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痴女王
在广州珠江白鹅潭畔的沙面岛上,有许多百年老洋房。从宋代开始,沙面岛就是中国重要的通商口岸,岛上每一栋建筑,都用斑驳的墙面,写满了历史的痕迹。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美国厨师罗朗,把餐厅开在了这里,还是一家中餐厅。这是央视纪录片《厨房里有哲学家》中的一段内容。
看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饭,正宗吗?
不过,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有了想去一试的念头。因为罗朗说的一句话戳中了我,“最高级的美食,不是味道,而是故事。”
罗朗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多年,经常在中国各地骑行,追寻食物的故事。他一开始这么做,是为了纪念他的一位中国好朋友。朋友正值壮年,却因一场大火意外离世,罗朗悲痛欲绝,他意识到,“死,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死亡来临的时候你发现你没有真实生活过。”
于是,罗朗开始了骑行。他漫无目的地骑,只为寻找生活的意义。在这过程中,他受到了中华食物文化的冲击。
在陕北老刘家的窑洞,罗朗学习到的是“陪”。窑洞做菜最基本的一个方法,就是用土炉子、风箱,慢慢地吹火。陕北人喜欢大块吃肉,做菜时要 “陪”在菜的旁边,用耳朵去听炉子的声音,当炉子上响起“噼里啪啦”声时,这道菜便沸腾了。陪到最后,才能控制好火候。这一点,被罗朗用到自己的餐厅里。有时候,他晚上只接待一桌客人,为的就是好好对待每一道菜,陪它们到最后。
罗朗心爱的“藏宝碗”,灵感来自他和青海喇嘛的一段相遇。当时,骑行到青海的罗朗,遇见了一个叫嘉央的喇嘛,嘉央邀请他到寺庙里生活。每天清晨,嘉央都会把柏树叶和青稞放在小碗里,点燃当香,然后举着它到每个房间走一圈,瞬间整个房间都充盈着香味——那是他们给佛祖的供奉。香的味道,深深地刻在罗朗的记忆中,最天然的,也是最神圣的。
他和嘉央以及另一位喇嘛共同做了糌粑碗。罗朗把碗带到广州,用它来盛放西北最天然的食材,希望客人能从这个器皿承载的食物中感受到当时打动他的情感。
罗朗不介意自己的食物正不正宗,因为他还原的不是中餐也不是西餐,而是他这么多年的人生故事。我没吃过罗朗的菜,但我深深认同他说的话。
《厨房里有哲学家》中说到,美食是和人生交织在一起的哲学。如果没有真实的生活,哪怕眼前放的是最好的食材,也不过是拿來填饱肚子的东西。只有把食物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去品尝它、感受它,用它来作为当下状态的一种记录,才会成为一种忘不掉的味道。
食物无分贵贱,好吃与否,只与对待它的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