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博物馆研学的难题与破解

2022-05-30 00:21宋波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馆校邳州历史博物馆

摘      要 开展历史博物馆研学活动,可以有效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不可否认,在实际的历史博物馆研学活动中,存在着学生缺乏参观兴趣、教师缺乏科学规划、馆校缺乏深度合作等诸多难题。本文以邳州博物馆为例,深度探寻历史博物馆研学的实施路径:开展线上游览,实现智慧参观;进行科学规划,实现“硬核”参观;加强馆校合作,实现深度参观;讲好文物故事,实现生态参观;宣传乡土品牌,实现共享参观。

关 键 词 中学历史  博物馆研学  家国情怀

宋波.历史博物馆研学的难题与破解[J].教学与管理,2022(25):68-70.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利用历史遗迹、遗址,以及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组织学生参观,增强直观的历史感受。”[1]博物馆研学是学生难得的学习机会,开展历史博物馆研学活动,探寻家乡厚重的历史,感触家乡丰富的人文,可以有效發挥历史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然而,在实际的历史博物馆研学活动中,存在着学生缺乏参观兴趣、教师缺乏科学规划、馆校缺乏深度合作等诸多难题,这违背了历史博物馆研学的初心。本文以邳州博物馆为例,深度探寻历史博物馆研学难题的破解路径。

一、历史博物馆研学存在的难题

1.学生缺乏参观兴趣

当下的中学历史教学还大都局限于课堂,要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必须走出校园,走进纪念馆、博物馆、民俗馆、档案馆等校外文化实践教育基地。然而,在娱乐多元化的今天,让学生爱上博物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博物馆属于夕阳艺术,参观者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浓厚的游览兴趣,才能达到很好的研学效果。邳州博物馆内珍藏的文物形态各异,大多为陶器、玉器、编钟、乐器、石雕等文物,文物上经常出现“簠”“盉”“鬶”“磬”等大量生僻字,再加上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体的频繁出现,文字艰涩而雕琢,令许多学生望而生畏,难以释读,无法亲近。例如,在参观第二展厅“古徐王都”的文物时,许多学生毫无头绪,普遍反映看不懂,对文物的认知一知半解,游览过程走马观花,致使博物馆研学的效果大打折扣。研学活动结束后,许多学生反映没有多大收获。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满意度不高,再次重游的愿望不强烈。中学生虽然具有强烈的文化需求,但由于许多历史文物超越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再加上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价值引领,学生的参观兴趣不高也就成了常态。

2.教师缺乏科学规划

目前,在博物馆研学活动中,许多历史教师对博物馆研学活动的目的、内容、步骤、路线、注意事项、预期效果等都缺乏科学规划。由于教师缺乏科学规划,导致许多学生对博物馆研学活动的目的不明确,甚至部分历史教师的规划目标与价值取向都存在偏差,功利化倾向明显,导致研学活动的随意性很强,许多学生只是看看热闹,满足一下好奇心,结果是高兴而去,失望而归。这种盲目跟风、功利化、碎片化的参观,导致形式大于内容,使参观效果大打折扣,这是典型的伪研学,严重违背了博物馆研学的初心。许多师生把研学当成了游玩,重游轻学或游而不学成了历史博物馆研学的常态。为了研学而研学,忽视了博物馆研学的育人价值,导致博物馆研学不能有效服务于中学历史教学,这是对博物馆研学的轻视与误读。再加上,许多历史教师对博物馆研学活动存在畏难情绪,认为组织一次外出研学实践活动,除了进行科学的规划之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安全隐患等因素,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与汗水,导致许多历史教师不愿意组织博物馆研学活动。由于活动组织不力,降低了研学的质量,难有育人效果[2]。因此,科学规划博物馆研学活动对历史教师是个巨大的挑战。

3.馆校缺乏深度合作

调查发现,到邳州博物馆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的中小学校寥寥无几,邳州博物馆为中小学校开展的各类文博活动更是少得可怜,甚至没有一所中小学校将邳州博物馆设立为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学校缺乏馆校合作的制度与方案。以邳州市第四中学为例,该校与邳州博物馆只有300米的距离,可谓近在咫尺,然而,全校3000多名中学生利用节假日到博物馆参展的人数还不足五分之一,邳州博物馆也没有到学校开展过一次文博活动,博物馆属于非盈利的公益事业,其历史价值被忽视,令人痛心,值得深思。馆校合作还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探索阶段,馆校合作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究其原因,馆校双方都缺乏深度合作的意愿,双方合作的主动性都不够。如果馆校缺乏深度合作,必然会影响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效果,限制了历史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也违背了历史博物馆研学的初心。

二、历史博物馆研学难题的破解路径

1.开展线上游览,实现智慧参观

邳州博物馆经过多次升级改造,科技含量有了很大的提升。邳州博物馆建立了官网和微信公众号,邳州博物馆官网开设了《数字文博》《葬品欣赏》《网上展览》和《语言导览》等参展栏目。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邳州博物馆临时闭馆,但是为了满足文物爱好者的文化需求,实现停馆不停展,邳州博物馆官网开通了线上“云展览”平台,在疫情期间,广大网友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邳州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为了提高线上参展的效果,邳州博物馆安装了“自助讲解员”系统,即自助讲解服务系统,参展者只要扫描文物旁边的二维码,即可免费观看、收听对应文物的文字解说和语音讲解。例如,学生想观赏馆藏精品“东周青铜编钟”时,只要登录邳州博物馆官网,点击“藏品欣赏”栏目,就可以轻松地欣赏到“东周青铜编钟”的图片,再结合文字介绍和音频介绍,并借助“自助讲解员”系统,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东周青铜编钟的相关知识。邳州博物馆以数字化的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展现文物,呈现邳州文明的发展,用科技活化邳州宝藏,让“冰冷”的文物“鲜活”起来。学生宅家就能够了解文物知识,在云体验的过程中,体现了人文关怀,凸显了邳州厚重的乡土文化底蕴,这样的参观才有温度,才有底色,才有力量。参观文物既要知其义,更要明其理。“云展览”平台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提升了学生的参观兴趣,实现了智慧参观的效果。疫情期间,邳州博物馆的线上“云展览”点击量大幅提升;后疫情时代,邳州博物馆的线上“云游览”平台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让线上参观与线下参观成为博物馆游学的常态。

2.进行科学规划,实现“硬核”参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课程资源的选择要注重其所呈现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要选择那些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历史的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对历史进行正确的认识。”[3]在娱乐多元化的今天,让学生爱上博物馆,需要教师的科学规划和价值引领。博物馆研学活动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文化体验。为了提升学生的参展兴趣,笔者选取了七年级历史第21课的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邳州博物馆”,开展探究性学习。作为研学活动的总导演,历史教师要规划好研学的目的、内容、步骤、路线、注意事项、预期效果等内容。高质量的研学方案需要历史教师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共同商讨、制定。在规划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此次研学目的是什么,理解此次研学有什么意义,研学活动结束后有哪些重要收获。提出问题是文物参观最为珍贵的元素,学生只有带着问题去参观,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才能改变重游轻学的现状,才能走出伪研学的误区,最终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教师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科学而系统地谋划布局,才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游览兴趣,提升学生参观的内驱力,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扩大学生的参与度,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文物鉴赏素养,走出历史博物馆研学的误区,实现参观的效果。

3.加强馆校合作,实现深度参观

馆校只有实现深度合作,才能凸显独特的育人价值。馆校合作不能简单理解为学生到博物馆的参观人数与博物馆到学校开展文物展览的次数,而在于馆校合作的深度。比如博物馆可以为学校开展科普活动、专题讲座和各类培训,学校也可以将邳州博物馆设立为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定期开展主题参观活动。为了提升馆校合作的意愿,培育学生文明参观的素养,发挥博物馆独特的育人功能,在5月18日的世界博物馆日到来之际,邳州博物馆举办了主题为“文明参展从我做起”的专题展览活动,本次活动由邳州博物馆主办,邳州市第四中学协办,为馆校深度合作拉开了序幕。当学生游走于邳州博物馆之中,零距离接触到家乡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明,古老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博物馆里一件件陶器、玉器、编钟、乐器见证了邳州历史发展的脉络和文化积淀。尤其是在观赏镇馆之宝“大象门齿化石”时,学生了解到:大象门齿化石是距今约20万年前的纳玛象化石。学生被“大象门齿化石”所震撼,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由于活动很接地气,对于这场深度文化体验,让大家意犹未尽。参观文物既要欣赏其沧桑的外表,又要发现其深厚的内涵,才能真正体现文物的历史价值。馆校只有实现深度合作,才能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共同培育良好的学习生态,践行历史博物馆研学的初心。将历史课堂搬到博物馆,让博物馆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第二课堂,学生欣赏到了平时只能在书上见到的文物,增强了文物保护意识,彰显了博物馆人虔诚无比的工匠精神,提升了文物鉴赏,从而实现深度参观的效果。

4.讲好文物故事,实现生态参观

好的文物故事一定要真实而质朴,鲜活而生动,才能让人终生难忘。笔者选取七年级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邳州博物馆”,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题是“讲好邳州博物馆的故事”。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要求全体同学参与,每组6名学生,每组选出1名学生担任小小讲解员,活动结束后还要评选出金牌讲解员。学生讲解员只有充分准备、深度挖掘,才能将蕴藏在文物背后的一段段故事讲得生动、迷人。为了讲好文物故事,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进行了精心准备。有的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有的学生提前到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还有的学生咨询博物馆讲解员,有些学生还主动参加由博物馆开展的“学生讲解员”培训活动。例如,第二小组学生讲解员在讲解“第二展厅‘古徐国展厅”时,由于准备十分充分,讲解十分清晰、准确,与专业讲解员无异。通过同学代表的讲解,使大家了解到:“古徐国”是世界徐氏文化发源地,位于邳州市戴庄镇梁王城遗址,该遗址是邳州悠久文化历史的一个缩影,现藏于邳州博物馆第二展厅“古徐国展厅”。学生通过精心准备、亲力亲为、深度体验,用心用情地讲好邳州历史文物的故事,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学生讲好邳州文物故事充分体现了同伴合作与师生互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方式,有益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从而脱离应试教育的束缚,实现生态参观的效果。

5.宣传乡土品牌,实现共享参观

资源只有共享,其价值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4]。宣传乡土品牌的过程,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江苏文明网”“学习强国”APP、“腾讯”视频、“邳州银杏甲天下”微信公众号等多家主流媒体对邳州博物馆进行了专题报道。例如,2019年12月9日,“学习强国”APP发布了标题为《邳州博物馆焕新颜》的专题报道。

邳州博物馆登上国家级“学习强国”APP平台是博物馆资源共享的典型案例,是打造新时代邳州乡土品牌的最好注脚。通过“学习强国”APP平台,可以让更多的文物爱好者了解邳州博物馆,让名不见经传的邳州博物馆家喻户晓,推動了邳州地域文化的快速传播,提升了邳州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共享水平。文化没有边界,邳州博物馆只有走出邳州,实现资源共享,才有灵魂,才能赋予国宝文物更为时尚而生动的表达。

历史博物馆研学要以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为价值旨归。博物馆研学是学生难得的学习机会,走进邳州博物馆,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博物馆研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收获到知识的快乐,领悟到文物的价值,分享到历史的感动。同时,也能够深度挖掘邳州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乡愁记忆,增强区域文化自信,回归历史博物馆研学的初心,从而有效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参考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45,60.

[2] 邱涛.研学旅行失衡的表现、成因及矫正[J].教学与管理,2020(10):34-35.

[4] 薛伟强,范红军,陈志刚.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237.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馆校邳州历史博物馆
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简介(续)
邳州消防出实招 打通“生命通道”
最美的风景
——江苏邳州老年大学校歌
公共图书馆馆校合作推广实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
浦城庆元山革命历史博物馆开馆
试论馆校合作
馆校合作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以故宫“陶瓷”主题课程为例
“馆校结合”中的两个“三位一体”——科技博物馆“馆校结合”基本策略与项目设计思路分析
邳州走出一条特色养老服务之路
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藏品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