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
儿童是有民族文化之根之魂的人。发掘儿童因素是提升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有效性的重要路径[1]。现阶段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应从儿童研究逐渐走向与儿童一起研究,从教学研究走向教学即儿童研究[2]。木偶戏是中国优秀传统民间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布袋偶是诸多木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其生动的形象和特有的布袋结构深受儿童喜欢。对儿童而言,布袋偶自带一种强大的魅力吸引着他们,手套各种角色的布袋进行表演激发着他们无限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投入游戏。玩演木偶的过程就是儿童不断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属于儿童的木偶戏剧本就在创玩的过程中诞生。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他们不能像成人一样用文字来记录剧本,但儿童的创造水平和表现能力是不可低估的。当教育者放手将创编剧本的主动权交还给儿童,儿童就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木偶世界里尽情游戏,玩中创,创中玩,玩出乐趣,也玩出创意。
一、自主戏玩,步入木偶天地
自由、自愿、自主地玩布袋偶是儿童参与木偶戏剧本创编的第一步。儿童和教育者都希望幼儿园的学习最终能够有趣、有效一点,故教育过程应努力使幼儿园的活动游戏化、趣味化[3]。布袋偶充满奇趣、充满魅力,其姿态万千的外形成为典型的“吸睛木偶”,儿童可尽情戏玩、随意摆弄。只要自己喜欢,只要自己感兴趣,儿童可随时轻松愉快地和布袋偶来一个亲密接触。如圖1中的布袋偶有慈母龙宝宝、慈母龙妈妈、霸王龙爸爸、霸王龙宝宝,这些角色形象来源于日本绘本创作家宫西达也的霸王龙系列绘本之《永远永远爱你》,绘本主要讲述的是善良的慈母龙妈妈将生性凶猛的霸王龙良太抚养长大的过程中,良太和慈母龙妈妈及霸王龙爸爸之间发生的各种故事。许多精彩的故事就是在儿童拿着布袋偶自主戏玩的时候发生的(图2)。
戏玩花絮:你在玩什么
儿童和老师一起玩恐龙布袋偶。
婷婷:文文,你在玩什么啊?
文文:你看,我(霸王龙布袋偶)在动!
婷婷:是在动,它在说什么?
文文:我演个故事给你看!(想了很久后)我自己编的——大怪物的故事。
婷婷:真好看!怎么和上次不一样?上次更精彩。
在自主戏玩过程中,儿童随口所说、随性所演的故事内容都很精彩,但好的故事难以保存和进一步梳理。如何保留儿童的随兴故事,留下他们玩、说和演的痕迹,又让这个过程真实地展现出来,让儿童自己能看懂,这是有意义且充满趣味的一件事。
二、巧用支架,展示小编风华
儿童的发展需要成人的支持,成人虽然不能对儿童遇到的困难包办代替,但可在关键时刻伸一只手、扶一把儿童,让儿童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经历了之前的随意游戏,以下支架可以使儿童在游戏的推进中连玩带创。
(一)绘本架构,铺垫基础
不管怎样的创编,都离不开基础素材。对绘本内容的熟悉和前期经验的铺垫是幼儿创作的基础。教师可将系列绘本投放在区域里,让儿童按需选阅。在集体教学活动、亲子阅读、茶余饭后,让这些经典的作品走进幼儿的生活,渗透幼儿的心扉,埋下语言表达的种子。同时,教师组织儿童参与集体绘本活动,如大班绘本活动“永远永远爱你”的第一课时,教师和儿童一起阅读,了解布袋偶角色和绘本中的角色是对应的(图3),感受故事的主要情节,在谈论和梳理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剧情的初步创想,为尝试编剧奠定经验基础。活动之后,绘本也成为儿童可随时翻阅的辅助素材。
(二)底板架构,逐层递进
底板是儿童编剧过程中的重要支架,其主要作用在于记录和展示儿童的游戏痕迹,让儿童的所说、所演有一个可以展现的空间。
1. 底板缘起——同伴互助
游戏花絮:学我这样
儿童在玩霸王龙布袋偶。
航航:现在该怎么动?
莹莹:翻身!你(布袋偶)和我一样,也是翻身!
航航:怎么翻身?
莹莹:这样动,手这样,再转一下。
航航:哈哈,我(布袋偶)也翻身了,我还可以这样翻(朝另一个方向),我们画下来,别的小朋友也可以看,这样下次表演他们就知道了。
两人一起画下了霸王龙翻转图,还画了代表方向的箭头符号。为便于保存和展示,他们又衬上小书底板,虽然粗糙,但也有模有样。
2. 底板运用——个性选择
受此启发,教师和儿童一起制作了大量底板——四个层次的小书底板(图4),最小的底板属于第一层次,用于记录展示一个字,稍大些的底板为第二层次,用于展示一个词,第三层次用于展示一句话,最大底板则用来展示一段话。这些底板色系统一,经过加固塑封,既便于保存又不失精美。儿童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表达能力选择底板,从一个字、一个词,到一句话,再到一段话,底板由小到大,难度逐层递进。
为了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教师带领儿童玩创意游戏。在“木偶角色我来选”游戏中,儿童把自己最喜欢的角色画下来,剪贴到底板图中。在“听我这样说,看我这样演”游戏中,儿童把自己最喜欢的语言或动作画下来,也剪贴到底板图中。如图4所示,儿童在最小的底板左边画了嘴巴和食指,又在右边画了慈母龙把手指放在嘴边的动作。显而易见,这是一个“嘘”的动作。下排左数第一本,儿童把会写的字结合绘画,表述的是“早早地,健康地,快点出生吧”,最大的一本书中表述的是“这个蛋是我生的,这个蛋是我捡来的,我一样爱他们,我也爱你们”。为了让儿童对此保持兴趣,教师定期组织儿童对创意图进行评比,肯定一些优秀的创意。这些逐层递进的底板有效捕捉到儿童在游戏中随兴表现的灵感,让儿童的创意有展示的平台,有可以留下痕迹的空间。
(三)图符架构,丰富经验
布袋偶的主要操作方法是手套布袋,操作者运用指掌功夫进行表演,故又称“手托傀儡”,因此表演时,观众看到的木偶动作就来源于儿童在布袋偶内的手部动作。根据游戏时在底板图中的痕迹展示,多数儿童想到的是用绘画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所说、所演,但由于儿童所说、所演的内容偏于抽象,即使所说的是一个简单的字,在绘画时也需一定的思维和绘画基础。图符素材库即是为了丰富儿童的相关经验而专门提供的支架。剧本中,时间、场景、角色、动作、表情和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图符素材库即由“时间符号”“场景符号”“角色符号”“动作符号”和“语言符号”五部分组成(图5),其中,由于木偶脸部特征的固定性,表情符号在实际剧本创编过程中未得到应用。但在儿童心里,每一个角色都有生动的表情,因此儿童也为素材库提供了许多生动的表情图符。素材库中的素材由儿童亲自绘制收集而成,并在底板制作时进行了塑封和加固,内容既可模仿又可替换。有了这个素材库,儿童在图符表达上有了更直观、形象的依据。
(四)材料架构,按需而用
除了图符材料,教师也可鼓励儿童尝试用其他的材料进行剧本创作,以满足儿童的多种需要。如有些儿童喜欢撕贴,就鼓励他们以撕贴来表述;有些儿童对毛根情有独钟,就引导他们用毛根进行创意表达;还有些儿童只倾向于选择喜欢的拓印工具进行创作。另外,要真实保留游戏中的痕迹,教师可根据儿童的需求提供录音机和照相机,随时录制和播放儿童的创编过程,儿童也可以根据录音和照片再将内容展示在底板图上。
支架的作用在于避免了拔苗助长式的灌输,为儿童提供了充分表现和创造的平台,让儿童在原来的基础上抬抬头、伸伸手、跳一跳,拥抱更宽广的蓝天。
三、游戏情境,深入创意戏编
游戏情境中,儿童细品戏演,乐玩巧编,尽享快乐瞬间。
游戏花絮:有点乱
墙上挂了很多儿童的图符作品,几乎成堆。
涵涵:好多画啊,这个是我画的(图符)。
文文:我的呢,我找来找去没找到。
涵涵:太多了,你再找找。
文文:太乱了,我们把这个恐龙(图符角色)排排队吧。
涵涵:好,我们把它们都排排队。
杂乱、无序、繁多的图符作品和儿童的无限热情交相融合是随意戏编过程中的常态,游戏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还能让儿童在快乐的体验中玩出成就感。
1. 图符排序游戏,和角色亲密接触
前期,儿童已经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了大量表演图符,可以从中随意调取。如当来自霸王龙系列绘本《永远永远爱你》的大批角色符号汇聚成堆时,排序游戏可以让儿童根据故事情节安排角色出场顺序。图6中,左边是儿童选出来的喜欢的角色,右边是排序游戏后形成的剧本角色顺序图,排序游戏使儿童形成对各种角色出场顺序的记忆,确保剧本创编的顺利进行。
2. 试讲游戏,让对话精彩不断
试讲游戏是为了让儿童在剧本创编的过程中进行试演,初步感受用自编剧本进行演绎的自豪感,同时发现更好的创意以调整剧本。在试演过程中,教师鼓励儿童将新的说法和玩法进行及时记录,如图7中呈现的是儿童对话内容。试讲游戏后,儿童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更换原有不适合的图符,使剧本不断完善,充分感受作为剧本创编小主人的地位,保持创玩热情。
3. 配对游戏,让时间对应场景
时间、场景、角色、语言和动作是木偶剧本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配对游戏即儿童根据故事内容和游戏需要,将时间和场景、角色和语言进行对应,再将角色、语言、动作与时间、场景进行融合。经过此游戏,木偶戏剧本的概貌基本呈现。如图8所示,时间是晚上,场景是山边树林,角色是慈母龙妈妈,角色语言是“早早地,健康地,快点出生吧”,语言下行配画了相应的动作,剧本内容初见端倪。
四、封面装饰,点亮剧本风景
在之前的游戏中,儿童绘图符、排角色、编对话、配场景,累积了大量的剧本素材。在此,儿童把大量已有的图符素材摆入剧本大底板,根据实际需要编成自己的木偶戏剧本,并成为富有创意的“剧本装点师”。
游戏花絮:给我一张大大的纸
婷婷:老师,你可以给我一张大大的纸吗?
老师:你用纸干什么?
婷婷:我想把这些恐龙都摆上去。
老师:为什么不摆在桌子上?
婷婷:我想把它们都贴在纸上,这样它们就不会掉了。
老师:那你要一张怎样的纸?
婷婷:大大的、硬硬的,帮我们用透明胶封一下,这样不会坏。我还想在上面贴上红果子,你能给我更多的红纸吗?
于是,根据儿童需要,老师将剧本底板——一张大大的書形底板纸摆在了儿童面前。纸质底板全部用透明胶带塑封,这样更加便于保存和循环利用。儿童不仅把角色排上,还把原来的图符逐一摆上,并进行添加和修改。待编排封面和封底后,“小小剧本装点师”便开始装饰、修整剧本,原本稚拙的剧本仍保留原味,但增加了新趣。如图9,儿童为剧本贴上慈母龙最喜欢的红果子,以做成边框,形成点缀。看着自己亲手装饰的漂亮剧本,儿童的自豪感不言而喻。
五、剧本试演,创玩精彩继续
一路创玩,一场戏编,剧本初成,游戏依旧。不同的木偶、不同的构造、不同的创玩。经历了玩、演、创、编,真正属于儿童自己的剧本在他们的无限创想中形成了。
游戏花絮:我做小导演
儿童拿着剧本看表演。
东东:表演开始!
东东:卡,慈母龙妈妈怎么不说话?
希希:我忘了说什么了。
东东:早早的,健康的,快点出生吧。这里都画着呢!还要抚摸蛋宝宝。
琪琪:还可以准备一些红果子。
希希:对,准备红果子。
东东:(我们)又要改剧本了吗?
希希:我们等一下把这个动作也加到剧本里去。
至此,儿童布袋木偶戏剧本《永远永远爱你》基本成型。剧本创玩活动赋予儿童独特的审美与精神,促进儿童在活动中惬意、灵动、愉悦地成长[4]。图9中展示了剧本的封面、第一页、第二页和试演场景。在日后的创玩游戏中、在剧本的试演中、在小编的智慧中、在同伴的热情中,儿童的创意还将涌现,他们会根据游戏情境进一步添加内容,在剧本中留下更多游戏和创编的珍贵记忆。
【参考文献】
[1] 章乐.没有儿童立场就没有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J].中国德育,2017(6):9-10.
[2] 成尚荣.儿童研究视角的坚守、调整与发展走向[J].教育研究,2017(12):19-20.
[3]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3):4-7.
[4] 奚蓓.走向儿童立场的幼儿戏剧活动——关于幼儿园戏剧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5,31(5):73-75.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研究课题“活创·乐玩·趣评:基于童性的儿童木偶戏实践研究”(编号:2019sc176)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