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美珍
近些年,教育者对教育共同体的建设也极为重视。在教学发展的过程中,教育共同体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建设教育共同体不仅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共享,还可以使每一个家庭以及每一个学校之间的教学经验进行结合,进而产生一定协同效应。通过对教育共同体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就是由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共同组成的一种教学组织,在组织的成员内部,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以及互通。对语文这门学科来说,运用共同体的模式,围绕着语文这门学科的发展特点,通过建立合作的关系,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就可以实现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对教育共同体进行建设,可以促进语文学科的协调发展。
一、建立教育共同体
教育共同体就是在学校以及家庭之间进行合作以及实践的综合体。建设教育共同体,就可以实现教师与家长的合作,通过相互配合,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而要想建立教育共同体,学校可以建立校级“家长委员会”以及班级“家长委员会”,通过互相学习以及探讨,形成更好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成立校级“家长委员会”
要想以教育共同体的建设来促进语文学科协调发展,学校也就需要成立校级的“家长委员会”,推送家长学习相关语文教育的文章,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并且,学校也可以邀请“家长委员会”深入课堂,使家长可以与学校进行更加紧密的联系。通过面对面进行交谈,就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家长的想法。通过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建议以及要求,就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进行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成立校级的“家长委员会”,也会使家长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通常情况下,校级“家长委员会”都是以自愿报名、家长推荐以及班主任推荐的形式组成。一般来说,校级“家长委员会”会由各个班级的家长委员会主任进行担任,这样也就会建立一个绿色的通道,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解答家长的困惑,并建立家长评价的运作机制,将意见反馈给教师,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效率,促进语文学科的协调发展。
(二)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
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主要就是为了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在对学生语文教育工作中的沟通以及配合,营造出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的教育形式,以便于家长了解和监督学校的工作,增加学校工作的透明度,保证每一种教育渠道的畅通,每一种教育资源都会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以便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及培养。班级“家长委员会”的主要职能就是支持班级教育,为班级的进步献计献策。而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也会加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以及联系。以语文这门学科为例,若家长有一些意见不便于直接向语文教师提出,那么就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向语文教师提出,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促进语文学科的协调发展。不仅如此,班级家长委员会也会积极带领着班级的学生以及家长参加学校各种有益的活动,以促进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二、实施“共同发展”家校共育课程
(一)引领家长菜单式选择家长学校课程
菜单式的家长学校课程可以使家长拥有更多的选择,在形式比较多样的家长学校课程中,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家长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具有丰富性以及可再生的特点。因此,校级“家长委员会”也就可以引领着家长菜单式选择家长学校的课程。例如,我校曾经开展过二年级菜单式家长学校课程。在此次的课程中,会由二年级的班级“家长委员会”安排“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课程。并且由家长代表来分享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听说读的方式。在听这一方面,会建议利用更加固定的时间来为学生播放比较简单的绘本故事,利用听儿歌等方法来对学生的语感进行培养;在说这一方面,会建议鼓励孩子进行模仿,引导孩子进行表达;在读这一方面,会建议依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水平来挑选绘本,建立更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分解孩子们的阅读目标,当孩子达成目标之后,给予一定的信心以及鼓励,从而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对家长的资源进行利用,以學校为主导,以家长为主体的教育共同体也就会充分对家长参与教育工作的积极主动型进行调动,推进了菜单式家长课程的建设,促进了语文学科的协调发展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助推学校打造“家长志愿者课程”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以及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家长资源也就成了学校最为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建设教育共同体,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学校打造“家长志愿者课程”。这将会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使家长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校,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例如,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志愿者来到学校为学生展开“生活中蕴涵的道理”的教学活动。在开展这一方面的家长志愿者课程时,家长就可以以童话故事《龟兔赛跑》引入,让学生了解到,人的一生当中,如果不努力前进就一定会后退,并且引导学生学会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帮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之后,家长可以通过利用图片,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贫困人口以及世界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告诉学生这些贫困人口需要我们的帮助,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学会珍惜,不浪费,对学生的勤俭节约品质进行培养。通过这一生动的事例,就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不一样的热情,激发出学生对各种知识的渴望,扩展学生的思维。开展家长志愿者课程,也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这一活动也充分地对家长资源进行了利用,实现了学校、家长和孩子三方的共赢。
(三)携手“1+6”德育课程
在任何一个学校中,德育都是一项重点教育内容。而在对教育共同体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也就需要构建“1+6”的德育课程。而在其中,1主要指孩子,6主要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爸爸妈妈。通过构建“1+6”的德育课程,主要也就是以孩子“1”的力量来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6”个人进行影响,不断开发携手1+6的新活动内容。例如,学校可以以环保为主题,引导学生对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对自己家庭中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分类,并且督促着家长做好垃圾的分类,这一活动也正是德育活动的缩影。这一活动的开展也就可以携手1+6,开发活动的新内容,比如“环保进万家”“文明进万家”等。通过开展这种类型的德育活动,也就会引发社会的共鸣,使孩子可以在活动中提高整体的素养,实现协同德育的功能,体现出学校、家庭、社会的功能。
(四)携手“1+x”心育课程
心育课程主要取自于王阳明的“心学”,其本质就是“致良知”,更加注重于知行合一。而要想对教育共同体进行建设,促进语文学习的协调发展,也就需要构建“1+x”的心育课程。其中,1主要就是指学校的基本课程,x则指一些个性化的课程。而要想构建“1+x”的心育课程,学校也就需要将文化体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时时处处、人人事事都是课程。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都会拥有着自我学习以及成长的本心。而教育的使命就是对学生的这种本性进行挖掘与发展。因此,在“1+x”心育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就需要以开放、成长为主,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使学生可以形成更加扎实的学识,塑造更加高尚的品格。比如,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进行硬笔书法的教学,以及诗词荟萃的教学,这样就能形成更加丰富的课程体系,将心育落实到课程中,让课堂更加富有生命力。学校以及家长只有相互合作,建立教育的共同体,携手开发“1+x”心育课程,才可以促进课堂的变革,让每一个生命都更加精彩地绽放。
三、借力教育共同体实现语文学科发展
(一)开展书香进校园活动,着力提升学生阅读水平
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教育方式之一,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语文阅读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并在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实施“多读书、读好书”的阅读教学策略。在语文教育共同体的应用下,语文教师可以参考一部分教育成功的经典案例,在语文阅读教育活动设计中,开展书香进校园活动。在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育课程标准,针对教育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生的个人语文知识学习需求,择优选择语文阅读课本,使学生可以在阅读活动中多读书、理解文章大意,提高个人的语文阅读能力。此外,学校也应承担起图书购书责任,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购买或者红十字会捐赠等方式收集图书,从而满足语文阅读活动的开展需求,构建书香园地。
例如,教师在组织语文阅读活动时,可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实现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丰富的语文阅读形式,开展读书评选活动,以此帮助学生能在活动中提高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以此引导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各大优质文章有所了解,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建设学校丰富的书香文化气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开展优秀课堂打造活动,着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教育共同体的建设与运用,语文学科研究方向应以语文课堂教育为重点,优秀的语文教学模式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促进效果。例如,在语文课本中,包含了大量的叙事类、抒情类文章内容,在对文章进行研究时,教师需要围绕文章内容,对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进行基础训练,促使学生能在语文知识学习不断积累语文语感、体验文章情感。掌握多种不同的语文知识。另外,教师还需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研究与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针对学习训练,从而提高个人的语文思维能力。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划分好教育的主次关系,多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在教育共同体的模式下,明确教育教学工作思路,在教学实践中多积累不同教育模式的教学经验,从而提升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个人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得到全面提升,从而促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四、形成“开放多元”家校评价机制
(一)多方式激励成长助力教育机制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教育,对学生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他們接触学校教育的前提及基础。而要想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也就需要建立教育的共同体,形成开放多元的家校评价体制,利用多种方式来激励成长助力教育的机制。对学校来说,教育的质量会直接决定着学生是否可以成为国家以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学生培养成才的关键也会在于教师。对于家庭来说,学生的品德也会与家长息息相关。因此,我们也就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建立成长助力教育的机制,通过建立成长助力教育的机制,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及家长配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以及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比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或者通过微信群聊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并且由家长委员会作出总结,为教师提出相关的建议。这样教师就可以针对家长的合理建议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从而更好地对学生开展教育。
(二)多元化激发教师助力家长成长机制
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目标的激励,依据教师的实际,引导教师制定的工作目标,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目标,强化自己的工作表现。而且还可以进行相关的情感引导,让教师树立积极情感与态度。领导者对教师的信任,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若领导者可以与教师经常谈心,了解他们的需求,在工作中关怀他们,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也就可以有效调动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不仅如此,学校也可以对教师进行物质的激励,满足教师的合理生活需求。只有将教师工作中坚实的物质基础,精神激励及物质激励相结合,才可以有效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教师的成长,引导着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助力家长成长,激励着他们更加高效地教育好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让教育共同体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中,有效建立教育共同体,可以实现家校共育,并且还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通过家长学校的合作,也就可以形成合作、互动,以及分享的教育组织。若在语文学科中建设教育共同体,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可以更加稳定,积极性更高,促进语文学科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