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是我的一条生命线
年龄:75岁
作品墙
《疯劫》(1979年)、《女人,四十》(1995年)、《桃姐》(2012年)等
待映墙
暂无
荣誉墙
第7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第2届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 《投奔怒海》
第15届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 《女人,四十》
第19届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 《千言万语》
第28届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 《天水围的日与夜》
第31届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 《桃姐》
第34届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 《黄金时代》
第37届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明月几时有》
第17届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优等剧情片 《疯劫》
第32届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 《女人,四十》
第36届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 《千言万语》
第48届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 《桃姐》
第51届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 《黄金时代》
“75岁应该还能拍电影吧,只要身体允许,有喜欢的剧本,我就会继续拍下去,没想过退休的事。”2022年7月29日,75岁的许鞍华导演带着她的新电影《七人乐队》与观众第37次相约大银幕,而这位著名导演的上一部执导作品《第一炉香》于2021年11月25日上映,两部影片上映时间相隔大约8个月。在以男性为主导的中国香港影坛,崛起于香港新浪潮时期的许鞍华业已耕耘47年。如今浪潮早已褪去,可她保持着每两年至少推出一部电影的频率,摄影机不曾真正停下过。
“40后”许鞍华坚持在第一线,并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旺盛的创作力,对于电影行业而言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她还在开拓和探索更多可能。“抓紧拍电影是我的一条生命线,是我自己得到一点价值的唯一途径。”在以许鞍华为主角的纪录片《好好拍电影》中,她如此评价自己。电影早已细细密密地织入了许鞍华的生命当中,是最重要的,是最大爱好,是“生命线”,所以她还要继续好好拍电影。2020年,许鞍华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是全球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性导演。这个沉甸甸的奖杯肯定了许鞍华的电影成就,但也可能让她贴上光荣“退休”的标签。可是,许鞍华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不止是《第一炉香》《七人乐队》,她还在期待着自己的下一部新作诞生。
TA曾点亮影史
不一样的女导演
从1975年进入电视台成为胡金铨的助手开始,许鞍华已经在影视行业工作了47年。在很多人眼里,这个“嫁”给电影的不老女孩似乎永远有做不完的事。在拿下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之前,她已经是华语电影导演中斩获金像奖、金马奖最多的导演,六度获得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三次获得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这些辉煌的获奖经历,某种程度上映照着其不凡的电影人生。
香港资深影评人列孚曾经写过一段话:“1984年,许鞍华如日中天,比后来的王家卫更红。”在同时代出道的中国香港导演中,许鞍华起步阶段的履历是相当漂亮的。当年,中国香港电影几乎都是《精武门》《龙争虎斗》之类的打戏,许鞍华、徐克、严浩、于仁泰等一批青年导演在国外看到了电影的更多可能,决定将镜头对准现实生活,由此开启了后来影响电影史的中国香港电影新浪潮。
作为“中国香港电影新浪潮”唯一的女性导演,许鞍华的入行之作《疯劫》亦是相当出圈:她将一桩真实的凶杀案讲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推理故事,再加上滑动变焦、手持晃动等拍摄手法,老掉牙的情感纠葛问题被更多元素丰满。1979年,《疯劫》一上映就不仅打破了当时的香港地区票房纪录,还拿下包括优秀剧情片在内的三项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这让许鞍华一出道即成为他人仰望的对象。
活到老,拍到老
七十,继续拍
在《好好拍电影》纪录片中,导演陈果总结道,“综合她这些年的电影,她都是走一种人文精神多一点的路线。这种路线在香港是很迂回的,香港其实很难拍这类电影。所以鞍(许鞍华)坚持到现在,不止说是奇葩,更可以说是奇迹。”相较徐克等同期导演,许鞍华选择了一条艰难的导演之路。这位以商业类型片一炮而红的中国香港电影新浪潮旗手,居然转而拍出壮怀激烈的《投奔怒海》,严肃宏大的《千言万语》,以及充满寻根意识的《客途秋恨》,率先关照历史与现实。在彼时沸腾着功夫、爱情、喜剧等类型片的中国香港电影市场中,她的“行为”有些格格不入,进而导致其得不到稳定投资。许鞍华曾说,所谓中国香港黄金电影年代,恰恰是她最艰难的时期,因为鲜少有人愿意投资文艺片。
在结束许鞍华长达十年创作低谷期的《女人,四十》(1995年)中,以40岁的中年人视角注视着日常生活,并挖掘出其中沉重又平静的部分,用温柔而和善的力量治愈中年危机。这股力量在《桃姐》和《天水围的日与夜》中被更加熟练地运用,生与死、新与旧、昨日与今朝,全部被以极为温和的方式呈现。有人说,看许鞍华的电影,有一种与她一起慢慢变老的况味。60岁以后,许鞍华通过自己的作品反复讨论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她感同身受地将养老院作为《桃姐》的重要场景,用带着冷酷的镜头语言,唤醒社会对老龄问题的思考。银幕上,许鞍华电影里的女主角从青春少女渐渐成长为中老年女性;银幕下,许鞍华似乎在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永不停歇的摄影机,告诉影迷,电影即是她的人生。
所以说,想让许鞍华“退休”几乎不可能,虽然她本人曾流露过某种投资焦虑,时刻谨记把每一部当成最后一部拍,但是她总能找到方法继续拍下去。这大约也是狮子山精神在许鞍华身上的映照。在《女人,四十》里,乔宏饰演的爷爷最后那句人生是很过瘾的,既是电影的主基调,也应该是许鞍华导演人生的底色。
热情,永不熄灭
尽管2019年,电影圈内曾流传许鞍华的下一部新作可能是根据白先勇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永远的尹雪艳》,但是后来由于资金、演员等诸多问题,项目似乎搁浅。紧接着,许鞍华将目光转向其最爱的张爱玲身上。然而,从《倾城之恋》到《半生缘》再到《第一炉香》,许鞍华改编张爱玲的小说屡拍屡败,但她还是选择继续下去。“我所承受的文艺教育是,做创作要做到一个极端,好像萧红、张爱玲那般。那些人为了一个创作是会废寝忘食的,我年轻时向往这样,就是你要做到呕血死掉。”与看似温吞的外在形象不同,许鞍华是工作狂。拍外景时,许鞍华永远冲在队伍的最前面;拍摄时,她又常常因为过度投入而在片场摔倒;年轻时,与爱人分手了,许鞍华会暗自松口气,“啊,终于可以专心拍电影了”;她也会暗暗算偶像英格玛·伯格曼在自己同样年纪已经拍出多少部电影。2021年,74岁的许鞍华接受采访说,过几年还想到国外念书学写剧本,探索更多影片敘事风格。
最让人佩服的是,许鞍华永不放弃的精神,因为拍电影、当导演就是她的价值。“我觉得我拍戏的心态有点像一个赌徒,而且是一直不肯离台那种。”除非身体条件不允许,否则许鞍华大约不会主动放下导筒。或许她目前尚未有新作计划,但是许鞍华曾表示自己永远都在等待下一部的路上。(文 伯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