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的影像内容设计研究

2022-05-30 04:27陶哲刘桂华
美与时代·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沉浸式体验影像情感

陶哲 刘桂华

摘  要:公众的文化体验方式正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悄然地改变,沉浸式体验日趋流行。如何更好地使体验内容和观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人与数字艺术作品自然、和谐交流,是每位设计师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沉浸式体验的影像内容设计研究基于“心流”理论,以teamLab团队的作品《花舞森林,迷失、沉浸与重生》为例,从视觉呈现、交互设计等方面进行沉浸式体驗的内容设计分析,并探讨在沉浸式艺术作品中观者与影像内容之间的关系。心流概念的引入对沉浸式体验影像与观者之间的交互设计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沉浸式体验;心流交互;影像;情感

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从工业时代的物质需求逐渐转变为信息化时代精神文化的需求。美国学者B.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 Ⅱ)在《体验经济》中指出,人类经济的生活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四个发展阶段[1]。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品、商品和服务都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只有体验是可以作为人们需求的、有价值的承载物。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断地推动着体验时代的到来,teamLab团队于2015年,在日本开展《花舞森林未来游乐园》的艺术体验馆,参观人数已达到50万人余次,在同年的米兰世博会上,人们需要花费8小时以上的排队时间去一睹teamLab艺术展的真容[2]。2018年法国私人艺术机构Culturespaces打造“光之工坊”数字化艺术中心,以展示埃贡·席勒(Egon Schiele)、洪德特瓦瑟(Hundertwasser)和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几位画家的绘画作品,自开幕起三个月以来,已有超过40万人前来参观,沉浸式艺术展览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据《幻境·2020年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出,沉浸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已有7年,2019年中国沉浸产业总产值达48.2亿[3]。目前许多行业都嗅到沉浸式产业所潜藏的巨大商机,这其中包括文化旅游、科普教育、实景娱乐、商业餐饮等行业。“沉浸体验”在各行各业中的体现可以看出其发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国内,以商业化形式发展的沉浸式体验产业中,能够看到各种不同的应用与尝试,但从沉浸式互动体验的内容上来说从形式到品质仍不理想。设计师们通常会着迷于新技术的探索与学习,却忽略了作品中最应该体现的文化内涵、艺术审美及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等内容。

一、沉浸式虚拟现实的含义

及沉浸式体验的“心流”原理

(一)沉浸式虚拟现实的含义及应用

“沉浸(Immersion)”和“临在(Presence)”在虚拟现实中是两个很重要的概念,Mel Slater定义沉浸为虚拟现实提供的感觉逼真度的客观水平,而临在是用户对于系统的主观心理感受。在沉浸式虚拟现实中用户是可以获得完全的临在体验的[4]。沉浸式虚拟现实分为头盔式、投影式和摇在式三种虚拟现实系统。如果要让多个用户同时沉浸其中,并获得更好的沉浸体验,可以采用多面投影式系统[5]。近年来,多面投影式系统广泛应用于展示空间中,涉及到教育、品牌服务、娱乐等领域。

(二)沉浸式体验的“心流”原理

沉浸感一词可以用“心流”理论去概述,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 (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将心流 (flow)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6]。例如在游戏设计领域中,游戏需要设定不同的关卡和难度,让玩家有不同的挑战刺激感体验,玩家与游戏交互的过程中,便会进入到心流的状态,在游戏过程中,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从而达到心流的体验。同样,心流的概念也可以应用到沉浸式艺术展,在沉浸式体验艺术展中,设计者们通过数字化的投影作品可以为体验者塑造另一个世界,它可以是真实的大自然亦或是缥缈的幻境,设计者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不断地拓展观者的体验范围,当体验者从现实走进虚拟世界中时,去观看、感受、沉浸、理解以便达成更好的交互模式。交互能使观者产生心流,并伴随着持续的兴奋感和满足感,浸入到心流状态,这种经历在此后的回忆中依然是刻骨铭心的。

二、沉浸式体验的数字媒体影像内容设计

现如今最受欢迎的互动多媒体艺术创作团队是teamLab,他们的创作致力于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他们常常会选取自然界的元素应用到艺术作品中,花、水波纹、光影、蝴蝶、瀑布等众多自然元素,创造出具有“数字化原生态感”的“自然世界”。作品始终以人与生态、自然交互为主题,探索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新关系。作品运用独特的数字技术理念,打造出无边界感的沉浸式艺术展。

(一)沉浸感的实现

在teamLab的艺术作品《花舞森林,迷失、沉浸与重生》中,投影画面效果的设定是同时存在着多个季节,季节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缓慢地变化,在画面上运用花朵这一自然元素来表现季节的时间感和空间感,花朵从发芽、长出花蕾、开花,到凋零、枯萎、死亡,是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它们不断地改变季节,改变生长的地点,投影画面所呈现出来的季节感会使人联想到艺术创造的“季题”,会使观者发生情绪上的变化,人和自然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也是相互交融的。在整个展览的空间布局中运用了黑色的布景,黑色布景可以使投影仪更好地打造出高饱和度的光影效果,并在不同的花卉区域放置了不同味道的香料,整个墙面和地面都被投影铺满,投影里的花卉元素随着未来感的音乐缓缓变化,在光、影、声等感官体验中,将观者包裹于花海世界,这打破了传统习惯的观展方式,数字化的展现方式更加强化了观者对花一开一败的敏锐感受。

学者叶渭渠、唐月梅指出:“没有对四季时令的自然物象的感觉乃至感情,就不会产生季题的意识。”[7]《花舞森林,迷失、沉浸与重生》中大量地运用了花这一元素,以花开花落的动态效果阐述自然界的生命感和季节感。日本人最早的审美意识起源即是对自然之美的感悟。数字化影像呈现出花卉的生命历程使观众模糊了大自然与现实社会的边界感,让观者浸入式地感受自然物的形态、色彩、生命的变化,这种画面光影动效的变化会使观者更容易产生对生命轮回与变化的感受,也是对大自然的动荡、世事无常与万事万物生命瞬息即逝的感慨,同时也是对自然物的欣赏所产生的一种情感,即逝强化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的感伤心理。

日本民族在对自然生命的探索过程中,会把其体验感凝结为“物哀”或“物哀美”。“物哀”是日本民族普遍的艺术审美爱好之一,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历程,在数百年来一直影响着日本的艺术发展,这种日本美学传统已然成为其艺术生活和美学思想的重要因素。teamLab的《花舞森林,迷失、沉浸与重生》设计,其美学表现手法不同于传统美学,运用数字化技术让体验者有了真切的感受,使体验者成为这场沉浸式展览的主体,体验者和艺术作品融为一体,构成了“物哀之美”。“物哀”把体验者的情感与虚拟世界连接在一起,主观上的情感与客观的虚拟事物出现了交织和互渗,这种交融方式更加丰富并升华了原有情感的内涵。

(二)交互设计的体现形式

teamLab作品《花舞森林,迷失、沉浸与重生》影像打破了传统艺术的物理界限,影像内容与互动技术和动态识别技术相结合,使观者与艺术作品之间产生奇妙的交互氛围。若观众停滞不动,他们附近的花朵就会持续生长和绽放,观众若是触碰或践踏到花朵,花朵就会立即凋零死亡。让观者与作品进行互动和交流,就是在模糊现实与虚拟的边界感。

区别于传统的投影放映,作品的画面是借助计算机程序算法而实时绘制的,与放映相比不同的是,预渲染好的视频是一成不变的,而实时绘制是此时此刻此地的状态,这是无法复制的,它会受到观众实时的行为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这一瞬间的错过,就再也无法看到了。观众与画面的互动,发生不同的效果,这种刺激产生的心流,会让观众感受到“真”与“哀”的情感,“真”与“哀”是日本有关于情感的观念形态[8]。“真”即是切身体验感受的真实情感,“哀”在自然美的原始概念中体现了生命感和季节感,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有灵性,但一切却又都是昙花一现,珍惜眼前,珍惜当下。

在《源氏物语》中紫式部中的“物”更具有“外在的自然界与现实社会”这一限定意味。“物”引起感动会产生喜怒哀乐诸相[9]。在《花舞森林,迷失、沉浸与重生》的艺术展中,可以说“物”是光影交织的虚拟花海,“哀”是观者对花海随季节轮回的情感,在观者与物交互的过程中,便会达到“物”和“哀”调和为一的状态,观者产生心流,成为体验者,达成了心物合一,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从而进入更高的意境状态。观者穿行于现实和虚拟之间,感受着人与自然从生到死的微妙关系,这种浸入式的体验方式超越了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程度,进而引起观者对艺術作品的共鸣。

交互设计让身处于沉浸式体验的观众从被动的参观者转换为主动的参与者,它模糊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边界感,使个人精力完全投入到艺术作品中,并伴随着兴奋和充实感,久久不能忘怀。

三、沉浸式体验艺术创作空间的扩展

沉浸式体验具有实时交互、虚实结合和空间沉浸的特点,在内容上要考虑运用审美语境、传统美学、符号学等元素带给观众特别的沉浸体验内容。观众强烈的参与感会让虚拟的世界具有灵魂,迸发出生命与情感,同时带给观者新的精神情感洗礼。

任何艺术作品都应该包含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如何准确地传达艺术工作者们在作品中赋予的思想感情?媒介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工具。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颖的媒介表达方式、属性和维度,观众需求的不再是停留于表面,也不只是为了网红式的拍照打卡,而是要去认知自身的心理感受,在互动中参与并释放出自我的沉浸体验,实现观者和艺术作品的情感融合,激发有价值、有创造力的沉浸式体验,无论是题材还是视觉表现形式,要重视自身思维不断突破,从而更好地发挥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效果。

四、结语

数字媒体的科技成果发展促成了现在的沉浸式体验,但对于数字艺术的内容创意开发来说也要提出相应的高要求和高标准。在关注科技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容,数字媒体技术作为媒介表达方式的一种应用技术手段,必须要承载具有文化创意和审美体验的内容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反过来说,新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内容,也必须要有数字技术手段的支撑和表达,在好的内容和先进的技术相互作用下,观众更能达到心流体验的状态,心流体验的产生更有利于艺术作品文化和思想信息的传递,使观者达到精神层面的愉悦和满足。

参考文献:

[1]派恩,吉尔摩.体验经济[M].夏业良,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刘镔.新媒体装置的表现形式及盈利模式研究:以teamLab为例[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9.

[3]幻境.幻境·2020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M].上海:上海幻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

[4]M.Slater.A Note on Presence Terminology[J].Presence Connect,2003.

[5]胡小强.虚拟现实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10-11.

[6]彭琼.心流理论指导下的互动网络广告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4(2):122-125,130.

[7]叶渭渠,唐月梅.日本人的美意识[M].北京:开明书店,1993.

[8]邱紫华,王文戈.日本美学范畴的文化阐释[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58-68,76.

[9]叶渭渠.日本古代文学思潮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陶哲,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设计。

刘桂华,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动画艺术设计及理论、动画教育及产业研究等。

猜你喜欢
沉浸式体验影像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虚拟现实技术在主题公园中的应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指向具身学习的高中物理“沉浸式体验”教学策略
新媒体时代虚拟现实中的诗与画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现实主义影像剖析
融合与分离:作为一种再现的巫术、文字与影像世界的构成
基于互动装置艺术的自然交互设计研究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