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博物馆中的沉浸式新媒体展示策略研究

2022-05-30 05:33周晨郭瑞雪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新媒体

周晨 郭瑞雪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如今的博物馆藏品逐渐由过去场景复原式的堆砌陈列的展示形式转变为可交互的沉浸式新媒体展示形式,使得大众可以通过各种媒介沉浸式参与博物馆文化的展示与交流。目前,含有地方特色文化的民俗博物馆正在博物馆文化中逐步占领重要地位。通过介绍地方民俗博物馆的现有展示形式,提出新媒体技术结合地方民俗博物馆沉浸式展示形式的策略,并且探讨民俗博物馆沉浸式新媒体展示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新媒体;沉浸式展示;民俗博物馆

新媒体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为公众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提升了信息传达效率。目前,含有地方特色文化的民俗博物馆正在博物馆文化中逐步占领重要地位,将新颖的新媒体技术融入民俗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能够以沉浸式的展示形式对地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传播。民俗博物馆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沉浸式展示能够为人们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增加趣味性,同时能够更为科学合理地对民俗文化与藏品进行展示。将民俗、藏品、传统文化、新媒体技术相结合进行艺术化提炼和创意化处理后向公众展示,能够让公众获得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

一、地方民俗博物馆的

现有展示形式

地方民俗博物馆中的藏品大多“千奇百怪”,基本上是各式各样的“老物件”。不同地区的民俗博物馆藏品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各地域的历史发展进程,是时代前进道路的见证。这些藏品小到通用的货币、历史书籍、珠宝首饰等,大到劳动工具、家具、历史建筑等,都标志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迁。虽然很多“老物件”都逐渐被替代,也已经从大众视野中淡出,但这些“老物件”不仅成为社会与时代进步的见证,也变成一种传统文化,甚至成为中国人“家国情怀”的见证和地域特色的“乡愁”结晶,不断重建着人们对于中华大地悠久历史的认同。

民俗博物馆作为一类记录个体记忆与时代风貌的载体,打开了“文化乡村”和“乡村振兴”的经验通路,逐步成为乡村文旅事业的新亮点。2015年2月9日,国务院公布的《博物馆条例》中提出:“博物馆馆舍建设应当坚持新建馆舍和改造现有建筑相结合,鼓励利用名人故居、工业遗产等作为博物馆馆舍。新建、改建馆舍应当提高藏品展陈和保管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规定:“文物行政部门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办博物馆的管理体制、机制和办法,根据民办博物馆自愿办馆、自筹资金、自负责任、自主管理的特点,通过法规、政策、标准、评估、督导等措施为博物馆的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提供服务。民办博物馆在行业准入、等级评定、人员培训、职称评定、科研活动、陈列展览,以及人才、学术的交流、合作、奖励、政府政策信息服务等方面,与国有博物馆一视同仁,同等待遇。”目前,我国现有的民俗博物馆多属于民办博物馆,为私人私营,馆厅大多为名人故居或历史古建筑,展示形式基本上都是场景复原式的堆砌陈列。

以云南省大理市巍山民俗博物馆为例(图1),馆舍前身是巍山土司时期四大家族之一梁美声大女儿的宅院,珍藏了大大小小两万多件各个朝代的古董文玩。巍山民俗博物馆内的展区均通过复原典型场景的方式去陈列展示,呈现了南诏大理国的历史文化。例如,博物馆以陈列马帮用具的方式去展示原属于茶马古道重镇巍山的马帮文化的辉煌盛景。同时,博物馆以同样的陈列方式展示了以木刻版画进行拓印表示祈福驱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甲马板”。除此之外,博物馆采用了最典型的场景复原式的堆砌陈列的展示形式,通过复原搭建礼堂的方式来展示彝族婚俗。上述民俗博物馆将丰富的地方民俗与传统民俗文化整合起来进行陈列,展示了独特的风土人情。

民俗博物馆能够将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特色结合起来,属于传播传统民俗文化的“媒介”,是一种“文旅融合”的形式。民俗博物馆现有的展示形式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有以下困境。一方面,需要切实帮助民办博物馆解决馆舍与经费保障问题,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由于民办民营的地方民俗博物馆并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其大多仅采用场景复原式的堆砌陈列的展示形式,需为其提供可供参考的展示策略使其进行系统的运营。综上所述,地方民俗博物馆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沉浸式展示形式让公众逛展、观看文物和体验传统民俗文化具有可行性。

二、新媒体技术结合地方民俗博物馆沉浸式

展示形式的策略

可供民俗博物馆参考的让公众获得沉浸式参观体验的策略如下:首先,结合现代新媒体技术打造非常规的参观空间;其次,将公众的逛展体验与沉浸式体验结合,满足其多样化的藏品参观需求;最后,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多角度多形式地宣传非遗文化,提高公众对于参观藏品的兴趣。运用以上策略并借助机械设备控制技术、传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交互技术等新媒体技术,可以对地方民俗博物馆进行全方位升级。

(一)结合新媒体技术营造多形式参观体验

科学技术是新媒体时代最主要的信息传达媒介,可以将其与民俗博物馆的沉浸式展示相结合,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展示空间。机械设备控制技术、传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交互技术等新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民俗博物馆在展示中对展示空间的颜色、形状、类型和风格等进行调整,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吸引公众在逛展时的视觉注意力。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深入发展,过去的场景复原式的堆砌陈列的展示形式越来越缺乏吸引力。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民俗博物馆可以运用多媒体投影设备将多种藏品的圖像以投影的方式融合起来,对馆内各种经典藏品与地域民俗特色进行提炼汇总,然后以现代化的方式营造逼真的视觉三维空间。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投影设备生成投影的展示形式能够全面制造共情点,烘托现场氛围,让公众最大限度地专注于此并且参与其中,达到“沉浸”与共情的效果。

(二)结合“沉浸”空间体验满足多样化展示需求

“沉浸”一词源于心理学领域的理论,指人们十分投入并且忘我地完成某件事情时,能够完全沉醉在其中。首先,若想让公众获得沉浸式体验,民俗博物馆可以在布置展示空间的时候对所要展示的藏品或信息进行主次区分,凸显所要展示的重要藏品和信息,使大众可以直观地从展示空间中找出所感兴趣的内容。相比之前藏品烦琐堆砌的陈列展示形式,主次区分的空间能够在新媒体技术的辅助下进行更加高效的展示,达到让大众沉浸式体验馆内传统民俗文化的目的。

其次,依托于动态影像,民俗博物馆能够在互联网无障碍的条件下让传统民俗文化实现即时的、全覆盖的傳播,使得馆内外的公众都能通过视觉与听觉获得双重参观体验。除了视觉之外,民俗博物馆还可以结合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打造展示空间,让公众得到更加丰富的沉浸式体验。例如,民办民俗博物馆的多数藏品可以让公众触摸,使其获得触感体验。再如,著名的“檀香扇”除视觉包装设计外还附带“檀香”的嗅觉体验设计。民俗博物馆在展示藏品及其文化创意衍生品时可增添“香味”这一元素,结合公众的“五感”为其打造沉浸式体验,从而满足多样化的展示需求。

(三)挖掘地域性特点多角度宣传非遗文化

各个民俗博物馆可以挖掘地域性特点,从中提取传统元素并且将其融入文化创意衍生品来进行展示,让公众通过文化创意衍生品来获得沉浸式的地域文化体验。贝聿铭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所以设计师可以从地方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中汲取无限的活力与生命力,多角度地对其进行宣传,从而增强人们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民俗博物馆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宣传非遗文化,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作出贡献。

在民俗博物馆中,各种历史文化之间相互交错,而沉浸式新媒体展示形式可以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使得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产生碰撞,进而更好地发挥其生命力,诠释其价值。

三、民俗博物馆沉浸式新媒体展示的应用前景

(一)民俗博物馆场景设计水平的升级

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得各民俗博物馆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一体化信息管理,提高民俗博物馆的运营效率,这也有助于民俗博物馆更加及时、准确、广泛地对优秀传统民俗文化进行展示,为公众提供沉浸式的逛展体验。

在云端大数据支持下,民俗博物馆可以对用户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还可以通过官方账号中的分享和游戏等多种功能与体验者进行互动,让民俗文化的传播过程更加生动且具有趣味性,从而很好地利用互动性宣传传统民俗文化。将公众的互动体验与民俗博物馆的展示形式相结合,能够让公众通过在依托于新媒体技术的沉浸式展示中了解传统民俗文化,有助于民俗博物馆未来场景设计水平的升级。

(二)民俗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

如今,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各类信息,对于接收信息的速度、方式和体验感等各方面的需求在持续增加。在大数据时代,民俗博物馆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沉浸式展示形式,而这也必定影响未来民俗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进程。

未来,民俗博物馆在数字化建设进程中能够对转化为视觉语言的展示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交互技术来更高效地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数字化传播。

(三)民俗博物馆的文化传播

对于民俗博物馆来说,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沉浸式展示形式能够更好地传播传统民俗文化,提高博物馆的社会价值。沉浸式新媒体展示形式能够在吸引公众的同时拓展公众思维,使民俗博物馆作为一种载体,将传统民俗文化传达给公众。

文化与文明是相辅相成的。对于民俗博物馆来说,沉浸式新媒体展示形式和文化交流是相辅相成、无法分割的。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沉浸式展示,也可辅助民俗博物馆的文化传播。

(四)民俗博物馆的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是通过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让文化发挥其自身优势。各地的民俗博物馆是人类历史文明的载体,将民俗博物馆的文化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能够一定程度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沉浸式新媒体展示形式,民俗博物馆能够更加高效地将地域文化与特色旅游进行结合,进而更好地传播地域文化,展示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独有魅力。同时,这也能激发民俗博物馆的无限可能,使其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民俗博物馆能够利用沉浸式展示形式提供独特新颖的文化旅游服务,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方向,从而推动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由于民俗博物馆所展示的不同的民俗文化特色,是在具有地域性的地理环境、独特性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等要素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当地可以打造独具特色的民俗博物馆文化旅游品牌。

四、结语

民俗博物馆一直面临着如何合理地展示藏品与传承传统民俗文化的问题,而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沉浸式展示形式能够帮助其将馆内藏品展示给公众,并且将传统民俗文化传达给公众,成为较为新颖的民俗文化传播方式。沉浸式展示形式依托于现代科技发展前沿的新媒体技术,而民俗博物馆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中介,所以将新媒体技术融入民俗博物馆的展示形式,能够让公众更为沉浸地体验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

参考文献:

[1]李沁.沉浸传播:第三媒介时代的传播范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刘慧媛.博物馆的美学经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3]蔡静.多媒体背景下的展示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9.

[4]李晓红.浅谈民俗博物馆的文化展示[J].文物世界,2019(5):71-72.

[5]宋林子.论我国民族文物的保护[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周晨,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艺术设计。

郭瑞雪,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