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又称羊雀菌、羊肚蘑等,被誉为四大野生名菌之一,营养价值很高。近年来,羊肚菌在北方地区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由于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春季风多干燥,对羊肚菌的出菇较为不利,需要合理安排种植茬口,并借助设施对温度、湿度进行调控,以满足其出菇条件。 现将羊肚菌日光温室冬春茬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设施及模式
1.栽培设施
选择周围无工厂、矿区,空气和水源没有污染的半地下式日光温室种植。要求日光温室跨度不小于7米,每栋面积在1亩左右,土壤pH值在6.5~7.5。
2.栽培模式
羊肚菌生长周期短,可结合当地蔬菜生产,采用“菌—蔬”模式進行种植,即春夏季种植一茬蔬菜,冬春季种植一茬羊肚菌。这样可形成高效的菌、蔬轮作复合种植模式,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前茬作物应重施腐熟的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有利于后茬羊肚菌的生长;不宜施化肥;忌用杀菌剂。
二、品种选择
目前,羊肚菌的栽培品种主要是黑色品系的梯棱羊肚菌、六妹羊肚菌和七妹羊肚菌。其中,梯棱羊肚菌和六妹羊肚菌种源相对稳定,适应性强,占我国羊肚菌栽培面积的80%以上。
三、播前准备
前茬作物应在9月底前收获完毕,10月初清除棚内杂草、杂物,对棚内土壤进行10天的高温闷棚消毒。闷棚后浇足底水,10月下旬土壤相对湿度在50%左右(手捏成团,从1米高处自由落下能散开)时整地起垄,垄宽80厘米、高15~20厘米,垄沟宽40厘米。
四、播种
1.播种时间。10 月下旬购买菌种(袋装),并在当天完成播种(最迟次日完成播种)。
2.播种方法。冬春茬羊肚菌的播种方法有撒播和条播两种。撒播方法:先将每亩播种量的袋装菌种195公斤倒入盆中,然后用98%磷酸二氢钾50克加水7.5公斤溶解后与菌种搅拌均匀。之后将拌好的菌种均匀地撒播到垄面上,再覆2~3厘米厚的细土。撒播菌种后可撒播适量的小麦,以起到保持湿度、减少强光直射、减少菇体灼伤、防止土壤板结的作用。
五、播种后管理
1.养分管理
(1)摆放营养袋。11 月上旬(播种后15天),土壤表面开始形成白色菌霜时摆放营养袋,每亩摆放营养袋1600~2000个。摆放营养袋时,先将营养袋捏松,用打孔器在营养袋的一面拍3~5次打孔,然后将打好孔的一面朝下摆放,每垄摆放3排,成“品”字形,按压使其贴紧土壤表面。在甘肃省榆中县栽培羊肚菌,营养袋一直放置到采收结束,其间要及时清除霉变的营养袋。
(2)喷施葡萄糖或磷酸二氢钾。灌出菇水后,每亩用15%的葡萄糖溶液500毫升或磷酸二氢钾20克兑水25~30公斤喷施,可促进羊肚菌的生长。
2.温度、湿度管理
播种当月至翌年3月中旬,日光温室内温度控制在白天17~18℃、夜间不低于10℃,空气湿度保持在50%左右。翌年3月中旬,当外界气温回升至12℃以上时,日光温室内温度应控制在15~20℃,空气湿度保持在50%~80%。再过7~8天,土壤表面就会出现大量幼菇。4月上旬,当菇体达到采收标准进入采收期时,日光温室内温度应控制在15~20℃,空气湿度保持在50%~80%。
3.水分管理
播种后至个别“报信菇”出现时,采用喷灌方式少量多次浇出菇水,直至将20~30厘米厚的耕作层浇透,但要注意不能造成垄面积水。之后根据土壤湿度情况适量喷水,保持土壤表面湿润。采收前1~2天停止浇水。头茬菇采收完毕后再浇1次透水。
4.光照管理
羊肚菌喜光但怕直射光,以散射光为宜,俗称“三分阴七分阳”。日光温室棚膜上覆盖的草帘或棉被之间应留10~15厘米宽的空隙,光照过强或过弱,均不利于菌丝的生长发育。
5.病虫害防治
在羊肚菌栽培过程中,有少量白霉病发生,尚未发现明显的虫害。白霉病主要由高温、高湿引起,其防治措施为:控制好日光温室内温度;做好棚内排水工作,防止积水;发现病株及时清除,以避免病害蔓延。一般病虫害主要采用农业措施和物理措施进行防治,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六、采收
翌年4月上旬,当羊肚菌长至盖径4~8厘米、棱纹与凹坑明显可见时,即可采收。一般间隔7天左右采收1次,采收期20天。采收前须捡除杂物及破碎菇、霉烂菇,采收后确保羊肚菌不带泥。羊肚菌产品以鲜品、干品方式销售,但由于其保鲜技术不成熟,加之采收、采后处理措施和运输等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产业链不完善,目前市场流通以干品为主。采收后通常采用自然晾干的方式,当晾至形状固定、手捏易碎时,表明羊肚菌已晾干,可以上市销售。
(转载自《中国农技推广》,甘肃省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李玉娥 崔银花 祁丽萍 金胜利 李延生 邮编:730100;甘肃省榆中县在荣合作社 王在荣 邮编:73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