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重庆市开州区,有一个村子叫永共村。
永共村的村名是张海生告诉我们的,除了村上的老人,如今已经没有多少人喊这个村庄的名字。纷至沓来的游客,都是奔着盛山植物园而来。
张海生永远记得“永共”这个名字,尽管今天他的身份是盛山植物园的园主和党支部书记。他在永共村长大,他知道,要是回去几十年,自己把一坡地全种上树木花草,定会被全村人骂成败家子:一个农民不在土地上种庄稼,不干农事,干花事,那还是农民?那还是守本分?
张海生的老家在永共村的李家坝。说是坝,其实就是一片荒坡。早些年,荒坡上还有零星的田地。开州区作为重庆市最大的劳务输出大区,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田地开始荒芜,漫坡丝茅草和荆棘丛成为村庄一块块揪心的伤疤。张海生心疼那片坡,更心疼村里看着他长大的老人们。老人们没有心思和力气种地,成为村庄望天的人。
张海生18岁离开村庄,在外打拼多年,在城里开了个电器公司。从小喜欢种花种树的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把老屋周围的荒坡开垦出来,种上树,种上花,让村庄开满鲜花,让城里的人们到村庄看鲜花。
1998年,公司员工发现他们的总经理张海生一有空就赶回老家永共村,再回到公司时,满脸的疲惫,满身的泥点。大家悄悄跟着张海生,发现他在老家的荒坡上种花种树。
种了十年树,到2008年,张海生家的责任地上种满了花木。他认真学习种植技巧,教给村邻,管护工作就交给村里的老人,让老人们有了种庄稼卖粮食之外新的“活路”,让土地有了比庄稼更有收成的“庄稼”。
村支书找到他:“海生啊,种树种花可以挣钱,你能带着村里人一起干吗?”
张海生满口答应。他说,他等这句话等了十年,就怕乡亲们骂他不务正业。
2
让800亩荒废多年的山坡开满鲜花,是一种超越庄稼的全新耕耘,全村一百多個留守老人有了家门口的工作。起初,大家还是将信将疑地扛起锄头,跟着张海生一起在荒坡上种上鲜花和各种珍奇植物。他们心里打鼓:土地上不种庄稼,秋天会有收获吗?最想不通的是张海生的母亲,说你好不容易跳出农门,现在又回来刨土地,你图个啥啊?
张海生给自己的植物园取名“盛山”,盛山是开州城边的名山,他看中的是那个“盛”字。
盛山植物园引进栽培近万种绿植花卉苗木品种,其中国内外珍稀品种达三百余种。根据李家坝天然的地形地貌,整座植物园以中式古典园林风格为主,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与湖泊、植被、流水、岩崖等巧妙融合,山水楼台,错落有致,迂回幽静。
植物园哪里种什么树,哪里种什么花,哪里建湖,哪里建潭,哪里建花径……都是张海生自己设计的,他说他太熟悉这片山坡,老家的地还得自己做主。
春天,植物园举办玫瑰文化旅游节,成片的玫瑰花芬芳吐蕊,竞相绽放,一对对新婚夫妇在园区内拍摄婚纱照,远远近近的游客踏青赏景,现在已经举办了四届。秋天,植物园举办油纸伞节,汇聚各地丰富多彩的油纸伞,伞骨为竹,竹报平安,节节高升。伞形为圆,美满团圆,花好月圆。冬月末的民俗文化节上,喜庆的锣鼓响彻南河两岸,慕名而来的游客重温那些渐行渐远的乡村民俗,品尝植物园特有的桂花鸡、桂花兔,还有秘制的桂花酒、乡亲们自家地里种出的绿色蔬菜,勾起无尽的乡愁和美好的记忆。
“乡村旅游,不是让人来看看就算了,要想办法把人留住,变着法儿让人还想来,这样乡村游才能‘活!”这是张海生的乡村花事生意经。
2010年3月2日,张海生在植物园党建会议室宣誓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2011年4月,上级批准植物园建立党支部,张海生当选为党支部书记,他说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今天的盛世,就没有他和乡亲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喜欢这个“盛”字——鲜花盛开,盛世永存。
张海生说,2022年,他和村庄的群众要在植物园举办更多的乡村节日,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3
植物园火了,更火的还是村里的群众。
“别看我今年都快六十了,但在这里做活一个月能有四千多元的收入!”陈老汉一直跟着张海生在景区种花,已经算得上是位花卉养护专家,很多外地山庄高薪请他去种花,陈老汉说我得先把自家土地上的花种好。
像陈老汉这样在景区工作的当地群众有几十位,这些当年村里出名的庄稼老把式,如今成为各地植物园抢手的花农,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开始返乡加入种花的行列,说在家门口打工更踏实。
平时,乡亲们管护植物园的花草树木,客人来了,大家放下锄头,拿出当年乡村的老手艺,和游客一起打盛山豆腐,推盛山糍粑,蒸盛山阴米,酿盛山桂花酒,唱薅草歌、扭秧歌、打连响。
每月月底,看着村里群众在植物园财务手上领取工资,看着群众脸上舒心的笑容,张海生感觉所有的苦累都风一般飘散。
在植物园,大家不喊他“张总”,都喊他“海生”,那是小时候大家喊他的名字。
在植物园接待中心不远处,有一栋老旧的老房子,张海生说那是他曾经的家,他一直保留着,他得永远记住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文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重庆市万州区作家协会主席,《三峡文艺》副主编。出版散文集《山梁上的琴声》《远方》、报告文学集《三峡报告》、小说集《阴阳乡官》等。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