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姝
英语课堂上教学方法千变万化。课堂游戏是其中的一种。它可以有效地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口语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一、游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激发兴趣,挖掘学习潜力
游戏是儿童成长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在游戏中学会并掌握母语;开发并发展智力;开拓并增长知识。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心强、热爱挑战、渴望成功,但有时意志力不强,对学习欠缺主动性。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从头至尾岿然不动地坐在教室里听满一节课,可以说是难以做到。因此,我们应该了解他们的心理,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和所参与的活动感兴趣,调动其主动性是重中之重。
(二)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英语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每日的积累。现阶段,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参差不齐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一些学生注意力不易长久集中,这是其一。学生只有在良好、放松、舒适的氛围中才能全身心投入去思考、解决问题,学到知识,这是其二。作为教师,尝试将游戏与看似枯燥的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利用特定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更为放松舒适的学习氛围。举例来说,可以进行一些比赛性质的游戏,充分调动游戏参加者的好胜心,同时思想和精力都高度集中;或是因材施教,将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分组开展对抗赛,使每个学生发挥最大的潜力;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具体学习任务:让每位学生带一张图片,然后课堂上和小组成员互换图片,用新学的一些形容词、动词去描绘图片内容或者根据图片内容编个小故事与组员分享。
(三)培养智力,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英语课堂游戏的设置过程中加入了一些智力成分。通过开展精心设计的课堂游戏,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都得到提升。通过游戏,教师能够按照一定计划,系统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观点表达、说服他人和获取信息等方面的交际能力。此处,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运用语言的能力,还有社会活动能力。游戏形式以学生间的互动为主,其实是营造了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角色扮演发展学生的表演能力;比赛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思想;小组合作学习教会学生团结协作等。
二、课堂游戏的使用原则
(一)目的明确,评价合理
在教学设计中任一活动都有其目的性,课堂游戏的设置归根到底是为英语教学服务的,因此目标明确是课堂游戏的首要原则。课型的不同决定了设计的不同:究竟是复习旧知,巩固新知,还是导入新课,拓展知识?能力目标则有听、说、读、写的不同。内容的侧重点在于词汇、句型或是语法,亦要求我们有各自不同又明确的目标。为不同的目的设计针对性的活动,这并非课堂主题的分散,相反是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性的体现。例如,在学习英语谚语时,我设计了“传话筒”的游戏:事先把准备好的谚语写在小纸条上,把班级学生分成五组,每组挑一张小纸条,每组学生依次排好队,第一个看过小纸条的同学小声的传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再传给第三个同学,以此类推,最后看看哪一组同学传的谚语最快最准确。获胜组的同学获得加分或者获赠小礼物。这类课堂游戏目的明确,学生参与度高,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
应用课堂游戏不仅包括课堂上游戏的方式和游戏规则的设置,还要选择合理的评价和激励的模式。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要注意,要及时评价,客观评价、公平评价,记录清晰,便于查阅。
(二)形式灵活多变且有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课堂游戏活动也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学会根据本节课的课堂形式和教学内容,权衡游戏的形式,而非带有过多的随意性。同时也要适度的开展,不仅体现在游戏时间的严格控制,还体现在游戏氛围、节奏的有效把控。课堂游戏要做到活而不乱,教师应准备好控制和驾驭课堂游戏的措施和手段。
教师还应巧妙灵活地把控好教材所教授内容和所设置游戏之间的关系。如果在学习新内容时,可以进行如表演一类的课堂游戏。这样可以把教学难点分散,同时降低教学难度。在操練所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考虑安排针对性强的课堂游戏。复习指导课,教师们可以开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综合性比较强的课堂游戏。
此外,游戏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目标任务相结合。课堂游戏的设置不是漫无目的的,必须与教师的教学目标有机结合。活动开展必须要有确切的训练目标,不可单纯讲形式多样化。课后,要认真书写教学反思,回顾课堂教学,进一步调整课堂游戏的设置。
三、课堂游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游戏导入新课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是教师讲授每一节课时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可采用游戏导入的方式。这一形式能够让学生从思想上尽快融入课堂学习,因此是一种常用且有效便捷的形式。
对中学生来说,学习枯燥的语法应该是最头疼的一件事了。对于高一新生来讲,定语从句是上半学期的重点语法。此时,可以运用游戏导入新课,提高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例如,用一个Guessing Game 导入,在PPT上呈现两句话:
The country lies in northern Europe where you can enjoy the beautiful scenery. It is a country which is called “The fairy Kingdom”.接着让学生通过这两句话猜测是哪个国家。为什么选择用这两个句子呢?一是这两个句子运用了定语从句,正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二是因为我校和丹麦的一所高中是友好交流学校,每年互派师生交流,同学们对童话王国丹麦有所了解,能够猜出答案。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品格,了解异国文化的内涵,提升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接下来再播放一组图片,图片下方配有含有定语从句的解释,学生可以一边欣赏美图,一边对定语从句有初步的了解。
(二)编对话,促表演,增技能
表演游戏向来被认为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直观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自觉地深度体验对话的情境,注意力也高度集中,学习兴趣得到了高度激发。教师可以基于中学生“乐于表现自我”的特征,将相关的教学内容改编成对话表演或话剧形式。组织学生表演,讲台摇身变为舞台,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学生则是舞台上熠熠发光的“演员”。通过表演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对教学内容有更扎实的掌握,更能灵活运用所学词句,在愉悦又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在各自的角色中,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意识也得到增强,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
编对话活动采用小组表演的方式效果最佳。但如果对话表演能用游戏的方式穿插起来,效果可以最大化。比如学习定语从句的语法课上,笔者在课堂最后阶段设计了“我是小导游”游戏,丹麦的小伙伴们下个月就要到我校来交流了,请同学们当小导游带领丹麦的朋友们游玩无锡。游戏的输赢取决于使用定语从句的数量。利用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及时复习本课的学习内容并积极主动运用定语从句,同时利用这个游戏结束课堂正好和本课的导入前后呼应。在这个游戏进行之前,我会提供一些无锡名胜风景、无锡有名小吃的英文表达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习了枯燥的语法,而且学习了一些实用的知识,使教学充满了人文性和实践性。
(三)在课堂阶段性复习中的运用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有极强的好胜心、展示自我的渴望、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时,不如大胆引入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参与其中。这类竞赛(如击鼓传花、单词接力、淘汰赛等)不仅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游戏结束对获胜的个人或团体给予掌声鼓励或是实质性奖品,对未获胜者进行象征性的惩罚,唱英文歌、讲英文故事等。比如复习词汇时不妨将传统的Spelling Game改为打擂台的形式,具体规则为:一人摆擂台,即擂主,而其他学生打擂台。采用对答的形式进行How do you spell...?Can you spell...?的问答,间隔时间设置为5秒钟。一旦有人超过时间或回答错误,就自动被打下擂台。这个游戏将原本枯燥、乏味的词汇复习变为一个学生广泛参与的竞争游戏。在保证尽可能多的学生有尽可能多表现机会的前提下,营造出激烈紧张,却又不失盎然兴致的课堂气氛。
一节课学生的注意力极易随着课堂时间的流逝逐渐涣散。如何能够让学生在感觉枯燥无味的时候调动起积极性?游戏的运用相当关键。如果能把枯燥的英语学习内容和竞赛性的游戏相结合,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继续以定语从句这一课为例,在学生学习完從句的基本用法后,可以设计“看图造句”的比赛,男生一队,女生一队。例如:选取一张该班班主任老师的照片,一般来说,同学们对班主任是又爱又恨,看到班主任的照片自然而然就能编出很多有趣的句子。
The man who wears a pair of glasses is our head teacher.
The man who is very handsome is our head teacher.
The boy who is our head teacher's son is very cute.
…
这个游戏可以督促全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语法教学,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竞争意识。
总之,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这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方式非常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英语教师要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巧妙利用课堂游戏教学法来进行课堂教学,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