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红色教育智能媒体传播路径选择赵志颖
智能媒体在新时代高校红色教育中不仅具有盘活红色教育资源、突破传统红色教育风格、提高红色教育质量等突出优势,还有助于激励高校探索红色教育的可视化、优化我国政府形象塑造、拉进高校-学生群体关系。智能媒体使新时代高校红色教育的内容得以丰富,使新时代高校红色教育的路径得以拓展,也使新时代高校红色教育的效果得以提高。
新时代高校红色教育发展现状
红色教育,广义上是指教育主题运用红色资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历史传统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狭义上是指教育主题以我国红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为研究,以英雄人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先进事迹和红色精神为内涵,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教育客体进行理想信念、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的教育。[1]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等重大政治判断。[2]新时代高校红色教育传播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新时代高校红色教育传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新时代高校红色教育传播面临的机遇
智能媒体是现阶段发展最快、最受欢迎的大众传播形式,它以互联网为阵地,传播迅捷,可以为用户提供丰富的资源,容易获得巨大的受众群体和关注度,可以有效地提升红色教育传播的速度和效果。智能媒体的飞速发展为新时代高校红色教育带来了机遇,通过网络平台了解高校学生的思想及其规律性,相比于传统的红色教育方法更加快捷有效。
新媒介为我们展示了便捷、易储存、便于浏览等优势。[3]因此,在媒体融合的内在动力以及国家网络舆论战略的共同推动下,主流媒体迅速铺开“新媒体化”进程,[4]各高校也纷纷布局,将智能媒体融入新时代高校红色教育,建设综合性网站,有助于将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素质培养、信息服务融合贯通,形成立体多元化红色教育网络系统,达到线上线下联动、实时高度覆盖的效果。
智能媒体在新时代高校红色教育中不仅具有盘活红色教育资源、突破传统红色教育风格、提高红色教育质量等突出优势,还有助于激励高校探索红色教育的可视化、优化我国政府形象塑造、拉进高校-学生群体关系。智能媒体使新时代高校红色教育的内容得以丰富,使新时代高校红色教育的路径得以拓展,也使新时代高校红色教育的效果得以提高。
2、新时代高校红色教育传播面临的挑战
目前,在社会、高校、家庭三者中,高校是开展红色教育的“第一摇篮”。但在高校内部开展的红色教育活动,实践活动断断续续、无法持续,导致实际效果差强人意、并不理想;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渲染浓厚的理论色彩,过于强调刻板的知识灌输,使得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产生抵触,丧失兴趣和好奇心,红色教育效果每况愈下;在社会和家庭中,红色教育活动大多是自发地、无序地开展,并无良好的引导和必要的规范。鉴于此,如何促进红色教育在高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形成有机的结合,实现三者合力的最佳作用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在新时代环境下,高校红色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红色教育系统非常复杂,其内容需要通过智能媒体工具进行处理,以便于传播。红色教育的传播模式需要适应新时代的传播声音,红色教育的内容一般是基于传统理论的发展,传统的文本、图形表达已经脱离了高校学生的阅读和接受习惯,阻碍了其传播,这给红色教育的智能媒体内容制作提出挑战。所以,红色教育如何发挥其教育功能,需要在概念上重新定位,并加快构建新时代红色文化话语体系。
其次,在信息传播的智能媒体时代,智能媒体往往基于用户的兴趣和偏好来构建高校学生的价值认同。在人类文明史上,计算机及通讯技术使得个人信息的搜集和交换具有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因而侵犯个人及群体隐私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5]智能媒体不会因为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而被优先推送。这一导向符合资本扩散目的,更可能影响高校学生的内容往往被大力推广,而真正有利于高校学生的权威主流思想内容往往被边缘化,而缺乏权威的价值导向,使得高校学生在智能媒体信息的泛滥中容易失去方向感。智能媒体强化了网络的分散化取向,传统一元化的价值中心不断弱化和消解,各种价值观借助智能媒体在网络的价值熔炉中相互竞争,所有主流价值观都变得武断和支离破碎。尤其是这种交往取向所引发的网络泛娱乐现象,在这种缺乏责任感和逻辑理性的影响下,高校学生容易陷入反崇高和价值虚无。甚至出现与主流价值观发生冲突而造成自身的迷茫,难以形成坚定的价值观认同。
新媒体的弄潮儿面临的挑战之一便是必须设计出能满足受众渴望的方式。[6]深度挖掘红色教育资源、显著提高红色教育的趣味性、切实增强红色教育的实践优势,使红色教育效果的可持续性不断加强、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注入趣味性和吸引力,协同和规范高校、社会和家庭红色教育意义重大,不容小觑。
(二)新时代高校红色教育传播的特征
1、红色信息供给能力提升与差异性信息间的碰撞
红色教育具有广泛的普及性。正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所说:“从前所说的大众媒体正演变为个人化的双向交流。”[7]人们在智能媒体时代,只需要移动终端就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实现对红色教育表达的话语权,海量的红色教育信息源源不断。低成本、低门槛的短视频平台,使红色教育主题的短视频得以快速发展,对红色教育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人们的广泛参与也给红色教育带来了挑战。知识观念、价值体系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许多不科学的红色教育传播内容正在泛滥,泛娱乐化的短视频传播语境将恶劣的后果加重,对红色教育的科学表达造成有力的冲击。
2、红色教育技术得到提升与泛娱乐化环境的矛盾
隨着智能技术的日益进步,红色教育的智能表达也与时俱进,智能媒体带来了视听体验的突破,文本、语音、视频、图片等内容的有机融合,有效助力了红色教育的审美表达和便捷传播,成为红色教育内容创作的重要手段。各类平台提供的制作软件也让普通大众对红色教育内容的制作更为专业,丰富的剪辑、处理功能,实现了红色教育短视频的专业化制作。
红色教育是一个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需要专业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具备专业素养。然而,在智能媒体时代,更多地利用受众的碎片化时间,使得受众对红色教育的理解总是肤浅而难以深化。此外,泛娱乐的传播特点与红色教育严谨、严肃的专业发展相矛盾。如何快速适应智能媒体的传播趋势,树立科学权威的红色教育传播理念,发挥红色教育的传播正能量,成为红色教育者的挑战、责任与使命。
3、智能媒体使红色教育传播进入新阶段
在智能媒体时代,红色教育的传播呈现出许多新的趋势,为红色教育的传播提供了温床。例如,随着“两微一端”社交媒体的日益普及,微传播信息的方式在逐渐广泛,而报纸、广播、电视等旧的传播方式在逐渐弱化,新旧媒介的各自优胜劣势,可以互为补充,共同推进红色教育传播的蓬勃发展。
此外,信息传播的空间也逐渐变得立体化,多方位的传播内容使受众对红色教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传播主体在受众偏好的驱动下,在传播内容、形式和方式上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传播内容和观点更加多样化,传播方式更加贴近群众,媒介整合更加广泛。
新时代高校红色教育的智能媒体传播路径
(一)智能融合:5G、AI技术助力高校红色教育
《2021中国移动经济发展报告》,显示中国5G普及率正持续快速增长,2020年5G连接数已达2.02亿,即将成为5G应用的全球领先市场。[8]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9]高速率、低延迟、大容量的5G网络,为高校红色教育的传播形式和手段提供了无限可能。
智能媒体是包括权力媒体、网络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可以延伸人类意识的媒体。智能媒体对高校红色教育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特点包括红色教育信息传播的精准性、红色教育信息内容的定制化等。随着网络信息传播向智能化的不断迭代,智能媒体的兴起和应用,高校红色教育的传播机制也在不断重构,深刻重塑了高校红色教育的环境和模式。
智能媒体平台的用户普遍年轻化、互动性强、娱乐化,高校红色教育创建基础立足延伸载体,将红色教育有效融入网络平台,增强了红色教育信息的可读性、趣味性,突破时间和空间的二元壁垒,增强了高校学生的红色教育参与意识,以更加创新开放的形式激活了高校学生的新时代表达,传递了高校学生的新时代力量。
(二)深度互动:云端共振、智能交互赋能高校红色教育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移动终端相适应的各种形式的红色教育应运而生,创新互动的红色教育媒体作品成为高校关注的焦点。事实证明,高校开展网络红色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自主性,改变双向沟通和沟通方式,显著提高红色资源的教育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0]因此,要灵活利用红色资源,帮助高校开展网络红色教育,加大力度构建优质的红色教育网络平台,使红色教育、红色资源的价值最大化。高校要研究并结合现代网络发展规律,在把握网络互动性、时效性、包容性和虚拟性的特点之上,迎合高校学生的思想特点、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创新出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网络产品,完善红色教育网络信息引导和教育渠道,建设全面、多层次的红色教育网络教育。用红色教育引导舆论,用红色教育孕育人格,使网络平台下的高校学生红色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三)全面覆盖:立体完善、有序推进高校红色教育
高校智能媒体是指高校微信公众号、广播电台、高校网站等信息传播媒体。高校智能媒体能在短时间内将红色教育信息广泛、立体、高效传播给高校学生。高校智能媒体在内容和形式上更符合高校學生的心理特点,对高校学生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利用智能媒体在高校开展红色教育,容易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信任、互动、进步的和谐关系,特别是微信公众号等校园媒体,普遍实行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管理模式,便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进行良性互动,打破以往红色教育过程中强制灌输和单一说教的模式。
网络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带来多少资讯或者是提供什么功能,最大的变化是改变了青少年一代的感知、认知世界的方式。[11]为充分发挥高校智能媒体对红色文化的宣传作用,可以在高校网站上设立红色栏目,选择介绍红色历史、革命先辈和红色网站的文章,发布红色理论研究成果;播放红色歌曲、红色电影,讲述革命故事,宣传红色精神,让红色文化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高校学生;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宣传红色文化的作用,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大众媒体对高校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将红色教育的实践范围由课堂延伸至课外,扩大主流思想的影响力。
高校与红色教育基地共建红色教育文化网站,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通过校园网等宣传红色教育基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满足新时期高校学生的需求,使红色教育基地的核心价值观内容得以充分展示,提高高校学生对红色教育基地的重视、熟悉和教育。
(四)联合人才:精准监测、科学细化高校红色教育
以国内高校传统的红色教育人才培养为例,红色教育人才的培养虽然规模浩大,但如果不能有效运用智能媒体传播手段,则会造成红色教育行业人员冗杂、效率低下的问题。在智能化时代,红色教育专业人士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在教学、传播、互动等方面下功夫,而在智能媒体领域,红色教育传播的主体需要从传播行业聚集人才,在红色教育传播内容的制作、传播方式的判断、传播效果的监控等方面发挥优势。与传统纸质媒体或电视媒体传播相比,智能媒体时代需要开展跨学科、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传播。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传统纸质媒体和广播电视传播相比,红色教育的网络传播逐渐形成了一种趋势。
算法传播是智能媒体时代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高校红色教育的传播路径需要在算法传播理论的基础上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路径。同时,红色教育主体应充分认识到,红色教育包含丰富的传播内容,传播对象广泛。首先,红色教育传播需要精简传播内容,无论文本、图片、视频等内容的制作都需要适应互联网语境。其次,红色教育主体,需要根据自身需要明确传播目的,列出算法框架,使高校红色教育传播极为高效。但是正如技术批判者内尔·佩使特曼所言:“一门技术……仅仅是一台机器”,技术可以为其提供数据支持,但不能完全依赖数据、“唯算法”,从而忽略红色教育受众的个体差异及动态变化。
(五)因台制宜:主动适应、独特创新高校红色教育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抖音、快手、云平台等众多特色鲜明的传播平台应运而生,并发挥了各自不同的传播优势。红色教育需要适应不同平台的传播特点,产生合适的传播内容。例如,为了适应短视频传播,红色教育需要在明确文化定位的同时,创造“视频+音频”的传播内容;微博和微信的文字和图片特征可以实现更深入的红色教育专业传播;云平台在红色教育教学视频等大文件的存储和下载方面具有更多优势。平台的广泛使用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创造立体传播效果的重要途径。
目前,智能媒体的立体传播对高校红色教育内容的准确传播和红色教育文化的传承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这是高校红色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完美结合的良好体现,也是互联网+思维模式在高校红色教育领域的有益实践。在智能媒体时代,红色教育图像或视频短片使抽象的红色教育语言生动形象,实现了红色教育传播的历史性进步。
结 语
红色教育传播是社会主义优秀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应智能传媒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在智能媒体时代,红色教育传播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高校需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本着科学、严谨、专业的态度,客观设计红色教育传播的内容,广泛运用智能媒体手段,并根据传播效果进行调整,传播正能量。红色教育文化需要智能媒体手段,在智能媒体时代,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红色教育信息来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随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益丰富,高校红色教育应更科学地利用智能媒体,它将使红色教育长盛不衰,发挥更大的功能和价值,继续为社会主义教育服务,取得更理想的教育效果。
注释
[1]朱月铭.我国红色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3][美]杰克·富勒.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M].展江译.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第245页.
[4]贾哲敏.互联网时代的政治传播:政府、公众与行动过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王正平.信息网络与文化新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6][美]杰克·富勒.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M].展江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第248页.
[7][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等译.海南,海南出版社,1997:47.第47页.
[8]2021年中国移动经济发展报告[EB/OL].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https://www.gsma.com/mobileeconomy/china/,2021-02-22.
[9]AI+5G!人民日报“智能创作机器人”亮相两会[EB/OL].人民日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3491196599043273&wfr=spider&for=pc,2021-03-06.
[10]曹智,李大伟.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人民日报,2014-12-16(001).
[11]喻国明.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优势[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赵志颖 湖南科技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