长为世界闻名的服装企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降临,它就像一只巨大的黑天鹅,给世界经济笼罩上了一层阴影。作为一家拥有大量出口订单的服装企业,受到的冲击之大,更是难以形容。但让人感到叹服的是,最终这家企业经受住了疫情惊涛骇浪的冲击,当年实现经营利润1.5亿元,守住了企业的“基本盘”。
这家有些传奇色彩的服装企业,就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跻身“世界服装企业500强”的全球最大的服装定制生产企业——大杨集团。
到底是经历了怎样的积淀,大杨集团才拥有了如此深厚的内力,能够承受住那么剧烈的冲击而依旧从容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其中的“秘笈”吧。
党建引领:大杨集团的发展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党建要全覆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变化,党的组织形式、工作方法也要与之相适应。要积极推动民企党建工作探索,因地制宜抓好党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对于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大杨集团两代企业领导者——董事长李桂莲和党委书记胡冬梅都深表认同。李桂莲发自内心地说:“40多年来,大杨集团能从一个乡镇企业发展到集团公司,我其实就做了一件事儿——听党话,跟党走。”胡冬梅则郑重表示:“党建工作是企业无形的精神纲领,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抓手和精髓,我们企业发展到今天的每一点成绩都是党给的……”
大杨集团对于党建的重视一以贯之。1979年创业之初,服装厂便成立了党支部,当时共有5名党员,李桂莲任党支部书记。从那时起,每年召开一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成为延续至今的惯例,让党建成为指引企业发展的“航标”。注重党建的意识,处处都有体现。在1986年度总结表彰大会讲话中,第一部分内容便是总结党建工作情况,特别以较大篇幅对带病不耽误一天工作的于金玲、干万件服装不返修的谭金玲等人的事迹进行了公开褒奖,号召员工向这些优秀党员典型学习,早早就践行起以党建引领促进企业发展的理念。随着党员队伍不断壮大,1988年12月31日,大杨集团第一届党委成立,李桂莲担任党委书记,直到2009年交棒给胡冬梅。
作为继任者,胡冬梅传承了李桂莲对于党建的认知理念:党建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与企业发展比翼齐飞,甚至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上要发挥比企业发展更重要的作用。为了把党建工作抓实抓细,大杨集团设立了专职党委副书记一职,并利用党员活动室、大杨党建微信群等宣传平台和载体搭建了思想学习阵地。
大杨集团党建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目前已拥有党员306名,成立了12个党支部。集团党委实行党组织成员与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坚持党员干部担任重要岗位职务,将业务骨干培育成为优秀党员,在车间、办公区域设立19个党员责任区、35个党员示范岗,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集团党委成员、总经理助理兼信息部部长刘海带头自主研发的数字化网络平台——USTYLIT(优思达)设备为全球消费者全链条完成个性化定制需求,将信息化管理向上游供应链和下游终端销售延伸,生产效率提升80%;以贸大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助理王刚名字命名的攻关小组,充分发挥党员团队、党员人才在科技攻关中的骨干作用,进行企业服装创新技术攻关,获得“辽宁省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
在关键时刻、困难时期,党员能站出来、冲上去,成为企业发展的压舱石,让大杨集团在风雨中稳健前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大杨集团作为一家典型的外向型企业,日订单量一下子从每天的几千件跌落到百件甚至更少。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大杨集团党委以“党员先锋岗”为引领,重新制订生产计划,加强人员调度,积极拓展业务。王琳作为85名创业者之一,从一名锁钉工一路成长为集团副总经理,虽然已经年过六十,但仍积极响应党委号召,在一线保持着每天12小时的工作强度。在更多像王琳这样的党员的带动下,4000多名员工奋发图强,让大杨集团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傲然挺立,最终在年底取得了经营利润1.5亿元的骄人业绩。
今年年初,大连局部地区出现疫情后,大杨集团很多党员自发地在后备厢放了铺盖卷,做好了在工作区域住宿的准备。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绝不能因为自己而影响企业生产。“得知这个情况后,我真的很感动。”接受采访时,胡冬梅动情地说,“这种自发行为展现了党员的境界,展现了他们对企业的责任感。”她进一步表示,这说明党建和经营是分不开的,党建真能给企业发展注入动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事實也证明了胡冬梅的观点。1-6月,大杨集团的定制西装出口超过105万件,同比大幅增加78%,目前出口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3月末,达到了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充分彰显了党建和经营一体化的优异成果。
工匠精神:大杨集团的卓越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他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对工匠精神的内涵作了重要阐述。对照43年的发展史,我们发现,不断追求卓越的大杨集团一直都在践行工匠精神。
李桂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杨集团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就是因为我们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中一直在坚持着做中国民族品牌服装的梦想,坚守着做企业和做人的底线,就是我们一群人用一辈子的时间,做好在服装制作上不断求精这一件事。”其中蕴含的“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的企业精神,不正和工匠精神高度契合吗?
43年前,當李桂莲顶着各种压力,以65台缝纫机从加工套袖起步,开启创业历程后,大杨集团一直在服装王国编织着美好蓝图。近年来,由于我国制造业成本提高,服装产业成本优势几乎完全丧失,全球服装加工订单开始向成本低廉的东南亚国家转移。面对挑战,大杨集团依旧坚定不移地深耕服装产业。
在执着专注的坚守过程中,大杨集团经受了各种压力和挑战。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每隔十年左右出现一次的猛烈冲击,都曾让大杨集团领导者背负巨大压力,甚至需要借助安眠药才能休息。1995年,大杨集团创立创世品牌服装,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与日本服装企业合作效果不佳,品牌的拓展处于踏步阶段。带着很大诚意,大杨集团寻求与意大利著名服装品牌杰尼亚合作,却再次遭遇挫折。在这种情况下,大杨集团不仅没有知难而退,反而坚定了打造民族服装品牌的决心。
大杨集团在逆境下的坚守让人佩服,而它在顺境下的选择则让世人感受到了它打造百年企业的恒心。2006年,全国房地产市场火爆,有人找到李桂莲,提出只要大杨集团投入4000万元,三年内能保底收益4亿元。这是一般人难以抗拒的高回报,李桂莲却毫不纠结地婉拒了,理由是:大杨集团要一心一意做中国民族品牌服装。
要打造服装品牌,就得让产品具有让人折服的品质。在这方面,大杨集团是有底蕴和自信的。早在创业之初,靠着精益求精打造的质量,它就创造过为美国、日本等7个国家15家客户加工出口服装105万件,无一索赔、无一返工的传奇纪录。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大杨集团对于自身的工作要求近乎苛刻:手工缝制衣服返修率国家标准是百分之一,而大杨集团是万分之一!
为了像打造艺术品一样追求卓越品质,大杨集团不惜投入重金。
早在2012年,大杨集团就购置了价值4000多万元的检测辅料的设备。因为辅料是西服的骨架,关系到西装是否舒适,以及干洗后是否会变形,而辅料有几百种,和什么样的布料搭配需要经过实验来确定。说起来大家可能不信,仅仅为了检验缝纫线的质量,大杨集团又投资约5000万元建立了纺织服装检验检测中心。在这里,专门用于缝制西装不同部位的各种线,会被无数次地反复拉伸,以检验其是否耐用。这是由于生产一件西服有190多个环节、近300道工序,密密缝制的线关乎最终品质。
为了让创世品牌服装在真正意义上与国际一线品牌同步,大杨集团专门成立了一支国际化的运作管理团队,打造了一个无国界的合作平台。乔治·阿玛尼男装首席设计师伊万诺·凯特林等众多国际一流服装专家的加盟,让创世品牌登上了新高度。在一个业内人士聚集的国际场合,拿掉标签的创世男装都被判定为意大利大牌产品,当谜底揭开后,有人直呼又多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对于创世男装品质的更大更有影响力的肯定来自股神巴菲特。他在一封感谢信中真诚地写道:“我非常享受穿着创世西装,而且每次穿着它们的时候都会收到多方的好评。十多年来,自从我收到了第一件创世的西服后,我就只穿创世的西服……”这种表态,让大杨集团和创世男装更迅速地进入了全球视野。如今,在30多个发达国家的一线城市,从事大杨创世定制业务的店铺接近2000家,版图横跨亚洲、大洋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
新时代的大杨集团秉承工匠精神,以创世定制业务为核心的全球化战略为推动力,确立了阡陌纵横的市场布局,形成线上线下、国内国外的市场覆盖,成功实现“做全球最大单量单裁公司”的战略目标,为中国服装企业赢得了国际声誉。
勇于创新:大杨集团的提升秘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企业家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展开大杨集团从小服装厂成长为世界一流服装企业的历史画卷,会发现在很多重要阶段,勇于创新都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成为推动大杨集团不断提升并发展的动力。
在创业第二年,只是接一些加工套袖等代工小活的李桂莲迎来了机遇和挑战。某外贸企业因放假而无法完成一位美国客商的西服订单,有人找到了她。工人们都觉得没做过,怕不行,但李桂莲认为,别人能做,我们也能。忙活了三天三夜,她用做出的西装留住了准备登机回国的美国客商的脚步,成功拿下了这批订单。
这次大胆尝试后,服装厂可以直接从外贸公司接到为国外企业加工西装的订单,这让李桂莲认识到了抓住机遇搞创新的重要性。1986年,李桂莲决定上一条当时全国都没有的西装生产线,由此奠定了企业发展的基础。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精神让李桂莲又一次看到了大发展的机会,她一口气连办了13家服装企业,使企业迈入了集团化发展的快车道。
贴牌代工的低附加值让李桂莲感到,自己领着大家辛辛苦苦地养奶牛,但喝牛奶的却是别人,付出和回报比例失衡。她决定创立大杨自己的品牌。1995年,以与世界一线品牌一争高低为目标的“创世”品牌横空出世。大杨集团由此入手,提出“无国界品牌”概念,通过整合集团内外的国内、国际品牌建设的顶级专家资源,利用设计优势,依靠外部的品牌形象塑造和品牌推广顶级专业机构,一步步将“创世”品牌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化品牌。
当企业发展遇到瓶颈时,大杨集团总会以创新寻求突破,并不断闯出新天地。
2000年,为了一个盈利预测数据,大杨集团30多名会计集中在会议室里开始推算。房间内全是算盘的拨打声,听上去很有气势,但效率却是惊人的低下,往往一个数据算下来至少得半个月时间。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进入财务部刚一年、会计专业出身的胡冬梅向集团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建议,得到了极善于接受新事物的李桂莲的支持。在那年的冬天,胡冬梅利用专业知识,对大部分是村会计出身的财务人员进行了电子财务知识培训,为集团财务管理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随后,大杨集团引进了第一个ERP系统用于财务管理工作,使30多个独立核算的企业单位统一实行网络化财务核算,实现降低成本、增收节支,促进了大杨集团的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增长。
以此为起点,大杨集团推动生产、采购、外贸、设计等部门跟进采用ERP系统,从面料采购、订单、生产直到最后的交易,都能通过系统来跟踪和隨时调阅。如今,大杨ERP大数据库存储着世界上几十万个人体数据,在全球任何一个能在线上定制大杨服装的城市,顾客只需输入个人体型的相关数据,系统将智能匹配给出最优化的版型,一键完成线上定制。如果愿意,消费者甚至可以进行DIY。借助“智能化服装定制平台”,“大杨定制”实现了多品种、小批量、高品质、快速反应的规模化单裁定制生产模式,真正做到了为全球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定制加工服务,由此成为全球最大的服装定制生产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企业还要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对未来进行前瞻式展望后,胡冬梅认为,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结合3D、VR直至AI技术为顾客提供更享受的多维度服务是完全可能的。由此可知,大杨集团将会一如既往地增强创新能力,以不断提升的定制服务增强竞争力,赢取更大的发展成果。
社会责任:大杨集团的前进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希望大家承担社会责任。我说过,企业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任何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都是社会的企业。”作为一家成功的企业,大杨集团履行社会责任的成绩也颇为不俗。多年来,大杨集团已累计投入1.5亿元用于农业、教育、城镇建设和社会福利公益事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大杨集团自身遭遇了巨大冲击,仍第一时间向普兰店区慈善总会捐款1000万元,成立“大杨集团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专项慈善基金”。同时,大杨集团积极响应各级政府号召,在极短时间内建成十万级洁净度净化车间,生产口罩、防护服等社会急需的防疫物资。
2018年11月19日,位于普兰店区墨盘街道墨盘村的大连墨盘利民服装厂正式挂牌营业。这是大杨集团响应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号召、根据普兰店区委区政府对口帮扶部署投资260万元兴建的。到2019年年底,利民服装厂产值达246万元,员工年收入近4万元,为村集体创收5万元。2020年,大杨集团在订单不饱和的情况下,将部分订单转到了利民服装厂,帮助它渡过了难关。
在增加就业方面,大杨集团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大型服装企业,它安置本地和来自全国7个省市的近万名员工就业,其中女性职工2584人。在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庄河市和丹东市等周边地区,大杨集团设立50家外协配套服务厂点,提供社会就业岗位2700多个,带动了周边服装产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国内很多企业都降薪裁员,大杨集团却郑重承诺:不降薪,不裁员,与每位员工抱团取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类似的场景再次上演。“大杨工人工资一年四五个亿;利润一两个亿,最好年份大概三个亿;缴税一年一个多亿。我觉得,解决就业问题,是巨大的社会贡献。一个企业家、经营者,最大的价值就体现在社会责任上。”接受采访时,胡冬梅说。
作为继任者,胡冬梅的这种社会责任感和李桂莲可谓一脉相承。早在1989年的一次讲话中,李桂莲就强调干企业要“有点儿长远眼光,应该为青年人负责”,不能今天有饭吃不知道明天会怎样。而面对别人“你条件那么优渥,干吗还那么拼”的疑问,胡冬梅作出的回答是:“我身后有那么多员工以及他们的家庭,我要为他们负责。”
大杨集团很重视教育,多年来,在辽宁省北部10个贫困地区创办了24所“创世希望学校”,帮助很多贫困孩子改变了命运。
大杨集团的社会责任感强,和两代企业领导者个人情怀不无关系。
在创业之初,李桂莲就表示办企业不是为了自己赚钱,是为了让父老乡亲们富起来。因此,她早就提出要回报家乡杨树房镇,梦想着让父老乡亲“住高楼、喝美酒、看鲜花”,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这个想法被称作“玫瑰色的梦”。在当年年利润只有400万元的情况下,大杨集团就开始投入,先后用10年的时间投入近亿元资金,建成了现代化的农民城,职工幼儿园、图书馆、健身房、卫生所、洗浴中心、商场等服务、文化、娱乐、休闲、购物场所一应俱全,让“玫瑰色的梦”变成了现实。2008年10月,大连市慈善总会设立“李桂莲慈善基金”,用于帮扶普兰店区的乳腺癌患者、支援老年社区公益建设和特殊困难职工救助。这是李桂莲用个人收入设立的,到2018年年底累计捐款1000万元。2019年,李桂莲毫不犹豫地决定续期10年。
家庭困难、在李桂莲资助下念完大学的胡冬梅,有着和李桂莲一样的情怀。她个人常年帮扶阜新市的5名贫困大学生,曾花20多万元挽回了大连海事大学一名重病学生的宝贵生命。
不是为了个人利益打拼,而是为了让大杨集团员工以及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过上好日子而努力,两代企业领导者的情怀塑造了大杨集团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成为她们率领大杨集团不断前进的动力。
2022年6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大杨集团资产总额超过55亿元,上半年利润总额超过8200万元,交出了非常漂亮的发展答卷。虽然在业内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大杨集团早已把眼光放到了未来。
2022年7月2日下午,“奋进十四五 启航新征程”——大杨集团“十四五”誓师大会在集团创始地普兰店区杨树房镇隆重举行。普兰店区四大班子领导同志在现场见证了大杨集团“十四五”规划核心内容及任务目标的发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围绕“品牌大杨、定制大杨、数字大杨、资本大杨、文化大杨”的“五个大杨、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以“打造世界最强服装定制平台和国际一流服装品牌”为远景目标,力争到2025年年末,国内国外市场份额各占50%,定制产品收入比例占到70%,高端产品收入比例占到80%,利润指标实现翻倍增长。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这样一份充满战略眼光和目标意识的规划,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的故事一定会续写更精彩的篇章,大杨集团将向着百年企业宏图更加稳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