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在乡村绽放

2022-05-30 10:48李嵱
新西部 2022年8期
关键词:关岭工作

李嵱

近年来,一批又一批西农学子通过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选调生等途径,走进西部各地,融入社会、融入乡村,以他们在西农的学习生涯磨砺出专业的眼光,重新看见乡村。他们因此学会了张开嘴、迈开腿,还学会了拜群众为师。在他们身上,看到一种心向高处、干在实处的西农风格,也看到新一代知识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武天骄:学习和实践一样都不能少

武天骄,蒙古族,2014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动物科学专业,201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农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2017年考取陕西省选调生,分配至咸阳市武功县普集街道办,任普集街道办主任助理。现任共青团武功县委书记。期间先后在武功县委组织部、县政府办公室、县信访局等轮岗、挂职,其中2018年11月-12月在旬邑县店子河村驻村锻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接触更多的岗位、更多的环境,才能快速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无论在何地何岗,我始终坚持做工作的主人,边做边学、认真履职、完善自我。

五年前的我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被分配到武功县。面对陌生又新鲜的地方,我满心期待、却又忐忑不安,期待的是即将开启的新生活能带给我多少惊喜和不一样;不安的是看到这个似乎与期望略有差距的小县城,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坚持下来。

语言的不通、环境的陌生,当时的孤单和无助至今仍然记忆犹新。起初,有过焦虑,有过迷茫,我常常在想:“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选择一个小县城,为哪般?”走过这几年,我慢慢地发现,“情怀”二字,在人生的第三个十年显得格外关键。现在的我已经从只吃羊肉到爱上擀面皮、肉夹馍;从一个内蒙人到现在适应陕西、熟悉咸阳,逐步成为“武功人”;从最初的迷茫、徘徊,到现在的坚定和坚守,可以说变化很大。2021年3月,应学校邀约,我还和即将毕业的2021届同学们分享了我加入陕西选调队伍、来到武功的点点滴滴。

我觉得,在基层工作,仍然要以求学的姿态汲取营养。学习是永恒的主题,无论承担哪项工作,在做好日常工作以外,我每天坚持学习、充电,以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节奏。现在看来,通过学政策理论、与同事交流、下乡实践锻炼,能更好承担起工作责任。因此,强化学习是我工作以来牢记并付之行动的关键词之一,也将是我今后的一种生活习惯。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既要学理论、也要学经验、更要学方法,为接下来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主动克服初来乍到的浮躁情绪,进一步增强在新的环境中虚心自处、反躬自修的意识与习惯。

在基层工作,必须以忘我的状态履职尽责。俗话讲,有为才有位。自分到武功县以来,我先后在多个岗位锻炼,工作起来,加班加点是常事。就拿综合组工作来说,综合组工作节奏快、要求高、任务重,经常是“5+2”“白加黑”。比如,我们科室每年撰写文稿300多篇,平均每天1篇,每篇文章都要经过几次甚至是更多次的修改,文字量超过数万字。要写4000字的材料至少要查阅4万字的资料,有时遇到陌生领域的材料,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最少要用几天来学习。经常是晚上加班,大楼里一片漆黑,只有我们的办公室亮着灯;双休日加班,大楼里一片寂静,只有我们在办公室苦思冥想。说心里话,面对清苦的条件,我也有怨,但从来没有怨气;面对复杂的工作,我也有压力,但从来没有被压倒;面对繁重的任务,我心里也不平衡,但从来没有失衡。因为我收获了知识、思想和能力,这些将让自己受益匪浅、受用一生。

在旬邑县店子河驻村期间,通过逐户走访深挖致贫根源,积极发挥头雁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全村致富能手为村民分享种植、养殖经验,在产业发展、技术指导上给予帮助。后来,这个事迹还被编排成舞台剧《店子河来了年轻人》在全省选调生风采展示上展演;我还积极协助组织部包抓的段王村扶贫帮困,特别当我得知这个村几乎全部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且农户土地大部分流转为集体土地种植蟠桃时,为进一步增强留守妇女创收致富的积极性,在充分结合武功民俗饮食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鼓励村民利用闲置的面积小、分布不均、地势不平坦的土地种植芥菜、并加工、包装成“呛籽菜”进行销售,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万余元,助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邹勇:助力脱贫攻坚,为全面小康贡献一己之力

邹勇,湖南洞口人,硕士研究生,2016年6月毕业于西农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学专业,通过人才引进来到贵州省安顺市关岭自治县畜牧服务中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

关岭牛因其主产区在关岭自治县而得名,盘江流域19个县(市、区)均有分布,是贵州省地方性优良品种,以其“五高一低”(繁殖率高、屠宰率高、出肉率高、氨基酸含量高、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塑造了“一生鲜草、一碗好肉”的良好品牌形象。但是,关岭牛也具有体格偏小,种群基数偏低的劣势。

刚到关岭,我就参与了关岭县“关岭牛”产业发展现状督查工作,对12个乡镇(街道)的规模牛场的选址、布局、相关设施是否齐全、粪污处理、防疫、饲草种植等方面进行实地调研及指导。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规整后,提出解决建议,并参与编写了《养牛明白书》及《谈养牛场疫苗的合理使用》。

为了保护关岭牛种质资源和改良本地关岭牛性状,壮大关岭牛种群,我积极向单位领导建议并联系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二级教授、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陈宏老师及其团队,来关岭考察关岭牛产业发展并借助其科研团队明确了关岭牛起源及种属问题,还参与编写《关岭牛Y染色体遗传多样性与父系起源研究》《关岭牛种质资源保护与肉用选育改良的问题与对策》《关岭牛的开发利用现状与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等文章。

在关岭牛产业发展调研中,我们发现全县养殖过程中存在重视病毒性、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但对于寄生虫病防治的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其实寄生虫感染导致牛群患病的现象较多,如牛蜱虫感染、泰勒焦虫感染等。

为了解全县关岭牛寄生虫流行病学特点,掌握各个区域寄生虫的种类和发病情况,并筛选出最有效的治疗寄生虫药物,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我积极参与单位申报的《贵州关岭牛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用药实验》项目,并以第一作者发表《关岭自治县某牛场蜱虫病分子诊断及驱虫试验》文章一篇。

为壮大关岭牛群体,改良关岭牛性状,关岭县委、县政府投巨资从国外引进5000头安格斯能繁母牛,用于与关岭牛杂交改良。2018年7月,我被派往岗乌镇小盘江安格斯能繁母牛场,担任小盘江牛场技术指导组组长,和岗乌镇农业服务中心兽医师吴坤同志一起参与牛群应激隔离阶段的管理,负责指导牛场的消毒、养殖档案健全、合理用药治疗、制定免疫计划、动物卫生监管、配种繁育等工作。

岗乌小盘江牛场地处北盘江流域,七八月的天气异常炎热,蚊虫特多,牛场各项基础设施及生活用品也没有完全到位,缺电缺水缺工人。在长达近四十五天的隔离期间,我和同事吴坤兽医师同甘共苦、互相帮助,一起致力于牛场的有序运营和牛群的健康繁育。

最艰苦的时候,我们共饮一瓶矿泉水,一起到5公里外的小溪里露天洗澡,一起住在不到20平方米的宿舍里。晚上,天气炎热缺乏降温设备,就拆卸床板,到室外享受夜风吹拂,听着蚊蝇歌唱,露天而睡。

白天,睡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巡查牛圈,在各个牛圈里面穿梭,观察牛群的呼吸、卧姿、反刍、精神、排泄等情况,将异常牛进行记录、隔离、诊断、治疗。由于牛场缺乏保供、治疗装置及雨鞋等人员防护物资,每次治疗我们都穿着拖鞋,踩着牛粪,徒手将病牛绑在铁栏上,有时牛不配合会顶人、踢人,扎在血管里的针头会出现移位需要重复扎针才能将药物全部注射完。

在牛场里最常见的疾病是支原体感染、腐蹄病及瘤胃鼓气,工作期间我累计用药治愈牛只25头,无死牛出现,确保了牛场平安运行、牛群健康繁育,还发表《关岭某安格斯能繁母牛腐蹄病治疗体会》一文。

此外,我还积极参与关岭县农业产业扶贫指导工作。2018年3月,通过对花江镇28个村的走访获知,在村级产业发展中养殖方面存在疫病防控技术不足的问题,我参与编写《常见养殖疫病防控宣传手册》,分别从牛病、鸡病、猪病方面进行介绍,28个村共发放宣传册共计280余册。

2018年10月到2020年5月,我开始担任花江镇永睦村网格员,严格按照“吃住在村、工作在组”的工作要求,以“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为标尺,积极走访网格群众,宣传扶贫政策。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经过6个网格员和村支两委干部的不懈努力,永睦村2019年彻底脱贫。

我还充分运用自身专业特长,为网格内贫困农户提供动物疫病防控诊疗服务,累计治愈贫困户病牛8头,病猪15头,同时宣传非洲猪瘟防控知识,累计发放《关岭自治县非洲猪瘟防控明白书》100余份,为农户养殖增收提供技术保障。

脱贫工作虽然结束,但我还记得在脱贫工作中,作为网格员会因为远离亲人,个别贫困户对帮扶人员不满,脱贫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艰苦偏远等原因抱怨,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接下来,我将继续为实现乡村振兴积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洪燃:用诚朴勇毅行走乡村振兴

李洪燃,贵州镇远人,西农资环学院2014届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贵州省2018年选调生,现工作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委组织部,任干部教育科科长,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到村担任村支书助理,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工作。

离开校园已经快四年了,闲暇时总还默念着那青春激扬的学生时代。

2017年秋天,面临职业的选择,我有些迷茫,决定在实践中选择。于是我开始参加各种面试,有管培、有销售还有培训师等等,凭借着在学生会、参加社会实践等三年积累的经验,几乎每一次面试都收到了offer,有恒大、好未来、链家等等。可是看着这些在别人眼中很好的选择,我心中仍然觉得这些不是我想要的。

我生长在农村,对农村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大学期间,我曾多次前往贫困农村进行实践锻炼。在支教时,我看着贫困造成的“留守”现象,因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难过;在宁陕县调研时,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脱贫攻坚工作带来的成效,也目睹了基层公务人员的艰辛,同时也看到了基层对年轻力量是多么渴望。

当我静下心来想到这儿的时候,我决定了我的选择。我选择怀揣对农村的感恩之心,用我所学,为基层的发展贡献力量,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于是我报名参加了“贵州省毕节市定向‘985工程等重点院校选调生”招考,经过笔试、选岗、面试、考察、体检等层层筛选,我成了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委组织部定向选调生。

很荣幸我以“选调生”的身份走入社会,并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历经了三个不同的岗位,扮演了三个不同的角色。

2018年9月13日,我正式成为一名组工干部,回想当初踏入组织部的那段时光,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那时的自己既无知又无畏。无知的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组织业务,自己如同一张白纸,需要重新理思路、列提纲、丰富内涵才能打印成稿,成为称职的“答卷人”。无畏的是,虽缺乏组工工作经验,但早已在心底撰写了“草稿”。在这里,加班和忙碌总是形影不离,但更多的是同事之间的团结互助;在这里,“舍与得”经常是让人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但最终结果依然是先有“舍”才有“得”。这是一名组工干部甘为人梯的豪气和无私奉献的正气。

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扶贫工作者的时代任务和光荣使命。2019年1月22日,在春意盎然、万物萌动的季节,我带着组织的重托和心中的期盼走进基层一线,正式加入脱贫攻坚一线“阵地”,成为七星关区杨家湾镇出烟洞村驻村干部。又回到了农村,但是角色却从“被服务者”变为“服务者”。从进入村子开始,便深入鄉村角落、田间地头,走村串户倾心交谈,与村干部、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基层情况虽然复杂、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却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只要我们躬下身、弯下腰,一心一意服务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关心群众疾苦,必能赢得群众好评。

2020年1月,七星关区将迎来国家脱贫攻坚验收,但一名一线同事因身体原因无法再继续驻村,2019年12月17日,经单位调整,我成为七星关区青场镇火冲村驻村干部。临危受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准备迎接国家的检查。本着在上一个村的工作态度,“5+2”“白+黑”,终于在2020年1月15日顺利完成国家验收。

回顾这一年多来,我完成了从一名学生到机关干部,再从机关干部到驻村干部的转变。有得亦有失,有付出,也有回报,有自信,也有彷徨。但无论如何,现在的我充满激情,满怀斗志,未来也许是一片坦途,也许会荆棘丛生,但我不会改变自己的选调初心,“好男儿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

潘洪巨: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

潘洪巨,西农化学与药学院应用化学2017届本科生。2017年考取贵州省选调生,现工作于黔南州都匀市墨冲镇人民政府。2021年1月至今借调至黔南州委组织部工作,担任干部一科工作人员。2018年被共青团都匀市委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2020年在都匀市委组织部组织举办的“组工干部岗位大比武”中荣获三等奖。

2017年10月,我通过省考被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墨冲镇人民政府录取,成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

我出生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我一直相信,这一切都是我与“三农”剪不断的深深缘分。开学的时候,校长站在台上说,“一所好的大学,不仅要有大师、大楼、大治,更要有大爱之心。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每个学子成为能够担当国家民族使命、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优秀人才,这就是大学的大爱。传承大爱精神,弘扬大爱文化,让每一位学子感受大爱的力量,便是这所大学的道德价值观。”这段话在我心里深深地埋下种子,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根发芽。

从我被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墨冲镇人民政府录取的那一刻起,我的生活就和“扶贫”两个字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同千千万万的决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战士”们一起,承担着责任,怀揣着热忱,虔诚而执着地在苦与乐之间一路前行。

2017年10月26日,是我第一次走访贫困户的日子,在单位前辈的带领下,去给新蒙村上院组的群众核算年均收入。深秋时节,村民们忙完了农活,村子在暖暖的阳光里,呈现出悠闲舒适的氛围,可我心里并不平静,有初上扶贫一线的激动,也有几分怯意和不自信——怯意是因为不知道前方会遇到什么情况,不自信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扶贫这份特殊的工作——毕竟,扶贫并不只是说说。

2018年6月,因工作调整,单位安排我对口帮扶陆德才、陆德位等8户贫困户,我经历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在走访陆德才老人家庭情况的时候,我发现陆德才家中只有他1人。出生于1958年的他当时已经60岁,身体虚弱,无法修缮自家的房子,借住在女儿女婿家中,虽有一颗想回家养老的心,却苦于没有一处安身之所。得知这些情况后,我立即通过村支两委和政府部门积极上报,为陆德才老人申请到危房改造项目,可惜造化弄人,房子刚刚建好,陆德才老人便因病去世了。每当回想起老人和自己相处的瞬间,我心中都涌起愧疚,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扶贫工作刻不容缓,容不得怠惰因循,务必要雷厉风行。此后,我每次都广泛走访个人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周边邻居,深入挖掘了解实际情况,努力做百姓身边的基层干部,切实解决百姓的问题。

2019年7月,经组织选派,我全脱产到罗马村担任驻村干部,全身心投入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一线战斗中。为了尽快熟悉网格情况,我连续几天和工作队的同事爬山下坎、挨家挨户全部走访了网格的55户农户。走访中,有人诉苦,有人抱怨,有人反映问题,也有人质疑……凡此种种,举不胜举。通过走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党和政府发自内心的依赖信任。

放眼所及,全都是东家的垃圾又堆到门口了,西家的瓦片好像又滑下来了等等这一类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每当看到乡亲们亲切的眼神和热情的问候,我那一颗躁动的心便瞬间安宁下来。“小潘,你来嘛,你过来我跟你讲件事嘛”,听到这话,我便知道这一定是又有什么不方便让旁人知道的事情要找我帮忙了。

驻村并不轻松,扶贫并不容易,但有乡亲们发自真心的信任和认可,扶贫干部们就愿意无怨无悔坚持下去。直到2021年,决胜脱贫攻坚,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数奋斗在基层的一线工作者们期盼的一天终于到来了,虽然我们并不会获得什么特殊表彰,也没有那么多人知道我们的名字,但是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有幸曾是扶贫人,转身挥手别贫困。在基层的这几年,我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我會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尽自己所能,为人民服务。

(本文参考资料《行走在基层的西农人》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特此致谢!)

猜你喜欢
关岭工作
古生物发现之旅——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关岭牛” 出山
不工作,爽飞了?
冰雪小镇 关岭永宁滑雪场
“关岭牛”勇闯小康路
开磷为关岭县送肥保春耕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