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媒到新媒体的转场

2022-05-30 22:58贾立芳
北京文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燕赵接龙副刊

贾立芳

2005年,我大学毕业之后应聘到《河北青年报》副刊部工作。上中学的时候,我就有过当记者的梦想,进报社工作也算是得偿所愿。《河北青年报》创刊于1949年,最初由共青团河北省委主管,2003年由机关报脱胎为省级大众都市报。我進报社的时候,纸媒正呈如日中天之势,在副刊部工作的十年,是纸媒的黄金时代,也是我个人最好的青春年华。

石家庄的市场化大众都市类报纸还有《燕赵都市报》和《燕赵晚报》,《燕赵都市报》的口号是“一纸风行燕赵”,《燕赵晚报》更侧重石家庄本地的新闻报道。异军突起的《河北青年报》,采编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凭借一股青年的新锐之气脱颖而出,除了有时效性的新闻报道以及有分量的深度报道,风格清新活泼的副刊板块也颇受读者欢迎。当时副刊开设了“专栏作家”“文化视点”“历史漫谈”“时代笔记”“茶余饭后”“连载”“读书”“漫画”等众多版面,一方面邀请文化历史领域的专家学者在报纸上撰文,另一方面也给喜欢舞文弄墨的文学爱好者留有一席之地。

“时代笔记”版面所有稿件都来自读者投稿,以散文的形式记录下生活中令人难忘、感动或唏嘘的瞬间,为时代留影。这个版面刊发了很多本地优秀作者的稿件,有些作者因为长期投稿还和我成了朋友,如今他们中有人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作家、诗人,并进入省、市作协工作。“茶余饭后”版面刊登的稿件更接地气、篇幅更短小,甚至连三两句话的段子都可以投稿,只要读后让人会心一笑或者有所思考就可以。那时我租住在离报社走路十分钟就可以到的老旧小区,每天早晨上班路上都可以看到在报刊亭买报、读报的人。有的是上班族,在等公交车的间隙翻开报纸快速浏览;有的是退休的老人,戴着老花镜认真阅读,那沉浸其中的样子时常令我生出一种职业自豪感。

为了把副刊办得更出彩,我们也开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连载”版面除了节选热门新书进行刊登之外,还开设了“读者接龙”的栏目。这个小栏目由编辑创作小说开头,设置主要人物,接下来的情节全部由读者来接龙创作,每天在报纸上更新一千字,有点类似网文的创作。不同的是故事创作由不同的人来完成,而且读者可以控制故事的走向。我们组建了接龙写作QQ群,每天晚上签版完成之后就将最新的故事情节发布在群里,给读者留出稍微宽裕一点的时间进行创作。在这个接龙写作QQ群里,有学生、公司职员、个体商户、家庭主妇等,虽然身份各异,但大家心中都有一个文学梦。虽然大家素未谋面,但就像相识已久的朋友那样,经常在群里聊得热火朝天。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我作为群主还曾组织过多次线下聚会。现在想想,真的很怀念那段日子,怀念一家报纸副刊聚拢起来的人气,更怀念人与人之间的坦诚、信任。

后来由于版面的调整,“读者接龙”的栏目不复存在,我的工作重心也转移到文化读书类稿件的采访和撰写上。由于很多新书发布会和文化沙龙都是在北京举办的,所以那些年我有很多周末都是在北京度过的。随着高铁的兴建,从石家庄到北京仅需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车程,那时还没有疫情,我又是单身,所以接到新书发布会的通知之后,随时都可以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为了方便在北京出行,我还办理了北京市的地铁卡,那张小小的蓝色卡片,随我逛了北京的很多书店,见了很多学者大家:来自大洋彼岸的傅高义、比尔·波特,来自宝岛台湾的林怀民、杨照,以及大陆作家贾平凹、毕淑敏、阿来、曹文轩……每年1月份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前后,是我最忙碌的时候,白天马不停蹄地跑各种新书发布会,晚上则是和出版界朋友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记者聚会。那时已经有了微信,平时大家都是在QQ和微信上交流,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难得可以聚在一起,于是相约喝茶、聚餐、玩“天黑请闭眼”等推理游戏。出版机构营销编辑和文化记者以年轻人居多,于是几场聚会下来,居然促成了几对姻缘,在业内传为佳话。

2015年前后,面对新媒体平台迅速崛起的环境,报社对所有报纸版面进行了大幅调整,副刊部不复存在。我兜兜转转,先后在女性、家装、健康等板块工作,2018年之后又重新做文化读书类报道。不过,这时的工作重心已经不在报纸,而是侧重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我们在微信、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网易等平台都开设了账号,将有价值、有新意、有看点的文化报道以及相关书摘以图文的形式在这些平台发布,在获得点击量的同时还能获得现金收益。刚开始做的时候,每篇文章的点击量只有几百、几千,尝试了不同的风格,并且在标题上下了一番功夫后,很快就有起色了。对石家庄一位出版了新书的甲状腺癌患者的采访稿件,在今日头条平台上点击量超500万,点赞量7.7万,评论近3000条。作为编辑,最快乐的事情就是隔一段时间刷新一下网页,看着点击量噌噌不断跳跃着往上涨,内心成就感满满。当点击量不理想的时候,绞尽脑汁改标题,往往会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曾经有一条书摘稿件,以农民企业家致富后为乡亲们捐款修路的思路起标题,点击量只有一千多。当我把河北农民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这个新闻点提炼出来更改标题之后,点击量达到96.4万。这是纸媒时代不曾有过的新鲜体验。

近一两年来,一篇图文收获超百万点击量以及数千元收益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各个平台也把资金扶持的重点放在了短视频领域,我和同事在继续做报纸、图文的基础上,也开始在短视频领域进行探索。写脚本、拍视频、学剪辑……新闻人,永远在路上。不管传播媒介如何变迁,我相信有价值的内容永远都会有读者。

猜你喜欢
燕赵接龙副刊
决胜脱贫攻坚的燕赵答卷
报纸副刊,还有新空间吗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慷慨悲歌话燕赵
水黑燕赵
燕赵英杰
词语接龙
词语接龙
如何正确认识党报副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