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泽厚
国有林场是宝贵的生态资源、国家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森林资源基地,加快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国有林场,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南阳市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千里淮河发源地,全市辖12个国有林场(黄石庵林场、西峡木寨林场、西峡黑烟镇林场、淅川荆关林场、内乡万沟林场、内乡湍河林场、镇平五岳庙林场、南召林场、方城大寺林场、社旗林场、桐柏陈庄林场、桐柏毛集林场),总经营面积119.41万亩,森林覆盖率96%,是森林资源最集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
近年来,特别是2016年以来,南阳市认真落实中央、河南省委关于国有林场改革意见,制定方案,明确任务,因场施策,扎实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按期完成了改革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改革,全市12个国有林场全部转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1091个,经费纳入市、县财政预算、全额供给;林场完成造林2.69万亩、森林抚育41.68万亩,目前森林面积达到113.01万亩,森林蓄积量652万立方米,较2016年分别增加2.66万亩、48.03万立方米;人员队伍保持稳定,职工收入大幅增加,林场事业得到稳步发展,实现了资源增长、生态良好、林业增效、职工增收、社会和谐稳定的改革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作出了贡献。
2021年以来,中央、河南省委相继出台了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意见,巩固扩大国有林场改革成果,全市12个国有林场分别由市、县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任总林长,加快推进国有林场林长制工作,夯实全面保护发展责任。南阳市国有林场工作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基本原则,突出“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工作思路,以林长制为统揽,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巩固国有林场改革成果,加强规范管理,开展五星级林场创建活动,高效经营森林资源,全面推进现代国有林场建设。
在国有林场改革发展中,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着力实施“六强化、六提升”。
“四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既要制定好短期目标,更要谋之长远,做到远近结合、统筹兼顾。南阳市国有林场发展短期目标(到“十四五”末)是,解决好基础设施落后、人才不足、内部活力不够等问题;长期目标(到2035年)是,全面推进林长制,统筹抓好资源保护、生态修复、产业发展、林业科研等工作,促进林场高质量发展,建成名副其实的现代国有林场。
二是正确处理好外部发展环境与内部改革目标的关系。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征得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建立良好发展机制;深入内部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健全体制机制,破解难题,聚能蓄势,创新引领,形成促进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是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障和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加强资源培育,厚植生态优势,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肩负起保障經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重任;同时,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绿色经济,推动林场由生态保护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助推林场高质高效发展。
四是正确处理好严格规章制度与推动改革创新的关系。建章立制,严格落实,通过完善职工绩效考核办法,实行承包责任制、创办国有经营实体等措施,创新发展路径,有效解决林场遗留问题,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经营建设水平,增强林场发展活力。
“六强化、六提升”:
(一)强化资源保护,提升森林管理水平。一是坚持依法治林,严守生态红线。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林业法律法规,严格控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加强监管,确保林地不流失、资源受保护。五年来,国有林场共查获盗伐、滥伐、盗猎等各类林业案件300余起,罚款500余万元。二是坚持防控并举,保障森林安全。抓好森林防火工作,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制,签订防火责任状,落实网格化责任,加强督导检查,定期开展防火演练,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内乡万沟林场做到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护与护林员巡查三结合,各项防范措施到位,实现28年无森林火情。加强林区有害生物防控,做好日常监测,采用人工、物理和化学等措施,实施综合防治,确保有害不成灾。三是坚持科技兴林,增强管理水平。组建科技攻关专班,全力突破制约国有林场发展的技术瓶颈。各国有林场依托资源优势,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科技合作,开展良种培育、种质创新等工作,加强营造林、水源涵养、健康森林及各类标准化示范基地研究,提高科研能力。近年来,林场与国内17所知名农林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先后参与开展科研项目130余项,单独或共同发表科研论文278篇,获得科技成果 10项。
(二)强化森林经营,提升林场发展空间。一是科学编制经营方案。各国有林场根据《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结合林场自身的资源特点、区位优势、自然禀赋等优势,科学编制修订林场中长期森林经营方案,制定森林经营方向、经营目标、经营策略和技术措施,组织实施森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有序推进退化林修复,加强资源保护和培育,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坚持合理利用国有林场资源,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人才“上山入林”,实施林下综合开发利用,建设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构建“林下种、林中养、林上采、林间游”立体发展格局,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淅川荆关林场等在林区林下种植天麻、苦参、油用牡丹、三叶木通、连翘等经济林,发动林场职工发展以林下养蜂、养鸡、养牛为主的林下养殖业,增加经济收入。三是推进森林生态旅游。把森林生态旅游作为国有林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不断拓展国有林场发展空间,鼓励各种经济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参与开发建设,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把国有林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和传播生态文化、开展自然教育的主阵地。全市建成了一批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健养生为一体的森林旅游景区景点。西峡老界岭、内乡宝天曼、桐柏淮源、南召丹霞寺、淅川上寺、镇平菩提寺、方城大寺等景区,已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三)强化政策落实,提升林场保障能力。一是认真落实改革政策。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将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同级政府建设计划,按照支出责任和财务隶属关系,在现有专项资金渠道内,加大对林场供电、饮水安全、森林防火、管护站点用房、有害生物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国有林场道路按属性纳入相关公路网规划,落实部门责任,扎实推进实施。同时,借助林长制工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二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借助“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的机遇,积极争取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地项目资金,加快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强发展能力,力争林场建设取得新成效。三是广泛吸纳社会投资。结合林场发展规划,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及措施,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林场建设,推进林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近年来,国有林场累计争取各级各类政策性投资和社会融资9.86亿元,加快现代林场建设步伐。
(四)强化班子建设,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能力。一是加强班子建设。领导班子是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火车头,林场主要负责人对全场工作负总责、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班子成员切实抓好分管领域工作,相互支持、互相配合,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锻造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领导班子,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二是加强队伍建设。认清当前国有林场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建设、业务知识学习,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林场干部队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强力推进林场工作开展。三是加强人才培养。根据国有林场工作需要,明确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组织方式,合理设置岗位比例,加快缺岗人员招录进度,补齐人员力量不足短板,建立有利于国有林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体制机制。采取定向培养方式,积极与教育、人力资源等部门沟通协调,实施定向培养等方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增加新鲜血液,优化队伍结构;依托林业大学、院校,采取举办“长期班”“短训班”或“请过来、走出去”等方式,拓展人才培养路径。
(五)强化制度建设,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认真贯彻新修订的《森林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深入落实《国有林场管理办法》《关于国有林场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国有林场职工绩效考核办法》《国有林场(苗圃)财务制度》《国有林场档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结合林场功能定位和发展实际,分类别、分层级修订完善国有林场管理制度,做到“以岗定人、以制度管人、以绩效评人”,为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在类别上,制定完善业务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监督管理等制度,做到目標明确、责任细化、分工科学;进一步建立健全职工考勤、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做到“一场一策”,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在层次上,结合林场分场、保护站、护林点等具体业务职能和工作范围,科学制定巡护监测、防火应急、设备使用、安全生产、值班值守等工作制度,做到操作容易、切实管用。在方式上,场长亲自谋划、亲自安排,做好制度的制定完善、梳理归类等工作;实行领导抓,指定专班抓,严格落实制度;将日常工作开展情况与绩效考核、职级晋升挂钩,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
(六)强化场长责任,提升林长制工作水平。一是建立管理体系。将林长制有效融入国有林场管理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编制“三单”(生态资源清单、重要工作提示清单、问题清单),建立台账、目标管理、强责明责,促进林长管林常态化、长效化;建立“三长三员”(“三长”:林场内部设立林场、保护站、护林点三级林长;“三员”:依托林区、林班、小班,细化基层生态资源保护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专职护林员、技术员和警员)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市、县、场三级林长职责,市、县级林长对林场全面保护发展工作负总责,统筹协调、研究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等重大问题,场级林长负责组织实施。同时,建立健全林场林长会议、巡林、考核、信息等制度,确保林长制工作规范高效运行。二是创新工作机制。探索设立“林长+警长”“林长+乡镇长(行政村长)”等“林长+”工作机制,多方合作,联防联控,同向发力,形成保护发展森林、湿地资源的强大合力。探索国有林场 “一场两制 ”管理模式,成立国有林业发展公司,作为承接林业项目、林业产业和基础设施及社会项目的重要投融资平台,增强国有林场发展动能。三是打造示范工程。按照多功能、近自然、可持续经营的原则,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科学管理,精准抚育,提升森林质量,打造资源培育示范工程。合理利用国有林场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发展特色经济林果、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开发各类森林生态产品,培育区域特色品牌,打造绿色产业示范工程。利用现有林区信息资源,整合优化森林防灭火监测系统、护林员巡护定位系统,建立融资源监控系统、数字地理系统、动物监测系统于一体的智能信息化系统,打造智慧林长管理平台。
加快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责任在肩,任务艰巨。我们要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契机,紧紧抓住党委、政府领导任总林长和林长的有利机遇,勠力同心、笃定前行,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打造现代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示范样板,守护好渠首水源地绿水青山,助力南阳“绿色崛起、美丽富民”,奋力谱写现代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文作者系河南省南阳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南阳市林长公示牌
林长制促进济南市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