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娟 王书敏
洛阳市洛龙区古城街道龙祥A区文化广场上,凉亭边绿树掩映,78岁的王留栓和77岁的老伴王灵姣手摇竹扇,谈论着头天晚上小区里的一场戏曲演出。
风雨同舟,苦中作乐
“月光下我把她仔细相看,只见她羞答答低头不言,看打扮她有一手好针线,早闻知编织上出手不凡……”王留栓轻轻地哼唱着《倒霉大叔的婚事》里的经典唱段,很是陶醉。“我们老两口都喜欢听戏。这不,昨晚小区有场戏曲演出,我们从头看到尾,感觉唱得真不错。”聊起当晚的演出,王留栓意犹未尽。
“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老百姓除了吃得好、穿得好,业余生活也很豐富。想不到老了老了,能过上这么幸福的生活。想起以前那日子,真是天上地下。”王灵姣感叹道。
56年前,王留栓和王灵姣经人介绍相识,组建了家庭。婚后,4个孩子相继出生。“孩子们小时候,家里光景不好。那时,队里分点儿大米,我就拿到涧西卖掉,然后骑车100多里去宜阳韩城买红薯面。1斤大米卖的钱能买3斤半红薯面,再去地里掐些野菜,这就是全家人的口粮。”王留栓回忆。
为了多挣一点,脏活、累活两口子抢着干。“冬天拉着架子车去市里拉粪,凌晨3点多就出发,一天拉两趟,一趟好几十里地,风雨无阻。遇到下雪路上湿滑,上坡下坡更是难走。两趟拉下来,回到家天已黑透,真是披星戴月啊。”王留栓说。
日子虽然艰难,但两口子天性乐观,苦中作乐。
“孩子们小时候,我们每年都带着他们去看灯会。有一年,我骑着自行车带着娘儿仨去看灯会。大女儿坐在前面,老伴抱着二女儿坐在后面,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我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说起往事,王留栓脸上漾出幸福的笑容。
结婚56年,老两口虽说也为琐事拌过嘴,但更多的是对彼此的关心和扶持。
“这一辈子,风风雨雨都过来了。两口子在一起,真心相待最重要。”王灵姣感慨。1997年,她患了眼疾,老伴带着她跑遍了市里的各大医院,求医问药,比她这个病人还着急。
“有一次我锛树疙瘩,一不小心锛到了腿,鲜血直流。老伴赶紧拿纱布帮我捂住,把我背到架子车上,急急火火拉到医院。连医生都感叹,她力气真大!”事后,王留栓问老伴:“我怎么着也得有一百三四十斤,你咋恁大力气呢,背着我跑那么快!”她说:“那时候光想着赶快把你拉到医院,啥也顾不上了。”
幸福相伴,乐享晚年
2004年,老两口所在的洛龙区陈李寨村整村搬迁到龙祥A区,他们也从农民变成了市民。
“刚搬进小区时,我还担心,没有了土地,吃啥喝啥?谁知,我的担心都是多余的。”王灵姣说,虽然没有了土地,但是他们有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龙祥A区周边有几所高校,不少准备考研的学生有租房需求。王灵姣开起了家庭旅馆,再加上龙祥商业街的分红、失地农民补贴、60岁以上老人补贴等,老两口一年有不少收入。
“人老了,身体好,有稳定收入,能安享晚年,这就是最大的幸福。”王留栓说。年轻时生活艰难,他和老伴受了不少苦,那时候别说出去玩,能吃饱饭就不错了。现在生活好了,老两口身体硬朗,腿脚灵便,爱四处旅游,近些年去过全国不少地方,上海、北京、广西、江苏、浙江、福建、海南、台湾等全国十多个省市的旅游景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走到哪儿,我和老伴都要合影留念,留下‘到此一游的见证。家里有不少老照片,没事儿翻出来看看,觉得可有意思。”王灵姣一张张翻看着照片,脸上掩饰不住笑意。
传承文化,夫唱妇随
经常出去旅游,见的世面多了,想法也多了。
“有一次去外地旅游,看到当地的狮舞演出,我当时就想,俺那儿也有啊,为啥不把俺村的狮舞社组织起来呢。”王留栓说,陈李寨村过去有狮舞社、秧歌队等,这些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不能在我们这一辈消失了,要传承下去。
王留栓说,他小时候,每到正月十三祭祀关公的日子,村里的狮舞社都要去关林庙参加会演。“我当时才十几岁,不能参加,但每年都跟着去看。关林庙附近的村子都去参加会演,那场面真是壮观啊,人山人海,声势浩大。狮舞表演好看得很。”王留栓说,可惜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会演中断了,狮舞社也解散了。
为了把大家重新组织起来,王留栓动员村里的一些文化爱好者,每人凑200元钱,共筹集了10000多元,准备重开狮舞社。“我俩都爱耍,他要干的事,我当然支持。我去老城买服装、买设备,转了好几天。”说起这些事,王灵姣依然很兴奋。
设备、服装等算是置办齐了,可人员咋办?“会舞狮的,我一个一个去动员。好在大家都觉得这是件有意义的大好事,都很支持,都愿意参加。”王留栓说。2018年春节前,狮舞社终于组织起来了,当年春节在小区的文化广场为居民连演几场,场场爆满。
后来,在王留栓的带领下,狮舞社不仅在全市演出,还走出河南,去福建厦门等地演出,广受好评。
趁热打铁。在老两口的努力下,秧歌队也组织起来了,王灵姣是主力队员,“没事儿和乡亲们一起耍耍,乐和乐和,心里可美”。
如今,两位老人的孙辈都已结婚成家,他们有了重孙子,这个家庭成了四世同堂的大家庭。
“这张全家福是2015年拍的,我膝上坐着外孙女。如果现在再拍,怀里该抱着重孙子了!”王灵姣乐呵呵地说。如今,他们老两口除了参与村里的文化活动,扭扭秧歌唱唱戏,还没事儿就帮着带带重孙子,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