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
义务普法600余场,化解矛盾1500件,这对银发夫妻成了乡亲们的“守护神”。
2022年5月15日“国际家庭日”,倪伯苍兴奋地说:“老伴,今天咱俩作为‘全国最美家庭代表要登上央视荧屏了!这少不了你默默的支持啊。”陈玉兰笑容满面,难掩激动地说:“只要你愿意干,我就会一直支持你!”
排忧解难,《民情日记》记心声
今年74岁的倪伯苍是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海复镇庙基村第一党小组组长、第一网格网格员,72岁的陈玉兰则是第一网格妇情信息员。网格员,就是服務网格化社区居民的管理员。老两口服务的网格包括1条街道、2所学校和8个村民组共363户1500多名村民。
由于庙基村第一网格是镇郊接合部、近村镇的赶集点,区域内治安环境复杂。倪伯苍每天吃完早饭,便和老伴一起上岗巡查安全隐患,收集民情民意,解决矛盾纠纷……并且,把村里发生的事写进他的《民情日记》里:
2015年1月13日,23组施毅常年不在家,交养老金不方便,帮其代缴。
2018年10月2日,午夜12点钟手机突然响起,电话里语速急促,邻居养猪专业户陈新华的妻子求救,说丈夫鼻子、口里出血,神志不清。
2019年,庙基村21组袁国兴种的成熟的葡萄开始烂果。
2021年3月10日,村民小顾住院手术,儿女因为老人医药费、赡养费有了纠纷,需要进一步调解。
……
2020年7月,倪伯苍刚担任网格员时,对老伴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后我得多买几个本子回来记录‘民情,把村民们大大小小有待处理和已经解决好的问题,以及活动策划、时事政策和法律法规详细记录下来。将处理经验记下来,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可作参考,为老百姓办事也有据可依,有案可循。”陈玉兰很支持丈夫的做法。
夫妻俩每天走村串巷,挨家上门了解村民家庭的实际情况,走访一户就记录一户,这便有了第一本《民情日记》。倪伯苍和陈玉兰发现,村里居住的大多是留守老人与儿童。2013年5月21日,倪伯苍在网格党小组会议上提出吸引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的想法。能让村民们在家门口赚到钱,更好地照顾老人,陪伴孩子,小组成员对这一想法都很认同。
当晚,倪伯苍就打电话劝说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民小黄、小李回乡创业。长途电话一打就是两个半小时,生性节俭的倪伯苍这次却一点儿也不心疼电话费。电话那头的小黄、小李也被老人的热忱感动,决定回乡创业。倪伯苍夫妇还帮回乡创业的青年申请贷款,办理手续。在二老的支持下,小黄创建了东元镇最大的服装批发、零售店,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提供了16个就业岗位。
多年来,倪伯苍从不关手机,随时为网格内的村民排忧解难。常常,陈玉兰把热腾腾的饭菜端到桌上,他刚吃两口,手机便响了。她眼睁睁看着饭菜变凉,只好再去给老伴热一热。可是,他放下手机拿起筷子,手机又响了……在寒风刺骨的冬天,有时倪伯苍吃一顿饭,陈玉兰要热上3遍。
2018年10月2日晚上12点,倪伯苍的手机突然响起!邻居陈新华的妻子急声求救,说丈夫鼻子、口里出血,神志不清。倪伯苍赶紧拨打了120,然后与老伴赶到陈家,帮忙准备了治疗费用、衣服、毛巾等住院用品,随救护车送陈新华到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脑外科实施开颅手术。经过院方的全力救治,陈新华终于转危为安,捡回一条命。倪伯苍夫妇一直在医院里陪着陈妻,一夜未睡。
陈新华在南通住了20天院,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妻子只能每天形影不离地守在病床前照顾他。陈新华是养猪专业户,他这一病,家里的猪就没人管了,夫妻俩为此忧心忡忡。陈玉兰热心地说:“咱们是邻居,我和老伴帮你们喂猪!”倪伯苍也说:“对,让老陈放心养病!”从那以后,老两口每天帮陈家做猪食、喂猪、收拾猪圈,累得腰酸背疼也没有一句怨言,一帮就是8个月。
陈新华病愈后,感激地送来礼物道谢,倪伯苍夫妇一概不收,说:“你的健康平安,就是对咱们最好的礼物!”
这对银发夫妻明明可以颐养天年,为何会做忙碌辛苦的网格员呢?他们自己的家庭,又是什么模样?
古道热肠,银发夫妻成为网格员
倪伯苍和陈玉兰是一对恩爱夫妻,育有一个女儿。年轻时,倪伯苍在北京工作,陈玉兰在老家务农。有一次,倪伯苍在电视上看见男人们都给妻子送礼物,很受触动。当时,他刚把工资寄回家,但还是省吃俭用,给妻子买了一条5元的项链和一只20元的手镯。陈玉兰收到丈夫从北京寄来的礼物,感动得眼圈都红了,这件事成了她最幸福的回忆。
倪伯苍很简朴。1996年,他被评为“全国先进执行经理”,获得特别贡献奖,也没舍得给自己买身新衣服去领奖。但是,他却用奖金给妻子、女儿、女婿每人买了一件新衣和一双新鞋。陈玉兰和女儿心疼他,花180元买了一件皮衣悄悄寄到工地。相互关心体谅,是他们家最大的特点。
倪伯苍非常注重晚辈的品行,经常向女儿倪胜男讲述自己年轻时当渔业大队会计廉洁掌权的经历,教育她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女儿升职企业人事科后,掌管贵重物品库的钥匙,他马上告诫女儿手脚要干净,勿生贪念。女婿当上车间主任,他又教导女婿同事间要团结,做事要稳重。外孙走上工作岗位,他高兴之余不忘教育外孙要心怀感恩,热爱党和国家,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2008年,60岁的倪伯苍回到家乡养老。陈玉兰原以为夫妻俩从此可以安享晚年,没想到老伴更忙了。因为倪伯苍讲话做事公道,又是一位老党员,村民们对他非常敬重,遇到大事小情都来找“倪家伯”评理。
2012年,启东市实行网格化管理,招聘网格员,每月财政补贴60元。因为管理范围大、中心工作难推进,村民们都希望德高望重的“倪家伯”来当。同年7月25日,倪伯苍成为首批网格员。
从那之后,倪伯苍的身影常常出现在乡村小巷、田间地头,却极少出现在自家地里,农活儿全靠老伴陈玉兰一人承担。她嘴上不说,但心里不满。于是,他每天早上改为5点起床,先下地干完自家农活儿,再按时去上岗巡查。
时间长了,陈玉兰渐渐理解了老伴的做法。每天晚上,倪伯苍坐在书桌前,认真记下当日的走访情况时,她会默默地为他倒上一杯水;夏天蚊子多,她会在他附近点上蚊香。后来,她干脆也去做了网格员,每天夫妻俩一起巡查走访,为村民们服务。起初,倪胜男很反对父母这么大年纪去当网格员,担心他们累坏身体。但看到老两口每天都很有干劲儿,神采奕奕的,慢慢也就接受了。
身教胜于言传,倪伯苍夫妇乐于助人的精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儿和女婿。2018年8月,村民袁国兴种的6亩葡萄成熟了。但由于连日干旱,葡萄开始烂果,眼看一年的辛苦將化为乌有。倪伯苍夫妇得知后,心急如焚。倪胜男和丈夫随即与电视台联系,争取到免费广告的支持。他们还与海复镇政府联系,动员全镇各乡村一起销售,在短时间打开了葡萄的销售渠道,为袁国兴挽回了近6万元的损失。
每次有村民来家里求助,倪胜男夫妇都热情接待,让对方如沐春风。倪胜男甚至成了父母调解村民矛盾的得力助手。有一次,村民陈建新与妻子王晓芬闹离婚。王晓芬认为,丈夫是上门女婿,家里的一切事情应该由她做主;陈建新认为,虽然他是上门女婿,可家里的钱主要是由他挣来的,所以家事应该由夫妻俩一起做主。王晓芬吵不过丈夫,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当时,倪伯苍不在家,倪胜男陪着母亲一路追寻,气喘吁吁地追了数里路,一直追到东元镇西市梢村才追上,脚上磨出了几个血泡。
“夫妻之间有话好好说,不能动不动闹离婚,一离婚这个家就散了……”经过母女俩和风细雨的劝说,王晓芬的怒气慢慢消了。倪胜男牵着王晓芬的手来到自己家里,为她倒茶,帮她洗脸,陪她谈心。在她的努力下,这对夫妻终于和好如初。
基层普法,建起“家庭普法站”
多年来在网格中走访的经历,让倪伯苍意识到:许多村民产生矛盾的症结在于法律意识淡薄,所以处理问题方法不妥,“首先,要让群众知道法律是什么、自己能做什么,这就得做好法治宣传”。
2016年,倪伯苍夫妇腾出两间平房,在家中成立了启东市首个以网格为基础的个人调解室。他们调解的案子既有家长里短的小事,也有棘手的疑难积案。为了及时做好调解工作,夫妻俩还组织了志愿应急救助队,利用废旧材料在自家屋前的小场地上,建起了南通市第一个网格版的“平安法治护航站”。宣传栏上有党的十九大精神、法律知识、预防诈骗提醒等内容,并定期展示最新政策、法律,帮助村民获取更多法律资讯,提高学法、用法的能力。倪伯苍夫妇经常跟大家分享与家庭相关的最新法律、法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等。
为了做好家庭美德宣传,2020年12月,倪伯苍夫妇又在家里设立“家长学吧”,被评为首批“启东市示范性家长学吧”。周边村民白天驻足在宣传栏前学习,晚上在附近唱歌跳舞,趁着间隙,陈玉兰会给大家讲讲家庭教育的方法:“咱们教育孩子要多鼓励,少指责……”
2021年8月18日,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村民小顾无法外出打工,没能按时给付父亲赡养费,父子之间发生严重纠纷。倪伯苍得知后匆匆赶去,因为太着急,在半路摔了一跤,忍着剧痛一瘸一拐地来到顾家。
倪伯苍进门后,耐心地向小顾解释了民法典中关于赡养老人的法条。听了“倪家伯”语重心长地劝说,夫妻俩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他的建议。接着,倪伯苍来到坐在门口的顾老伯身旁,握着顾老的手,贴着他的耳朵说:“小顾和他娘(妻子)都不容易,去年还做了手术。你要体谅他们,给他们一点儿时间缓缓。”在倪伯苍的调解下,一家人终于就赡养费支付问题达成一致。回家的路上,倪伯苍感到腿越来越疼,忙到医院拍片检查,才知腿已经骨折了。
做调解工作的时候,陈玉兰是老伴的最佳拍档。她性格温柔,从来没和老伴吵过架,也没跟别人红过脸,所以,妇女们都愿意来家里跟她讲心里话。调解的时候,倪伯苍讲法律,把握原则;陈玉兰则讲感情,人情味很浓。两人一唱一和,大大提高了调解的成功率。
“是倪家伯吗?我要起诉!”2022年正月初八一早,倪伯苍便接到村民陈嘉明充满火药味的电话。
40年前,陈嘉明的父亲陈尧忠带着两儿两女,与带着一儿一女的刘菊英重新组建家庭。半年前,陈尧忠中风瘫痪,刘菊英也病了,双方子女为赡养老人的问题争执不休。接到电话后,倪伯苍和陈玉兰分头行动:陈玉兰过去拉家常,试探双方子女的口风和态度;倪伯苍则请来了法官和律师。
当天下午1点,陈嘉明等人来到调解室。陈嘉明只想管自己的父亲,吵着让刘菊英的子女将继母接走,要求分开赡养老人。“老夫妻一起过日子,40年没红过脸,老了还要分开?大家以往关系都不错,何必撕破脸……”倪伯苍夫妇苦口婆心地分析利弊,法官和律师也帮忙调解。最终,双方子女达成协议,共同赡养两位老人。
在倪伯苍夫妇的带动下,庙基村第一网格将法治宣传与农民活动紧密结合,自发组建了一支集应急救援、文艺活动、普法宣传、巡防联防、关注民生为一体的网格综合性团队,自编教材十余套,成为启东首批农民平安法治学校巡讲点,仅2021年就在海复镇17个村和周边乡镇开展了30余次宣讲活动。
10年来,倪伯苍和陈玉兰夫妇为村民们义务普法600余场,调解矛盾达1500余件,其中婚姻家庭类矛盾300件,处理重大、恶性事件和矛盾20余次。在倪伯苍办公桌的抽屉里,整齐地摆放着《民情日记》,共80余万字。
“一间小屋,收藏了一个村庄的喜乐悲愁;一头华发,细数着田间地头的无悔春秋;39本日记、80万字记录,你把百姓的需要字字句句装满心口……”这是2021年12月4日,“2021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上给倪伯苍的颁奖词。2022年1月,倪伯苍在7000万网民的投票中脱颖而出,当选“2021年度全国平安卫士”。
2022年5月,倪伯苍家庭被全国妇联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如今,这对银发夫妻携手行走在网格间,不但是村民心中的榜样,也让村民看到了家庭幸福的模样。谈及未来,倪伯苍夫妇微笑着说:“发现问题,及时为乡亲们排忧解难,只要身体允许,我们就会一直做下去。”
力所能及地帮助乡亲们,是二老永恒不变的初心。
(除倪伯苍全家外,其他人物均为化名。感谢江苏省启东市妇联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