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未尖
今年,多所高校公布的招生录取分数线显示,种子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等一度“小众”的专业,慢慢热了起来。据报道,中国农业大学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农学大类下招生,从近年招生情况看,第一志愿报考率每年提高10%左右。今年南京农业大学种子专业提前批次录取的分数线,比去年提升近3000位次。安徽科技学院种子专业今年在安徽、山东、河南、陕西四省的提前批次一次性招录完结,第一志愿录取率达100%,整体生源质量明显上升……
“小众”的种子专业为何热起来了?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种子问题。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而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国家提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提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要求“打好種业翻身仗”。
为此,多地拿出真金白银,加大对种业人才的补贴支持力度,涵盖科研补助、人才补贴、项目资助等,促进了人才流动和集聚,同时也吸引了不少高考生报考农学相关专业。
随着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尤其是随着种业日益规模化、市场化、科技化,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对种业人才的需求也同步扩大,它们都渴望引进年轻的种业人才,年轻的种业人才专业对口、相对来说工作上手快。据报道,在过去,种子专业虽然招生时“进口不旺”,但就业时“出口旺”。近年来,这一专业的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在国家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之后,不少涉农高校更是将种子专业纳入“强基计划”和提前批次招生。
在就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小众”的种子专业就突显出优势。另外,“唯论文”观念在近年来得到破除,国家鼓励科研人去田间地头搞创新,和专家联合攻关农业课题,这也是种子专业吸引部分考生的原因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子深植农业情怀。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现代农业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希望的田野,是创业致富的热土。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让科技创新的种子在农村开花结果,便成为学子们学农的积极选择。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昭示世人:种子虽小,大有可为。他曾呼吁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他指出,现代农业是高科技的农业,是机械化、电气化、智能化的农业。种子专业升温,可以看成是学子们对袁隆平“禾下乘凉梦”的极好回应。
“小众”的种子专业热起来之后,理当追求“既招得进来,又要留得住”,换言之,要努力确保种子专业的毕业生尽量从事专业对口工作。据报道,在安徽科技学院涉农专业的毕业生中,平均每年有一半考上硕士研究生,部分学生考上农口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剩下的多数去了农业科技企业和种业公司。这或许是一种理想的结果。
留住人才,还要用好人才,为人才成长提供土壤。比如,为种子专业的毕业生定向落实事业编制,给予更多人才补贴和评奖晋升机会;加大对公益性、基础性种业科研的财政投入,助推种子专业人才及其团队的育种科研能力提升;以适当的激励措施,鼓励种子专业的毕业生走上农业创业之路,做农业科技的传播者、农业致富的引路人。
(编辑 张建 445718228@qq.com,西米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