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献堂:台湾“迷惘年代的掌灯人”

2022-05-30 10:48:04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林家台胞殖民

“台胞在过去50年中,不断向日本帝国主义斗争,壮烈牺牲,前仆后继,所为何来?简言之,为民族主义也!”

林献堂(1881-1956),林祖密堂弟。政治家、诗人,台湾地区民族运动先驱,被称为“台湾议会之父”。

在日据时代的台湾,林献堂一生不说日语,不穿和服。当时,日本殖民当局为引诱台湾人学习日语,推行所谓“国语家庭”的政策。人人都会讲日语的家庭可评为“国语家庭”,粮油米等配给可增加六成。这在食物短缺的时期是很大的诱惑,但林献堂宁可生活艰苦,也不愿挂起“国语家庭”的牌子。

以文抗日,组织日据时期台湾第一个诗社

林家子弟多是武将出身,直到1893年林献堂的父亲林文钦取得科举功名,林家更重文教。在后来的动荡年代中,林家因此得以用武装斗争之外的方式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推动社会进步。

林文钦不仅崇尚文化教育,还乐善好施,被称为“万安舍”。他在家中开办私塾,延请名师授课,不仅对孩子们进行国学教育,还让他们学习做人的道理。在父亲的谆谆教诲下,林献堂从小明白自己是中国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与大陆血脉相连,民族主义思想逐渐扎根于他的脑海。

台湾武装抗日斗争转入低潮后,林献堂决心以文抗日,开展非武装斗争。他与堂侄林幼春发起成立栎社,维系中华传统文化。此为日据时期台湾第一个诗社。

栎社诗人吟咏唱和,暗中讨论时事,要为台湾的前途闯出一片天。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吴浊流回忆,“我入栎社之后才知旧读书人……骨子里,汉节凛然”,从他们那里“学习不少爱国诗词”。当时,台湾各地诗社、文社皆以栎社为领袖,尊称林献堂为“迷惘年代的掌灯人”。

1907年,林献堂在日本结识梁启超,向其请教如何抗日。梁启超告诉林献堂,“台胞切勿轻举妄动,而供(作)无谓之牺牲”。1911年2月,梁启超访台,林献堂携全台爱国绅士与之相聚。同年9月,梁启超赴北京就任财政总长之职,向林献堂借款千元以筹措路费。林献堂当即汇款,但和林幼春都极力反对梁启超为袁世凯政府效力。林幼春还特地去函劝梁启超与孙中山合作。1912年6月26日,林献堂在给梁启超的信中提到,当年3月连横(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祖父)由台湾回祖国大陆,自己曾托连横带钱转交给梁启超,改善梁启超生活拮据的状况。

日本殖民当局曾希望林献堂表态支持侵略战争,他断然拒绝

近现代时期,雾峰林家在军事、政治、经济与文化各方面都与祖国的变革共时共振、同声相应:林祖密的武力抗日,林献堂与林幼春创办栎社维系传统文化,林献堂领导台湾文化协会,发行《台湾民报》(后更名《台湾新民报》),展开文化抗日启蒙运动。这三条线齐头并进,互通声息。

日本殖民当局实行奴化教育,妄图扼杀台湾人民的反帝抗日思想。林献堂不顾殖民当局的警告,在台湾多地开办汉文教学班。1914年,林献堂创办台湾公立台中中学校(今台中一中)。这是台湾人自办的第一所中文中学,专门招收台民子弟入学。日本学者矢内原忠雄曾惊呼:“这是台湾民族运动的先声。”

1921年1月30日,林献堂等人征集了177个台胞签名,向日本帝国议会请愿,要求设立一个由台湾民众选出的议员组成的台湾议会。尽管日本帝国议会拒不受理林献堂的请愿书,但这场请愿运动依然在日本政坛掀起轩然大波。日本政府颁布了所谓《台湾总督府评议会官制》,由总督任命、特聘20人為评议员,对总督的政务进行监督评议。

林献堂等人接到了“评议员”聘书,他们以此为有利条件更加积极地领导和参与民权运动,对日本殖民统治进行抵抗。与日本殖民当局接触时,林献堂既不唯唯诺诺,也不说日语,而是带着秘书当翻译。

在林献堂的领导下,自1921年至1934年,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共提出15次请愿。虽未能成功,却是台湾日据时期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反殖民政治运动。

1921年10月,林献堂发起成立台湾文化协会,其以呼吁台湾民主权利为主题的演说轰动一时。

台湾文化协会在全岛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传递来自祖国大陆的消息,抗拒日本殖民统治。会员在台湾各地巡回演讲,主讲者被视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

为了让台湾民众收到可靠的抗日战争讯息,林献堂以《台湾新民报》社长身份,联合股东,商定让这份报纸“代表四百万台湾人言论立场”。在林献堂的领导下,《台湾新民报》成了台湾民众的“喉咙”。

1936年,林献堂参加华南考察团,回祖国大陆游历,致辞时提及“此番归来祖国视察”,遭日本右翼分子殴辱,被称为“祖国事件”。

日本殖民当局曾希望林献堂表态支持侵略战争,他断然拒绝。由于殖民当局从中破坏,林献堂领导的爱国团体被取缔,《台湾新民报》等中文报刊停刊。林献堂等爱国人士没有屈服,转入“地下”坚持斗争。1943年12月召开的开罗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为中国收复台湾奠定了依据。消息传到台湾,林献堂和台湾百姓有如“上天降福星”,悲喜交加,奔走相告,期待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对国民党统治失望至极,终老他乡

1945年10月25日,林献堂作为地方代表人物参加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他心情十分快慰,为家园从此不再受日本人蹂躏而兴奋,禁不住泪流满面。次日,台北市数万人庆祝台湾光复,从早到晚,欢庆的队伍络绎不绝。林献堂不顾年迈劳顿,走在游行的队伍中。

台湾光复后,林献堂曾晋见蒋介石,慨然道:“台胞在过去50年中,不断向日本帝国主义斗争,壮烈牺牲,前仆后继,所为何来?简言之,为民族主义也!”

抗战胜利一周年之际,林献堂等台湾知名人士自发组织“台湾光复致敬团”前往大陆。他在致辞时说:“台湾沦陷50年,同胞饱尝亡国痛苦,痛定思痛,所以对国族倍感可爱,希望国家强盛,民族繁荣的心情比国内同胞或且有更来得深刻之处。六百五十万台胞,不但在敌人统治下无时或忘祖国,对于祖国数十年来的内忧外患尤极关切,光复后己觉有可爱护的国家、可尽忠的民族,所以对于国家民族的前途,莫不极度感奋。愿尽其所能以图报效……”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林献堂对国民党统治失望至极,加上不少友人在二二八起义中被杀害。同年9月,他以养病为由离开台湾,寓居海外,婉拒国民党当局的返台邀请,1956年病逝。

(责编/李希萌 责校/张超、陈小婷  来源/《雾峰林家——台湾第一家族绝世传奇》,王颖著,九州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等)

猜你喜欢
林家台胞殖民
林家阳作品
台胞宋志平的“田园梦”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20
人大代表薛玉凤 平潭的美,台胞出了力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14
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携手打造女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海峡姐妹(2019年7期)2019-07-26 00:50:36
殖民岂能有功
消失的殖民村庄和神秘字符
林家琪、李鸿禹作品
林家立设计作品
艺术评论(2016年5期)2016-05-14 07:05:01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的殖民宣传
有趣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