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龙
摘 要:九一八事变,东北军执行了南京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致使辽、吉两省相继沦陷。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驻江副司令长官万福麟,虽远在北平无法返回黑龙江,但仍控制着黑龙江军政大权。面对日军步步进逼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万福麟一方面秉持南京国民政府力避冲突,静待国联解决争端的方针;另一方面,推举马占山主持黑龙江省军政事务,下令在江桥打响抗战第一枪。
关键词:九一八事变;万福麟;江桥抗战
中图分类号:K26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10 — 0112 — 06
学界对于江桥抗战事件中历史人物的个体研究多侧重于马占山、谢珂等人,而对万福麟的研究却很少。当时一些舆论公然抨击他“安居平津,坐视马占山孤军苦战而不救,洵不抵抗主义之信徒也”。①然而笔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本文欲利用当时往来函电等相关史料,对万福麟在这一时期的举措进行评述。
一、江桥战斗前的准备工作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时任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兼黑龙江省政府主席的万福麟正在北平帮助患病的张学良处理军务,无法返回黑龙江主持工作。面对日军挑衅进攻,万福麟做了如下安排:
(一)寄希望于国联,望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事变发生后,张学良于9月19日凌晨在协和医院召集万福麟、戢翼翘、于学忠、鲍文樾、王树常等东北军重要将领参加会议,会上张学良表示:“日人图谋东北,由来已久,这次挑衅,来势很大,可能要引起大战。我们本应和他们拼战,不过绝非我东北一隅之力所能应付,必须全国抗战,所以只能速报中央,听候指示”。②在张学良看来,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东北军精锐大部分都调入关内,留在东北的兵力单薄,其实力尚不能与日军抗衡。因此为保存自己的军事实力,张学良将收复东北失地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身上,试图将东北的局部冲突上升为全国抗战。在这种情势下,万福麟等在场东北军将领对此皆表示服从。但仍有一些东北军将领的抗战情绪依然很高,有人甚至主张让万福麟返回黑龙江省主持大局。“张学良也几次劝万福麟返回黑省,万不作表示”。③
万福麟之所以没回黑龙江是有多种原因的:首先是交通问题,由于日军封路而无法返回;其次就是张学良久病未愈,万福麟必须留在北平帮助其处理军务;而最重要原因则是受南京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影响。9月21日,中国驻国联代表施肇基正式向国联提出申诉,控告日本关东军的侵略行径,要求国联主持公道。9月23日,张学良派万福麟、鲍文樾赴南京向蒋介石说明情况,蒋介石对二人嘱咐道:“你们回去告诉汉卿,现在他一切要听我决定,万不可自作主张,千万要忍辱负重,顾及大局。”④晚间,万福麟向蒋介石请示最后办法,蒋介石认为:“与其单独交涉而签丧权辱国之约,急求速了,不如委之国际仲裁,尚有根本胜利之望,否则亦不惜与倭寇一战,以决存亡也。”①当时蒋介石的全部精力主要集中在“剿共”和“讨逆”上,至于中日冲突则诉诸国联,幻想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以夷制夷,相信依靠国联的力量定能迫使日军撤兵。万福麟身为军人,当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对中央的方针政策完全表示拥护,最终决定“暂不回防,须俟中央对日表示确实办法后再行返防。”②9月30日,国联在日内瓦召开行政会议,通过解决中日满洲问题决议,要求日本军队在10月14日以前,撤回到九一八事变之前的占领区域。蒋介石和张学良收到该消息后,皆错误地认为国联调停即将成功。于是,张学良在发给黑龙江省军政人员的电报中说道:“兹接日内瓦国联行政院上月30日会议,对于中日事件决议,日方应将所有军队撤退,中国应负责保护满铁附属地外之日人之生命财产……”。③南京国民政府为此还专门成立接收委员会,准备在日本撤军后,委派张作相、王树常为专员前往接收。因此,万福麟在这一时期对日态度是同南京国民政府保持一致的,即寄希望于国联,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二)统一黑龙江省的军政指挥
万福麟主政黑龙江期间,一切政令,全凭己出。虽然张学良于1928年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领导,但东北地区仍由之前奉系军阀的老班底继续治理,享有高度自治。至于张学良和万福麟之间,虽为上下级关系,但张学良平时把主要精力放在辽宁的省政上,吉、黑两省事务一般都不会过问,因此,万福麟在治理黑龙江期间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滞留北平期间,万福麟将黑龙江省府行政大权交给其子万国宾代理,军事则由其亲信、省警务处长窦联芳负责。黑龙江省军政两界实行集体领导,分工合作,凡遇重要问题,须经集体决策后方可施行。由此可以看出,万福麟即使远在北平,却依然可以遥控黑龙江政局。可眼下如何应对敌人的进犯,省府委员们对此却莫衷一是,且万国宾资质尚浅,很难撑住局面。9月23日,窦联芳在万福麟的支持下,“以省政府的落款,向全省各地军政长官发布第一份军政两署电令,开始实行军政一体化领导”。④这在形式上,统一了黑省的军政指挥。
(三)维持省城稳定
此时的黑龙江已是人心惶惶,省城齐齐哈尔“自9月20日起,市面交易几陷于断绝,迁往东荒(即黑龙江省东部各县)及泰安镇(现为依安政府所在地)的人络绎于途”⑤。9月24日,各校奉省教育厅令休假20日,学生各返回原籍,群众心理更加混乱。⑥
在日韩侨民问题上,虽然当时黑龙江省内没有日本驻军,但有许多日本退役老兵和后备役组成的在乡军人,他们平日收集情报,一旦战争爆发随时都会武装起来加入战斗。对此,万福麟为表示遵守国联决议之精神,于9月20日下达电令:“辽宁、长春等处中日军警于皓(18日)日发生冲突,此不过是局部问题,将来自有正当解决办法。江省日韩侨民所在,多有深恐我军政警学人等,不明真相,为一时义愤所激,滋生事故”。让黑龙江省政府,严饬所属,不与计较,切实遵照。⑦10月2日,窦联芳根据万福麟的旨意,给省会警察厅发布了12176训令,训令指出:“日政府认沈阳冲突为不幸,已制止扩大并下令保护在日华侨,请我政府对于日侨亦一律保护等语转电到府,业经通电遵照。嗣开前到郑家屯日军之一部分,百余名開赴洮南,刻据报告该军已奉令撤回原防,于今早十点钟退出等情,足证此事不致扩大。江省距离较远,尤为毫无关系,深恐远道传讹影响治安,各属军政长官负有保卫之责,应即严饬所属,力持镇定,对于日韩侨民加以保护,余如政务工作及联防剿匪各大端,尤应切实进行,不得稍涉疏忽,以维治安而靖地方是为切要等因,奉此除分行外,亟令仰该局即便转饬所属,一体遵照此令”⑧
至于经济方面,省府财政枯竭,钱法毛荒,一时间黄金、金票价格暴涨,黑龙江的纸币无法在省外流通,几乎濒临一贫如洗的地步。为了维持金融稳定,万福麟于10月11日致电黑龙江官银号总办马赓年:“商家外汇拥挤足以扰乱金融,不妨处以决然与商会说明,告以大家应共维持,除本省随地通汇外,其对外省即可禁汇,度此危局再求整理,况马司令不日到省,情势亦料缓和,亦可谕知商民勿事自扰”。总之,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对稳定省城局势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下令打响江桥抗战
日军侵占辽吉两省后,迅速将矛头指向黑龙江省。由于黑龙江与苏联接壤,省内中东铁路在当时属于中苏共同经营,苏联在其中有着巨大利益,日本关东军对此有所顾虑,尚不敢直接出兵,于是便利用辽洮镇守使张海鹏部作为进攻黑龙江的先锋部队。张海鹏本是奉军老将,皇姑屯事件时,黑龙江督军吴俊升与张作霖一同被炸身亡,他便一心想接任黑龙江督军这个位置,可没想到的是张学良最后居然起用万福麟,因此便一直怀恨在心。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在日本人的利诱下于洮南宣布“独立”,并自称“洮索边境保安司令”,对黑龙江省构成严重的军事威胁。虽然万福麟一直对国联抱有幻想,但面对日伪军的挑衅进攻,他身为封疆大吏,理应守土有责。因此,早在10月8日万福麟便“下令黑龙江各省部队,向齐齐哈尔方面集结”①,以防止张海鹏的部队向黑龙江进犯。
(一)布防江桥,整军备战
黑龙江军队中最精锐的王永盛第29旅和于兆麟第30旅,早在6月间便追随万福麟入关讨伐石友三。当时驻扎黑龙江的东北军部队就只有张殿九第1旅、呼伦贝尔警备司令苏炳文第2旅、黑河镇守使马占山第3旅、吴松林骑兵第1旅、程志远骑兵第2旅、以及徐宝珍卫队团和樸炳珊炮团,这些部队武器装备和战斗力相对较差。在这种情形下,万福麟为做好防御准备,开始调兵遣将。彼时,敌人若想占领省城齐齐哈尔,必须经过洮(洮南)昂(昂昂溪)铁路上的嫩江桥。9月26日万福麟电令参谋长谢珂:“日人本具侵略之野心,过于退让,不知伊于胡底。故取绝对自卫,如卫队团暂不调动,可即先令苏(炳文)旅派队预备调至洮昂、江桥应用;如哈埠发生问题,再令卫队团开江北统希酌之。”②于是,谢珂开始奉命调动部队,到10月中旬在江桥一带完成了军事布防,并于10月10日将布防情况向万福麟作了汇报:“第一线为泰来,朱(凤阳)团之两连驻守,塔子城、景星归屯垦军防区,与朱切实连络;第二线为江桥,卫队团步兵一营附炮工各一连;第三线即江北岸各处,至于指挥系统拟以吴(松林)旅长指挥江北岸之骑兵,有事时以马(占山)为总指挥”。③次日,万福麟复电谢珂:“一切我弟总赞戎机,值兄未在署时,本有负责主持之任,况军情万急、时间最要,兄亦不能遥断,统盼随机应变,毋事瞻顾,尤当处处示以镇静,藉安人心”。④允许其在主持省务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相机行事。与此同时,万福麟还派其精锐部队于兆麟的第30旅返回黑龙江支援,于兆麟率部回省后又招募5000余人,其中大部分为其旧部,集中于齐齐哈尔。
(二)和平无望,决心抵抗
有一种说法认为:“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兼东北边防副司令万福麟长期住在北平,由其子万国宾操纵军政大权,在紧急关头束手无策。10月中旬,万国宾带领一批军政要员携眷及钱款逃到哈尔滨,当地群龙无首。万福麟却辞去责任,申请南京政府关注黑龙江政局”。⑤事实上,万国宾等人撤退哈尔滨,是遵照北平张学良“和平退让”之指示。而此时万福麟面对张海鹏的军事威胁,已做好迎战准备。
10月13日,张海鹏在日本人的扶植下,命令其部徐景隆少将率3个团为先锋向黑龙江省进犯。万福麟收到消息后立即电令谢珂:“张因曾受日人械弹服装实为日人所压迫,如来人商量则好言慰之,请其不必来江,若公然来犯则照原定计划武力拒之,不必犹疑。”⑥至于黑龙江省委方面,为了使日军遵照日内瓦国联会议上所声明的,在14日前撤回原占领区,军政两署联席会议决定:“预奉北平副司令行营电令,以张借日势,为悖谬行为,此际有日势掺杂,可暂容忍,对于省城,和平退让,军队暂避往安全地点,一俟东北对日问题解决后再论”。⑦
10月14日,黑龙江省委根据张学良的指示,由省城齐齐哈尔撤往哈尔滨避难,“万福麟家眷,亦避至哈府,省垣只留少数警察,维护秩序”。①但是到了晚上,日军仍没有按照约定撤兵。于是万福麟向黑龙江守军下达作战命令,并向谢珂提出如下建议:“可派徐团长宝珍率两营赴江桥设防,张部如有举动,即将江桥拆卸两孔,以断交通。”②根据万福麟指示,谢珂于15日对江桥北岸进行布防。
与此同时,万福麟致电张海鹏晓以大义,劝其回头是岸:“今闻兄(张海鹏)受日人压迫、东指省垣,是亦有合初衷。窃思江省军队本属国家,所有新陈代谢原无畛域之分,即以私谊论,我哥与良帅(张学良)及弟(万福麟)皆数十年契好,定能推爱弟之心及于部伍,如蒙雅量涵容,不以狂犯见责,实同沾德惠矣”。③并致电窦联芳、谢珂:“即请桂五兄(窦联芳)、韵卿弟(谢珂)务必制止(张海鹏)军事行动,专派要员前往接洽,总使地方不受糜烂,边圉得享平安,庶麟对于江省父老稍免愆尤于万一”。④这也是万福麟为避免战事做的最后努力。
可是,张海鹏仍一意孤行。16日拂晓,伪军徐景隆部向嫩江桥发动攻击,驻守江桥的东北军奋起抵抗,后徐景隆误触地雷身亡,伪军大乱,四处逃散。同时,为防止伪军再犯,守军根据万福麟之前下达的命令,破坏了江桥三孔。在此期间,前往哈尔滨避难的黑龙江省委“与万福麟一直保持联系”⑤,不久都陆续返回省城。此后数日,双方部队在嫩江两岸相持,并无冲突,这为后来马占山到省城就职赢得了时间。
(三)举荐马占山代行其职
为了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军政两署统一指挥,万福麟向南京国民政府提议,任命黑河警备司令马占山代理其省主席职务,以期尽快结束这种群龙无首的局面。马占山早年追随万福麟,是万的嫡系将领,可以说“马占山与万福麟在东北军里一直都是肩挨肩地从尉、校级军官升到将级军官”。⑥这样的人在万福麟看来,比较易于控制。而且让马占山代理黑龙江省主席,也得到了多数省府军政大员的拥护,万国宾于10月7日发给万福麟的电报中就曾说道:“对秀芳叔(马占山的字)担任主席及王南展[屏]去黑河极赞成,请即发表以维现状”。因此,万福麟最后决定由馬占山代行其职。10月10日,在张学良和万福麟的举荐下,南京国民政府正式任命马占山代理黑龙江省政府主席。黑河防务则交由黑龙江省骑兵第一旅旅长王南屏负责。同时,为了凝聚江省的军心、民心,万福麟还特意电令黑龙江省委:“盼以爱之忱推爱秀芳同心协力,以展新猷”⑦。并嘱咐黑龙江省各级的军政大员在马占山的领导下能够精诚团结,共同保卫家园,这为马占山的顺利继位铺平了道路。
10月19日,马占山抵达齐齐哈尔,万福麟特意致电鼓励道:“兄以北满重要,关系全局,乃呈准副座以弟继任主席,以弟之敏果足能捍卫边疆。乃今日洮张受日人鼓动,接受日方军人滥招蒙匪,竟欲夺江省不惜国命,甘为虎伥,前途何堪设想?得有我弟即日到省武力抵抗,幸省垣无恙。此后江省事务悉惟我弟是主,兄亦深信无他虞矣”⑧。第二天,马占山宣誓就职,并复电万福麟表示:“职以武人,不明治理,前奉电令,业经分电坚辞,复蒙副座电令慰勉,有加默查省内情形,实亦无人主政,因于今午率行就职,权为暂代,以资镇定。一俟时局平靖,钧座节旋,务恳转请收回成命,是所至祷”⑨。在一些人看来,万福麟举荐马占山代理黑龙江省政府主席是出于私心,目的是“自己仍旧遥领东北边防军驻江副司令官实职,为他梦想日后重返黑龙江掌握大权留有余地”。?輥?輮?訛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有了万福麟的举荐,才有了江桥抗战这一伟大的历史壮举。从这一点来看,万福麟对于江桥抗战是有贡献的。
10月20日,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宣誓就职后,日本关东军决定以修桥为名,直接向黑龙江进兵。21日,齐齐哈尔领事清水八百一向黑龙江省政府提出照会:“洮昂铁路系满铁株式会社押品,哈葛尔路桥被黑军破坏,拟由会社派工修复等语”。①马占山深知此乃日军妄图借机占领交通要道,为便于输送兵力进而夺取省垣,于是他毅然拒绝道:“洮昂路虽有日本一部债权,但该路权完全属于中国。江桥破坏,我方自当通知该路局工程人员赶紧修理,请转告南满会社,明其权责,毋庸派人兴修,以免误会”。②万福麟也深知日军阴谋,于31日致电马占山,建议向日方提出如下声明:“江桥修复后只准客货车通行,如有兵车东进,或任何军人随客货车东来者,我方为保持北满和平,仍从事防堵”。③第二天又复电马占山、谢珂:“现在情形既缓,如此尤应通饬前线部队,务须据江严防,不许渡过江口,免生枝节”。④马占山、谢珂根据万福麟的指示,将部队调动如下:“(一)程(志远)旅长除留骑兵两连外,速将其余各部队尽数开驻富拉尔基待命。(二)博克图第二旅之防地,即由第一旅派兵接防。(三)满洲里、扎蘭诺尔、海拉尔等处所驻之兵力,由苏(炳文)司令自行分配酌定。(四)满洲里应由苏司令酌派参谋长一员镇摄等情”。⑤
11月4日,关东军嫩江支队正式开始向东北军守军阵地发起攻击,守军英勇还击,江桥抗战由此拉开了序幕。当万福麟得知日本关东军进攻江桥之后,立即电令马占山:“日人既迫我太甚,无论彼辈系便装土匪或正式来,则均可严予武力制止,但不必过江,以取自卫,并可将其挑衅实况可向哈埠各领事详为宣布”。⑥从这则电文可以看出,此时万福麟已下定决心与关东军一战,但他仍把希望寄托在国际社会上。早在11月2日,他在发给马占山的电报中就说明:“观察其形势,日本人难免欲采取不顾一切之行动。作为我方,为表示遵守国联决议之精神,决定避免冲突,等待国际公断。惟日本人既已出现狡计百出之态,难保不虚张声势,以小部队对我军进行威吓,同时,以张海鹏部队实行侵略。我方若仓促间未加细察,遽尔退避,黑省将即刻为张部所占:而日本又可向世界声明,此绝非日军之行动。此时,即使我欲向国联申诉,亦无证据。以故我方此际应向日军示强硬之态度,使其勿存侥幸夺取之心”。⑦也就是说,这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是打给外国人看的。11月8日,万福麟再一次致电马占山强调:“此次事变,全以正义得国联同情,冀从外交上得胜利,所以对于日领馆及日方侨民准一体妥为保护,以免有所藉词”。⑧
之后半个月,东北军爱国官兵在马占山将军的领导下视死如归、英勇奋战,重创日伪军对省城的疯狂进攻。在此期间,万福麟为了稳固马占山的领导权,使其更能有效地指挥作战,遂主动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辞呈,终获批准。11月17日,国民政府正式通电:“黑龙江省政府委员万福麟另有任用,恳请辞职。万福麟准免本兼各职;任命马占山为黑龙江省政府委员兼黑龙江省政府主席”。⑨黑龙江省从此结束了万福麟统治时代。尽管如此,终因敌强我弱,加之阵地被敌飞机摧毁,马占山不得不于11月18日下令撤出战斗。19日,日军占领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马占山率部退守海伦,以图再战。
三、支持马占山继续抗战
江桥抗战虽然没有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却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万福麟等东北军将领想趁此机会力促南京国民政府发动全面抗战,11月26日万福麟、鲍文樾奉张学良之命,赴南京向国民政府请示对日外交办法。第二天,万福麟在接受采访时强调:“黑龙江之役,马占山将军奉命自卫,忠勇御敌,足使日人知我不可侮,卒因势孤退出黑垣,而日人必欲灭尽马军为满足,近更紧近追击,外间对马军绝援而败,颇多责词,但因地势关系,及遵守国联意旨,自有不得已苦衷,尚望国人有以谅解。对外之应付,副部惟听候中央意旨而进行”。①在南京期间,万福麟先后两次面谒蒋介石报告东北情形,并迎其北上,领导全国抗战,而这一时期的蒋介石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也下决心北上抗日,但“因中央政务羁身,北来期未定,拟先派熊天翼(式辉)北上,但亦未定期”。②
遗憾的是,此次“北上救国”终未成行,12月15日蒋介石在粤方的“倒蒋”声中被迫下野,随即张学良也辞去海陆空副司令之职,改任北平绥靖公署主任,万福麟任总参议,协助张学良整顿6省军务及东北军入关事宜。至此,万福麟之前为实现“全面抗战”所做出的努力最终化为泡影。
虽然此时的万福麟已不是黑龙江省主席了,但他依旧关心黑龙江省政局。特别是1932年万福麟得到马占山“降日”的消息后,便派自己的秘书杨成基秘密潜入黑龙江了解情况。这是九一八事变后,杨成基作为张学良、万福麟的特使第三次进入黑龙江省:第一次是在马占山就职黑龙江省主席时,他被张学良、万福麟派去同马取得联系;第二次是江桥抗战爆发后,他又一次去齐齐哈尔传达张学良和万福麟的指示,并慰问参战部队;“这次的任务是摸清马占山降日真相,做好国联调查团与马占山见面的准备工作”。③据杨成基回忆:“在(哈尔滨)一个夜间我与马占山会面,我面交了张学良、万福麟的信件。马占山和我谈及当前情况和困难处境。最后马占山说:‘回去告知,我另有打算,绝不投降”。④马占山的这番话充分表明其“投降”是假,“诈降”是真。果然,在马占山返回齐齐哈尔后,以检阅部队为名,率军暗运大批作战物资抵达黑河,再一次举起抗日之旗。
结语
尽管万福麟远在北平,但身为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对黑龙江省的军政力量仍有着绝对控制权。当日军开始向黑龙江省进逼的时候,他尽到了一个封疆大吏的守土之责,举荐马占山代理黑龙江省政府主席、稳定江省政局、电令谢珂阻击张海鹏伪军等举措,使黑龙江军队没有像辽吉两省那样不战而退,反而团结一心打响了举世闻名的江桥抗战。但另一方面,他自始至终都将收复失地的希望寄托在南京国民政府以及国联身上,但当时的国民政府只是形式上统一,蒋介石除了“剿共”,还要面对国民党内部的“倒蒋”活动,根本无暇顾及对日作战。至于国联,虽然对日本的侵略行径进行强烈谴责,却无法制止日军继续发动侵华战争。因此,万福麟的这个希望终将会破灭。
〔责任编辑:包 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